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19 20:47:33| 人氣2,1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7】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7

                   《頓悟法語》─如本法師-講述

頓悟法語1
頓:頓除妄想。悟:悟明本性。屬於大乘佛法,頓
法門。“終日騎牛不見牛。昧了自家忘了牛。千里追尋覓不得。忽爾覺知我騎牛。”宋朝文學家蘇東坡:“不識盧山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頓悟法語2
“饑來吃飯
來眠。行住坐臥了無痕。心空境寂開正眼。相逢原是本來人。”佛法不離生活,生活不離佛法,離生活無佛法。

有人問禪師:請問禪師,佛法是什
 
禪師答: 肚子餓了要吃飯,愛
就上床睡。
問:這
怎麼會是佛法? 
答:行住坐臨了無痕即功夫問題。

楞伽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空境空,法身自顯即聖人。心不空境不空即凡夫。開悟本性,才明白“性”並沒有離開我們左右。未開悟本性,“性”在六根出入,而不自覺。

頓悟法語3
“六根門頭一
人。朝朝暮暮伴隨君。可惜諸君不相識。害得永劫受苦輪。”六祖壇經云:『 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一小劫等於:(84000-10)*100*2=16798千年。一中劫等於16798千年*20=33596萬年。一大劫等於33596萬年*4=134384萬年。一世界由成至壞的年數。永劫是大劫永無止盡而沉淪生死。)

頓悟法語4
“對境無心了凡塵。無心猶非
修行。無住生心修六度。方如來接棒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不能離開五欲六塵,但於五欲六塵中,無念、無住、無相。

頓悟法語5
“搬柴運水非別物。穿衣吃飯亦是他。來來去去不著相。法王出世更無差。”

頓悟法語6
“一
千家飯。孤身萬里遊。唯傳第一義。其樂自悠悠。”

頓悟法語7
“迴光返照自觀自。歷歷分別原來是。識得自家大寶藏。從斯受用無窮盡。”

頓悟法語8
清清淨淨一靈光。剎剎塵塵不覆藏。萬萬千千都是覺。多多少少弗思量。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頓悟法語9
“一念
千古。十界依正無纖塵。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

頓悟法語10
“一念著迷外境;處處生著是有情。一念心通實相;法法皆空即如來。”大般若經云:『一切法不空無道無果。』空是轉凡入聖
根本要徑。成佛須證空、稱空王是佛、佛於空能自在。祖師云:『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捨。』

頓悟法語11
“一念分別被雲遮。聖凡本來共一家。隨順眾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華。”佛亦會動念,凡夫亦會動念頭,聖凡本來共一家。


頓悟法語12
“大道從來不言物。何有十界依正名。只眾生被業繫。四聖六凡油然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人水冷暖自知實相、理不可言說,文字不能表達。佛,福慧圓滿,六度萬行圓滿。菩薩,正行六度中。緣覺,十二因緣。聲聞,四聖諦。天人,十善業。人,五戒。

頓悟法語13
“有是如幻有。空是畢竟空。空有俱不著。入大光明藏。”大智度論云:『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此不空,不從因緣有。』過去諸佛說:『諸法空性。』現在佛亦說:『諸法空性。』未來彌勒佛亦說:『諸法空性。』大般若經云:『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住十方界,
諸有情宣說正法,無不用此本性空,本性空即是佛眼。』大般若經云:『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聖道得聖道果;離本性空,無別方便。』

頓悟法語14
“見色不
色塵染。聞聲當知誰聞聲。如能認出是何物。成聖成凡盡無言。”

頓悟法語15
人人有個
面目。須離知解與見聞。掃卻情執入際。當於言下悟己靈。從此不落凡塵位。臂一吼古今。菩提自性,人人具足。

頓悟法語16
“手把
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淨方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修行如作田秧;退步原來是向前。六根淨方道。祖師云:『三業法淨,佛出世。三業不淨,佛滅度。』

頓悟法語17
“一念不覺遠家
。狂心歇處見娘面。菩提涅槃非外得。溪聲山色悉皆然。”六祖云:『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六祖云:『一念愚,即般若,一念智,即般若生。一迷永迷。一悟永悟。』禪宗云:『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見娘面。一念心迷:心是凡夫。心是畜牲道。心是地獄道。心是餓道。心是天道。心是阿修羅道。一念心悟:心是上升。心是菩提。心是涅槃。心是光明。心是聲聞。心是緣覺。心是菩薩。心是佛。菩提涅槃不離心,離心無菩提涅槃。

