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07 20:29:15| 人氣4,2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道理要能活用才不白讀——[莊子與你]2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養生主〉)

 

莊子所領悟的這一種使生命無罣礙、不受傷的逍遙之道,其實全由生活體驗而來;靠的也全是一顆純淨明覺的真心,而不是什麼高妙的理論。所以莊子表述這番道理,常是藉著寓言、故事,讓讀者自行領悟。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懂不懂全看讀者是否真想要懂。如果真想,就自然會有感覺;如果時機未到,聽莊子的話就會摸不著頭腦。

但一般人的習慣,總喜歡把道理概念化、知識化、理論化,以為比較容易把握。卻不知反而會造成誤解、錯覺。自以為懂,其實只是頭腦對概念的理解,在生活上很可能全無體會,所以遇到打擊,依然手忙腳亂,情緒動盪,平常琅琅上口的道理,一點兒都派不上用場。

不止一般人,連道家哲學的開山祖老子,在莊子看來也有太依賴理論的毛病。於是莊子造了一個寓言,把老子譏諷了一番:

老子死了,秦失(其實就是莊子的代言人)去靈堂弔祭,竟然只乾哭三聲就出來了。守在靈堂門口的老子的學生忍不住質問秦失:「你不是我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呀!」學生說:「既然身為朋友,前來弔祭竟表現得如此無理,難道是對的嗎?」秦失說:「當然是對的呀!我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乃是因為我原以為你們老師名聞天下,應該是一個有道的真人。但來到現場,才發現他名不副實。何以見得呢?就因我剛才來到靈堂,看到許多少年人哭得像死去媽媽一樣,許多老年人也哭得像死了兒子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一定是他們跟隨老師久了,跟老師的生命人格有了自然的感應,所以老師死了,才會忍不住哭得這麼傷心。但這跟你們老師平時講的道理卻是完全違背的呀!你們老師不是教你們說萬有都是從無來的嗎?你們卻對生命這麼留戀不捨,完全忘了生命的根源本質是什麼。既然學道不真切,哭得這麼傷心也真是活該啊!這也反證你們老師雖然道理說得不錯,但自已也沒能做到,才會給學生如此感應的啊!其實你們老師偶然來到人間,也偶然回歸大化,這完全是自然的事。你們如果真體會到這生命的本質,就能安然接受生命的變化,而不會留戀不捨,以至於動這麼大的情緒了。學道要真能應用到生活上,去解除生命存在的種種倒懸之苦,這才是學道的意義所在啊!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