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11 17:30:52| 人氣6,471| 回應1 | 下一篇

論唐君毅先生在愛情學上的先驅地位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文發表於「唐君毅思想與當今世界」研討會)

一、序論:《愛情之福音》的特殊地位

在唐先生的所有著作中,最具有特色的,依愚見並不是他的大部頭巨著,反而是兩冊字數最少的「小品」,就是《人生之體驗續編》與《愛情之福音》。

關於《人生之體驗續編》,我曾認為唐先生其他書,別人未必不能作,獨此書非唐先生不能。乃因此書字字從肺腑流出,乃是唐先生個人生命修養省察最精誠怛惻的結晶。牟宗三先生曾於讀此書的一篇之後,感嘆地說:「滴滴在心頭,而愧弗能道」①,並嘗認為「關於道德宗教之體驗,並世唯唐君毅先生為精湛」②。及唐先生仙逝,牟先生於悼文中更直稱唐先生為「文化意識宇宙之巨人」③。牟先生為何一再對唐先生有如此判語?我在〈論牟宗三與唐君毅在當代新儒學上之互補地位〉④一文中曾有所分析,大意略謂:當代新儒學具兩項本質,其一在於新,其二在於儒。牟先生具時代感,其學亦以分解為主,善能釐清概念,使儒學別開生面以回應西方文化的挑戰,可謂得新儒學之新。唐先生則以其誠篤的性格、辯證的精神,善能回歸儒學的道德本體,以引導時代之崩解復歸於太和,而可謂得新儒學之儒。

的確,在一片崇尚西學之風的當代,聰敏善分析者多而篤實於行者少。唐先生之地位既在此,而《人生之體驗續編》又為其心性學上的極峯之作,則此書的特出地位亦可為學界所承認而無疑。

但關於《愛情之福音》呢?其處境便與前書大不同了!乃因它的特殊處在碰觸到傳統儒學或心性學從來未觸及的一個新領域——愛情。遂使唐先生成為傳統儒學往前再邁出一步的先知,卻也可能成為被守舊者誤解乃至攻訐的對象。在唐先生所處的那個時代,很可能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⑤,唐先生沒有明示自己是此書的作者,而是託名「克爾羅斯基著,唐君毅譯」。我們當年讀此書,也覺得狐疑,因為「克爾羅斯基」名不見經傳。有一次直問唐先生此書是否己作?唐先生也只笑而不答。直到唐先生辭世之後,才由唐師母加以證實。

其實也正因如此,反而更凸顯出唐先生在「愛情學」或「愛情心性學」上的先驅地位。為什麼這先驅地位會由唐先生而非其他新儒學學者(如牟先生)來擔當呢?一個本質上的理由正是唐先生在新儒學中是歸本於儒的實踐體驗型儒者(而非著力於新的思辨型儒者),而愛情則是不可分析而訴諸極端的個人體驗之故。

但是不是凡實踐型的人都適合去開發愛情這一塊心性學上的處女地呢?卻又不然。其實就發生學而言,實踐型的人多半篤實敦厚,謹守規範(唐先生的學生多如此),反不如志在創新的人浪漫活潑,更易於碰觸到愛情的領域。問題在愛情活動不能只有始條理(所謂智之事,亦即浪漫愛的發生),更須歸本於仁,以圓成愛情的理想(即所謂終條理)。這則不能只靠生命活潑,更要靠體驗精純。換言之,如果以孔子的學生為喻,不能靠篤信聖人的子夏之徒,而得寄望於反求諸己的曾子之徒才行。這於是顯出唐先生之所以為實踐體驗型儒者,不是來自規行矩步,而是來自生命內部的創造性動源,因此才足以擔當在愛情心性學上的先驅地位。

本文正是據此理由,認為《愛情之福音》一書,堪與《人生之體驗續編》相提並論,而為唐先生遺著中最具特色的兩冊作品。

二、愛情學應屬心性學的最新發展

上文點出唐先生堪為愛情學之先驅,是因唐先生是一本末兼具、終始一貫的實踐型儒者。這意思即是說:在今世站在儒學的立場去講論愛情學,須一方面具有大膽創新的精神,引導傳統儒學去接觸愛情這一當代人的普遍經驗(或人性中的此一深層領域);另一方面又立志引導當世人的愛情經驗,回歸於身心性命的根源,以促使愛情理想的圓成。

換言之,愛情學理應是儒學或心性學的最新一階段發展或最新形式。此其中即涵有「新」的成分(創新的儒學)與「儒」的成分(歸本於身心性命之源的愛情)。亦即:愛情學是一種新儒學。

這種新儒學當然與世所習知的那種,以回應西方的學術挑戰以發展出儒學(實踐之學)的新言說方式(概念思維、系統建構)為主的新儒學不同。但也同樣地是面對西方文化的挑戰,希望不但能完全吸納,而且更能接回到傳統儒學的主體,以一方面善化所吸納的新資源,也一方面促使儒學之現代化者。只是這新挑戰不是知識學術上的挑戰,而是生命體驗上的挑戰罷了!

