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2 22:14:16| 人氣4,8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附錄--四念處修行法要問答(下)--空海法師講述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附錄--四念處修行法要問答()--空海法師講述

 

8.問:「見法」是怎麼一回事?工作當中一樣能夠見法嗎?

 

空海法師答: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見」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心領神會,是用你的智慧眼去看。「見法」就是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宇宙的真理實相,用你的心靈真的去徹證大自然的運轉法則,用你的心靈去徹證「三法印」,這是佛陀所講的「見法」,也是那些真正的解脫者他們能夠遠離顛倒夢想的核心。

 

很多人對「見法」,有不同的解釋,但是我回到佛陀所講的「見法」,真的是能夠幫助我們了悟真理實相、遠離顛倒夢想。「見法」會不會困難?只要大家依循著「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身、受、心、法,逐步的深入明心階段,「心念處」能夠開發出來。第四個階段的「法念處」,就是協助大家去「見法」,這一定要實修實証,你要親證喝到,那一種法喜就自然泉湧。如果沒有體證到的話,都只是一種空論、空談、知見;如果你體悟到,你「見法」體悟到的那種喜悅,它是由心裡面泉湧出來,你壓抑也壓抑不了、騙也騙不了。如果你沒有「見法」,就算再怎麼裝,都裝不出來的;會皮笑肉不笑,身在笑,心沒有在笑,心是苦的。所以,你有沒有見法?都寫在臉上、騙不了人。

 

有關於「見法」,很多的解釋都不一樣,「見法」事實上也是一種開悟,整個修行的過程,是從不斷累積很多的小悟、小的開悟,開悟、開悟,然後會來到大徹大悟。所以「見法」一樣有淺有深,這是佛陀所劃分出來的,證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位區分?跟一個人所斷的結縛多少有關,以及「見法」的力道及深度有關。

 

鼓勵大家不要得少為足,要一直的深入直達,非達究竟解脫絕不終止,要有這樣的魄力決心,「見法」到大徹大悟是要累積很多的小悟,不斷的開悟。才能夠來到大徹大悟。

 

工作當中一樣能夠見法嗎?肯定的告訴大家:可以!而且很多很深的「見法」,是要在歷緣對境中,開悟、見法不只是在禪堂、禪修打坐,禪堂內的打坐跟禪修期間,是在最有利的情況之下把基礎打好。有了基礎之後,你見法容易;有了這樣的基礎,再來,你回到社會、回到各位的工作崗位之中,處處歷緣對境的時候,正是你見法的好時機,會讓你的見法力道更深,而見法不只是「三法印」而已,你還要去看到深層的那些結縛,看到我們自己的貪、瞋-癡、我慢當下在展現的時候,你馬上當下看到,那也是一種見法。

 

如果你只是看到外面的這些「三法印」,而沒有看到我們內心的貪、瞋、癡、我慢,那還是只是一半而已。所以「法念處」所講著重的重點,是在於看到我們自己內心的種種污垢、種種結縛,但是後面深層那些微細的結縛,你要看到、要斷除,一定要徹證「三法印」的。而在工作當中、歷緣對境之中,你在單純的環境之下打坐,你的貪心跟瞋心展現,不會很明顯、不會很強烈,是會有,但是程度比較薄弱,你一樣可以看得到。但是,你在工作中、歷緣對境中,貪、瞋、癡、我慢的展現,我是、我能的展現,都是在歷緣對境中更清楚啊!更明顯啊!

