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很多先進國家,性工作是受到法律保障的,可是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仍然扣著道德高帽子,用法律來對他們進行不公平的審判,於是性工作者只能地下化,不但常被黑道控制,就連受到顧客不人道的對待也不能聲張,更可能被警察以「釣魚」的方式誘捕,成為警方輕鬆增加業績的犧牲品,於是性工作者受到黑道、法律,以及偽善社會觀感的多重剝削,處境令人同情!台灣前陣子終於有人發現這個問題,發起「性產業除罪化」以及「性工作合法化」的議題,卻依然在道德的高帽子之下,不了了之!《拍賣春天》這部電影,以性工作者為主軸,試圖反映一部分的社會現實,卻因劇情過度樣板化、結局過度戲謔,導致焦點模糊,可惜了一部立意還不錯的電影!
以《台灣靈異事件》等電視劇走紅的導演伍宗德,跳脫電視框框,轉戰大銀幕,可是拍攝手法卻脫不開電視格局,導致畫面質感看起來不像電影,反而像是把電視劇直接拿到大銀幕來播,或許符合台灣觀眾長期收看鄉土劇或八點檔的那種「很Low」的畫面,也可以說是一種「風格」,但是對於電影觀眾來說,也許稍嫌不適應,畢竟觀眾對於電影和電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劇情描述一名妻子罹癌的男子(陳昭榮),和另一名爭取小孩扶養權的母親(白靈)同時展開應召人生,從故事主題看來,這似乎是個悲劇,可是導演卻用喜劇方式呈現,並找來葉全真、蔡淑臻等眾多明星,輪流扮演外表放蕩、內心孤寂的嫖客,用戲謔手法呈現出現代生活的空虛處境,也把「變態顧客的奇怪要求」以及「警察釣魚」的卑劣手段全部放進劇情裡,整體架構有點像港片《金雞》,同樣都是找大明星客串嫖客,也都是透過性工作者的處境來反映社會型態,可惜《拍賣春天》即使企圖心強烈,卻難以超越《金雞》或《性工作者十日談》之類的香港電影,主要原因是劇情充斥太多八點檔式的灑狗血,卻仍然對性工作者貼上主觀標籤。
坦白說,看到「性工作者都是因為負債才下海」,以及「女同性戀都是受過男人的傷」之類的對白或設定,實在很令人驚訝,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被包裹在道德良善的表象當中,可是透出來的盡是對於這些族群的偏差認知。
其實很多性工作者未必是被環境所逼,他們把這件事情當成工作,也是一種自力更生的方式,如果單純的以敬業態度來說,對性工作者的詮釋也未必需要那麼負面,所以《金雞》裡面的吳君如就說:既然要作雞,就要作一隻「金雞」,讓來光顧的客人都得到滿足。因此他們想辦法提升服務品質,作雞也可以作得很專業、很有尊嚴,這是「職業不分貴賤」,而且「行行出狀元」!人家妓女的故事都可以拍得這麼勵志,還能用喜劇手法呈現出「時代演進」、「社會變遷」以及「逆境求生」的主題,任何的環境都能有人性光輝!反觀《拍賣春天》裡的性工作者,都是爸爸欠債,或者自己欠債,導致被迫下海,這種老梗的苦情設定,堪稱八點檔萬年不敗的收視鐵則,可是劇情裡關於性工作者的面貌,卻未必等於實際狀況,尤其是陳昭榮飾演的應召男,竟然因為「道德感強烈」而打電話給女嫖客的老公爆料,不但完全不敬業,而且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來應召還是傳教,難怪人家會看不起他,因為他連作男妓都作得不像樣啊!至於這部電影,拍個應召故事還滿口道德論,不但自相矛盾,而且又再一次的把性工作者給矮化了!
演員方面,陳昭榮不管怎麼演,永遠都是那張糾結的「酸梅臉」,到底是吃了幾顆酸梅才能把臉擠成那樣的?還好女主角的表現不錯,白靈、賴琳恩、夏如芝這三位戲份較多的美女,都有搶眼的表現。可是在劇情方面,浮光掠影的戲謔成分,讓「狂想」與「寫實」兩頭不到岸,即使標榜著「喜劇也能讓你哭」,可是看到這麼凌亂的劇情,再對照著現實生活裡面那些不斷被剝削的弱勢族群,很可能再一次的被這樣的電影給消費的時候,我真的不知該笑,還是該哭啊~
--------------------------------------------------------------------
*葉全真客串演出女嫖客,陳昭榮永遠都是那張「酸梅臉」!
*陳昭榮第一次下海卻硬不起來,因此被戲稱為「不舉哥」!
*白靈飾演一個爭奪小孩養護權的母親,戲中處境非常可憐。
*蔡淑臻客串演出同志女嫖客,盡力展露性感。
*賴琳恩飾演陳昭榮的女兒,火辣艷舞令人目不轉睛!
*在廣告與MV界頗受歡迎的夏如芝,在片中表現可圈可點。
*電視劇格局的畫面,以及家庭衝突的老梗,觀眾會買帳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