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泉4年6月16日
在2000年四月至六月的「每日讀經釋義」,討論到聖經「約伯記」,第一篇「合理宗教的格局」中提到「信仰是個人的終極關懷,是生命真正的歸宿。」內容我覺得相當精彩,現在就來跟大家分享。
***************
合理的宗教格局──梁壽華(紐約神學教育中心駐多倫多講師)
約伯記1:1~12
-----------
1:1 烏斯地有一個人,名叫約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 神,遠離惡事。
1:2 他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
1:3 他的家產有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並有許多僕婢。這人在東方人中就為至大。
1:4 他的兒子按著日子,各在自己家裡設擺筵宴,就打發人去請了他們的三個姐妹來,與他們一同吃喝。
1:5 筵宴的日子過了,約伯打發人去叫他們自潔。他清早起來,按著他們眾人的數目獻燔祭;因為他說:“恐怕我兒子犯了罪,心中棄掉 神。”約伯常常這樣行。
1:6 有一天, 神的眾子來侍立在耶和華面前,撒但也來在其中。
1:7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從哪裡來?”撒但回答說:“我從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
1:8 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 神,遠離惡事。”
1:9 撒但回答耶和華說:“約伯敬畏 神豈是無故呢?
1:10 你豈不是四面圈上籬笆圍護他和他的家,並他一切所有的嗎?他手所做的都蒙你賜福;他的家產也在地上增多。
1:11 你且伸手毀他一切所有的,他必當面棄掉你。”
1:12 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
---------------
約伯記的作者一開始就刻意描繪一個理想中人的畫像:信仰道德完全、財富豐厚、家庭美滿,充分展現出一個合理的信仰和合理的世界。在這幅畫像中,現實生活的幸福和宗教的敬虔是緊扣在一起的。
當描繪了這個理想中人的畫像後,作者隨即拆毀這完美的畫像,同時展現出信仰和世界的荒謬。人對宗教都有合理的要求。從約伯記第1章所見,現實生活的幸福和宗教的信仰,二者的關係有著兩種類型,而兩種類型都具合理性。
第一類型:拜神、做好事是以趨吉避凶為前提。不少研究宗教的人指出,宗教源於人的恐懼,祈福禳禍是一般人拜鬼神的首要目的;如此一來,人就按現實生活的需要來決定他的宗教信仰。若二者的必然關係沒有出現,所信的就不合理,信仰的對象就會被否定(註一)。撒但認定約伯的宗教是屬於這類型了(9~11)。
第二類型:以希伯來人的信仰為典型。趨吉避凶、祈福禳禍不是敬虔的第一目的,其著眼之處原是信仰者與信仰對象的關係,敬畏神之餘也要有對神的愛(參申10:12)。不過這種信仰觀也認為人犯罪和棄掉神的結果會帶來災禍,反之亦然(參申11:13~17)。這種信念往往演變成以果推因的邏輯格局,因此現實的幸福被認為是敬虔的標記。這種宗教是信仰決定了現實生活,當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時,就反映人和神的關係正出現了問題,此時,乃是信仰者、而不是信仰的對象被否定。(註二)
約伯記的作者要拆毀這兩類型的宗教,特別是第二類型的宗教所形成的合理格局。
檢查一下你的宗教信仰是否以上兩種類型之一,或者多少拌雜了這兩種成分?信仰是個人的終極關懷,是生命真正的歸宿。可是在第一類型的宗教中,現實禍福才是終極關懷,所信的對象只是次要關懷。在第二類型的宗教中,信仰的對象雖是終極關懷,但是對信仰者和信仰對象的認識都仍是以禍福為根據。
◆◆◆◆◆◆◆◆◆
註一:
在我大學那年代,大家樂風行一時,有許多人到處求明牌,只要有中,就給神明加片金牌,而一旦摃龜,被求問的神明往往遭焚燒丟棄,館友Lhh曾經拍到一張被火紋身的神明照片(如附圖),現收錄在華崗巡邏隊隊展當中(標題為「大家樂之後」)。
**************
註二:
★申10:12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 神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 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事奉他,
★申11:13~17
11:13 你們若留意聽從我今日所吩咐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 神,盡心盡性事奉他,
11:14 他(註:原文作“我”)必按時降秋雨春雨在你們的地上,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新酒和油。
11:15 也必使你吃得飽足,並使田野為你的牲畜長草。
11:16 你們要謹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離正路,去事奉敬拜別神。
11:17 耶和華的怒氣向你們發作,就使天閉塞不下雨,地也不出產,使你們在耶和華所賜給你們的美地上速速滅亡。
★約9:1~3
9:1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
9:2 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9:3 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 神的作為來。
【聖經靈修版:我不是很好的嗎?我又沒有犯錯(?),為何要受這樣的苦?為何要我傷悲?
