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30 12:31:49| 人氣2,4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網際網路歷史※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網際網路歷史(一):和這個世界說「LO 

1957105,美國迎來了一個不平靜的晨,早在前一,莫斯科時間2228分在蘇聯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並將其成功送入了太空。這顆衛星名叫「Sputnik」,意「旅行同伴」。

頃刻間,全美各大報紙刊登了這個驚人的消息,美國陷入了國家安全的恐慌之中。此後,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認美國的國防安全已經被嚴重威脅並公開發表講話談及這一點。兩個月後艾森豪向國會提出建立國防高級究計劃署Arpa,簡稱「阿帕」。阿帕立刻獲得了美國國會資助的巨額款項,並開始積極的籌備。

阿帕會展開阿帕網項目?這裡有兩種說法。阿帕所資助的項目都會擁有使用不同系統的計算機,們價格貴,這些不同的終端互不兼容且無法遠程調用,造成極大的浪費。而網際網路的最初目的就是希望這些系統可以在線溝通,可以在一個地區使用其他地區的系統,以此達到整合項目的目的。另一種說法是,在阿帕網誕生前,網絡連接都以一個中心作伺服器,不能實現所有機器都彼此互聯,也就是說所有機器只存在一個統一的指揮中心。一旦核戰爭爆發,指揮中心被摧,那整個網絡將會癱,所以阿帕網的目的是建立非單一中心的指揮系統,力圖在戰爭中保持不間斷的指揮通訊。不論原因究竟出於何種,阿帕網誕生的目的就是了將信息更有效率的在不同計算機之間傳遞。

如果信息需要在兩台計算機間進行傳遞,那兩台計算機必須執行同樣的某種標準,這樣我們必須先制定兩種網絡規則,一種是網絡構築的基本方式,另一種是信息傳遞的基本規則,於是分布式網絡與信息包交換技術應運而生。分布式網絡是當時阿帕網所有參與者一致的觀點,因如果建立一個中心節點,將所有機器連接起來,不僅會成敵方軍事打擊的子,並且在連接節點過多的情況下,中心會過載崩潰。分布式網絡是一張正的網,不同於之前的散射式網絡,任何一個節點的進入都將增整個系統,在任意節點損壞的情況下,信息都可以繞道傳遞到想傳遞到的終端。而信息奔在這條高速公路上並不是整體傳遞的,「信息包交換」這一念又是當時一個偉大的發明。信息在初始發出的時候被切割成很小的碎片,在到達終端時又被重新組合在一起。信息報交換技術避免的單一通道擁堵而其他通道閒置的狀態出現,極大的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兩項重要的技術都已經出現,下面只差實驗了。

1969年10月29上十點三十分,實驗人員在洛杉磯實驗室緊張的期盼著,他們向斯坦福發送了承載人類希望的英文單詞「login」,即「登錄」。但當發送到字母「G」時,系統崩潰了,只發送了「L」和「O」。這像是一次巧合,像網際網路向全人類第一次打招呼,「LO」英文中意您瞧」,網際網路在這一天正式出現在人類的視野。最初的阿帕網只在美國加州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美國猶太大學設立四個節點。在隨後的一年,阿帕網擴大到十五個節點,1973年,阿帕網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世界範圍的連接開始了。

在早一點的1971年,參與阿帕網建設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問題:他們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彼此難以及時共享各自的究成果。他們需要一種方法可以使兩台計算機間相互通訊,完整的傳輸重要數據。雷湯姆森當時在阿帕網工作,他突發奇想的將專門進行拷貝和通信的兩個軟體合變成了一個軟體並將命名SNDMSG。這一年,電子郵件誕生了。同年7月,古登堡計劃發起,目的是建立世界上第一個數字圖書館,這一計劃開了將人類的知識帶進網絡的先河。

1972年,法國開始建立自己的類似於阿帕網的項目,叫做Cyclades

至此,網際網路開始了群雄割據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網絡,儘管跨越各國的連接已經建立,卻尷尬的彼此不能有效的傳遞信息。彼此奉行著不同的標準,如何讓所有的網絡奉行統一的數據傳輸標準成了難題。

