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起床,晝夜顛倒的滋味並不好受,我知道自己逃避著起床,是不想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煩人的問題,可是惡夢又在睡眠之中糾纏著我。一個惡夢接著一個惡夢,最大的惡夢是妳忘了我的生日,而我在生日當天找不到妳,因為妳那天在台南。
清醒後,我告訴自己的第一件事是妳這三天都不在台中,而是在台南。我昨天跟妳說過email亂碼的事,妳昨晚也沒再寄給我。相處半年我熟悉妳的個性,對於去台南,妳是歸心似箭,畢竟妳的男友在台南,還有妳的學生回憶也在台南,妳說過妳喜歡台南而不喜歡台中。妳多次在言談中表示台中只是妳的過客,妳的最終歸屬會在台南。這些話曾經深深的刺傷過我的心,因為我在乎妳,但妳在乎的是他。
昨天看了BJ單身日記,蠻好笑好看的,妳應該也會喜歡,電影裡有一句台詞是男主角對女主角表白時說的話:
我喜歡妳現在的樣子。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是”喜歡妳現在的樣子”,妳直率,純真,妳有許多小心眼卻從來不會花力氣去掩飾,就像妳走路的樣子─那輕搖輕飄晃動的背影,妳不曾去刻意美化。我就是喜歡這樣子的妳。
可是傷我最深的也是這樣子的妳,妳的許多話,許多行為就像利刃般的劃傷了我﹔不過雖然如此,我還是不要妳改變,我喜歡妳現在的樣子,縱使是現在的妳不會選擇愛我。
昨天和一個久未見面的朋友一起吃飯,他對感情的事持比較保留的態度,他說原因之一是他曾經歷過不少段感情,感情在感覺來時一一前來,感情也在感覺走時一一離去,感覺是虛幻不可把握的,而幻滅後再度面臨現實是痛苦的,一次次下來,他認為對感情持保留態度是經歷多次情傷後的成熟表現,他認為這是一種成長。而原因之二則是他姊姊婚姻最近面臨破碎,結婚九年,有兩個孩子,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卻已經有四年沒有”感覺”,他說曾經那麼相愛目前卻形同陌路是很痛苦的,從這個例子,”感覺”再一次的被證明是虛幻的,意味著今日那麼深深的去愛,只是為他日製造自我否定的機會。
我知道我心裡還有很長的陳述,不過現在肚子好餓,先吃飯去。
2002/5/22/18時10分
出門前,再度聽了一遍雨中歡唱,妳知道後一定會笑我鐵齒,昨天已淋得一身濕,難道今天還想再來一次?
不過歷史並未重演,今天並沒有淋到雨。我一樣騎著單車去吃小林牛肉麵,吃完後去百視達租了三塊DVD,分別是斷頭谷,鐵面人,孤星淚。
在小林吃麵時同樣翻著中國時報,有一篇文章寫到西班牙和英國為了直布羅陀主權爭議的問題。我第一直覺就是想到幾百前英女王伊莉莎白(妳看看跟你同名的人多麼威風啊!)和她的新教徒,清教徒臣民和英國艦隊,擊敗了西班牙女王依莎貝拉(她統治西班牙約比伊莉莎白統治英國早了75年)和她的天主教臣民和她繼任者的無敵艦隊﹔在宗教文化上是新與舊之爭,在民族上則是盎格魯,薩克遜人和拉丁人之爭。文章裡面有一段是這麼說:
想像一個小英國:英式酒吧,戴著扁帽的警察,說英語的聲音,用來喝茶的考究瓷器,不列顛英雄的雕像佇立在植物園午後的幽影裡....
