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30 20:01:21| 人氣1,6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1)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垃圾*垃圾*垃圾是什麼?。?。*(1)

大約在20億年前廣闊的宇宙中,銀河系裏有一顆恒星,而圍繞著這顆恒星運轉的行星中,有顆植物星是閃耀著藍色光輝的行星充滿了安寧和平靜。植物吃的是二氧化碳,而恰好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很多很多。如果植物死了,微生物就會產生一種把它變成糧食的機制。沒有任何煩惱的這顆植物星,在這和平的環境中,首先是從海然後是從陸上展開了它的生活圈。人口也隨之不斷地增長起來。但有一天問題終於產生了→那就是垃圾問題。

 

植物雖然掌握著把二氧化碳變成食物的技術秘密,然而當時出現了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氧氣。如果不把它扔掉,就無法繼續生存下去,如果任其發展,垃圾就會急劇增加,行星環境就會不斷惡化,這對植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嚴重的威脅。於是在最高級會議上,作為議題被提出,與會者討論了減少垃圾的對策,並做出了一項決議:就是創造大量的能吃垃圾的小動物送到這個世界上來。

 

然而事與願違,這個決定遭到徹底的失敗!由於設計的錯誤,動物經過自身繁殖強大起來,植物失去了對動物的控制。因開始小小的種類也是有限的動物,很快長得很大,種類也不斷增加。而且對一直堅信和平主義的植物展開了攻擊,甚至開始出現抓往殺掉的現象。如這樣發展下去,老老實實的植物也將無法予以忍受。很快植物與動物之間爆發了行星規模的戰爭。對野蠻、好動的動物,植物採取了以智慧加以抵抗的辦法。

 

植物在地下建造了很大的軍事要塞城市,採取了以攻為守的策略保存兵力。一方面開發化學武器、生化武器,並把這些武器隱藏在全部戰線領域。另一方面,原來在海中製造的動物,發揮其獨特的機動力量,很快取得了制海權。然後戰鬥慢慢地轉移到陸地上並不斷展開。正想全面鋪開之時,植物又被跟蹤追擊,眼看只能飛向天空求生存。動物卻又很快編成了空軍,並完全控制了制空權。連日的空襲,連植物的孩子們(被叫做樹木的種籽)也傷的傷,死的死。動物取得了明顯的勝利,但很快又暴露了自己的弱點。與植物不一樣的是他們沒有合成食物的秘密。為了生存必須借助植物的力量。於是,動物又派出外交官就這一點與植物交涉,並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戰爭終於結束了。動物王和植物王終於在桌上簽訂了和平條約。然而這裏最後爭執的問題仍然是垃圾量該怎樣設定處理的問題。

 

討厭垃圾!垃圾應當儘量減少!關於這一點雙方取得了共識,然而一進入具體的討論,雙方的意見又開始出現嚴重的分歧。對植物來說,所謂最討厭的垃圾是氧氣。而對動物來說植物的主食卻是垃圾。動物想把二氧化碳消滅到零的程度,但又怕這樣一來植物會全死掉,自己也將無法生存。所以動物提出供給植物0028%的食物,與此相對應的條件是將在209%的垃圾中生存。這是個很苛刻的條件、對高傲的南瓜王來說簡直是不能忍受的屈辱。

 

這時聰明的栗子走到南瓜王面前,一邊指著地面一邊說:地下很深,經過我們巧妙地營造,將大量的糧食埋藏起來,總有一天會出現不像父母的孩子和激進派動物,這樣一來宏偉計畫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實現。當他們注意到這個設下的圈套時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現在需要忍耐。南瓜王接受了勸告,忍辱簽訂了和平條約。這樣從現在算起3億年前,這顆行星中又恢復了和平。植物和動物都對共榮世界唱起了讚歌。

 

這是一個來自遠古的宇宙傳說,根據這一傳說,產生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觀點,即這顆行星的過去就暗示著地球的未來。

 

其根據是高山植物的附子就是植物開發的化學武器,吃蟲植物是植物開發的生化武器。在世界各地分佈的煤田則是植物在地下製造的巨大軍事要塞城市的痕跡。如果這是真的活,植物到底設下了什麼圈套呢?有沒有逃出這個圈套的辦法?我們這些激進派的動物,一方面理應 回顧20億年前的垃圾戰爭,另一方面關於植物和動 物的第二次戰爭不也是應該認真地加以考慮的嗎?