1974年瑟夫和卡恩發表了論文《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nnection》,TCP協議在該文中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這是一種定義了計算機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們之間傳輸標準的協議。1978TCP協議被分兩個協議即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網際協議(IP)1982年美國國家通信局(DCA)、美國國防部(DoD)及阿帕網都承認了TCP/IP協議的地位,網際網路的定義也首次被明確,即使用TCP/IP協議連接起來的一組網絡。在這一段時間內還有一個非常得一提的小曲,在1975年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創立了日後在全球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微軟公司,儘管當時他們僅僅出售BACSIC。然而命運如此神奇,1980年一位資深軟體編程人員拒IBM的邀約,IBMPC機編寫作業系統的重任落到了微軟身上。這台PC機在日後迅速占領市場,而所搭載的作業系統Microsoft Dos也在全球家戶曉,微軟從此走上了歷史舞台。

1982止,網際網路都未能成全球性的網絡,歐洲各國不甘落後紛紛建立起自己的網絡,並定義自己的網絡協議。但網際網路在人類社會中已經真真正正的建立起來,被用於軍事、科育領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進行信息傳遞。網際網路在此時還非常薄弱,接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不超過1000台,因此他的功能也極其單一,對人類生生活的影響也比較小。



網際網路歷史(二):從分散走向統一

1983
1月,全世界終於有了共同的網際網路通訊標準,即TCP/IP協議。

同年,原本意義上的阿帕網也壽終正寢,年輕的科學家蜂擁而入,軍方了避免秘密泄露,建立了自己的軍網。而阿帕網的資助人也從阿帕變成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阿帕網正式更名網際網路。NSF1986年主導在美國建立了五個超級計算機中心,這掀起了一個連入網際網路的高潮,尤其是各個大學。

越來越多的主機不斷接入網際網路,1984年達到1000台,1987年突破10000台,1989年超過100000台。1987920日,中國發出了第一封電子郵件,該電子郵件以英德兩國語言書寫,內容「跨越長城走向世界」。這一年,中國與德國建立了Email連接,目的是更加深入的參與國際科技合作,共享實驗數據。遺憾的是,這次連接僅僅是科學上的一次試探,直到1994420日中國才成連入網際網路的第77個國家。

1988年,IRC即網際網路中繼聊天首次出現,是目前所有即時聊天軟體的前身。同年,著名的「莫里斯」蠕蟲病毒出現,導致了大部分地區的網際網路中斷。1988年這兩件事像一個小曲,平靜了幾年的網際網路將迎來更偉大的變革。

在伯納斯李發明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協議之前,人們使用的電腦彼此系統各不相同,相互之間難以交換數據,伯納斯李希望能提供一種發布和接收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頁面的方法。1991年伯納斯李將HTTP帶入了網際網路世界,HTML了這個世界交換信息的語言。進入網際網路網頁的方式更加便捷,只要點擊那一長串的連結即可。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只有專業計算機人士才能通過特點定代碼程序前往特定的地方看信息,伯納斯李讓普通人也能更方便的獲取信息。伯納斯李所創造的正是所有網頁連結前綴的HTTP,他用別樣的方式讓全世界記住了自己,然而僅僅是記住對他來說還是不的。就在全球資訊網成功登陸之後,伯納斯李放棄申請專利的權利,放棄了成世界首富的機會,毫無疑問,這一做法加速了網際網路走入前千家萬戶的進程,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也彰顯了他偉大的品格。

1992年接入網際網路的主機數突破1000000台。至此,網際網路具備了向全世界傳播的良好基礎:擁有了統一的信息傳輸方式,即使不同國家使用不同作業系統的主機之間也能通過網際網路相互通信;計算機的極大普及,儘管20世紀90年代初個人電腦在當時還是比較奢侈的物件,但企業內一個部門擁有一台或數台計算機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了。網際網路就在這一年做好了一切準備,就要快速地融入每個人的生活。


網際網路歷史(三):造夢的時代

1993
年,美國伊利諾州的伊利諾伊大學的NCSA(國家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發表了一個瀏覽器,命名Mosaic」。但是Mosaic的版權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NCSA所擁有,了避免和NCSA發生商標擁有權問題,19941114日該開發團隊決定創建網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同年1215日發布了網景瀏覽器1.0正式版。199589日,網景公司上市,僅僅用了幾個小時,創始資金僅有400萬美元的網景公司瞬間成了市20億美元的巨人。網景瀏覽器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成功,是因他們將網絡世界徹底改變了,再也沒有了乾巴巴的文字介面,取而代之的是圖片和文字描述;不必用鍵盤緩慢的移動光標,滑鼠能帶到頁面的任何地方。毫無疑問,網景瀏覽器拉近了人類與網際網路信息之間的距離,大大減少了人們搜尋信息的時間成本,了現代計算機瀏覽器的原型。網景瀏覽器的成功讓華爾街的金融家
看到了新的投資方向,金融與網際網路兩個密不可分的夥伴從此結盟。