 

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在禪堂裡,才能夠見法、才能開悟,我們真的要邁向究竟解脫,動、靜要配合,要有靜態充電、提煉、提升的階段,但是當你充電、訓練到一個階段之後,一定要回到滾滾紅塵接受世間的歷練、洗滌,唯有你能夠禁得起有血有淚的世間洗滌,才能夠來到徹證。如果你隱閉在山中,或是一直在茅蓬裡面,或是到高山上去閉關修個幾年,那樣的見法都只是到達一種程度、一種清況而已。

 

你要經歷有血有淚的世間、滾滾紅塵的洗滌,才能夠完全地斷除內心的貪、瞋、癡,才會完全沒有「我慢」,沒有經過滾滾紅塵的洗滌,深層的我慢、深層的結縛是不可能斷除。但是你要在滾滾紅塵裡面,能夠處處見法,一定要有深厚的聞思修證基礎。如果沒有深厚的聞思基礎,你就在滾滾紅塵裡面打滾、你展現你很行,處處在展現「我慢」,你都不知道啊!或是你的基礎沒打好,結果一上戰場,很快就陣亡了。不過,沒關係啦!陣亡哦!請你再回到月眉山靈泉禪寺來充電。

 

9.問:內心深層不安,一個人面對空的時候,那一種孤寂感很害怕,如何對治?

 

空海法師答:這個問題很好,是很深入的問題。你要能夠來到面對「空」、孤寂感消失,你要深刻的去了解「空」的特徵、特性,以及「空」對我們的重要。但是你要真正了解「空」之前,因為那是涅槃智,你必須先從「世俗諦」方面下手,先從「有為法」下手,如果能夠深入的去體證世俗諦,你就能夠體證到第一義諦;如果能夠先知法住智,你就能夠知涅槃智。

 

你真的能夠來到面對「空」,把你丟入到「空」裡面,你能夠很安詳自在,那是來到涅槃智的世界。但是你要先知法住智,而你要能夠來到安詳自在、面對一切境界,一樣要有深厚的聞思跟實修實證,你一定要親證到,你內心的害怕才會消失。為什麼一個人面對「空」的時候,他會有所孤寂感呢?因為眾生習慣抓取有,就好像一個習慣很熱鬧這一種環境的人,你叫他到山中來,住在一個很寧靜的地方,他覺得很孤單、很不安全、很害怕。

 

像前幾天我住的地方,為了安全,在旁邊屋頂上做一些欄杆,那個工人來做,他看我周遭的情況說:喔!你這裡這麼安靜,叫我一個人住在這裡,我不敢住、不敢住。我們是覺得很難得寧靜的地方,覺得這是很殊勝,像天堂、像淨土,對空海來講是天堂、是淨土,但是對不適應的眾生,他卻是不敢住。

 

講到這裡,我們要引申出來一個問題,淨土是來自於心的清淨,心淨佛土淨,你真的了悟真理實相,你的心清淨了,不管你到哪裡都是淨土啊!所以你要面對空,然後那一種孤獨感要能夠完全消失,你必須要了悟真理實相、了悟整個法界大自然,跟我們的密切關係。如果你知道什麼叫做天地父母恩,如果你能夠體會到整個大自然,包括虛空,就像天地父母這樣的在養育我們、愛護我們,你還會害怕嗎?

 

如果你了解這個虛空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無邊無際的家,我們的最廣大的舞台,任我們翱翔、任我們發揮,你感恩都來不及了,你怎麼還會怕?所以那種孤寂感那種怕,是來自於我們不了解,不了解,就是因為無明。今天修行就是要把這些無明一一的破除,為什麼要聞思?就是讓你去了解什麼叫做究竟歸依處?什麼叫做涅槃彼岸?所以大家逐漸的深入,你就可以來到大安心、大自在。如果你沒有深入的聞思修證,把你帶到淨土的地方,你會很怕的。大家要一步一腳印的用功,你就可以體證到什麼叫做心淨佛土淨。

 

10.問:如何深觀無常?修「四念處」可以消業障嗎?

