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念處--身、受、心、法的禪觀修法(3)
尋、伺、喜、樂、一心,「尋」就是尋找,為什麼要經過尋、伺的階段呢?因為一般人平常在欲界裡打滾,你的心有很多、很多的牽掛,想過去、想未來、想別人很多的對不起自己,內心很多的不平、很多的埋怨,很多的牢騷、很多的怨嘆,這樣一個凹凹凸凸不平的心,怎麼能夠寧靜下來呢?如果沒有方法,你這顆心是靜不下來的,為了讓這一顆心能夠寧靜下來,就像幼稚園的小孩子,為了讓他能夠來到學院裡面上課,幼稚園的老師就要設計很多的玩具,設計很多的方便法來讓幼稚園的小孩子,能夠喜歡到學校裡面來讀書。小孩子是這樣,國小學生、大學生還是一樣,包括大人也是一樣,都要有很多的玩具、很多的方便法引導你逐漸的深入。
修行也是一樣,要修行、把這顆心定下來,談何容易啊!本來是可以不用方法,但是不用方法、無為法、沒有方法,你的心就是靜不下來!所以不得已!那些智慧者、解脫者就大慈大悲,告訴眾生怎麼讓這顆心能夠定下來。為了能夠讓這顆心能夠定下來,佛陀針對不同的眾生,講解很多不同的方法,稱為八萬四千法門,包括現在時下普遍流行的唸佛、持咒、禮佛、拜懺……,都是八萬四千法門的其中之一,目的都只是為了讓大家把這一顆心安定下來!
這顆心就像心猿意馬,如果沒有透過某個方法讓心定下來,它就是一直東飄西飄、東奔西跑、靜不下來。要知道種種方法都是方便法,種種方法都是對治的藥物!因為我們的心靜不下來,從某個程度來講,就是心有病變、有病態了,你的心有病,要讓這個心能夠寧靜下來,就是要透過一些方法來對治,透過一些藥物來治療啊!
我們所選用的方法,負作用最少,所花的錢最少,最經濟、最簡便,就能夠把我們這個心安定下來,不是最好嗎?但是你要能夠來到單純的方法,能夠安住在單純的方法,不容易喔!因為眾生很喜歡奇奇怪怪五花八門的法門,愈能夠迷惑眾生的,眾生愈覺得神秘、奇怪的,眾生愈好奇,也唯有你學過、經歷過很多的法門,然後你還覺得不能夠讓你的心安定下來,你還是在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到後來你才會安止在一個很單純、很簡單的方法上面。在這個尋覓的過程,不只幾年,有時候要幾十年,甚至要幾百世。
所以,第一個階段的「尋」,就是代表你在尋尋覓覓的過程,在尋覓一個能夠讓你的心安定下來的法門,在尋覓一個能夠讓你的心病治療好的良藥。「尋」就是不斷在尋找、尋找、尋覓,這是對「尋」方面的廣泛解釋,現在大家能夠有因緣、有機緣進入到「解脫道」,然後用「出入息法」逐漸的深入,這表示大家已經經歷過相當多人間的尋尋覓覓了,覺得這個方法很單純、很有效、相當好,你願意安住在這個方法上面。經過尋找、比較之後,覺得這個方法很有效、相當好,能夠很快讓心安定下來。因此,第二個階段你就會安心、安定在這個方法上面,把心定下來,叫做「伺」。
就像一艘航空母艦、一艘大船在海中航行,有時候遇到大風大浪需要停止下來,要找一個可以讓它穩定、可靠的樁,讓它繫下來、安定下來。不斷的尋找、尋找,也許這裡有一棵樹,然後把船繫縛在岸邊的樹上,但是沒多久,這個船一晃動,那一棵樹就連根被拔掉了,就是因為這個方法沒辦法讓這艘船穩定下來,那個方法、法門,沒辦法真正讓你的心安定下來,所以你就會覺得這個方法不是很理想,然後又會再繼續尋找、尋覓。
現在尋尋覓覓來到「出入息法」,很單純的出入息法門,然後把心定下來。當你的心定下來之後,再來是換比較狹小範圍的尋覓,最初是協助大家在鼻頭、人中,這裡就像固定的一個樁,這個樁讓你把心能夠繫在上面,但是你這一匹心猿意馬、你這個心是飄動不安,沒多久又會跑走,你有有耐心的把它拉回來,繫縛在這個樁上面。沒多久,它又會跑走,只要你有實際禪修,就會知道,告訴你一個法門之後,做一做沒多久、觀呼吸幾下,沒多久,又打妄想去了、又昏沈了。
