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
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存股者」即將再一次面臨2019冠狀病毒疫情所帶來的「壓力測試」,測試看看我的資產組合置於這一特定的極端情境下,是否能受得起市場的突變。
2008年金融大海嘯之前的2007年6月我的資產組合是14萬元現金加上82萬元的股票型基金和368萬的台股與每個月將近3萬元的薪資;海嘯過後的2008年12月,我的資產組合變成28萬元的現金加上55萬元的股票型基金和200萬的台股與每個月將近3萬元的薪資。
那時台股指數從將近萬點跌到只剩四千點,比腰斬再多一些。因為有薪水的固定收入來注資到其他三個資產組合,所以現金增加是理所當然的,股票型基金和台股的總市值也因為有持續注資進去,所以看起來比台股的大盤跌得少一些。
另外,2008年領到的股利大約29萬,2009年因前一年的金融大海嘯造成公司營運普遍都不好,所以持股數雖然比2008年多,但領到的股利只剩21萬。
這次疫情的影響越演越烈,可能會超過2008年的金融大海嘯,對我的資產組合預計會有以下幾點影響:
(1)股票市值大縮水:股價的暴跌、公司倒掉。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提到「航空業因新冠疫情「空前萎縮」 專家:多數業者可能5月底將破產」(https://tw.news.yahoo.com/航空業因新冠疫情-空前萎縮-專家-多數業者可能5月底將破產-080638480.html)
金融海嘯時,我同學對他的員工說,如果一直沒有案子,公司至少可以撐個十年,如果能夠找到這樣的公司來投資,那就不怕公司倒掉了。
股價的暴跌是現在進行式,有些公司會倒掉可能是未來完成式。
(2)股利縮水
我當兵的朋友把他的仁寶賣了,後來又買了台泥。前幾天才聊到,台泥去年業績超好,所以今年他得到的股利應該也不差,但今年的業績恐怕不樂觀,明年就要勒緊褲帶了。
(3)無薪資收入來注資
三月份幾個案子都取消了,到目前為止,這個月只做了一個案子,賺了320元,展望未來很難樂觀。所以股市縱然有低檔,也很難再有新的資金可逢低買進了。
持續注資來投資到底有多重要呢?從以下的表格就可以看得出來。
日期
|
股價總市值
|
同時期的薪資結餘
|
2007/6/30
|
3677754
|
|
2008/1/2
|
3284477
|
|
2008/6/30
|
3148308
|
|
2008/12/31
|
1976972
|
|
2009/6/30
|
2999474
|
53741
|
2009/12/31
|
5204891
|
414603
|
2010/6/30
|
5199024
|
44129
|
2010/12/31
|
5969583
|
17404
|
2011/6/30
|
4995625
|
112680
|
2011/12/31
|
4109936
|
49097
|
2012/6/29
|
5117196
|
383038
|
2013/1/7
|
6211876
|
41842
|
2013/6/30
|
6647942
|
58423
|
2013/12/31
|
6516425
|
31508
|
2014/6/30
|
8186872
|
119032
|
|
|
1625428
|
2008年12月假使我看到股票市值大幅縮水而停損出場,可拿到大約200萬現金,再加上薪資的結餘,到2014年6月大約會有存款362萬;2008年12月如果我看到股票市值大幅縮水而停止加碼,後來台股從4591點漲到9393點,大約漲了一倍,所以到2014年6月應該會有400萬市值的股票加上162萬的現金;但我選擇的路是持續加碼而不留現金,到了2014年6月股票總市值來到了我想像不到的818萬。為了避免煮熟的鴨子飛了,半年內我賣了一半的股票改買會配息的債券型基金,雖然可以增加一些現金流,但也錯失了股市上萬點的行情。
現在我的戶頭少了固定的薪資收入,我將以315萬的債券、460萬的台股和256萬的現金來接受壓力測試,結局如何就等下回分曉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