儘管擁有了瀏覽器,人們在茫茫網際網路中尋找自己想要的網站依然困難,只能一次又一次
運氣一般的實驗,並將自己找到的網頁記錄在筆記上方便下次進入。大量隱藏在網際網路中的網站像寶藏一樣,引誘著楊致遠和大衛費羅探尋,他們相互攀比著看誰能找到更好更多的網站。兩個年輕人此後創建了一個目錄,分類存放著兩人找到的網頁並發布到網絡上,這就是雅虎的前身。兩個人的網站越來越火爆,直到1994年的某一天史丹福大學的伺服器已經不能支撐如此巨大的訪問量,兩個年輕人被迫搬離。

1995年春,紅杉資本的投資家麥克莫里茲拜訪了楊致遠和大衛費羅。一個月後,紅杉資本決定以100萬美元換取了這家小公司25%的股
,儘管這家小公司是免費模式經營的。1996年春,日本投資人孫正義先後兩次光臨雅虎,並決定以1億美元的投資換取雅虎公司38%的股1996412日,雅虎公司上市,軟銀孫正義出售了2%的股票便套現4億美元。此時,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已經成了新一代美國夢的象徵。雅虎公司成功的原因在於人們對快速搜尋網頁信息的渴求,網際網路從此有了一個菜單,客人們無需詢問店員有沒有這道菜有沒有那道菜,他們可以直接參照菜單搜尋自己喜歡的菜品。

像雅虎這樣的公司在矽谷還有很多,在簡陋的廠房下成長,在無數
光燈的照射下成功登頂。這一切都離不開一所大學的傑出貢獻——史丹福大學。

史丹福大學是美國鐵路富豪利蘭·斯坦福在1891年設立的綜合性大學,全名小利蘭·史丹福大學,該名來源於利蘭·斯坦福的兒子,其在1887年便去世。悲痛萬分的利蘭·斯坦福決定與自己的妻子建立一所大學紀念自己的兒子,於是他在加州買下了3561公頃的土地,占地面積9倍於華大學。利蘭·斯坦福了大學能永遠致力與學術,遂立下遺囑嚴禁以任何方式出售學校土地。但20世紀50年代,學校還是出現了資金周轉問題,不得不將學校的部分土地出租。一個澎湃的歷史時代竟然因一次資金周轉問題登上這舞台,大量的公司、實驗室、辦公樓進入史丹福大學空餘的土地,「矽谷」在這個時代逐漸露出鋒芒。史丹福大學是成功的,從這所學校走出的人不斷影響著人類的現代文明,光是諾貝爾獲得者就有60位之多。作一所學校,斯坦福的授業能力是不可否認的,但其最重要的是創造了一種創新的氛圍,影響了一個時代的發展。

1995年,全球知名的兩家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和Ebay先後成立,作依賴信息披露建立用戶信任的電子商務公司,兩家企業都極其重視信任的建立,因而行事風格極其穩健,雙雙過了20世紀初的網際網路危機,並連續多年入選全球十大網際網路公司。

90年代的末的矽谷,只要有一個好的創意,無論是在校生還是畢業生,都可以獲得一筆厚的風險投資。理性的投資人在神化迭出的時代變得瘋狂,生怕錯過一個改變人類歷史的好項目。然而,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在兩年內狂瀉78%,只有不到一半的網絡公司活過了2004年。這一切非常符合技術成熟度曲線,當炒作期過了以後,不成熟的技術會露出自己本來的面目,沒有足根基的公司將在風暴中被歷史棄,留下的會亦步亦趨的走向更好地明天。

在這一段時期內,網際網路極大的縮短了人類與信息之間的距離,金融家紛紛嗅到商機,風險投資像雨點一般向網際網路企業。雅虎、亞馬遜、Ebay、谷歌相繼在這個時期內成立,網際網路真真正正迎來了一段高速發展的過程。但2000年的網際網路金融風暴在每一個瘋狂的網際網路人的頭上潑了一盆冷水,並不是每個有關網際網路的創業都得投資,也許那些成功的公司把握了某些核心的要義,改變或增益了什才讓他們成功的等來了網際網路美好的明天。


網際網路歷史(四):信息的舞台 

儘管網際網路的發展遭遇了滑鐵盧,但人們並沒有停止使用網絡,埋在地下一億多公里的光纜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仍在繼續運作。2001年,維基百科上線,悄無聲息的來到網際網路世界,標誌著Web 2.0時代終於來臨。與Web 1.0時代不同,Web 2.0用戶是網站的使用者,也是網站信息內容的發布者。顯而易見,Web 2.0讓人類的信息交互更加暢通,讓無數人的智慧正組成集體智慧,並讓每個人在此獲益。截至2003年,世界範圍內上網人數達到5億人,

