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7 13:16:49| 人氣6,02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梅莉史翠普計畫:《心靈真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靈真愛》
Music of the Heart (1999)

 

導演:韋斯克拉文(Wes Craven)

合演:艾登昆恩

 

奧斯卡:第72屆最佳女主角入圍

 

角色:育有二兒但因丈夫外遇而被迫離婚的婦人羅貝塔。

職業:在美國哈林區公立學校教授小提琴課程。

 

 

1.      雖然主演的是梅姨,雖然曾經入圍過威尼斯影展競賽片,還曾於台北電影節放映過,但這部不算久遠的電影在台灣還真是難尋,但皇天不負苦心人總算讓我找到。

 

2.      我知道這部片為何不受台灣片商青睞的原因,雖然講得是失婚女子重新站起,以及用音樂感招學生的故事,理因拍得熱血沸騰,高潮迭起,但卻用一種雲淡風輕的方式切入,即使放在美國獨立製片這類通常題材可以比較特別的部分來看,也相較平淡許多。但吃慣了大魚大肉,偶爾來這類輕鬆的小品,其實感覺不賴,只是入口即化,少了點餘味。

 

3.      驚訝本片執導的竟然是以「驚聲尖叫」系列出名的導演,收起搞怪驚嚇的本事,這次正正經經地拍一個電影。但許多地方仍舊看出他的聰明巧思,比方片頭字幕時,一張張訴說女主角婚姻幸福的照片流轉著,讓你誤以為女主腳家庭幸福,但馬上鏡頭一轉,女主角聲淚俱下地講著電話,原來她是個剛婚變的女子。短短幾秒,馬上建構出女子的過往與現在處境。

 

4.      電影前半部時,讓我一度以為會是另一部白人女教師用無私的愛感召學生的電影,如同希拉蕊史旺《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與蜜雪兒菲佛《危險遊戲》(Dangerous Minds)。但導演與編劇顯然不想如此,借由女主角在片中告訴其中一名黑人學生母親的台詞告訴觀眾:「我教小提琴並不是想拯救你小孩。我是單親媽媽,只不過想混口飯吃。」那些只出現在好萊塢式的美好拯救與頓悟,很慶幸在全片並未出現。我很喜歡片中對於學習小提琴的詮釋並不帶到有多高深的道理,而是一種選擇,一種興趣。片中梅姨飾演的老師羅貝塔,常常不假辭色地訓斥學生,甚至常常把不專心不想學甚至不尊重其他人的學生趕離教室,實在讓人痛快。因此全片我們並不會看到有小孩因為學了小提琴而突然功成名就,或是因為上了老師的課後突然頓悟人生,而只是開啟了另一個選擇,另一項興趣。

 

5.      因此全片所描述的情況就真實許多,女主角的經歷,幾乎都是困難來臨,努力解決,困難再來,努力突破,當然你會說,女主角有許多貴人幫忙,有許多神奇的運氣,但,沒有她保持信心,沒有她不放棄,又怎能一路走來?有一場戲最能夠顯現導演主題,當女主角因為沒有經歷而被校長拒絕任職,但她隔天就把兩個兒子搬到校長面前演奏小提琴,顯示她也許沒有那些洋洋灑灑的經歷,但她教育小孩的經驗可沒有不足。這樣的不放棄與努力,才真是能夠突破困境的王道啊。

 

6.      梅姨為本片苦練的小提琴果然很有架勢,幾場演奏戲碼看不太出破綻,但就梅姨用功的態度與專業,本來就無須擔心。倒是導演把梅姨表演調整到自然輕鬆,如魚得水,實在是驚喜,那種嘴巴壞但心腸好的個性,讓我覺得活脫脫就是梅姨自己。梅姨這麼精彩的演員,示範了一場舉重若輕的表演,

 

7.      片中和梅姨配對演愛情戲的竟然是《真愛一世情》中的艾登昆恩,他的年齡層之前配的都是珊卓布拉克、茱利亞歐蒙等女星,此次竟然愛情對手竟然跳昇一級(或是說梅姨降了一級)而毫不謙強,梅姨在片中的年輕自信,實在了得。

 

8.      資料顯示,原先本片扮演女主角的預定卡司是瑪丹娜,她也苦練了許久小提琴,但最後可能是和導演理念不合還是怎麼了,最後離開此製作。我心裡暗自想了一下瑪丹娜可能會怎麼演,然後一堆不好的想法就跑出來,好險最後梅姨接下了角色,而且竟然演得如同本人一樣的自然,不然這部影片最後會導致怎樣的結果。有趣的是,梅姨之前一直掛在嘴邊的一件事情是,她爭取《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時竟然輸給瑪丹娜,除了自嘲歌藝不如人外,我想梅姨更用此片証明,我一定能夠演得比她好的,沒選我是自找苦吃。

 

9.      片末原先預定要舉辦慈善音樂會籌款的場地臨時要修繕而不得不疑至其他地方,但苦尋場地幾乎要放棄時,奇蹟出現,全球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竟然願意出借(這是真實故事),因此這項募款音樂會除了邀請到著名小提琴家和小朋友一起演奏外,場地竟然也一流。我實在不得不感觸良多,想到自身狀況,台灣要找到一個適合演出的場地已經夠困難,要登上更大的舞台,不只錢要準備充足,名聲也要夠響亮,不然台灣如此專業高雅尊榮的場地,怎可能讓你使用,但可笑的是,台灣那個場地有比卡內基更專業更高雅更尊榮?

 

10.      當年奧斯卡得獎的是希拉蕊史旺的《男孩別哭》,和梅姨一樣,都是扮演存在於真實世界的人,但《男孩別哭》通苦強烈,希拉蕊不只外型說服人,內在對於性向的痛苦與掙扎更是深刻動人,到現在我沒有勇氣看第二次,可見表演之成功,拿獎不過譽。

 

11.      其他入圍者是安妮特班寧的《美國心玫瑰情》、茱莉安摩爾的《愛情的盡頭》與Janet McTeer Tumbleweeds。 一向有演技口碑但總是在奧斯卡失利的安妮特與茱莉安真不愧為敗陣姊妹花,不只把酒言歡,一同訴盡奧斯卡委屈外,去年更在《性福拉警報》中共組女同志家庭,希望一舉攻下奧斯卡,最後由姊姊安妮特搶下入圍席次,茱莉安再度飲恨。但安妮特也沒有高興多久,最後女主角獎座還是拱手讓人。我覺得安妮特總是輸在用了十分努力的年輕人身上,兩次的希拉蕊與這次娜塔莉波曼都是用盡全力趨近角色,扮男生,練拳擊,跳芭雷,十分的努力用功,幾場精彩轉折戲又高潮迭起,怎麼不想好好地鼓勵她們。因此每次台灣記者都會寫,安妮特因為和丈夫華倫比提在好萊塢的好人緣,可能有助她拿到奧斯卡,我卻覺得是相反,大家都那麼熟,你又那麼幸福兼有錢,在好萊塢又有地位,不差這個后座,還是把機會讓給努力的年輕人吧!

 

 

台長: 哈比人
人氣(6,02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梅莉史翠普 |
此分類下一篇:梅莉史翠普計畫:《穿著Prada的惡魔》
此分類上一篇:梅莉史翠普計畫:《蘇菲的選擇》

威爾剛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19-12-27 01:41: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