 

垃圾這個詞應該聯想到什麼呢?也許你會聯想到生活垃圾、垃圾袋、垃圾車、垃圾焚燒工廠等等。那麼,你是一個很純樸的人。如果你能從垃圾聯想到其他不可燃燒的垃圾以及大件位玻,甚至道路、海岸、步行旅遊沿路所見到的亂七八糟的空罐頭等,那麼說明你具有豐富的生活常識。

 

垃圾不一定具有固定的形態。大小便是垃圾的一種,洗過衣服後的水、廚房廢水及洗澡水都是垃圾。日本《關於廢棄物處理及清掃的法律》(以下簡稱《廢棄物處理法》)把這些東西全部叫作廢棄物,總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因無用而被扔掉的東西都可以叫作垃圾。知道廢棄物這個單詞的人一定很多。所謂廢棄物,在日本法律上分為廢油、廢酸、廢堿、建築廢棄物等19種。除此以外,還有那些在法律上沒有被列入廢棄物的產業。例如:原子能發電所產生的廢棄物,在工廠、建築工地被扔掉的東西,因建築工事造成的廢材、廢土,因河川、港灣的疏浚而帶來的砂土等都是沒有被法律列入廢棄物之列的垃圾。氣體形態的不用物,如汽車排出的廢氣、發電所、工廠煙囪裏排出的廢氣等都是經過燃燒後變形的垃圾。

 

如果給廣義上的垃圾下一個完整的定義,那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定義呢?人類(包括動物)排出來的無用的物質就是垃圾。這樣的表述怎麼樣呢?所謂人類(動物)無用的物質,不包括植物、微生物排出的無用的東西。那是因為,氧氣對植物無用,所以排放到大氣中去。再以微生物為例,例如酒精發酵酵菌,乙醇對微生物來說是無用的東西,所以被排除在體外。氧氣、乙醇對人類來說,正好是垃圾反面的東西,即有用的東西,在此不應該說成是垃圾。

 

沒用的東西這種說法本身就很含糊。一樣東西是否有用,不僅因人而異,也因時間、地點的不同而不同。現在日本已經無用的糞便,在戰後一段時間內,對農業來說曾是不可缺少的有用的東西。又如,在日本誰也不想要的車子(廢車),到了別的國家就成了具有相當價值的半新車(日本語稱為中古車一一譯者注)。可見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如果對所有者來說沒用的東西,就可以叫做垃圾。給垃圾下這樣一個定義怎麼樣呢?

 

進一步說,以外的東西即使是人類排泄出來的廢棄物也不能說是垃圾。例如:摩托車給周圍帶來的噪音,這雖然對本人來說是無用的東西,在這裏也不能叫做廢棄物。此外,發電所排放出大量的廢溫水、冷空調機將室內的熱氣排放出室外,這時向外扔掉的是沒用的熱。但是,因為廢水、廢氣其本身是物質,所以是垃圾。因為廢熱不是物質,所以在這裏不稱為垃圾。

 

地球的垃圾是什麼呢?通過身邊的垃圾問題,理解資源問題和地球環境問題的本質。事實上,可以歸納成以下三點來理解垃圾:

<1>在地球上一定的物質重量是一成不變的。

<2>資源最後都將成為垃圾。

<3>垃圾在地球上增加,垃圾不能搬出地球。

 

這是根據自然科學的法則而得出的。即:物質不滅定律;不可逆定律;萬有引力定律。這三個定律是誰都知道,誰也不能否認,客觀存在的事實。然而從客觀定律可以引伸出三個理論事實和垃圾污染了地球環境,將這一結論與觀測到的事實結合起來,我們又能得出什麼結論呢?人類,由於環境的污染而滅亡。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

 

但是,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之處,在於有極其發達的大腦前額葉(思考力)。如果增加這一事實,也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人類,回避環境污染,可以永久地生存下去人類滅亡這個悲觀的結論和人類能繼續生存下去這個樂觀的結論,哪個是正確的呢?可以說都是正確的。但是不管怎麼說,沒有生存願望的人恐怕不存在,問題在於用什麼方法。人類向最先生存在地球上的始祖植物和微生物學習生存的方法。強調再生產的結構系統是人為地嵌進地球中去的東西的重要性。為此,我們怎樣做才好呢?大家能結合自己的問題加以考慮,並分別從自己各個不同角度去行動,就是我們應該做的。