 

空海法師答:修四念處可以消業障嗎?我認為消業障只是一個附帶的,只要認真的走在正確的解脫道上,好好的地去開發「四念處」,不錯!你的業障一定可以大大消除,為什麼呢?因為「四念處」正是不斷的開發我們的覺性,讓我們的無明漸漸地減少,我們以前處在無明的情況,在起瞋心、在起貪心、在起嫉妒心、在造惡業、種惡因,我們都不知道,不知不覺也不以為然,這是最嚴重,這就是佛教所講的惑、業、苦。「惑」就是無明,你不清楚當下你的心態,你在起瞋、在嫉妒別人,你在種惡因、結惡緣,但是你不知道,這就是處在無明,處在迷惑的世界裡面,你造了惡業,但是你不以為然。

 

因為種惡因就會有惡果,這個惡果就是苦嘛!苦的現象產生,你又不以為然,你又在怨天尤人、又在怪東怪西,又在怪自己的業障深重,所以修「四念處」正是讓我們開發身、心的明覺,包括深入到「心念處」的時候,讓我們的起心動念都能夠清楚覺察。不只是表面意識我們可以覺察到,連潛意識裡面潛伏很幽微的心態,你也可以覺察到,只要「心念處」有開發出來的時候,都是可以覺察到的。

 

當經過「四念處」的禪修之後,你能夠處在明覺的情況之下,當下我起瞋、起嫉妒心,一句話本來要衝出去,但是因為我馬上有覺察到自己又在起瞋,自己又起那種嫉妒之心了,對不起!不應該這樣!我要慈悲善待眾生,當下你有看到的時候,會把原來的這一種惡因、惡種子,你會把它拿掉、不會播種下去。代之而起的是播種下的是善因、善種子,播種這個善因、善種子之後,點點滴滴的累積,你以後的善果是不是會越來越多?這樣你原來不好的那些業障是不是很明顯的減少?

 

真正要消業障,請你好好的開發「四念處」,一定可以,而且這是最有效的,從根本來解決。我們講說「菩薩畏因」種子啊!「凡夫畏果」啊!菩薩講的就是有智慧的人,開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他是怕種下那個因,從在因地、種子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覺察到,所以說「菩薩畏因」。眾生呢?因為那個因你看不到,「四念處」沒有開發的話,你不知道你在種惡因,你是等到果,結果生出來之後、結惡果出來之後,你才看到那個現象,後知後覺、不知不覺,所以你害怕那些果報現前,這就是「凡夫畏果」。

 

但是你不知道你以前種了很多的惡因,所以今天修行就是要讓你徹底的醒過來,讓你在每一天的當下,都是多種善因,而那些惡因、惡種子呢?你會一直的減少、減少、減少,因為你會知道,只要我種下惡因,以後就會有惡果,這樣你還會自討苦吃嗎?如果我去嫉妒眾生,這個是種下惡因,以後的惡果就會回報到我身上來。如果你清楚了解,你就會知道我當下要跟眾生廣結善緣,你當下都是善的念頭出發,慈悲心迴向這個世間。同樣的,這個世間會迴向給你善的種子。所以,修行就是要深入到那個因,根本原因從那裡就開始著手。

 

如何才能深觀無常?你要深觀無常就是必需要能夠來到止觀雙運,你前面「止」的功夫必需要有,所以我們禪修的前幾天,是著重在「定」的開發,「身念處」的開發,這都是讓我們能夠開發寧靜、明凈的心,當你的心越清醒,越明覺、越寧靜,你在看事情的時候就更有力道。所以我們講說定,它是有力的叫做定力,你有這個定力的時候,它會產生力量出來,你懂得止觀雙運,當下你看事情就能夠看穿、看透,別人不知不覺,你可以來到先知先覺,至少也可以後知後覺,所以你要如何才能夠深觀?就是要不斷的開發我們的覺性,這個覺性的開發,不是光在禪修期間而已,禪修只是塑造一個良好的氣氛,讓大家方便的開發,而且透過集體共修的力量,讓大家相輔相成,這種開發的力道會很強,但是不是在禪堂裡面才這樣而已,不是出了禪修或是禪修結束之後,就沒有了,不是這樣,而是要把這個品質繼續延伸下去,你回到家裡一樣,繼續開發你的覺性,你能夠這樣的話,只要你清醒明覺的這個力道越開發,你處處就可以去體悟到什麼叫做無常?