原來近世流行的愛情浪潮,在西方實發軔於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擺脫宗教教條的千年束縛,重新釋放希臘時代的人性,而愛情即其中重要的一環。這浪潮卻晚到四百年後才冲激到中國文化,就是民初五四運動時代,由以徐志摩為代表的新生代予以點燃、推動(當時大學生紛紛拋棄家裡訂的親,而在校園談其自由戀愛)。

但近百年來,這愛情之路走通了嗎?卻是連第一步都尚未走穩。當然這也難怪,因為西方人走了五百年,也不過是走穩了第一步罷了!(這第一步就是:充分尊重彼此平等的自由意願,所以分手比較能不出惡聲。)

那麼請問要怎樣才能走通愛情這條路呢?若回到中國傳統的心性學來考察,將會赫然發現,只有當行有不得(兩情不能通)之時,反求諸己,去疏通自家生命的內部鬱結,照亮心中的幽暗角落,治癒歷史殘留的創傷,讓生命恢復健康統整、光明和暢,才有可能秉其真誠自信去開放自己(直),也歡迎並相信對方也會秉其真誠良善來進入我心(諒)。原來愛情之路所以難通,所以易於傷人,都因至少一方的生命受傷未癒;由此凝成愈形嚴密的自我防衛機構,以阻絕情意之交流所致。

由此看來,愛情之路的暢通,原來要預設整套的身心修養工夫,也完全可以接上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忠恕之道。我們據此也才容易明白,西方人走此路所以五百年都頂多只走穩第一步;是因為只憑先天的血氣與無根的浪漫,所以才會激情既過,浪漫遂消,而無以為繼。若要持續一生,當然要加上「以理生氣」的工夫修養才行。

但愛情學雖然可以完全接上忠恕之道,卻又不能是傳統的模式,而須另開生面。便因傳統儒學的發展軌跡,是次第通過忠道(君臣倫)、孝道(父子倫兼及兄弟倫)、友道(朋友倫)以行仁顯道⑥。但這三者卻都是有距離或媒介的人際關係:君臣間有法律制度,朋友間有道義信諾,親子間雖不責義,亦超越法(故若瞽叟殺人,舜唯負之而逃),但仍有禮為介質,且有不宜責善之消極限隔;都不如愛情關係之為生命覿面相見,其間全無媒介與距離,遂亦全無保護與緩衝,而全只能訴諸生命感情之純以為保證。換言之,其他關係尚多少可以有外在力量(禮、義、法)的支持與保護,愛情則以位階超越法律與道義(以情、理、法三分而言)之故,既不需要法律道義之保障,法律道義實亦無能保障,而只能直訴諸仁,亦即獨立自由、真誠剛健之人格。

所以,以仁道之實踐而言,愛情關係其實才是位居最核心或最高階的型態。當然因於其四無依傍、獨立自證,所以也是最難以圓成的型態。此所以須要雙方都有真誠懇摯且自強不息的工夫修養以支持。針對傳統儒者的工夫修養偏於獨知自證,愛情學或愛情道(相比於忠道、孝道、友道)可說是一種雙修互證的型態。的確,西方文化由於以知識法治為首出,相對缺乏生命內部的修證之道的緣故,使得他們的愛情經驗一直停留在第一步;他們的愛情觀念也一直停留在剎那閃現的浪漫境界以及由此境界之發生而引動的激情,而不知如何持續。這的確須要中國傳統心性學的濟助。但中國傳統的男女關係,卻也因長久侷限在森嚴的禮教之防中,扭曲成兄弟倫中相敬如賓的家人關係而僵死;僅能在禮教夾縫中以才子佳人的傳奇方式乃至狎匿邪僻之行來略為透露。因此,也的確有待西方浪漫愛潮流的冲激以促其甦醒,以逐漸恢復男女間乃至全面的人與人間自由開放的自然活力。乃因須在這樣的氛圍中,愛情才能有發生的更好機緣也。

而這豈不也是中西文化相激相盪、交會融合的應有一環;甚至是最重要、最核心處的一環嗎?而同樣的,豈不也是當代新儒學所當自覺地面對,以重造儒學新貌的一環;甚至是比知識學術層面之現代化更重要、更觸及儒學核心的一環嗎?