頓悟法語18
“法性湛然本空寂。無明俄興聖凡別。因戒生定
智慧。斷除煩惱成正覺。”法性也稱為真如,一法界、法身,如來藏,佛性、自性、本性、心、實相,與本來面目同義。法身無相,本來淨無染,一塵不染,一法不立。無明或興聖凡別!(1)無明一念,聖凡差別。(2)方便化,權巧之。成實論云:『 佛懈怠眾生,若聞心本不淨,便謂性不可改,則不發淨心,故說本淨。』貪瞋癡斷盡小乘成阿羅漢。大乘成就佛的果位。

頓悟法語19
學佛猶如學登山。後步總比前步艱。只要繼續向前走。終有一日達頂

頓悟法語20
“五蘊山中藏
人。六根門頭放光明。日夜相處不相識。迷失主人甚可憐。”五蘊是構成生命體的五大因素,沒有五蘊的條件,生命即無法出,然五蘊由物質界與精神界和合而成。意識佛性顯露,光明、解脫、菩提、涅槃。意識不淨則凡夫、眾生、黑暗、輪迴、受苦。佛性淨,就如同五蘊中藏人。

頓悟法語21
“般若深妙慧。通達萬法空。佛魔有何別。只在心疑中。”通達萬法皆空,是轉凡入聖的根本要道。大般若經云:『六度不可得,聲聞不可得,獨覺不可得,菩薩不可得,如來不可得,何以故?於菩提道中,一切法皆不可得,本性皆空故。』佛魔有何差別?佛體證諸法皆空。魔染著諸法實有。諸法皆空,是諸法的本性。

頓悟法語22
未曾離一念。光透照十方。萬法皆一如。佛魔有何妨。心空境空佛現前。 心生境生魔出現。楞伽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頓悟法語23
布施莫著相。著相則無功。能作三空想。福德遍虛空。布施三輪體空,能布施者性空,布施對象性空,布施東西性空。

頓悟法語24
海裡無風浪不起,心識猶如幻,見心無所生,一念不生即是
。佛說:『緣起,諸法所生也是緣起。』

頓悟法語25
諸佛寂滅相,不可以言宣;若心行處滅,是如法門。仁王護國經云:『心心寂滅,無身心相,猶如虛空。無念無心如。』有念有心妄心。偈云:『若要我金碧峰,猶如鐵鍊鎖虛空,虛空若能鎖得住,再來我金碧峰。』


頓悟法語26
諸佛出世大因緣。開示眾生佛知見。方便施機有二三。會實悟入不二門。法華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由淺入深,由近而遠,高由低而漸上,修行是點滴的功夫。頓
是漸的成熟。佛道的成就是由人、天、二乘、三乘的成熟。

頓悟法語27
雲月自明暗。山川無古今。念到亡言處。休論佛與心。證悟不動本尊(佛性)
能所雙亡,
對處無言。佛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頓悟法語28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法身在果位本
淨,淨中不可安淨; 安淨成不淨,成淨相。佛性有分別作用,但能分別自在無染。淨名經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頓悟法語29
諸法究竟不可得,無有遺餘畢竟空。大般若經云:『何謂諸法自性?諸法自性不可得,是名諸法自性。』大智度論云:『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 不從因緣有。』

頓悟法語30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入道。六祖惠能祖師云:『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頓悟法語31
無相布施
布施,離相持戒持戒; 我法二執淨盡時,轉凡成聖進佛階。佛導弟子三輪體空,布施執著則心病生。

頓悟法語32
三學戒定慧,戒學第一,無戒修佛法,定慧何由生?楞嚴經云: 『因戒生定, 因定發慧,因慧破煩惱。』十方三世諸佛皆以戒成就佛道!藏云:『佛制比丘、初出家,先學五年戒律,戒律精通,能辦比丘法事,方可參。』破見與破戒輕重較量。


頓悟法語33
罪業報生三惡趣。福業報生人及欲界天,不動業報生色界無色界天。生天無究竟:(1)佛子不生天,生天非佛弟子。(2)天人福盡、
定盡,墮落三惡道。

頓悟法語34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身口意三業造惡,量如須彌山。六祖惠能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頓悟法語35
性體本寂,智用獨照,寂照無二。本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是本體。依體起用,當用時體在用中,當體時用
體體用非二。

頓悟法語36
外離相
為襌。內不亂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定。

頓悟法語37
定三種類:(1)世間(2)出世間(3)出世間上上的定義:心地淨、如如不動,名。心不被順、逆境所轉,名是超越時空的世界時間:斷三除,一念萬年,萬年一念。的空間:心大之無外,小之無內。

頓悟法語38
是無住、無念、無相的世界心地淨就是『』。一切人事物,萬法不能沾染自性,染也染不得,畢竟諸法緣生緣滅,故不能住。無念是建立在念之上,而說無念,離開念,並沒有無念。是無念的,何謂無念? 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名無念。是無相的,無相無不相,佛心無相,但應度六道四聖,即應六道四聖之身度一切有情。