 

要體悟無常,你可以從比較小的範圍慢慢去觀察起,包括一朵花的花開、花落,樹葉從綠而轉黃而掉落,從你所能夠看得到的這些慢慢去體會,從大的範圍慢慢去縮小,從比較粗的那些慢慢去看,慢慢越來越縮小越微細,像去年我們到大陸,在森林中帶他們禪修,有個學員就講:師父你一直說要當下看到無常法印,我怎麼都還看不到無常法印?我就跟他講:你腳底有沒有踩到很多的枯葉?他說:有啊!那你能不能從腳底下所踩的枯葉裡面去體會,這個樹葉的無常變化?他說:喔!真的無常是遍一切處,而且是活生生的法,不是在經典文字堆裡面,在那裡解析、在那裡鑽研,「三法印」是遍一切的存在,任何的地點處處每一個當下,都是「三法印」具足。

 

所以我們所有的聞思,都是要你看到活生生的佛法,當你真的能夠看懂這一部大地風雲經,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時候,所有的經典都在印證你的體會,知道嗎?你要深觀無常,就是心要寧靜下來。

 

11.問:開悟、證悟、悟後起修……等種種,有何關係呢?這個途徑是怎麼樣呢?

 

空海法師答:開悟也可以說就是證悟,但是在開悟的過程,我們可以分為體道、悟道、行道、與道合一。一個人你體會道、悟道,它是逐漸的深入,是有層次、有深度的,體道、悟道之後,真的體會道,你要做的出來才算。行道、開悟絕對不是抽像的,你真的見法、真的學到活生生的佛法,你真的體悟到活生生的佛法,你是處處見法,而且處處都是可以展現出來,處處都可以見法。

 

你如果真的體悟無常法印,就會展現出跟無常法印相符合的實相出來;你如果真的體悟到「無我」法印,你就真的能夠處處展現出無我、無私的精神特色出來。我們要求的是,你要真的做到才算,很多人都是「錯把知見當證量」,很多人會理解無常、知道無常、知道無我,以為說知道就算了,也很會講、很會宣說,但問題是,你只是停留在知見而已,你有做到嗎?如果我沒有做到,要跟人家講說:你要「無我」、要展現「無我」,我會覺得很慚愧。如果我們本身都在跟無常對抗,你要勸人家體會無常,我們會起慚愧,所以真的是要做到才算,而且你要做到才講。體道、悟道,你要能夠行的出來、做的出來,這樣才算真的得道,得道絕對不是一個空談,不是一個光是懂一些知見,所以千萬不要「錯把知見當證量」。

 

「悟後起修」就是當你體悟道之後,從此開始你不會再背道而馳,一步一腳印的符合「三法印」的這種原理、原則去做,然後不斷的去努力淨化,也散發出慈悲回來回饋這個世間,點點滴滴的用功,你就可以邁向究竟解脫。

 

12.問:自我、本尊、中陰身,有什麼不同呢?看到本尊進出,是不是開悟呢?

 

空海法師答:「自我」就是一個人很深沈的那個身見、我見,因此「自我」是形容一個人很深沈、根深蒂固的那種我見,做什麼事情總從「我」開始考量,都是為我,也就是你「自我」越強的話,那種私心就越強。

 

「本尊」是一種形容,如果空海現在人在這裏,就是本尊在此,有的學員他想說,他可能會看到空海,那是分身,我意思就是說,空海現在的分身有一千多尊,知道嗎?為什麼?因為法身遍一切處,我們現在不只是千手千眼,現在是千尊法身、千尊分身,我們《阿含解脫道次第》的課程VCD這些光碟,已經一千多套在世界在台灣各處、大陸,以及世界好幾個地方在流通,每一套《解脫道次第》的光碟,就有一個課程在上,所以就像一個分身在那邊上課,這樣知道嗎?我想把本尊跟分身這樣來解析,比較合乎科學,大家不要用幻象的那些,然後在迷惑眾生。