所以,我們這一匹心猿意馬不容易降服下來,在這個尋尋覓覓跟安定下來的過程,是這樣不斷的拉扯、拉扯,拉回來沒多久又跑走。跑走,在這個階段,很多人會修行的很挫折,很多人也會修行的很火大,因為他會發現:奇怪!為什麼到禪堂打坐,經過了兩天,心怎麼還是這麼的浮躁呢?妄想怎麼還這麼多呢?妄念還這麼多,內心還這麼的不穩,他有時候就會起煩惱,有時候甚至會打退堂鼓,這都是很正常的過程。
這一匹飄動不安的心猿意馬,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需要你用愛心來包容它,需要你用耐心來引導它,所以這時候跑掉了,沒關係!,覺察到就再把它拉回來,不要責備,因為那些責備對它來講,會有更大的挫折,就像一個浪人、流浪漢,浪子回頭金不換,在這浪子回頭的過程中,一些舊有的習氣、習性還會偶而發作出來,你要包容它。包容它,它會有慚愧心,它會改進的。如果在它回頭的過程,當它有稍微犯錯,你一嚴厲責備它,它又會很挫折,甚至又會逃走。各位在這時候請用愛心、耐心,來包容這個調皮的小孩,那一匹心猿意馬就像個調皮的小孩,因為它以前放蕩慣了,現在要讓它安定下來不容易,要給它有個適應期,給它有個過渡期間,如果一下子讓它有太大的壓力,它的反彈會很大。
在降服這一匹心猿意馬的拉扯過程,是很辛苦,會很心浮氣躁、不安,很多的煩躁都會產生,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後面的禪定、喜悅不會產生出來的。你就算再修個十年、二十年,還是一樣,只是用一些方便法門,然後不斷地在那裡吃麻醉劑、吃止痛藥這樣而已,吃一些安慰劑啊!就像一個人要戒毒或是戒煙,在那個階段是會很苦的、會有不安的,但只要我們耐心的協助他成長、包容他,他一定會改頭換面。請你用無量的包容、無量的空間,容許這個調皮的小孩讓他慢慢的習慣下來,慢慢的安定下來,這個禪堂夠容納你的心的紛飛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納你,所以希望你也能夠有足夠的空間,讓你這一匹心猿意馬慢慢的能夠穩定下來,不要責備它、不要挫折,給自己鼓勵啊!今天你能夠有因緣來參加禪修,這已經是相當不容易,在很挫折的時候,給自己多鼓勵,當你能夠慢慢的讓自己有無限的空間,包容自己的那些妄念或是煩躁。
當你能夠用愛心去消溶的時候,尋、伺的這個階段,就會慢慢的穩定下來,當尋、伺穩定之後,因為你懂得放鬆要領,在這尋、伺拉扯的過程是很辛苦,但是你有愛心之後,它心會定下來,之後再配合一個很重要關鍵要領,就是你要懂得放鬆、還有用愛心,來鼓勵自己、關懷自己。懂得放鬆又有愛心的情況之下,這個小孩子很快就會成長,這時候「喜覺支」能不能產生出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記得!就是要放鬆,用慈悲心、用愛心來協助它,這個心定下之後,只要你能夠放鬆,「喜覺支」就會產生。
當「喜覺支」產生之後,「樂覺支」就會跟隨而來,而「喜覺支」跟「樂覺支」的最大區別,在於「喜覺支」的頻率比較高、比較大,「樂覺支」的頻率比較小,但是它比較緩慢而持續性比較長,就如同現在我敲這個磬的聲音讓大家體會,什麼叫做喜覺支、樂覺支?一開始敲下去的聲音比較大,一開始的前面幾秒鐘是代表「喜覺支」的過程,慢慢的餘音繞樑,就是一個「樂覺支」的情況。