頓悟法語39
是無執著的世界,師云:『執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捨。』不執著就是的世界,就是解脫的境界。

頓悟法語40
是不生不滅的世界,心地光明淨就是『』。心地不生不滅就是『』。滅是對生來說的,沒有生那來的滅。有生才有滅,生滅是對立的。修行者若無消除對立法,始終不能開悟證果。諸佛菩薩看生滅就是不生不滅。凡夫看不生不滅就是生滅。

頓悟法語41
是不垢不淨的世界垢是對淨而言,淨本性那有淨之相,垢之相,畢竟空的自性,一法不立。一塵不染。淨自性是空性,垢之相也是空性,一切諸法皆空性,見空便解脫,見空便入大禪定。還有垢與淨之相,未解脫,無的世界可言!

頓悟法語42
是萬法歸一的世界,淨一心,不二之心是。心能生萬法,萬法由心所生,心具有:歡喜心、痛苦心、嫉妒心、我慢心、慈悲喜捨心、凡夫心、佛心。

頓悟法語43
是無對立的世界、是無對立的,有對立就墮落生死網。的世界(佛性),是對的;遠離對立的。

頓悟法語44
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諸法同;諸法我心無別體;祇生而今一念中。大智度論云:『若法因緣生,是法性實空,若此法不空,不從因緣有。諸法空,我心亦空,亦復如是。』

頓悟法語45
建立水月道場,修習空華萬行,降伏鏡像魔軍,大作夢中佛事。貪瞋癡,不虛不實,如幻如化,若
實不能成佛,正應如幻,故可成佛。

頓悟法語46
此靈覺性,無始以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未曾有未曾無。未曾穢未曾淨。未曾喧未曾寂。未曾少未曾老。無方所無內外。無數量無形相。無色緣無音聲。不可覓不可求。不可以智識解。不可以言語取。不可以景物合。不可以功用到。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大涅槃性。

頓悟法語47
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常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喫飯,言談祇對, 六根運用,一切施
,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照,全體聖心。

頓悟法語48
見佛聞法,皆是自心分別。不起見者,是名見佛。楞嚴經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頓悟法語49
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長伸兩
睡,無亦無。法是對治法:我慢→禮佛。誹謗→讚歎。 嫉妒→隨喜。要用則有,不用則無,無並非無。

頓悟法語50
佛與眾生無別,但眾生多習氣,佛祖淨無垢耳。佛經云:『佛性者,在凡不減, 在聖不增不增不減是佛性。』佛經云:『眾生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眾生性,眾生性與佛性無二無別。佛性迷是眾生→染淨之別。』 眾生性悟是佛→迷悟之別。眾生於五欲六塵染心造業,多習氣→生死。佛於五欲六塵不染生心,無習氣淨→涅槃。

頓悟法語51
佛法在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喝
喫飯處,言語相問處,所作所處,拳心動念卻又不是。佛法是生活,生活是佛法,離開佛法無生活,離開生活無佛法,佛法與生活是一體的。

頓悟法語52
捫空追響,勞汝心神,夢覺覺非,竟有何事!證悟諸法空性,並不是有空可得、可住、可證,證空只是與諸法相應,因
諸法本空,空是諸法的本來面目!大般若經云:『諸佛出世,皆說本性空義,化導有情;要聞佛說本性空義,乃入聖道得聖道果,離本性空,無別方便。』大般若經云:『一切法都無實有,離我我所,皆以無性而自性,本性空寂,自相空寂,唯有一切愚夫異生,迷謬倒。』

頓悟法語53
佛法
俗圓融,互不礙;淨性中雖無動搖,而不壞方便應用,及興慈運悲, 如是興運之處,即全淨之性。俗圓通無礙=離俗無,離無俗,俗即是即是俗,俗不二。歷代高僧云:『若能從假入空,即成大智。若能從空出假,即成大悲。』

頓悟法語54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法身,非色非音聲所能見法身無相。無色緣無音聲,法身無相無不相。無相的法身,變現無量相度生。

頓悟法語55
學者恒沙無一悟,過在尋他舌頭路,欲得忘形泯蹤跡,努力殷勤空裡步。修行要掌握生死根本,生死門不入,涅槃開悟無我
。祖師云:『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途,路途一旦明,生死一起休。』佛經云:『見緣起即見法,法者空性義,入空性是證得聖位之門。四聖共坐解脫床,證得緣起性空之道也。』

頓悟法語56
出家人心不附物,是
修行;勞生惜死,哀悲何益!出家人割愛辭親,識心達本,解無法,這是正途。

頓悟法語57
眾生不異佛,佛不異眾生,迷自心故作眾生,悟自心故作佛。“明心見性”是禪宗法要。明心見性才是
正會修行,用“性”做功夫。未見性修行,用妄想意識下功夫。

