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
★聖經申命記5:33「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你們行的,你們都要去行,使你們可以存活得福,並使你們的日子,在所要承受的地上得以長久。」
我們最近的靈修進度在申命記這卷書中,這裡講到申命記的重點,「凡是神所吩咐我們行的,我們都要去行,使我們可以存活得福,並使我們的日子,在所要承受的地上得以長久。」但困難的是,我們有許許多多舊有的思想習慣和神所吩咐我們去行的不一樣,需要360度的改變,就算我們願意去改變,但隨著時間的推演,還是有許多新的難題在等著我們。
最近讀一本號稱「狂銷10萬冊」的書,作者有一個體驗,「人是情緒的動物,所以情緒會戰勝邏輯;人也是習慣的動物,所以先入為主的定見和日常生活中的邏輯,又會戰勝股票市場的邏輯。因此,除非我們找到一套自己可以信服的系統性方法,並訓練有素,否則我們做決策時,即使不被情緒所左右,也常陷入先入為主的定見,或被日常生活中的邏輯所擺佈。」
我們從聖經中很清楚的看到,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書珥的曠野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喝,到了瑪拉因為那裡的水苦不能喝,「情緒」就開始發作了──「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二個多月之後,情緒伴隨日常生活中的邏輯也出現了──「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阿!」;十二個探子窺探迦南地回來,全會眾「先入為主的定見」也發作了──他們相信「我們不能上去攻擊那民,因為他們比我們強壯!」「他們高大得像巨人,我們矮小得像蚱蜢!」因著這樣的定見,甚至要拿石頭打死主張「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我們足能得勝。」「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的迦勒和約書亞。後來在利非訂安營沒有水喝,並沒有記起以前的教訓,情緒仍然掌控他們,所以和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罷!甚至情緒化到要拿石頭打死摩西。
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不斷的發怨言──抱怨沒水喝沒肉吃、抱怨摩西和亞倫擅自專權、抱怨路不好走……。
最近一個很夯的話題是「馬政府想把家中有沒有抽水馬桶也列在幸福指數當中」,按照我個人先入為主的定見,我是讚成的,因為我小時候用的廁所是所謂的「茅坑」,沒有化糞池,常常臭氣沖天,夏天還會有上百隻的蛆從坑中蜂擁而出,有些人就會不敢上廁所,因為蛆踩在腳下軟軟的好噁心,甚至會爬到腳上。上個禮拜聊到這個議題,小組中一位姐妹提到人對現況能不能滿足其實是源自一個心態──富足心態或貧窮心態。
有貧窮心態的人不論他擁有多少他都會不滿足,真的吔!如果按照聖經的說法:「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8)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應該很滿足我們現在的生活,並且樂意去幫助沒衣沒食的人,但是,事實好像不是這樣,不少人總是和古早的以色列人一樣,不斷的抱怨東抱怨西,這表示很多人都擁有貧窮心態而不是富足心態。班傑明.富蘭克林說:「人若不滿足,沒一張椅子堪稱舒服。」真是一針見血!
最近有兩本暢銷的書「斷捨離: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術!」、第二本是「一日一餐的健康奇蹟:日本名醫57歲比30歲更年輕的秘密,做起來真的沒那麼難」這二本書都不斷的證明,其實我們擁有太多超過我們所需要的東西了。另一方面我們也受了所謂「情緒、先入為主的定見和日常生活中的邏輯」所影響,以為我們擁有現在我們已經擁有的一些東西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註1),但假使大家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我家沒有抽水馬桶會怎麼樣?」就會有不同的想法了。
自從生了第三個小孩之後,很多人會有意無意的提到「經濟負擔」、「要注意避孕」等等,但我從聖經中所領受的──「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按字面解釋是多多益善,但按照我們先入為主的定見和日常生活中的邏輯,兩個小孩就已經夠多了!所以凡「耶和華你們神所吩咐你們行的,你們都要去行」其實是充滿挑戰的。
最近我們教會在提倡「祭壇-亞伯拉罕策略」,雖然我落後很多,但我覺得這是一套可以信服的系統性方法,如果我們都能信服,並且訓練有素,那麼凡「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我們行的,我們都要去行」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
註1:
這讓我想起活泉茶館71-原來馬桶是要刷的(1)這篇文章:「你把一切看成是那麼的自然」、「我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孩子不會自己長大,......,原來家事是如此繁重,原來帶著兩個小孩根本哪裡也去不得,原來馬桶會那麼乾淨是有原因的。」、「我的那位男性朋友一直不能相信原來馬桶是需要清洗的,到後來自己蹲在廁所洗馬桶時,才發現有一個女人曾經對他如此重要!」、「所以我說人性本"賤",沒失去過就不懂得珍惜」
詳文請參閱http://mypaper.pchome.com.tw/yahsam/post/1275948
文章定位:
人氣(140)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