現在請大家去體會「喜覺支」跟「樂覺支」不一樣的地方,到現在還有餘音繞樑,一開始敲下去,當你「喜覺支」一產生的時候,禪悅一產生的那一種法喜、那一種喜悅,它是會湧現出來,就像剛敲下去的頻率振動比較大、比較強,但是後面的一種持續,它會持續下來,到現在我這裡還可以聽到餘音,這就是「喜覺支」跟「樂覺支」不同的地方。
如果「喜覺支」跟「樂覺支」兩個相比,喜是比較粗,當你禪定到一種情況之後,你自然會慢慢的寧靜下來,會慢慢的放鬆、放下,你一心一意鎖定在一個方法上用功,有尋、有伺,然後慢慢的「喜覺支」又產生、「樂覺支」又產生,一心一意的在那裡用功,你就浸泡在法喜、喜悅裡面,這時候就是在具足初禪的世界。
如果大家對初禪能夠瞭解清楚,初禪五支怎麼樣進入,然後每個禪支都清楚瞭解之後,再來後面的二禪、三禪、四禪就容易了。因為禪定是這樣,初禪的五支是由粗到比較微細、比較細,然後漸漸微細,到後來是很微細,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希望安祥、寧靜、祥和,如果內心越安祥、越寧靜的時候,你不需要強烈的刺激,希望的是越來越柔和、越安祥的那種氣氛、情況,就好像以前你需要靠抽煙提振你的精神,但是當一段期間之後,你覺得煙味不好,我不需要靠抽煙就能夠很快樂。當你內心越充實、越安祥的時候,你不需要靠煙來刺激,就可以很安祥、很快樂,因為你內心越寧靜啊!
初禪的五支是由粗,也就是刺激量是比較大的,當你的內心漸漸寧靜之後,會自然的放下前面的那個尋、伺,也就是覺、觀你會自然的放下,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那一匹心猿意馬經過你拉回來、拉回來,跑掉、拉回來!一段期間之後,己經漸漸地習慣了、穩定下來了,它不會再跑掉了,你不用再費力氣去拉那些。所以,這時候尋、伺,也就是有覺、有觀,就可以自然的放下。
當你穩定之後,覺得己經不需要在那裡拉扯、很穩定,而且「喜禪支」、「樂禪支」就出來了,這時候很自然地進入了二禪。你會覺得前面的尋、伺、前面的覺、觀,都是屬於比較粗糙的,所以放下這些,然後就進入了二禪。二禪的時候,是還有喜禪支、樂禪支、一心,當喜悅一段期間之後,會自然的、慢慢的穩定、祥和下來。再一段期間之後,喜禪支也會放下來,因為已經不需要那麼強的興奮、刺激,安祥、柔和就好了。
此時,就會進入了第三禪,就是「樂覺支」跟「一心」。但是「樂覺支」還是有興奮度,還是有一種頻率存在。一段期間之後,「樂覺支」也會很自然的放下,就是內心很安祥─捨念、清淨、寧靜。
這時候是進入到第四禪,內心很祥和,沒有什麼煩惱,沒有什麼苦,沒有什麼不安,身心很穩定、很柔軟,而這些希望大家逐次的去實踐、去修行,你可以經歷過的。
要破除我們的身見、身相,在實修方面,也是滿重要的一段,因為眾生對這個身見、身相很不容易破除,你一直執為實體、執為實有,但是你卻不知道我們這個身體,它是由很多的器官、很多的眾生組合而成,所以佛陀就幫助大家如實來解析這一部車子、這個身體,就好像你一直很迷戀那一部車子,佛陀告訴我們這一部車子是由很多的零件組合而成,我們這個身體外表看起來好像一個完整的身體,但是把它分解開來,你會發現我們這個身體是由很多的器官、很多的組織組合起來,而每一個器官又是由很多的眾生所組合起來的一個零件,所以「三十二身分」這方面,是要讓我們透視這個身體,是由各種零件所組合起來的一個組合體,像西醫醫學的解剖,就是讓我們了解身體有哪些器官。
當你一一的去瞭解,很熱愛的這個身體,很迷執的這個身體,它的實相是怎麼樣?在上解脫道課程的時候,也有播放身體的解剖系統讓大家如實了解,這是幫助大家如實了解我們這個身體,有助於破除我們的身見,如果你用種種法門在修,但是卻沒有好好去了解我們這個身體的實相,你都是變成像駝鳥心態,沒有來到如實觀。以你駝鳥心態,沒有如實了解我們這個身體,就算你修再久,還是一樣沒辦法回到如實觀的世界,你沒辦法來到如來的世界。