頓悟法語58
爾要與佛祖不別,但莫外求;爾一念心上淨光,是爾屋裡法身佛。宗要我們明心見性,貴在迴光返照。宗是無門入門 ,淨土宗是有門入門。楞伽經云: 『一念心不生,即如如佛。』

頓悟法語59
聞無聞有非關聞性,本來不生何曾有滅,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而此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則免聲塵之所轉,當知聞性無生滅,聞無來去觀音耳根圓通。

頓悟法語60
無念即無男,無念即無女;無念即無障,無念即無礙;無念即無生,無念即無死; 正無念之時,無念不住,即是截生死源。有念即有男女、有念即有生死、有念即有障礙,無念即無男女、無念即無生死、無念即無障礙。不住一切相,截了生死源!六
云:『有念念成邪,無念念成。』

頓悟法語61
諸人十二時中,不可錯用心。頭上是天,
下是地,朝明夕晦,水綠山,物象分明,亙古亙今,若恁承當去,早日無事起,那更言中求玄,句裡尋妙,正是埋沒自己,不如歸堂吃茶去!人生宇宙本來如此一般, 緣生緣滅本來面目,山是山、海是海、水是水、天是天、地是地、一切分明,自古至今皆如此。師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對境無取捨,無得失。無喜憂,無拒迎。』

頓悟法語 62
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 但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宗法要:動念即乖,一念心不生,即如如佛。眾生欲靜,不能靜,命動念。佛不念能萬劫,自在解脫。

頓悟法語63
識取自心,本來是佛,不屬漸次,不假修持,體自如如,萬德圓滿。
修要大徹大悟一次,小悟數百千數萬次,集合無量小悟而成就一次大徹大悟。佛性本體如如不動,不生不滅,與空相應,萬德莊嚴圓滿。六度:(1)布施莊嚴圓滿。(2)持戒莊嚴圓滿。(3)忍辱莊嚴圓滿。(4)精進莊嚴圓滿。(5)定莊嚴圓滿。(6)智慧莊嚴圓滿。

頓悟法語64
但盡凡心,莫求聖解。凡夫心六種病:(1)貪一切貪,貪名不貪利。(2)對象不能稱心,生排斥瞋恨心。(3)對人生宇宙,深入知見,心不迷。(4)貢高我慢心。(5)疑心重。(6)脾氣大害人害己。

頓悟法語65
身口意
淨佛出世,身口意不淨佛滅度。身口意三業欲,必須守持戒律。戒有四層含義:(1)防非之惡之義。(2)是道德的標準。(3)涼之義。(4)解脫之義。(5)是佛法防腐劑。(6)是禪定基礎。    ()



﹝註﹞如本法師,生於(1955年7月2─),出生地在高雄縣內門龍潭,俗姓張,名正坤,乃村農家子弟,家境寒、生活貧苦、窮困,遷居數處。所幸,幼年善根深厚,常親近三寶。

1980年農曆48日於桃園市宏善寺剃度出家,同年年底,在高雄市龍泉寺受三壇大戒。就讀臺中市南普陀佛學院畢業,於學院期間,親近廣化老和學戒,隱居住山,鑽佛經多年。

隨後,經常於寶島南北弘法,諸如各縣市文化中心、學校禮堂、國父紀念館演講,辦水月道場,做幻化佛事,及監獄轉妙法輪,辯才無礙、妙語如珠、深入淺出、幽默風趣,法義博得朝野上下全國人民認同喜愛。更深受諸山長老之讚歎與嘉許,實乃末法稀有之龍象,轉法輪之際有如行雲流水,亦如湧泉,滔滔不
,普讓聞法者解惑證,共趣菩提。

更加上在全省百餘台有線電視及中華電視臺「法雨均沾」節目主講「法王之聲」,嬴得界內外的廣泛讚譽及重視,正法宣揚,功不可沒。1991年元旦于台南永康市成立法王講堂動工肇建,在永康市中山南路上,宣揚如來一代聖的根據地。當初創立法王講堂的宗旨是:以推動如來一代聖,普令大地眾生,速離苦海,共登覺岸宗。

如本法師時常想:「佛法這麽好,什麽知道佛法的人這麽少,可見宣揚佛法實在是太重要了!我以佛法作吾人之慧命,今後的我,將把如來一代聖,透過各種運作普遍地傳播於世,讓所有的人都能受佛法的滋潤,如甘露一般,因而破迷悟,離苦得樂,這將是我的志向與神聖的使命。」

                

台長: 幻羽
人氣(2,108)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夏禪 |
此分類下一篇:【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8】
此分類上一篇:【禪門修證指要─本寂無住-6】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