我昨晚看的BJ單身日記,電影裡的場景在英國倫敦,背景上就有上面敘述的這種感覺。所以今天下意識的借了鐵面人,孤星淚這兩部很法蘭西的電影。也算是一種平衡。(法蘭西和西班牙同樣是拉丁文化,和天主教國家。妳可以回想我們一起去看的電影愛蜜莉的異想世界裡,一個從加拿大魁北克省來法國聖母院朝聖的遊客,從聖母院跳下來的那一幕。聖母院就是天主教文化的產物,加拿大則是個英語系國家,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近來嚷著獨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魁北克的住民是說法語,文化背景和加拿大並不盡同)
我昨天還和朋友說感覺上電影裡的倫敦常常是冬天,而巴黎卻常常是夏天。這雙城真真是有許多的對立和不同(可惜妳雙城記看不下去)。
電影鐵面人說的是法國國王路易14的故事,而電影孤星淚的時代背景則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歷史上的路易14廢除南特詔書,而南特詔書是在聖巴多羅買大屠殺下逃得一命的法王亨利4世所頒布的宗教寬容政策(電影瑪歌皇后就有演到聖巴多羅買大屠殺),路易14此一舉動逼得清教徒或以信仰新教為主的中產階級”大膽西進”紛紛逃亡或移民到英國或是新大陸,而導致法國產業空洞化,社會問題日益尖銳,這是後來會導致發生大革命的主因之一。
不過很諷刺,路易14在位的時期幾乎也是法國國力最強大的時期,路易14被稱作太陽王,而拉丁人最是崇拜太陽,太陽是視覺性民族最常崇拜的對象,像耶穌是屬於聽覺性民族的猶太人,他的生日沒有人能確切知道,拉丁人就將太陽神的生日當作是耶穌的生日,也就是聖誕節。猶太人守安息日,而安息日是禮拜六,可是拉丁人習慣在禮拜日休息,因為禮拜日是太陽神的日子。
不過有工作的人都知道過完禮拜日往往會有禮拜一症候群,太陽雖然強大,但也有落日餘暉的時候,太陽王路易14是西方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君王,可是他死後才兩代,法國國王就被人民送上了斷頭台,而巧的是東方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大約稍晚的乾隆(以在位時間來說應該是康熙,但那是乾隆故意讓康熙的,若加上當太上皇的時間,乾隆掌權時間是超過康熙的),他可算是中國的太陽王,他死後才兩代,中國對西方列強就開始抬不起頭來。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將電影介紹給妳看。等妳回來吧!
再回頭來說感覺。在蔡智恆的小說檞寄生裡(蔡智恆小說裡的地點大多是在妳最愛的台南),有兩個女孩子讓男主角難以抉擇,而男主角覺得對其中一個的感覺是”感動”,而對於另外一位則是真正的有”感覺”,他最後選擇了有”感覺”的那一位而揮別了只有”感動”的那一位。我認同他的抉擇,雖然在小說裡我是比較喜歡”感動”的女孩子。
回到現實生活中,妳在知道我喜歡妳後,妳仍要我去”好好把握”另一個對我好很多的女孩子。妳堅持說感情可以培養,可是我反對。
妳email裡面說我對妳放感情是很傻的,妳說要找一個”對”的人再好好放感情下去。可是我現在仍是無法認同。因為感情是不能用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的。這也是為何我覺得我比妳男友強,但我從未認為這是種優勢。
一個愛情的來去是很自然的發生的,不應該有該不該愛的問題,而應該只會有感情真不真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任何決定,通常都會去計算”代價問題”。如果代價高於所得,通常我們會選擇放棄,反之,則為之。可是愛情應該是一種信念,是一種精神,辛苦遭逢起一經,當”一經”是信念時,任何”辛苦遭逢”的代價都高不過祂,所以當愛來時,我只會去接受而非去計算,只要這個愛是真的。
我愛妳,是真的﹔而妳不愛我也是真的﹔至於因時間過往而產生的喜怒哀樂和各種變化(這變化自然包括情感的增減溫,智能的增長或衰退,也因此可能某一天妳會愛我,也可能某一天我便不再愛妳),我當成是一種必經的宗教儀式。
愛像一股洪流,我必須承受過祂才能算是經歷過真正的愛情,而真愛縱始在世俗評價上會有成功失敗,但祂是真正存在不死的。反之,如果我在真愛來臨時逃避,在寂寞來臨時接受不真的感情,那麼我就算是能夠將我的愛情生活美化得漂漂亮亮,那不過是自欺欺人,最終還是難免回歸愛情的基本面。
至於感覺,當然會有消失的一天,這就像是漲潮退潮,我們應該去接受,而不是去試圖避免,試圖避免真理才是真正愚蠢的行為,我們該將重點擺在─
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海邊駐留。
而妳是我最愛的海,妳使我更堅信神的存在。
2002/5/22/22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