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10 13:36:28| 人氣2,833|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粒沙看世界

 


※溫馨小舖 ( 菲菲 )


 

《一粒沙看世界》

 

我們稱它為一粒沙,

但它既不自稱為粒,也不自稱為沙。

沒有名字,它照樣過得很好,不管是一般的,獨特的,

永久的,短暫的,謬誤的,或貼切的名字。

 

它不需要我們的瞥視和觸摸。

它並不覺得自己被注視和觸摸。

它掉落在窗台上這個事實

只是我們的,而不是它的經驗。

對它而言,這和落在其他地方並無兩樣,

不確定它已完成墜落

或者還在墜落中。

 

窗外是美麗的湖景,

但風景不會自我觀賞。

它存在這個世界,無色,無形,

無聲,無臭,又無痛。

 

湖底其實無底,湖岸其實無岸。

湖水既不覺自己濕,也不覺自己乾,

對浪花本身而言,既無單數也無複數。

它們聽不見自己飛濺於

無所謂小或大的石頭上的聲音。

 

這一切都在本無天空的天空下,

落日根本未落下,

不躲不藏地躲在一朵不由自主的雲後。

風吹縐雲朵,理由無他——

風在吹。

 

一秒鐘過去,第二秒鐘過去,第三秒。

但唯獨對我們它們才是三秒鐘。

 

時光飛逝如傳遞緊急訊息的信差。

然而那只不過是我們的明喻。

人物是捏造的,急促是虛擬的,

訊息與人無涉。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szympoem.htm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波蘭語Wisława Szymborska192372日-201221日),波蘭詩人1996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生平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生在位於波茲南附近的布寧(今日波蘭西部小鎮科尼克的一部分),1931年隨家人一起遷往克拉科夫,以後她一直留住在這個城市。1945年開始,她在克拉科夫的亞捷隆大學波蘭語波蘭文學,後來轉到社會學系。在亞捷隆大學的時候她開始參加當地文壇活動,也認識了波蘭著名作家米沃什19453月她發表第一首詩「我追尋文字」。1948年尚未畢業卻因經濟困境被迫放棄學業。

 

  1953年起,辛波絲卡在文學評論雜誌「文學生活」(Życie Literackie)撰寫書評專欄「選讀札記」。1992年這些專欄被編成書出版。除了個人的文學創作之外辛波絲卡還曾經把許多法文巴洛克文學作家的作品翻譯成波蘭語

 

  辛波絲卡於201221日晚上的睡夢之中因肺癌逝世。

 

 

 

主要作品

Dlatego żyjemy(存活的理由),1952

Pytania zadawane sobie(自問集),1954

Wołanie do Yeti(呼喚雪人),1957

Sól(鹽),1962

101 wierszy101首詩),1966

Sto pociech(無止境的樂趣),1967

Poezje wybrane(詩選),1967

Wszelki wypadek(可能),1972

Wielka liczba(巨大的數目),1976

Ludzie na moście(橋上的人們),1986

Poezje: Poems(詩集,波蘭語-英語雙語詩),1989

Lektury nadobowiązkowe(選讀札記),1992

Koniec i początek(結束與開始),1993

Widok z ziarnkiem piasku(一粒沙看世界),1996

Sto wierszy - sto pociech(一百個笑聲),1997

Chwila(瞬間),2002

Rymowanki dla dużych dzieci(給大孩子的詩),2003

Dwukropek(冒號),2005

作品在台灣的出版

陳黎、張芬齡/譯,《辛波絲卡詩選》,台北市:桂冠,1998年。

以上資料:維基百科

 

 

 

 

    辛波絲卡詩導讀     辛波絲卡諾貝爾獎得獎辭           回首頁

   

 1996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部份上網 )

辛波絲卡詩選    誠品網購博客來網購

 

Wislawa Szymborska

 

陳黎‧張芬齡  譯

寶瓶文化增訂版《辛波絲卡詩集》(2011)收譯詩六十首

 

 

台長: 菲菲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833) | 回應(5)| 推薦 (1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好文共賞 |
此分類下一篇:如果雲知道
此分類上一篇:騎士精神 Chivalry

