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0-10 19:13:04| 人氣13,1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北女子圖鑑】引發網路戰火,顯示出台灣觀眾的三大盲點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isney+推出的台灣女性都會成長劇《台北女子圖鑑》由金馬影后桂綸鎂主演,每集都有不同的大咖來客串,製作素質相當整齊,沒想到推出後飽受爭論,攻擊者的論點大多認為劇中對於台南或台北的描述過於刻板印象,但在這個集體歇斯底里式的批評風潮底下,可看出台灣許多觀眾的三大盲點,在這個人人都可以寫評論,但是負評通常比較多人按讚的時代,這些問題更需要被思考。





(1)很多觀眾乎略了「個體不等於群體」的原則

很多談話性節目會打出一串字幕:「來賓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這就是「個體不等於群體」的原則,說白話一點,就是「他的意見就只代表他個人,不代表我們全部的人」,同樣的道理,這部戲當中的台南人很嚮往台北,那是劇中台南人這個角色的個人立場,他沒有代表所有的台南人說話,如果台南的觀眾沒有嚮往台北,也不需要說劇情演的是錯的,因為劇中人物有他自己的想法,那只代表他自己,不代表全部的人。

2)很多觀眾的「文本理解能力」需要加強

劇名已經告訴你是《台北女子圖鑑》,不是「台北女子字典」,也不是「台北女子百科全書」,更不是「台北女子論文」,如果你小時候看過動物圖鑑,就會知道圖鑑只會告訴你每種動物大概長什麼樣子,而不會告訴你每種動物更深入的知識,所以既然是《台北女子圖鑑》,本來就是描寫關於台北女子的一些大概的形象,因此這個創作文本,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標籤化、形象化的描述,這是創作風格與路線,沒有對錯,而那些人會去罵一個「本來就是這樣」的東西,是因為對於文本理解的概念較為薄弱,所以會去罵《台北女子圖鑑》過於「圖鑑」,就等於是去罵動作片打鬥畫面太多,或是罵麻辣鍋太辣一樣,是沒有道理的!

(3)很多觀眾不瞭解「戲劇其實沒有寫實的義務」

即使劇中對特定城市的描述不正確,在戲劇當中也是可以成立的,因為戲劇雖然可以擬真,但本質上依然是虛構,甚至可以是幻想,所以戲劇裡面描述的人事物不見得等於現實生活當中的人事物,除非是紀錄片或新聞報導必須符合現實,否則戲劇本身並沒有百分之百符合現實的義務,很多批評戲劇扭曲現實的人其實沒有搞懂一件事情,就是戲劇本來就不是真的,也因為他不是真的,所以才有戲劇性(否則體驗生活即可,何必看戲?)如果觀眾可以搞懂這個基本道理,就不會一直糾結在那個地方了!

以上這三大問題,都是在評論影視作品之前,必須有的素養、認知,以及前提,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才可能作出有品質的評論,至於如何精進,真的就只有大量的觀看,並且敞開心胸,知道看戲就是試著理解創作者創造的世界觀,即使他跟你的世界觀不見得一樣,但不代表他沒有值得欣賞的地方。當然也不是說你不能不喜歡或者不能批評,只是如果沒有以「理解」作為前提,就容易變成「為批評而批評」,你也許會在同溫層裡面得到很多的讚,但這真的是你看戲的初衷嗎?

順帶一提,《台北女子圖鑑》是改編自2016年水川麻美主演的日劇《東京女子圖鑑》,在原版當中,甚至出現更多更直接的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有關於日本的不同地區,也有關於性別、年齡或階級,比如說「銀座比惠比壽更適合都會女性」、「三十歲以前到高級餐廳慶生,才是有價值的人」,這些對白如果以台灣網友現在的標準,保證氣到吐血,但是當年在日本卻沒有引起太激烈的反應,顯然日本觀眾對戲劇的理解能力是有一定的程度,所以不會只看表面。

其實這套本文雖然是以「刻板印象」當成創作素材,藉此製造戲劇性,但在本質上並不是歌頌這些刻板印象,而是讓主角重新思考這些刻板印象之後,才逐漸走向成長。從《東京》到《台北》,無論如何改編,這個故事都是描述女主角從新鮮人到資深老鳥的工作和感情歷程,並且透過「先標籤化、再撕去標籤」的過程,要探討的其實是「社會歷練」。觀眾能夠反思劇中出現的刻板印象,出發點是好的,但記得不要只接收到表面訊息,記得多去理解創作者討論成長和歷練的意圖,否則批評別人貼標籤的同時,自己卻反而貼別人標籤,那可就不好了!































◎後記:這是我在多年前的一場媒體活動當中,和桂綸鎂的合影,採訪活動結束後,她聽到我的拍照要求,立刻從休息室走出來和我拍照,而且難得有女明星在拍照的過程當中,會主動搭肩膀,讓影迷感覺到重視,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




台長: 馬來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