這不僅僅是單一的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的結果,必須要感謝的是計算機的極大普及。1993年英特爾推出了第一代奔騰處理器,的運算性能比上代80486DX處理器高出三倍之多。接下來摩爾定律展示了非凡的魅力,計算機硬體技術急速發展,計算機成本越來越低,以至於計算機終於在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後走入了千家萬戶,網際網路也有機會得以普及。

2003
10月,當時的大二學生馬克扎克伯格發起了一個評選哈佛最優秀女孩的評選活動,該活動的全部投票過程均在網站上完成。這是一次非常好的試水,後來馬克扎克伯格以此
契機創立了赫赫有名的FacebookFacebook並不是第一個社交網站,最早的社交網站MySpace20039月成立,後來被Facebook取代。2007年,扎克伯格決定全面開放Facebook,每個人都能通過網絡註冊、遊戲,在他們提供的平台上開發軟體、提供服務。Facebook的輝煌在21世紀初僅有蘋果公司能與之比肩。

2007年1月9,蘋果公司發布了第一代Iphone
,宣告了移動互聯的時代來臨。

蘋果公司開發的IOS系統以方便的操作,簡潔的設計,迅速征服了市場,尤其是在Iphone 4發布後,截至2012年全球出貨量達到驚人的2.5億部。也許Iphone只是一個硬體公司推出的新品,只是技術應用的一種創新。但正的改變了人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人們擺脫了PC前枯坐的姿態,在地鐵上,在街時,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隨時和世界互聯。

網際網路時代還有一個不得不提及的公司,那就是全球搜尋引擎頭把交椅的Google,中文譯
谷歌公司。2200年前阿基米德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天下所有的沙粒用一個數字表達,該是什?他最終給出了一個表述,即10100次方。事實上即使全宇宙的原子數量也遠遠不及這個數字,一個9歲的孩童將這個數字命名Googol人所知一直沿用了下來。

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當時正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機緣巧合下兩人在一起究搜尋引擎技術。他們顯然有網絡天下數據的雄心壯志,那必須這個搜尋引擎起一個配得上的名字,他們想到了Googol,稍微修改將自己的公司與改詞諧音名Google。谷歌世界帶來的不僅僅是搜尋引擎,自1998年這家公司成立以來,陸續生了Gmail、博客、谷歌地球、谷歌眼鏡等劃時代的品,並且還在世界輸出著驚喜,其中包括即將面世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

谷歌在向自己的夢想一步步邁進,它產生了海量的數據。那有了這些數據,我們能做什呢?200689日,Google執行長埃里克施密特在搜尋引擎大會首次提出「雲計算」的念。這是一種處理海量數據的方式,雲計算通過將運算量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利用多個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從而達到處理海量數據的目的。有了雲計算這樣處理海量數據的利器,大數據時代終於來臨了。

2012年,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出版了他的新書《大數據時代》,就這樣,一個席捲全球的新念誕生了。大數據現在被用來描述資訊時代所生的海量數據,往往這些數據都以PB1PB=1024TB)甚至是EB1EB=1024PB)量級存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再次改變人類的生活狀態,擁有更多的數據,人們不必糾結與原因,只需關注相關性;重點不在於「」,而是「是什」;以往的抽樣統計將只是過去,未來我們將關注整體。大數據我們帶來的核心就是預測,從流感周期到機票價格不一而足。

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的驚喜遠遠不止這些。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網際網路使用人口,在中國,網際網路積少成多的特性發揮的淋漓盡致。201211月於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提出了「網際網路+」的念,意在網際網路加一個傳統行業,形成傳統行業創新的一種模式。這一念在中華大地上得到了諸多共鳴,迅速進入了國家戰略層面。

在這一階段,網際網路的應用更多樣化,信息在底層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在生活中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可以網上購物、O2O購買服務、線上辦理各類手續等等,更高層面的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大數據預測明天的機票價格、利用自己的能力參與到全球科當中等等。眾多網際網路的應用讓我們生了一種錯覺:不斷加入的新硬體就是連接,Web 2.0就是共享,O2O就是服務,DNS就是互動,但網際網路不論如何演化,其最底層的本質要素就是信息。