北大荒
閱讀非分享的文,欣賞菲收集的照片,聽菲唱的歌我看見天堂!!謝謝菲菲!
2012-10-10 20:19:07
版主回應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朵花中見天堂。
一手掌握無限大,永恆不比片刻長。

作者:William Blake/威廉.布萊克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年11月28日-1827年8月12日),英國詩人、畫家,浪漫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之一。

國別/地區 Canada
區域 (SK) Saskatchewan
城市 Estevan
地址 1601-1621 Grundeen Crescent, Estevan, 薩斯喀徹溫 S4A 1V8加拿大


北大荒
How are you
Taylor's friend.
( 下雪了,外出時記得添加保暖衣物
            太平洋的這一端--菲菲 )
2012-10-11 23:49:58
子樵
大約半年前才買了辛波絲卡詩集(陳黎.張芬齡)的譯本!
就著寫詩的人來說,辛波絲卡確實是令人敬佩的偉大詩人!詩作內容風格令人激賞外,同時關懷的層面很廣!
有對自然萬物的悲憫,也有對政治的反諷!人類生存的探討!詩界莫札特!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
2012-10-10 20:56:10
版主回應
種種荒謬與歡笑的可能

辛波絲卡詩導讀

陳黎‧張芬齡
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szymintro.htm


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是辛波絲卡關注的主題。在她眼中,自然界充滿著智慧,是豐沃且慷慨的,多變又無可預測的:細體自然現象對人類具有正面的啟示作用。她對人類在大自然面前表現出的優越感和支配慾望,頗不以為然。她認為人類總是過於渲染自身的重要性,將光環籠罩己身而忽略了周遭的其他生命;她相信每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的理由,一隻甲蟲的死亡理當受到和人類悲劇同等的悲憫和尊重(〈俯視〉)。窗外的風景本無色,無形,無聲,無臭,又無痛;石頭無所謂大小;天空本無天空;落日根本未落下。自然萬物無需名字,無需人類為其冠上任何意義或譬喻;它們的存在是純粹的,是自身俱足而不假外求的(〈一粒沙看世界〉)。人類若無法真誠地融入自然而妄想窺探自然的奧秘,必定不得其門而入(〈與石頭交談〉)。理想的生活方式其實垂手可得,天空是可以無所不在的──只要與自然合而為一,只要「一扇窗減窗臺,減窗框,減窗玻璃。╱一個開口,不過如此,╱開得大大的。」當人類與自然水乳交融時,高山和山谷、主體和客體、天和地、絕望和狂喜的明確界線便不復存在,世界不再是兩極化事物充斥的場所,而是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天空〉,收錄於一九九三年出版的詩集《結束與開始》)。


在〈有些人喜歡詩〉這首詩裡,辛波絲卡如是寫道:

有些人──
那表示不是全部。
甚至不是全部的大多數,
而是少數。
倘若不把每個人必上的學校
和詩人自己算在內,
一千個人當中大概
會有兩個吧。

喜歡──
不過也有人喜歡
雞絲麵湯。
有人喜歡恭維
和藍色,
有人喜歡老舊圍巾,
有人喜歡證明自己的論點,
有人喜歡以狗為寵物。

詩──
然而詩究竟是怎麼樣的東西?
針對這個問題
人們提出的不確定答案不只一個。
但是我不懂,不懂
又緊抓著它不放,
彷彿抓住了救命的欄杆。

這也許不是一個詩的時代──或者,從來就未曾有過詩的時代──但人們依舊寫詩、讀詩,詩依舊存活著,並且給我們快樂與安慰,對許多人而言,詩真的像「救命的欄杆」。辛波絲卡是懂得詩和生命的況味的,當她這樣說:「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
2012-10-10 23:53:56
(悄悄話)
2012-10-11 07:39:46
(悄悄話)
2012-10-11 09:51:58
阿兄
中西部芝城親向妳問候!
2012-10-29 23:44:39
版主回應
開車經過Illinois?
新聞氣象預報:「科學怪風」 (Frankenstorm) 之稱的颶風「桑迪」,預測將於周一 (29) 日晚 (台灣時間周二 (30日) 早上) 登陸美國東岸,可能成為歷來吹襲美國大陸的最強烈風暴。

行程不會受影響吧?掛念著...
2012-10-30 02:13: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