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19 22:44:51| 人氣1,6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8】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8

                  
《頓悟法語》─釋如本法師-講述

頓悟法語66
心本是佛,妄起
生 一念妄心不生,何不得名佛。心能善能惡,心能昇能墮; 心能起貪瞋癡,能生戒定慧。心能成佛道,亦能成魔王。萬法唯心造。楞伽經云: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頓悟法語67
不如一念緣起無生,超彼權學三乘諸法皆緣起, 緣起諸法皆無生, 無生無不生。無生:無生建立在生的當中,離開生並無無生,由生的無染,自性解脫,稱
無生。二乘、三乘人往往住偏涅槃,住空度生隨緣,偏獨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 故稱:超彼權學三乘。

頓悟法語68
若起
正觀照,一念即至佛地。中觀論云: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假名,亦名中道義。作空觀時:有假有中。作假觀時:有中有空。 作中觀時:有空有假。中觀論云: 雖空亦不斷,雖有亦非常; 業果報不失,是佛所說。

頓悟法語69
諸般迷人,猶如飯
邊坐餓死人,臨河渴死漢。眾生迷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頓悟法語70
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法:就是事理的
相,或者是:人事物的本來面目。
法:就是一般人所講的『
理』二字。人事物:(1)感情問題。(2)名利、事業問題。(3)生死輪迴與涅槃證果問題。佛經云: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如人水,冷暖自知。

頓悟法語71
道不用修,但莫
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染。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勸拂拭。勿使惹塵埃。六慧能師: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頓悟法語72
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 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 無凡聖。

出家人問開悟高僧:何謂道?

開悟高僧答:平常心是道。

又問:何謂平常心?

答: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聖、平常心。

頓悟法語73
妄想無性。念念相續。利根眾生一念迴光返照,當下即見本體,即見本體,聖凡情盡,靈光獨耀,八風不動,諍論都息,一切功德,法爾具足。八風不動:(1)受苦不動。(2)受樂不動。(3)受稱讚不動。(4)受譏笑不動。(5)受利益不動。(6)受失敗衰微不動。(7)
壞誹謗不動。(8)受名譽不動。

頓悟法語74

佛性超聖凡、因果、善惡,不假造作,無修無證,迷時不失,悟時不得,佛與眾生僅在現前一念之別,三大阿僧袛劫修行得悟,與凡夫頓悟無增無減。佛性迷時不減、佛性悟時不增、不增不減是佛性。五弘忍大師云:菩提自性,本來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經云:十方三世諸佛,皆讚歎淨心第一。

頓悟法語75
不心外求法,內離能見之妄心,外離所見之妄相,根塵迴脫,徹見本來面目。修行要迴光返照,照見本性,不可心外求法,諸法不可得,生滅故;本性不生不滅。能見之心是空性。所見之相是空性。『空性』是諸法本來面目。見空性即見解脫,見涅槃、見法身。六
慧能師云: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開佛知見。

頓悟法語76
歌哭兩忘
自淨, 單單一句古彌陀。單單一句作用是古彌陀自性佛。

頓悟法語77
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妄想是生死輪迴的一股力量。妄想無明,一旦消滅淨化,身心
涼,自在解脫。古德云:參何須山水地,滅欲心頭火亦涼。慈航菩薩云: 只要心安理得,東西南北都好。古德云:忍一時之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頓悟法語78
但得胸中憎愛盡,不學參禪亦工夫。凡夫眾生心,無非是這兩種心境取與捨。圓覺經云:三界輪迴淫
本,六道往返愛基。

頓悟法語79
何期自性本自
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頓悟法語80
詣菩提場,趨寂滅殿,登圓通路,入解脫門。菩提釋
覺,覺悟人生理,覺悟宇宙理。佛具足三覺:自覺二乘人。覺他菩薩。覺行圓滿佛。

頓悟法語81
大丈夫隻手撥開生死路,奇男子雙眉皺裂名利關。具備大丈夫的條件有七種─華嚴經云:(1)丈夫勇猛。(2)丈夫精進。(3)丈夫
淨。(4)丈夫智慧。(5)丈夫種魄力。(6)丈夫用大用。(8)丈夫正大乘法。