9:2-3 猶太人有一個傳統的觀念,認為災難和受苦都是極重的罪孽所致,但耶穌利用這個人所受的苦,教導我們信心和榮耀神的功課。我們生活在一個墮落了的世界裡,不一定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無辜的人有時也會受苦。假若我們每次請求神挪走苦難,祂都照做,我們便會為了安逸方便而跟隨祂,而不是因著我們對祂的敬愛。不論我們是因為甚麼原因受苦,耶穌都有能力幫助我們面對。當你患病、悲哀、軟弱時,不要問“為甚麼這些事會臨到我?”或“我究竟做錯了甚麼?”我們反而要求神賜我們力量通過試煉,讓我們能對所發生的事情有更深的領會。】
--------------
記得前幾年有颱風淹大水,我堂哥就說「因為拜得不夠!所以要拜得更虔誠才能免去這些災禍。」而在教會又聽一些人說,「因為台灣人拜得太嚴重,才惹來這些災禍!」到底哪一方說的才是對的呢?因為這些都是「以果推因」,也許跟拜不拜都沒有關係,純粹是因為雨下得太大太急才淹大水,這個就不得而知了。九二一地震也是,基督徒說,這些都是假神,所以被地震壓垮了;拜神明的卻說,幸虧這些被壓垮的神壇承受我們的罪過,不然我們會傷得更嚴重。
去年SARS流行時,也有一特殊現象──東方黃種人特別容易感染,於是就有人說這是上帝對東方人拜偶像的審判……。(註三)但事情的真相如何,其實也是不得而知。在新國富論第七章「從探索到帝國」裡提到西班牙人在征服阿茲特克帝國(墨西哥人)及印加帝國(秘魯人)時所帶進的細菌,造成當地人重大的傷亡,「印加人顯然死於水痘」。
在財運亨通中,梁總常提到「麥(不要)看到烏(黑)影就開槍!」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中提到「世界末了的一些預兆」(註四)並且強調「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而祂的門徒彼得提出的對策不是「看到烏影就開槍」,而是「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7~8)
要怎麼『謹慎自守,儆醒禱告』呢?
遇到質疑耶穌會再來的人,彼得說:「親愛的弟兄阿,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8~9)(不要以為將近二千年後的我們,會質疑耶穌基督是否會再來,在耶穌離世幾十年後,人們似乎就已經無法再耐心等候了!)
【聖經靈修版:祂既不是耽延,但也在等待,那我應該怎樣做?作工?等候主?
3:8-9 當信徒面對逼迫或等候拯救的時候,總是覺得神的工作很緩慢,其實神並不是拖延,只不過是沒有按我們的時間表行事而已(參詩90:4)。基督正在等待,希望更多罪人悔改歸向祂。我們不能光坐著等候主再來,而要知道時間非常緊迫,有許多重要的工作要我們去做。因此我們既要有長遠的事奉計劃,又要天天警醒,隨時作好準備,如同基督今天就回來一樣。】
對於另一批人,使徒保羅也給他們一些提醒:「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帖後3:10)
【聖經靈修版:他們終日無所事事,不怕悶嗎?不知道他們的想法是……如果我知道主將會來了,我會怎樣呢?