 

再來「中陰身」,如果以《西藏度亡經》來講,就是一個人在死亡這時候,到他投胎轉世之前,這一段的過程叫作「中陰身」,但這是名詞、名相而已,因為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生命的存在形態,好像花開花落的時候,會結下那個種子,種子就好像個中陰身這樣,但是那個種子,他是以這樣一個完整的生命存在,所以我們了解這樣的區別。

 

看到本尊進出,是不是開悟呢?不是,那不叫作開悟,有的人叫作陽神出竅,看到靈魂出竅,但是這不叫作開悟,那只是一種特殊的一些現象、能力,真正佛法所要講的各種通裡面,最重要的是漏盡通,其他的神通,人類未必比其他的動物高,但是解脫者跟六道眾生所不同的,就在於漏盡通。所以,其他天界的天人如果有神通,但是欠缺漏盡通的話,那還是一樣。佛經裏面所講的,還是會在福盡還墮,還是會在六道裡面浮浮沈沈,所以漏盡通是最重要,而不是說在禪修的時候,或是有一些靈異現象,然後靈魂會出竅,看到這些就是開悟,不是的。

 

13.問:每當走過或是踏過墳墓的時候,或是吃祭拜過陰的食品,總覺得不舒服,應如何處理?

 

空海法師答:這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以前我在鄉下的時候,老一輩的人都會跟我們講這些的觀念,看到有人要出殯,你們小孩子不可以看、趕快躲起來,但是我們還是會躲在門後偷偷看,也沒有去沖到、沒有煞到。所以,真的很多是因為別人灌輸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知見,我們心裡已經有不正確的成見在裡面,所以當遇到一些現象產生的時候,我們毛毛的心態就產生出來。那一種不舒服,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對這種情景,不可意的投射、畏懼的投射,因為你已經被灌輸不正確的觀念、訊息。

 

佛陀希望我們處處要見法,佛陀是去看到老、病、死亡,他才覺悟到真的要好好用生命去修行。像我們前幾次禪修,一樣都有帶大家到墳墓區去禪修,就是要讓大家去了解實相,我們到墳墓區去打坐,一樣是用感恩的心、用學習的心,來向這些老師們學習,一具一具的墳墓屍體,都是大體老師,他們都是在跟我們講經說法,你如果把他們當作是我們學習的善知識、我們學習的老師,你怎麼會畏懼他們呢?

 

在出殯的時候,一具棺材抬過去,你能不能用一種見法的心、感恩的心來看?這樣怎麼會有畏懼?怎麼會沖到呢?怎麼會煞到呢?真的要如實去面對生老病死,如果你用學習的心,你到墳墓區打坐、去見法,去體悟什麼叫作無常法印?什麼叫作無我?擺在眼前的亂葬崗,就是荒塚一堆草沒了,那些英雄們、那些古人,他們都在跟我們講經說法,所以大家用學習的心去看、去體會,你真的會處處見法,而且不會畏懼的。

 

像以前我在完成中醫師的整個過程之中,一樣要到中國醫藥學院去進修,到解剖室裡面去研究。在解剖室裡面,有十幾具的屍體,有的是完整的,有的已經解剖不同的程度,有的是內臟全部都用出來,一個一個的這樣呈現,有的人進去會很害怕,但是我們是以學習的心來學習,所以那些屍體,我們都把它當作大體老師,他們都是以身作則在教、在示現,告訴我們什麼叫作真理?什麼叫作實相?什麼叫作無我?