如來,就是要如其本來面目來了解萬事萬物。整個解脫道的「四念處」內容,就是協助大家把身心寧靜下來之後,看清實相、看清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當然,在這個過程是有很多慘不忍睹,或是很多以前一直在逃避的情景,你都要慢慢去面對,是不容易,但是要突破喔!不要把自己一直在神聖化、美化,認為自己多麼好、多麼漂亮、多麼優越,但是你卻看不到實相,看不到我們身體是有很多的眾生,記得!你的心臟就是由很多眾生組合起來的,心臟在我們身體裡面幫我們工作,就像一個很得力的助手在幫助我們,但是你從來沒有去珍惜它、沒有去了解它、沒有去感恩它,有時反而還在責備它。
我們的肝臟、我們的胃,每一個器官都是很多的眾生所組合起來的一個組合體,我們這個身體不只有八萬四千個眾生,每一個細胞就是個眾生,大家要慢慢去了解,什麼叫做緣起?什麼叫做緣生?眾因緣所生才稱為眾生,你、我、他都是眾生,所以這一段是幫助我們破除身見、我見,後面幾段也都是在幫助我們破除身見、我見的。,眾生所有的憂悲苦惱、痛苦煩惱,都是來自於我見、身見,你整個苦海的製造的原因、源頭,是來自於這個我、我見、身見、我所,有這個我就會演變出很多的「我所」,有這個「我所」就有「非我所」,有這個「我」就會有我要的跟我不要的,所有的二元對立都是來自於這個「我」、「我所」,苦海的根本原因就是來自於眾生沒辦法真正了解什麼叫做「無我」?
如果你用種種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修遍了,但是還沒有真正如實的了解什麼叫做「無我」?去徹證「無我」的話,那你還是在佛法的門外,或是在枝流末節上面繞。修行解脫的核心在於徹證「三法印」,而「三法印」的無常、緣起,都是要讓你慢慢去了解、慢慢去解析,來到徹證最重要的一個法印「無我」。唯有你真正徹證「無我」,那個「自我」消失,你的苦海才會消失,才會真的從夢幻世界醒過來,所以「四念處」裡面很多的修行方法,都是在幫助我們破除身見、我見,很多的修行方法是在幫助我們體證「無我」,八萬四千法門是要協助你來到止觀雙運、如實觀啊!我們要如實去了解。
我們身體是由很多的器官組合起來,現在講的是這個身體、這一部車子,組合的元素材料是什麼?材料元素就是幫助我們透視這個身體,它的組合材料的實相,如果你不了解這些材料元素,組合起來你就會產生一種幻相、幻覺,就會產生牢不可破的一個我見、身見出來。
當你了解之後,就會體會到原來我這個身體是由地界的元素、水、火、風、空、識這些所組合而成,如果沒有這些元素,我這個身體不可能存在,所以慢慢去解析,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無我」?包括這個「識」,地、水、火、風、空、識的「識」,又是怎麼產生的?你也要深度去了解,以南傳的比丘修行人來講,他們是稱為「四界」、四種界、「四界分別觀」,他們是著重在地、水、火、風,「空」也有,「空」跟「識」是大乘的佛教比較有在探討的,但是你要了解到「識」是怎麼形成的?如果不了解,會落入「識」的抓取、「真常唯心」的世界。
很多修行人、很多學佛者,一談論「四界分別觀」、「六界分別觀」,都很會解析、很會講,我們這個身體就是由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組合而成,很多學佛者也都會知道,問題是什麼叫做「地界」?什麼叫做「水界」?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你被名相卡住,結果一直在經典文字裡面鑽研。