網際網路歷史(五):融合與進化 

1969年網際網路第一次以阿帕網的身進入人類視野的時候,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信息可以在多台計算機上進行傳遞。歷經分裂和統一,網際網路擁有了共同的底層協議,不同系統間擁有了共同的語言,信息可以無阻礙的在不同國度不同主機上傳遞。期間硬體的不斷發展讓人人都擁有一台電腦成可能,電腦的大範圍普及和對信息的不竭追求,讓金融家看到了網際網路的潛在可能。

以虧損運行
代價來占領市場額,以期獲得未來服務的盈利成當時美國網際網路企業的主要市場規劃,但每個細分市場可能僅有一個成功者,或者一個細分市場連一個成功者也無法支撐,大面積的網際網路企業死亡給了這個行業一次理性思考的機會。網際網路還在繼續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興巨頭不斷湧現,但這個時代不僅僅有谷歌、蘋果和Facebook,更有我們口頭上說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眾多網際網路企業實際上都做了那幾件事情,加速信息傳遞和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事實上,網際網路對人類社會的改變更多的表現在2001年以後的這段時期。

從前將業集中在一個區域進行生是降低成本的一種佳方式,但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後,控制全球化生變得簡單,業網絡的形成也極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以波音例,單從飛機結構和發動機來說,全球共有9個國家的12個公司參與。不僅僅是生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市場結構也正在被網際網路覆。

蘇寧原本是蜷縮在南京街頭的一家電器銷售商場,本著店面越大集客能力越、店面越多議價能力越的原則不斷做大,但蘇寧卻迎來了電商時代的轉變。這個時代的理再也不是渠道王,而是平台至上,平台越大,所能容納的供應商就越多。面對淘寶等其他電商的大壓力,蘇寧不得不做出改變,成立蘇寧雲商。

無獨有偶,201357日,首批兩萬台樂視電視在15分鐘內銷售一空。樂視製作了一整套生態系統,購買了無數影視作品的版權,只等
購買一張以成本價銷售的門票——樂視電視。這是通過網際網路才可能匯聚的海量資源,有別於過去電視銷售追求硬體質量的需求,在這個時代我們並不是了購買電視而購買。

網際網路能做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公共意志在工業時代一直是大多數人服務的,這就註定了如果成少數就必然會與大多數對立,並且大多數人的利益所淘汰。但即使是一小部分人同樣擁有捍衛自己利益的權利。19世紀末工人通過自己的方式與資本家對立,其後建立龐大的工會,工會一開始並不合法,屬於地下組織。經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抗爭,公會才被法律認可,工人才終於具備了與主平等對話的權利。信息傳播技術創造了少數也不會被忽略的可能。

這個社會正在變得扁平,

非洲的孩子擁有了一台能上網的設備就能聆聽哈佛大學最優質的課程,在印度的會計師只要會上網就能獲得遠在加拿大的審計工作,韓國的一個初中生上網發一個帖子甚至能引發韓國政治史上最迅猛和劇烈的抗議潮迫使政府廢除《恢復進口美國牛肉協議》。

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
方式、市場結構、社會結構和交流方式,從表面上來看網際網路讓我們變得聰明、平等、熱愛分享、得互動。但事實上,網際網路改變的從來都只有一樣——信息傳遞。

信息這一本質在網際網路時代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原因有兩點。

第一,故事講得早,套路玩的好。儘管講故事的階段正在逐漸變成網際網路的低級玩法,但是早早開始講故事的人早已獲得了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巨大紅利,所說的故事也成眾多網際網路人內心的「底層邏輯」。他說網際網路的本質是分享,發現果然我們在分享很多東西,包括信息、服務等等,而我更願意管這叫行被分享。我也要多問一句,我們分享的到底是什。所謂本質並不是可以行套用的東西,本質是因其而生,因其而存,因其而變。

第二,科技與生活的融合。網際網路並不是純粹的技術,如果從技術上探討他的本質我可以說那就是TCP/IP協議,但我們不會那講,因我們知道網際網路並不是冷冰冰的程序或地下的光纜。網際網路正在逐漸融合人類的情感和這個世界的文化。網際網路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借用《失控》的想法來看,網際網路甚至可能朝著生物的方向發展,以信息定義其本質也許現在可以,但我也有我的局限性。

這個時代在改變,請注意,我所說的一切都會跟隨時間成謬論,只有讀者的思考才會與所在的歲月永恆。


台長: 幻羽
人氣(2,415)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網際網路~微觀 |
此分類下一篇:※網際網路歷史※(續)
此分類上一篇:※網際網路時代※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