 

一個人一直抓、一直抓,抓到最後面,你手上所抓的是什麼?所以都是在告訴我們,一方面解剖成不同程度的這些屍體,讓我們了解身體裏面的組織狀況,我們去觸摸那些內臟一樣,我們都是一種感恩的心。我想主要的是,我們心裏面要有正確的心理建設,也就是要有正知正見。如果你有正知正見,你以前會產生的那些問題,它就會消失、就會迎刃而解,所以我們要有慈悲心,虛心的學習,這樣那些會沖煞的那些問題,就沒有。因為我們處處見法、處處懷著感恩的心。

 

14.問:解脫者如何面對「世間法」?

 

空海法師答:解脫者如何面對「世間法」?這好像解脫者他們就不在世間。解脫者他肚子餓的時候,還是要吃飯,如果他喝水喝比較多,上課的時候需要尿尿,他還是要停課下來,趕快以世間法先去解決,宣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無我,所以我們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但並不是說「出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是完全一樣,不要混為一談。而是說,你要在「世間法」裡面去釐清出來,你要清清楚楚的了解什麼叫「世間法」?什麼叫「出世間法」?

 

而要真正的了悟什麼叫「出世間法」?你一定要深觀世間法,這就是龍樹所講的,如果你不知世俗諦,就沒辦法了悟第一義諦,這樣知道嗎?如果你忽略「世間法」,該盡的責任義務你不去做的話,你的內心會不安。你內心不安,就沒辦法安心的來禪修,你的身心沒辦法靜下來,你還懷有那一種愧疚之心,就沒辦法身心安定,也沒辦法來到「所作已作」的階段。

 

「所作已作」就是告訴我們,你「世間法」該做的,我們會去做,該承擔的我們會去承擔。所以各位先生,如果你回去之後,該彌補的要去彌補,同樣的,各位女眾、各位菩薩,我們這幾天能夠在這裏禪修,家人他們的承擔、他們的付出很多,我們能夠回饋的、能夠彌補的,我們去彌補,把我們學佛之後柔軟的身心,以及慈悲的心,迴向給我們的家人、迴向親戚朋友、迴向世間。所以,並不是說解脫者就是變得很冷酷,他們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不是這樣的啦!掌握了「出世間法」,但是他一樣,能夠出三界又能夠入三界。

 

所以,欠人債務該還的,他一樣會還;該承擔該做的,他會去做;該盡的責任義務,他不會逃避。但是不必攀的緣,他不會去攀那些緣,不會靜不下來,然後去攀更多的緣,展現我的人際關係很好,不會這樣。或是說心靜不下來,然後去攀更多的緣,然後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不會這樣。他會有所過濾,不必攀的緣放下,該承擔的我們去承擔。

 

再來,如果這個之外,我有能力能夠回饋世間的,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回饋世間,解脫者他一樣不離「世間法」,但是他不會被「世間法」所捆綁,而且他還深明因果,所以他不會在世間跟眾生糾纏,也不會追名逐利,他也清楚知道說,哪些他該作?那些他值得去做?哪些他會超越放下?但是這個要有智慧,你如果真的能夠成為解脫者,他一定是悲智雙運的,要有智慧才能成為解脫者,不是說我打坐入深定,我境界很高,然後我開悟了。但是卻看不到我慢,以為自己就解脫、高高在上,對世間的種種不屑一顧,這樣是不正確的。,真正的解脫者,他是悲智雙運,他會用智慧去處理世間事情。

 

15.問:觀呼吸穩定之後,進入身體不見了,心念也停了,這時候如何是好呢?