三、愛情學的心性學溯源

我們說唐先生是愛情學的先驅,這是放在新儒學的範圍中去說的。事實上新儒學既前有所承,新儒學中的愛情學也不會是靈光爆破,忽然出現。我們若順著心性學的發展去逆向追溯,愛情學其實在晚明已算開始萌芽。在晚明之前,心性學已經歷兩大階段,便是重心在超越面的程朱理學與重心在主觀面的陸王心學。這兩階段的發展脈絡是道從上(超越面)往下(主觀面)落,而達成「天道性命相貫通」的階段性任務,於此再證心性天是一,也充分證成了道德或價值的根源,證成此價值根源之學即牟宗三先生所謂「道德的形上學」。

然後接下來的新階段便應該是秉內在的真誠、自信與創造力,自內向外推擴以及物潤物,此孟子稱為「擴充良心」,亦即由內聖學轉為外王學。而向外推擴有兩階,依孟子,即第一步的養氣(庶幾身從屬於心而身心合一),與第二步的知言(以語言知識制度聯繫人我,庶幾人我相通,此屬道德的政治學)。

於是到晚明,乃在理學、心學潮流之後,漸漸出現並形成新的氣學潮流。其共同趨向是在超越的理與主觀的心之外,開始注意並關懷概屬有限性的身體、感情、慾望。

這轉型從陽明後學如泰州學派便已出現;泰州之士的特點在氣魄,其人常能赤手搏龍蛇。而李贄(卓吾)倡童心說,則是意在重視人心之純潔感情;他也因此一方面超脫禮俗,一方面也衝撞了禮教威權泰州後學因此亦有轉而為文學創作者,如湯顯祖之言情,竟至風靡大眾。入清季,如曹雪芹、袁玫輩,猶承餘緒,所言之情,實超出才子佳人窠臼,而碰觸到更嚴肅深入的心性層面。

不過從學術言,氣學應可分為兩側面,即性情與身體(情慾)兩派,前者自屬正宗,可以王船山為巨擘;後者堪為輔助,則可以戴東原為代表。今茲略論其正宗:船山上承張載論氣,其學以由本貫末,然本大末亦不小為主。由此而論性之情(性本情末,本貫於末),而情亦可貴。船山尤其藉《詩廣傳》抒論,而可說在儒學中開出一支探討感情本質的「性情學」。船山由此延申,於論詩亦能擺脫道學家成見,而肯定文學的主體性與獨立的美學標準,而非復載道之具。

所以,若追溯當代愛情學在心性學中的萌芽,王船山應可當之。
清代三百年,就心性學而言,是慧命斬絕的時期,氣學學脈,其支流身體情欲之學尚可延續,性情之學則暫時中絕,直到唐先生。

唐先生在新儒學之為實踐體驗型已如上述。其思維方式亦因此是辯證的而非分析的,則亦與船山「兩端一致」的思維方式相應。唐先生亦恰好是當代新儒學學者中最能注意到並重視船山學的。他為船山學所寫的幾篇長文⑦,堪稱是當代船山學的奠基之作。

正是在這樣的性情、思路與學術基礎以及當代的時代氛圍之下,唐先生會自然關注愛情,並適任為愛情學的先驅人物。

四、唐先生在愛情學之定位
愛情學在心性學的脈絡上雖可溯源於王船山,但自覺地以愛情之名去進行探索與論述,在儒學學者中仍以唐先生為第一人⑧。但除此之外,唐先生在愛情學上的義理地位應如何釐定呢?

唐先生有關愛情的著作,除前述的《愛情之福音》外,還有《致廷光書》,即唐先生與其夫人在早年之書信集。前者是唐先生對愛情之理論表述,後者則可說是唐先生在愛情上之實踐紀錄。一言一行,互為表裏,雖皆篇幅不大,也可算是符合生命哲學、實踐哲學的標準範模了!

而從這二書來考察,乃可以大致為唐先生的見解在愛情學之義理上予以定位。此即:從船山「性之情」(據人性真理下貫血氣而表現出之情)或「天道性命相貫通」的義理言之,唐先生所表述的愛情義理,重心當是落在「性」或「愛情真理」(即愛之在其自己)或「道」之上。須是能根於此性此理的愛情才是真愛情。如在《愛情之福音》,唐先生便是強調所有愛都是宇宙靈魂的分化,男女之愛須從道義結合到生命結合,且求彼此精神人格不斷進步上昇到最純粹,以幾於宇宙靈魂之永恆。約言之,即是一種「以性貞情」或「以道貞情」的路數。