頓悟法語82
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而得,猶如金剛不可壞,一切諸法如影如響,無有實者。佛
說人之生命:無始無終,非創造論。若明心見自在解脫。若無明心見性生死輪迴。

(注:
頓悟法語83、頓悟法語84─缺)


頓悟法語85
光明寂照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如來光明本性度化眾生,悲智雙運、悲中有智, 智中有悲、悲智一體。如來光明本性,寂中有照、照中有寂、寂照一體,離開寂並無照,離開照並無寂。凡夫性與佛性同一性,離開凡夫性並無佛性,離開佛性並無凡夫性,佛性與凡夫性是迷悟之別。凡夫見佛菩薩,應以
淨心見佛。諸佛證成無上菩提,了知凡夫聖人同一佛性,只是迷與悟差別,所以凡夫修行必定可成佛,佛是人人可成,成佛無特權,佛不是權威,佛是平等的宗,人人可成佛。

頓悟法語86
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雖行無相,而度諸眾生;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佛法是圓滿無礙,入世又是出世的,修行人千萬不可「行斷滅論」。無相行是建立在有相行之上,在有相解脫下說無相,離開有相並無無相,染與無染差別。如來度生四十九年,自言:並無度一眾生。佛心無病故心無染眾生。

頓悟法語87
但莫瞞心,心自靈聖。瞞心:把事情隱藏起來,不給別人知道,隱瞞。犯錯失,勇於懺悔,得四種殊勝:(1)當下棄惡向善。(2)鬼神擁護,人天愛戴,諸佛讚歎。(3)日日趨向菩提。(4)究竟成就佛道。隱瞞過失,得四種罪過:(a)必墮三惡道。(b)被人看賤,大失人緣。(c)有過失必定歷史重演手中刺
例。(d)惡名四佈。但莫瞞心,心自靈聖。

頓悟法語88
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
。本性人人具足,何必向他追求,向外找當下是倒。六慧能師云: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那即是。六慧能師云:若能心中自見, 有即是成佛因;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唐朝開悟高僧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頓悟法語89
菩薩觀世間,妄想業所起;妄想無邊故,世間亦無量。世間由六道眾生廣造惡業所成,若無造一切業,世間當時消失。妄想造業無邊,感召世間無量!楞嚴經云: 眾生無盡、業力無盡、世間無盡。生命由此世界轉生他世界,他世界轉生此世界, 循環無量。

頓悟法語90
求佛之人不作方便,頓了心源、明見佛性,即心是佛,非妄非
故。十方三世諸佛皆讚歎 明心見性的重要性。即心是佛可站在- 因地說果。果地說果。佛性非生非滅- 凡夫看不生滅生滅。聖人看生滅不生滅。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頓悟法語91
眾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若了
法性,無佛無世界。眾生的境界,所能看、所能分別,只是佛的應身、化身的色相世界。若證悟法身的境界,法身是無相、無念、無住、無大無小,無來無去、無淨無垢,當下即是無佛無世界。法身固然無相,但是無相無不相,非斷滅。無相是空,是體。無不相起無量妙用。凡夫永遠生活在有相世界沉淪生死,不能出離。聖人已證悟無相世界,當下出離生死。又倒駕慈航,廣度無量眾生。

頓悟法語92
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陰空無相,無有我,我所。
人生會苦,因世間無常,世間無常,因世間是因緣的世間,因緣的世間必定是脆弱的。構成人身的因素五種: 色、受、想、行、識。能照見五蘊皆空證成阿羅漢。我、我所皆空證成無生法忍:小乘初果、大乘初地菩薩。

頓悟法語93
有心外法,輪迴生死;覺知一心,生死永棄。心有:貪心、瞋恨心、愚痴心、疑心、貢高心、虛榮心。心外求法外道、外法生滅、與心不相關。心生一切法, 覺知萬法不離一心,生死永斷。五
弘忍大師云:能七日無心,若不開悟本性者, 死墮地獄被獄卒耕鋤。有心就有痛苦,十心十苦,千心千苦。無心是何等涼! 何等快活!何等自在!