 

地球環境問題在近二三年來,成了人們常議論的話題。其主要內容是由於氟利昂的影響;臭氧層遭到破壞;由於二氧化碳的增加,造成了地球溫暖化,使熱帶雨林消失。這些問題在1988年的主要發達國家首腦會議上,作為國際政治問題成為會議的一個議題。由此可見,環境問題的重大就不言而喻,並作為現實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如果我們沒有緊迫感,還說環境問題沒有危及我們的日常生活,那恐怕不是真心話。就這一點與至今為止的環境問題有很大的區別。

 

例如以前常說,由於工廠和汽車排出廢氣而使河川、海域的水質污染。噪音、振動、臭氣等這樣的問題,對住在工廠地帶或者市中心,或者是高速公路或新幹線路邊的人來說,是關係到自己能否保持健康,能否維持舒適的生活的重大環境問題。除此以外,對住在寧靜的住宅區或農村地區的人來說,不成為直接的問題。所以,以前所說的環境問題是指那個地域特有的環境問題。這樣的地區性環境問題,據調查在日本自從1960年公害成為很大的社會問題以來,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1970年在討論公害問題而召開的國會上,以《防止公害基本法》為基礎,制定了14個法律。對工廠等地排出的廢氣以及廢水的處理,基本上達到了規定的標準。但並不能說公害問題完全沒有了,相反的是接連不斷地,又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例如,從城市的垃圾焚燒工廠裏排出的梅鏈問題不斷發生,雖然在今後也不可能消失,但是在四日市的氣喘病、東京因光化學煙塵使中學生集體受害的狀況,基本消失了。

 

但是在發展中國家,至今地區的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重。在10年前在有大型鋼鐵廠的鞍山市,天空是灰濛濛的,從清晨開始就是陰天,眼睛和鼻子裏都有一種酸性煤氣刺激的感覺。房屋、工廠、道路都被灰塵污染著,這種現象在我腦海中與35年前日本的川崎市、四日市的印象重疊交叉在一起。這樣地區的問題解決會有一個過程,即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生,隨著經濟力量的積蓄、精力的剩餘,地區環境問題也越來越顯著,最後終於達到解決的過程。因為人類,只把可以解決的問題作為問題

 

對於地球的暖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使地球溫度上升這樣一個問題。地球溫度在以前一萬年才上升1,而現在卻以每10年上升03的速度使地球溫度在不斷上升。這是一個不可輕視的變化。正是這個變化,才使我們常聽說海水在膨漲,南極的冰在融化帶來了水位上升等。其中最成問題的是氣候的急變。因熱流寒流的影響,要麼連續下暴雨,要麼乾旱,這樣農作物、居住環境都將遭到破壞,在地球上生活會漸漸變得困難起來。那麼,為什麼二氧化碳的濃度會上升呢?從二氧化碳的座標圖來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曲線一直保持平衡。在200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煤,以後又進一步使用了石油,座標圖上才出現了抛物線不斷上升的狀況。然而,從人類使地球產生二氧化碳的由來看,主要可以分成二個原因。

 

一是從石油、煤中轉變而來的熱能(電氣、動力、 熱),以此進行生產、移動以及使用空調時一定會排出什麼東西,這就是能源垃圾。二是紙、衣類、 食物、塑膠等這些在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用後作為垃圾被扔掉,因焚燒爐將這些垃圾焚燒時所產生的東 西,即所謂垃圾的垃圾。這二種垃圾,尋找一下它的原形就會發現原來都是地球上的資源。它的量,第一個是能源垃圾占絕對的多數,第二種垃圾的垃 圾,即二氧化碳,在日本被推定占5%。能源利用、 垃圾處理,都是為了我們更好地生活所必須的,所以 也可以說,人類的欲望在加速地球的溫暖化,也在增 加對人類自身的危害。

 

被破壞的臭氧層,在地球環境問題上,並存著兩個問題。由於二氧化碳的影響,引起地球溫暖化,與此相並列的問題是氟利昂引起的臭氧層的破壞。氟利昂是從石油和岩鹽合成的有機氧化合物,通過紫外線分解,氧化物分離出離子,由於離子和臭氧的反應而破壞了臭氧層。從宇宙空間來說,放射線、紫外線都是對環境有害的。而臭氧層等覆蓋著地球,大氣保護著地面。如果臭氧層破壞,紫外線就會直接照射在地面上。給人類最明顯的影響是會引起皮膚癌、白內障,比這更可怕的是,會引起染色體的異常。紫外線使承擔著遺傳情報責任的細胞核酸遭到破壞。這樣,即使是種下的稻穀或者是麥子也會毫無收穫,動物會變形,人類也會發生同樣的變化。氟利昂發生在我們身邊,例如冰箱、空調、用於整理頭髮的噴霧劑、用於刮臉的肥皂膏等都是有噴霧成分的。另外泡沫塑料、半導體的製作過程也要使用到它。