3:6-15 帖撒羅尼迦教會一些信徒錯誤地認為:既然基督將會在任何時間再來,他們就可以放下自己的責任,不再工作,不再計劃未來,只呆呆地等主回來。他們這樣放棄工作,只會使自己陷入罪惡之中,成為教會的負累,因為他們需要教會來支持。這樣既浪費了原來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時間,更變得好管閑事(3:11)。他們也許以為不工作比工作更屬靈,但保羅卻要求他們重回工作崗位,肩負自己的責任。為基督作準備意味著我們要在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上順服祂,因為我們知道祂會再來,就要如此生活,使我們的信心和見證在祂再來時蒙祂喜悅。】
★「萬軍之耶和華起誓說:我怎樣思想,必照樣成就;我怎樣定意,必照樣成立,」(賽14:24)
★「我是耶和華,這是我的名;我必不將我的榮耀歸給假神,也不將我的稱讚歸給雕刻的偶像。
看哪,先前的事已經成就,現在我將新事說明,這事未發以先,我就說給你們聽。」(賽42:8~9)
在聖經中常有預言(不是寓言),上帝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告訴我們,但每個人的日子畢竟是有限的,不過百年間就成了一邳土(註五),所以預言通常都要在歷史中驗證,但有些人似乎不太重視歷史,因此,對事情的觀點就有點狹隘,變成了「夏蟲不可語冰。」【《莊子‧逍遙遊》上說:「夏蟲不可語冰。」因為夏蟲過了夏天就死了,他永遠看不到冰;同樣的,器識狹小的人遺一輩子只在鄉里過著平凡的日子,不知道天地寬闊。】【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送給年輕人的話:一般人畢業之後不是不看書,就是看的書太輕,看書是為了打發時間、是一種較不被爭議的休閒活動。「夏蟲不可語冰」沒有深度的人同時也欠缺反省能力。】
在聖經中也因此常面臨真假先知之爭,兩造都說他有理,也難以判斷誰說的才是真的,先知耶利米面對意見跟他相左之人也不再多爭辯,只說:「到話語成就的時候,人便知道他真是耶和華所差來的。」
★耶28:1~9
28:1 當年,就是猶大王西底家登基第四年五月,基遍人押朔的兒子先知哈拿尼雅,在耶和華的殿中當著祭司和眾民對我說:
28:2 “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我已經折斷巴比倫王的軛,
28:3 二年之內,我要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這地掠到巴比倫的器皿,就是耶和華殿中的一切器皿都帶回此地。
28:4 我又要將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耶哥尼雅和被擄到巴比倫去的一切猶大人帶回此地,因為我要折斷巴比倫王的軛。’”這是耶和華說的。
28:5 先知耶利米當著祭司和站在耶和華殿裡的眾民對先知哈拿尼雅說:
28:6 “阿們!願耶和華如此行!願耶和華成就你所預言的話,將耶和華殿中的器皿和一切被擄去的人,從巴比倫帶回此地。
28:7 然而,我向你和眾民耳中所要說的話,你應當聽:
28:8 從古以來,在你我以前的先知,向多國和大邦說預言,論到爭戰、災禍、瘟疫的事。
28:9 先知預言的平安,到話語成就的時候,人便知道他真是耶和華所差來的。”
【聖經靈修版──先知的預言要過後才知真假,信哪個就是考驗人智慧的時刻了 ……
28:8-17 耶利米講的真理沒人愛聽,哈拿尼雅說的謊話卻給人帶來虛幻的希望和安慰。神早已清楚說明真先知的特徵(參申13;18:20-22),就是他的預言必會應驗,而且不會前後矛盾。儘管哈拿尼雅的死和巴比倫的一再入侵都應驗了耶利米的預言,但百姓還是寧願相信甜蜜的謊言,也不願聽從使他們痛苦的真理。】
**************
註三:
雖然我不是很認同他們的講法,但從以下的這篇辯論中,我覺得我們應該尊重別人的觀點並且仔細加以驗證,畢竟每個人有他不同的恩賜和敏感度──林前12:28「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
---------------------
莊 子 (外 篇 ﹒ 秋 水 第 十 七)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 秋水》載,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石梁(今鵝湖辯魚塘)上閒遊,二人曾有濠梁辯魚之事。莊子穿著自己編的草鞋,站在水邊長長嘆息:「你看水面上的三條魚(儵魚),從容地游著,多快樂呀!」惠施與莊子辯論:「你不是魚,怎知魚是快樂的?」莊子嚴肅地反問:「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但你既然不是魚,那麼你也無法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無疑了。」莊子說:「等一下,我們回到原點上,你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表示你早就知道我已經知道魚的快樂了才來問我。可見我在濠梁上便已知道了。」
**************
註四:
馬太福音
24:7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
24:8 這都是災難的起頭(註:“災難”原文作“生產之難”)。
*********
註五:
從這個觀點來看,如果在死後所去的「陰間」中沒有「時間流」,那麼,每個人(微觀)從降生到睡了(死了),等候耶穌基督再來的日子都不過是幾十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