頓悟法語94
心神向寂,無色無形,之不見,聽之無聲,似暗非暗,如明不明,捨之不滅,取之無生。
淨佛性、無色無形,所看到的,只是依體所起之作用。其實佛法在動中是無色,在靜中也是無色。佛性似暗非暗,如明不明─知覺自在,無束縛。捨之不滅,取之無生。

頓悟法語95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
攝內外,能深能廣,非有非空,不生不滅,無始無終,求之而不得,棄之而不離。各宗所說之道、道之內容不大一樣。儒家注重在人倫道德、治世。道、現象界是牢獄。基督生天堂,到天國。佛禪宗道是指心,以心宗、明心見性宗旨。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性不滅火燒不掉,水淹不死,刀割不死,捨之而不離。

頓悟法語96
法身空寂靈知、神用自在,性含萬德、體
百非。修道不可沉空守寂、證空出空不落二乘。歷代高僧云:若能從假入空,則成大智。若能從空出假,則成大悲。諸佛證得無上菩提,悟明本性,廣修慧。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頓悟法語97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眾生執著我、人、眾生,壽者之相,故不能證成無上菩提。若能證得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可成佛。佛說諸法空性有四種義理:(1)空性是諸法本來面目。(2)破眾生內心執著。(3)是轉凡入聖的寶筏。(4)證空出空、廣修一切善法,得證無上菩提。

頓悟法語98
無念中,萬境俱寂,靈光獨耀,
不可得,何來世間貪愛之心。佛法以心宗一念心動,萬法生; 一念心滅,萬法滅。一念心生,則入三界;一念心滅,則出三界。六云:何謂無念?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名無念。

頓悟法語99
如來聖
,只明如今,鑒覺自性。禪宗宗旨在於明心見性。涅槃經云:見性者,不名眾生;不見自性,是名凡夫。歷代高僧云: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見性者念一句佛,遠勝過無見性之人,念百千萬句的聖號。見性念佛以無生法忍念佛者。不見性念佛以生滅心念佛、有得失取捨之心。

頓悟法語100
心在何處?汝問我的,即是汝心,我答汝:即是我心。我若無心,因何解答汝! 汝若無心,因何解問我!問我即汝心。從無始劫來,乃至施
運動、一切時處, 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頓悟法語101
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佛,非凡聖所測。自己靈覺之性,性即佛,離性無佛,離佛無性,性佛不二。性非聖人,凡夫所能推測了知。武帝問達摩:朕即位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達摩答:並無功德。武帝問:何以無功德?達摩答:此但
人天小果,是有漏之因,而非實也。武帝問:如何是功德?達摩答:淨智妙圓,體自空寂。武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達摩答:廓然無聖。武帝問:對朕者誰?達摩答:不識。

頓悟法語102
見本性
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禪宗以明心見性正宗。六云:但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見性:性不染世緣、自性解脫。不見性:妄心意識,染著世緣,沉淪生死。(1)世間禪:四禪八定。(2)出世間禪。(3)出世間上上禪。

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坐」。

內見自性不動,名「禪」。禪外離相「禪」。

內不亂「定」。

佛經云: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定也。

頓悟法語103
凡夫一向生心,名
有,小乘一向滅心,名無,菩薩與佛,未曾生心,未曾滅心,名非有非無心,非有非無心,名中道。凡夫執有()─沉淪生死。二乘人執無()─□涅槃。佛菩薩行色空不二於生滅中,悟不生滅。非有悟心是幻有非無心不墮入斷滅論、不落入沉空守寂。佛生心能自在,於空亦能自在。

頓悟法語104
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過患,即是自性不動,雖動亦靜也。念念分別外境,了知五欲六塵,而心不動,名之解脫。雖動亦靜。迴光返照,於自性中念念見性,名之
佛。分別外境,心外求法,名之外道,累劫成道,終無是處。六云: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歷代高僧云:不管別人對不對,我自己一定要對。

頓悟法語105
動而永寂,眾生即佛;寂而反動,佛即眾生。在動中能不被動境所轉,而心得自在,名之
佛。凡夫在寂靜中不能自在,謂之寂寞、無聊。不能體證寂靜殊勝妙樂。

頓悟法語 106
動靜一如,並非理悟,應須證得,超越動靜,即名聖者。一念萬年,萬年一念。(窺基大師公案;廣欽老和
入定三個月;弘一大師三彈指出定公案。)