 

如果以冰箱為例,具有各種新的功能的產品推進市場,美觀且省電自然成為暢銷品。而因為占地方就會把原來的舊冰箱處理掉,這樣一來大件垃圾必然增加。大件垃圾是怎麼處理的呢?在日本基本上是把它集中起來埋在地下。但是,這樣埋在地下用不了很多時間就會達到飽和狀態。為了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那怕節省一點點也好。因此想到用快速粉碎機將冰箱粉碎,鐵塊用吸鐵石除去,減少體積,然後埋掉。這時注入在冰箱內胎的氟利昂(制凍劑)變成氣體進入大氣。就這樣我們每天以這樣的方式將氟利昂排到大氣中。氟利昂經過10年左右後,就會形成一圈氣層,隨著紫外線的增加而產生對環境的影響。當然據說氟利昂的使用到2000年完全廢止,這是個國際性的決策。現在正在朝著停止使用、停止生產的方向發展。就算是這樣,到目前為止,被使用的東西或者說從今以後的10年中製造的東西中還包含著氟利昂。由此會造成什麼危害,我們將完全無法預料。

 

這是一個沒有餘地的地球環境嗎?像我們從同常生活中扔出來的廚房垃圾、紙、塑膠等這樣可燃燒的垃圾,還有像冰箱這樣的垃圾。這些問題實際上不僅僅是對住在這個地域或只對日本有影響,而是對全地球、全人類都有影響。這不是現在才看到的問題。例如在1960年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時期,在日本所謂的公害問題主要是發生了水俁病、痛痛病和四日市的氣喘病等疾病。這些公害使居住在聯合工業地區四日市、京浜工業地帶的川崎市及東京都的人健康受到嚴重傷害。

 

另外二氧化碳、氟利昂不只限於一定的地域範圍內,而是對地球全體有影響。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將從煙囪高處進行擴散,將被空氣稀化。但是二氧化碳、氟利昂是不能稀化的。二氧化碳存在於我們的呼吸之中,氟利昂存在於整理頭髮的噴霧器中。個人使用雖然對人體沒有直接危害,但應當注意的是,在地球環境中存在的總量。

 

在平時我們常常會感到地球很廣闊,也很大很大。乘直升飛機從日本到美國要10個小時,繞世界一周要24小時以上,不管怎麼說很廣闊,而且天氣晴朗的時候,東京和大阪等大城市可以看到天空是純藍色的,城市的河裏有大馬哈魚爬來產卵,並可以釣到魚類,這樣的新聞好像在告訴我們水和空氣還乾淨,地球依然很廣很大,以至還常常感到隨著防止公害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正在逐步擺脫環境危機。有這樣想法的人也許很多。雖然眼睛看不見,而實際上,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這是一個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地球雖然廣闊,但是有限的,地球的環境更是有限的。對此必須認真地予以考慮。『資源是有限的!』這句話在70年代,在遭遇到石油危機時,常常被人們所引用。不管怎麼樣石油總有一天會被抽盡,鐵會被用光,這好像是不言而喻的。資源只存在地球中,總有一天會全部被使用光。

 

但這實際上並非那樣容易枯竭!30年前在某工學部的學校基本情況介紹會上,一個學生問:石油化學這個領域,如果往前一步考慮,聽說30年後,石油將被用盡,將來還會有嗎?老師回答說:“30 年前,我也同樣問了這個問題,回答是不會沒有的,不必擔心。現在我也這樣回答你。確實30年後的今天,與其說石油沒有還不如說石油在增加。石油的埋藏量是由技術的進步和經濟性評價來決定其數位的。資源不會馬上沒有,特別是有經濟實力,可以從世界各地收集資源,然而大氣、水這些東西在地球環境中已經沒有剩餘,不管有什麼樣的經濟實力,都是不可能得到手的.....(待續)

                  

台長: 幻羽
人氣(1,65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