 

空海法師答:像這樣的情況,表示說你有不錯的定力,但不是說,一直停留在這樣的境界,而是我們打坐修定,目的不是為了定,我們的目是要進一步止觀雙運。所以,你要用這樣穩定的身心來見法,這時候用你的心靈去體悟無常法音、無常法流;用你的心靈去體悟什麼叫做緣起?什麼叫做無我?那是進入直覺。

 

當然,在還不穩定、還不熟練的情況之下,你必須要退回到正思惟,你有了正定之後,一樣要再退回到正思惟,深度的去止觀雙運、去靜慮,當你不斷的用你的心靈去體悟之後,見法的力道就會越來越深,而且法喜會泉湧,所以,定力是為了讓我們止觀雙運、開智慧。

 

空海(惟傳)法師 簡傳:

1、民國四四年(一九五五年)九月,出生於嘉義縣大林鎮的鄉下。本名郭永進。

2、國中時期,看世間苦難而生悲湣之心,發願將來要濟世救人。

3、一進入嘉義高中,因緣際會下,當起了班長。從此開始探討人生哲學。

4、為了擴展視野,高二轉往臺北就讀。因緣際會下,仍又被選為班長與模範生。繼續探討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去?生命的意義在哪里?漸漸涉及一些偉人的內心世界。

5、大專時期,為了探討生死之謎與生命的意義,動、靜雙管齊下;理論與實務並重。靜態方面:接觸各種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一貫道。也深入探討各種心理學、東西方哲學及老子道德經。後來漸漸轉向佛教,尤其禪宗。

6、大專時期,動態方面則積極服務人群。除了當班代表外,先後擔任過校友會會長、學生會主席、畢聯會主席。從服務人群中,去體悟人生哲學、找尋生命的意義。同時也實際去體悟「名、利」的腐蝕性,也實際去參悟為什麼世間人看不開名與利?從領導與服務中,去觀察「我慢、我是、我能」。

7、七十年(一九八一年)起,為了專攻中醫,曾在佛寺住三年。當深一層瞭解佛教現況後,卻引起很多的迷惑︱佛教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原因出在哪里呢?決心將來一定要找到佛陀的本懷、佛法的真髓。

8、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初,通過中醫師特考。曾拜師馬光亞。與師學習之際,有所體悟當我成為名醫,也不能讓眾生不死、也沒辦法讓眾生內心不苦,而且自己的生死大事,誰能醫治?應該更上一層,像佛陀一樣治療生死的病根、病源。

9、七十四、七十五年(一九八五年、八六年),常出入北投農禪寺,學禪、學淨土。不斷探討生死之謎及安心之道,也研習易經。

10、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初,放下一切工作,前往南投淨律學佛院,深入經藏與專修。

11、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八月,轉往台南開元禪學院研究部,專心覓道、求道、修道。從中國、西域、印度佛教史發現阿含經的珍貴後,在研究所的兩年,都以專攻四部阿含為主。除了打開國際視野外,大乘佛教的一些問題,也找到了答案。(此階段深受四位長者的啟蒙,由衷的感恩明複老法師、會清法師、印順長老及楊郁文教授的指導。)

12、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隻身前往泰國叢林道場禪修參訪。拜訪過佛使比丘及阿姜查的道場。隨後也參訪韓國及日本的佛教。

13、一九九○年,因覺機緣不成熟,辭去在研究所的教學,退回社會行醫。想編「阿含解脫道次第」的動機也暫時擱下。但仍繼續找尋能指導真修實證的善知識。

14、一九九一年,接觸○○禪一年。

15、一九九二至九五年,行醫、打網球、覓道、求道、修道。研習現代天文物理,擴展視野。

16、一九九六年起,參加葛印卡的內觀禪修數次。

17、一九九七年二月起,參加某一共修團體兩年半。從九六年起,就更積極加強實修實證。

18、一九九九年三月,辭掉醫生工作,前往台南慈蓮寺專修兩個多月。

19、一九九九年九月,放下一切,再次前往台南慈蓮寺專修。一場九二一大地震……改變了一切。

20、二○○○年,在慈蓮寺專修。編寫「阿含解脫道次第」。

21、二○○一年起,願和決心實踐解脫道的眾生互動結緣。

22、空海已現出家相,法師業已接任北投龍雲寺住持,並於該寺成立解脫道學苑台北禪修中心。

 

          

台長: 幻羽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