頓悟法語107
返本還源便到家,亦無玄妙可稱誇;湛然一片
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迷時亦是人,悟時亦是人,意境世界不相同。迷時妄想意識,是非倒、黑白混淆。迷妄生活,受苦的世界。悟時自覺的生活,是非善惡分明的世界。涼解脫的境界。悟性心能役物、心轉境→自在→解脫。迷性→境轉心→不自在→生死。

頓悟法語108
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華嚴經云:法身恒寂靜,淨無二相,化眾生故,示現種種形,於諸蘊處界,未曾有所著。

頓悟法語109
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六
壇經云: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束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是無縛也。此是以「無住」本。心不住一切法、一切境,心體當下顯露。大空大有、小空小有、不空不有。

頓悟法語110
菩薩不盡有
,不住無。菩薩修行不能離開現有的世界,不能破壞現象界,在現象界得解脫。維摩詰經云:眾生是菩薩的道場。眾生病是菩薩病。但願眾生得離苦,不自己求安樂。不住無:證空不住空,證涅槃不住涅槃。流露大慈悲心故。

頓悟法語111
菩提者不可以身得,身無相故。不可以心得,心無相故。不可以性得,性即是本源,自性天
佛故。不可以佛便得佛,不可以無相更得無相,不可以空更得空, 不可以道更得道,本無所得,無得亦不可得,畢竟無法可得故。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大般若經云:如來覺一切法,畢竟空寂,證大菩提,隨順世間假立名字,故稱佛,非實有,若有若無,不可得故。

頓悟法語112
菩薩不捨生死、而入涅槃, 因
生死性與涅槃性不二故。生死是凡夫因地,涅槃是聖人果地。菩薩悟入生死之性,與涅槃之性並不是兩種東西,是同一性,只是迷悟,染淨差別。所以,不捨生死而入涅槃。涅槃有四種層次:(1)有餘依涅槃。(2)無餘依涅槃。(3)無住處涅槃。(4)本來自性淨涅槃。

頓悟法語113
山幾度變黃山,浮世紛紛非總千;眼裏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古德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先除年少後除老;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炎涼與煩惱。

頓悟法語114
忽然忘心境時,大地山河透脫機,法王法身全顯現,時人相對不相知。開悟高僧云:一念
千古,十界依正無纖塵,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法王是佛的別名,佛於法能自在,故名『法王』

頓悟法語115
色即無色,名
達色;有即無有,名達有,生即無生,名達生;法即無法,名達法。證悟空性的道理,是轉凡入聖關鍵所在。大般若經云: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住十方界,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皆用,此本性空,本性空即是佛眼。佛又稱空王大般若經云: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聖道得聖道果; 離本性空,無別方便。

頓悟法語116
非即無非,而不取無非,名
通達佛道;心即無心,名通達心道。空與色是相互依存,離空無色,離色無空,空色不二,是諸法本來面目是名通達佛道。佛經云:何謂無心?分明萬法而心不染著,名無心。小乘:沉空守寂,萬念不生,名無心。大乘:分別萬法而心不染著,名無心。

頓悟法語117
我即無我,不執著無我;生即無生,不執著無生,名
通達佛道。無我是建立在我之上,而說無我,離開我無我不可得。因我當下是空性,所以我是無我。

頓悟法語118
眾生本具佛性,如水與冰,無水即無冰,眾生之外無佛,眾生不知佛在近處而遠求,如在水中卻叫渴。迷時心外求佛,累劫不見佛。悟時心即是佛,不離方寸可見。


頓悟法語119

不發凡夫心,不發二乘菩薩心, 不發佛心,不發一切心,是名發心。發心有四義:1.希望。2.目標。3.力量。4.鞭策。無心四義:(1)自在、涼、解脫。(2)無心無不心。(3)三明六通具足。(4)三藏聖典圓滿修所得故。


頓悟法語120
凡夫見第一義諦當作世俗諦, 聖人見世俗諦當作第一義諦,迷悟有別故。第一義諦各宗派看法有別:(1)天台宗諸法實相。(2)律宗守三業
淨、即解脫。(3)唯識宗轉識成智,智第一義諦。(4)性空宗悟證諸法空性轉凡入聖關鍵,空是諸佛眼。(5)禪宗明心見性,見性第一義諦。凡夫:以不生滅之心生滅心迷。(6)聖人:以生滅心不生滅心悟。