「地界」是什麼?「地界」就是堅硬、支持,我們身體裡面的骨、肌肉都是屬於地界,這樣的解析是不錯,但是你還沒有去解析到這個骨頭跟肌肉是來自哪裡?它是怎麼轉換過來的?所以我們要進一步去深觀、去體會到,原來佛經裡面所講的「四界分別觀」,都是實相的存在,不是經典文字堆裡面的推論、思維、想像。所以,地界講的就是這個大地、土地、地球啊;水界講的就是這些流水、我們每天喝的水。
火界,也都是實相實際的存在,講的就是太陽,不是抽像的。有的人會解析火界就是我們身體裡面的能源,我們身體裡面要有能源、要有熱能才能夠存在,才有溫度,溫度是屬於火界。但是你只是在解析一些現象而已,卻沒有解析到它的源頭來自哪裡?所以我們要了解「火界」講的就是太陽,地球上所有眾生、你生命的能源,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太陽的供應,不要以為你的生命跟太陽無關,那是完全息息相關的,你的生命要能夠存在非太陽不可,非地球不可。
再來,「風界」不要把它變成只是抽象的呼吸而已,或是身體裡面的各種風,要知道你身體裡面這些風來自哪裡?來自整個大自然的空氣啊!你要活在大氣層裡面,有氧氣的滋潤、有氧氣的供應,才會活著啦!所以有的人認為修行跟這個大自然沒有關係,只要在五蘊身心裡面探討、鑽研就好,要在五蘊身心裡面覺受、如實觀就好,這很容易造成只停留在片段,而你看不到真正的「無我」,看不到真正組合我們色身的根本、基本元素是什麼。
所以,我們要具體清楚的認識地、水、火、風,你才能夠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無我」?空界,就是整個虛空、空間,無邊無際的虛空,這是實相實際的存在,不要把它變成為空性、性空,空空洞洞的一些空相名詞,不是這樣啊!空,講的就是實際存在的虛空,但是含意很深,以後有因緣會繼續跟大家分享。
而「識界」的產生在《中阿含》裡面有更具體的解析,是由地、水、火、風加上空這五個元素組合起來之後,才會有「識界」的產生,含意很深,以後我們會再分享。大家如果能夠如實觀,你就會了解原來我這個身體組合的元素就是有哪些,當你深刻地去體悟、去体會,才會體會到什麼叫做「無我」?什麼叫做「緣起甚深」?這些是要在你平常聞思的時候,就要去思維,當禪修的時侯,心寧靜下來之後,要更深度的去體會、去觀察,止觀雙運。
有關於死想觀、屍腫觀、白骨觀,是屬於修行上面的猛藥,是對治上面的一種猛藥。猛藥用得當則很有效果,用得不當的話,也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而這些我們也要慢慢地去學習、去了解,要有正確的聞思基礎。如果沒有正確的聞思基礎,你濫用猛藥,副作用也會很大,有時候容易產生消極、悲觀。面對這些實相要有心裡準備,要慢慢地去了解,要能夠從不知不覺的世界慢慢覺醒過來,來到後知後覺的世界,再慢慢提升到先知先覺的境界,這些是屬於猛藥,大家不要濫用,也不要錯用,或是把這種法門變成藥癮,吃藥成癮。
今天有不少在修南傳的人或是南傳的一些比丘,他們有時候太偏重在這方面的話,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作用,比如消極、悲觀,這不是很理想。你一定要有深度的聞思基礎,然後再加上正確的對治方法,用得當的話,效果非常好。告訴大家;如果你在最放不下的時候,請你溶入當下→如果我己經死了,我還有什麼放不下?!這是非常有效的藥物,大家要好好珍惜。(續)
註:用白話來說者--空海法師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