而正因於此,所以唐先生無論在言說或實踐,都會很自然地站在超越的高度去述說愛情的道理,乃至去處理他的愛情生活。如在《愛情之福音》,是以先知德拉斯的口吻去為青年們宣道。在《致廷光書》中,我們看到唐先生對他的「廷光妹」,也是經常站在一個兄長、強者、教訓者的身份。雖則落在現實的生命存在與愛情經驗中,感情脆弱敏感的唐先生其實未必是強者,也不免疑惑、渴求,犯自尊自信太甚之過。但他的處理之方,仍常是強提一心,以道與廷光共勉。而結果則是唐先生真以其強勁的意志、高卓的理想提挈廷光和他共期於道了!廷光雖則一度感到過強的壓力而自卑自餒,終仍是為唐先生所標舉實踐之道所感動而起敬起愛,終至對唐先生「恭恭敬敬當你是老師」,並願「以我的生命熱血和眼淚,照拂你,使你精神和感情都有所慰藉,可以一心一意去實現你人生的理想,我亦以此自慰。」換言之,唐師母是以一追隨者的身份,去輔助陪伴唐先生行道。而在他們的愛情關係中,則畢竟是以唐先生為主體也。

其實愛情的本質而言,情人間的關係應是平等的,愛情生活的內容也應是日用尋常的,愛情的歷程則更當是一度一度下學上達的辯證,情人們的生命人格亦因此是由平凡駁雜經過雙修的歷程而漸次提昇,而非唐先生對廷光以強者帶領弱者的型態。因此,對愛情路上種種艱難跌宕乃至罪惡魔怨,亦即所謂存在的況味,我們在唐先生書中看到的仍不多。反而在《人生之體驗續編》中唐先生有極為深湛的表述,但那是一己生命的存在體驗,而非在愛情關係中的地獄經歷。我設想,在愛情關係中,唐先生應還是以一個強者之姿,去呵護廷光的罷!至於生命存在的深沈體驗,恐怕還是唐先生自己去咀嚼的。

但在愛情學剛開始的時際,先提撕理想,當然是必要的。猶如宋明理學,也是主超越之理的理學先行,才繼之以強調主體自覺的心學,然後才輪到落實存在面的氣學的啊!愛情學雖是氣學之一環,發展步驟,竟也是須先提撕超越理想,才能繼之以啟發愛心,最後落實到情人間氣質生命的辯證互動,以逐漸實踐地求彼此生命的轉化提昇。唐先生在愛情學上的地位,便是踏出了這第一步:標舉出愛情的理想,以其提撕後來者的真心。至於繼志述事,在愛情學上更作進一步的開展,則自然是後起者的責任。

註釋:
①見牟著《歷史哲學》附錄:與唐君毅先生書。台北‧學生。
②見牟著《生命的學問》一書之第八篇〈人文主義與宗教〉。台北‧三民。
③見牟著〈哀悼唐君毅先生〉,原載1978年3月15日聯合報,收入《唐君毅先生懷念集》。台北‧牧童。
④收入拙著《在說與不說之間》。台北‧漢光。
⑤於此我個人體會甚深。數十年來我以講論愛情之故,不知承受多少誤解批評,有謂我不好好做學問而好談風花雪月者,有謂我過的是變相的醇酒美人生活者……,不一而足。我表述此一節,意在:連我在今日環境尚不免蒙此誤解,則處在唐先生那個時代,誤解當更嚴重。
⑥請參閱拙著〈論以愛情為本的現代新儒教〉,收入拙著《良心教與人文教》。台北‧商務‧2003年8月初版。
⑦見唐著《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之第二十至二十五章。分論船山之天道論、性命天道關係論、人性論、人道論、人文化成論。
⑧唐先生於《致廷光書‧第十三信》有云:「我想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內無怨女外無曠夫。但是這如何才達得到?我想最重要的便是使人們瞭解婚姻及愛情的正當道理。……所以我想著一部關於婚姻愛情的道理的書,使人間多有些美滿的姻緣。」

(與唐君毅先生有關的參考網站:http://www.fed.cuhk.edu.hk/youngwriter/tang/
此網站中有一篇唐謝廷光女士之學生所寫的懷念文字,特別深刻的描述了唐先生與夫人間互動之細微:http://www.fed.cuhk.edu.hk/youngwriter/tang/tm1-d.htm)

台長: 曾老師的學生
人氣(6,471)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愛情學 |
此分類下一篇:浪漫只堪自證

L.
很希望能全懂唐先生之《人生之體驗續編》,唯中文能力不足,霧裡看花;雖已有重讀數遍之打算,唯如此深入人生意義之字語,已是幽深浩遠....
是否亦有智者之白話翻譯,使現代普羅眾生亦能更有機會接觸前賢智慧經驗?
2006-11-20 15:06: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