頓悟法語121
『心無異相,名
為真如。心不可改,名法性。心無所屬,名解脫。心性無礙,名菩提,心性寂滅,名涅槃。』如、法性、解脫、菩提、 涅槃名詞不同,目標意義相同。佛說如、法性、解脫…這不同名相, 是度不同,根機眾生,度生角度非死板板, 是活生生,法無定法,應機則宜。一切法皆是假名施設, 到正覺彼岸,諸法不可得。心性無礙是菩提。 心性寂滅是涅槃。 心無所屬名解脫。


頓悟法語122
迷時人逐法,悟時法逐人; 悟時識攝色,迷時色攝識。高僧云: 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途; 路途一旦明,生死一起休。古德云: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世事盡乃見,人情淡始長。


頓悟法語123
如來證涅槃,永斷於生死,滅盡一切煩惱,度脫生死苦海。涅槃:是四聖人所共證,所得的
宿。生死有兩種:(1)分段生死。(2)變異生死。法華經云: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頓悟法語124
堂堂大道赫赫分明,人人本具, 箇箇圓成,只因一念差,現出萬般形。堂堂深奧三藏十二部聖典,是令人走入開悟證果的寶筏。 三藏聖典是令人,走向明心見悟的要階。佛於菩提樹下云: 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 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無明妄想執著遮覆若無無明妄想執著,如來智慧法相,自然顯露。


頓悟法語125
菩薩了悟人法二空,心無取捨, 能知聖凡一等,空色一般,善惡一體。開悟聖僧云: 佛法與世法,本來無二法。 心善是菩提,心惡是夜叉。佛經云: 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 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捨。


頓悟法語126
佛與眾生本無異相,只因迷悟有別,遂有殊塗。佛性人人相同,造業不同,果報就不同。


頓悟法語127
見性之人,十二時中,凡遇順逆境界, 心即安然,不隨萬境所轉。禪宗以見性
正宗,見性即是禪定, 順逆之境心不動,名禪。凡夫累生累劫不見性,被境轉故有生死。 諸佛菩薩見性、了知諸法空性,不被境轉故了生脫死。

             (餘請自見
─釋如本法師-講述《頓悟法語》一書)



﹝自序﹞浩浩蕩蕩三藏十二部聖典,法義深之無底,廣之無際,讓人有望洋興嘆之感!但一代如來聖有權與實,可廣說可深說,可略說可細說,粗言細語無非歸第一義。衲悠悠度日已十餘寒署,一無所得,得亦得不住,乾脆放下不得,這不得,是何等自在!隨順諸法空性,這是何等快活!如此隨緣度日,三寶米糧卻吃掉堆積如山。

『頓悟法語』此書之輯成,乃彙集如來聖典,歷代祖師,高僧大德之頓悟法語,及個人學佛心得彙編所成。衲弘揚佛法於寶島南北,諸如各縣市文化中心、各縣市政府大禮堂、國父紀念館、中華電視台弘法、大專佛學社、各佛寺、監獄、學校、都市與村,無不引用『頓悟法語』之奧義,以深入淺出而演講正法,令上中下根機之善信大德,普聞甘露法雨,因而正見如來頓悟甚深法義,導歸無上菩提宗趣。

『頓悟法語』精深法義,處處引發見性要,佛法之堂奧,層出不窮,可令人深入聖境,亦可令人智慧之花朵朵開,更可令人心靜如水一般,高潮層層迭起,看過『頓悟法語』,有無盡深思之感,一生中的疑惑在此書能一一流露表徵無遺,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書乃頓法門,當下即心即佛,即佛即心,離心無佛,離佛無心,心佛不二。學佛之人,捨心求佛,轉增甚遠,窮劫不得佛道,何以故?心即佛,佛即心也。願諸大善信,十方大德,有此法緣,共遊法海,共證頓悟法語,同登無上佛道。

                                  ─釋如本法師─

 

台長: 幻羽
人氣(1,635)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9】
此分類上一篇:【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7】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