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03 22:19:02| 人氣1,516|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傾聽

※特別在此感謝,提供攝影照片的友人《華華》

是自殺前兆還是在玩?你可曾認真傾聽小朋友的聲音?
康健雜誌101期(2007/04)
文. 林玉珮

吳琪接到孩子學校的緊急電話,「你的兒子拿著美工刀在手臂上劃來劃去。」趕赴學校途中,吳琪心念不斷翻轉,「我的孩子怎麼了?他不想活了嗎?他不過是小六的孩子,還有一大段人生,怎麼會想不開?......」

事後,兒子告訴吳琪,「我只是在玩,想知道刀子要劃得多深,才會流血」。女兒也在一旁插話,「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班上也有好幾個啊!」兒女的話只有讓吳琪更焦慮、更困惑,「我要相信兒子的理由嗎?」「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我該怎麼辦?」

用道歉與感謝來面對

「孩子,你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要傷害自己?」像吳琪有著一樣的焦慮與困惑的家長似乎為數不少。

一場有如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形容的「沉默的瘟疫」──自我傷害,在孩子之間悄然蔓延。

父母該如何面對孩子的自我傷害,帶孩子遠離「沉默的瘟疫」?

師大附中輔導主任李玉美建議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不要逃避,不能嗤之以鼻,即使孩子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李玉美從二、三十年的學生輔導實務發現,「無言」、「直接斥責」是許多父母的反應,這其中其實有著父母的「自責」,但表現出來卻像是漠視或憤怒,使父母難以看到孩子的心。

事實上,李玉美認為,孩子大多數出現自我傷害行為,往往是身心受苦、受壓一段時間了,並不是真的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反而是一種想要活下去,甚至是自我治療、自我解壓的企圖。

父母如果可以讀到孩子以傷害自己的方式,如此用力的想活下去的「訊息」,就比較能以「道歉」(我竟然不知道孩子承受這麼大的痛苦)以及「感謝」(孩子給自己一個表達關愛以及協助的機會)的態度,來面對孩子的自傷。

傾聽自傷孩子的心聲

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為何會傷害自己?心理諮商專家們異口同聲,「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他們的心聲」。要關注的不只是孩子表面的回答內容,更要關注孩子那些沒講出來或講不出來的內在聲音;這對平時親子相處沒有養成傾聽習慣的父母挑戰很大。

用心聆聽的技巧,需要反覆練習,例如放下手邊的事,專注的聽,尤其對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眼神的接觸。

卡內基訓練大中華負責人黑幼龍曾問女兒「曾遇到的最大挫折為何?」女兒的回答讓他連想都想不到。她覺得小時候跟爸爸講話最有挫折,因為黑幼龍的眼睛都沒有看著她。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吳佑佑建議,「父母要練習耐著性子聽孩子講話,讓孩子有機會把他的困擾和痛苦講出來」。父母要練習「五不原則」──不否定、不批評、不指責、不打斷、不急切要去改變孩子,孩子會比較願意說出埋藏內心的東西。如果孩子覺得被接納,就比較願意接受父母的輔導。

以前述吳琪的兒子自傷為例。吳佑佑建議,不需要質疑孩子是否說謊,甚至可以稱許他的研究精神,問問孩子「實驗」的感覺,而且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神農嚐百草 的故事(討論用刀劃來驗證的風險),也可以邀約孩子一起到圖書館查查百科,「讓孩子知道要尋求找答案或者解決問題,還有其他的方式。」

答案不只有一個,路也不只有一條

政大心理系教授許文耀認為,父母的言行不一,造成孩子價值混淆與挫折,「父母自己失了『準』,是孩子自傷的可怕根源。」

父母口說愛孩子,但有否讓孩子打從心底覺得自己值得被疼愛?例如父母肯不肯每天多一點時間給孩子,陪孩子唱唱歌、做孩子喜歡的事?停下來聽一聽孩子說的話?去體會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睡前和孩子說說故事、小小談心?

陽明大學教授洪蘭講過一位離家出走兒給媽媽的信的故事。孩子問母親「我一上車,第一句話你就問我今天考怎樣?第二句是問明天考什麼?難道我在你心中除了分數什麼都不是!」

「人生路不是只有一條,」有十多年臨床諮商經驗的游乾桂語調悲憫,他在精神療養院遇到一位醫學系高材生的個案,這位拉一手好提琴的醫學生告訴他,「如果我學音樂,我現在會是一個快樂的音樂家。」

學會和自己相處,讓情緒有適度的出口,是孩子走出藍色情緒風暴的重要能力。

情緒管理(EQ)多年以前就受到國內教育界的重視,但華人社會重視「人際和諧」,教養孩子的情緒表達要能符合社會「溫、良、恭、儉、讓」的期待,因此很少有機會真正教導孩子如何符合人性的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負面的情緒。

台師大心輔系教授王麗斐指出,這樣的教養態度與社會風氣,對孩子學會如何向父母表達像憤怒、委屈之類的負面情緒是相當挑戰的。

因此,如果要讓EQ教育落實,協助孩子情緒發展良好,父母扮演願意傾聽孩子負面情緒的角色,同時能表達同理的瞭解,對孩子情緒的發展就變得很重要。因為EQ的學習,就是在學習對情緒的覺察、辨識、處理與表達的歷程。

如果孩子在情緒的表達時,不曾經驗到用口語表達的方式可以適度宣洩情緒,以及能被大人瞭解、不被責備的經驗,孩子們是很容易將負面情緒壓抑下來,久而久之就像在累積活火山般的,隨時有爆發的危險。

被忽略、埋藏的負面情緒終究是要找到出口宣洩。因此,這些長期壓抑過量負面情緒的孩子,不是很容易經驗到自己突如其來的火爆脾氣、不當行為,就是很容易出現自傷的方式來宣洩情緒,如割腕、磕藥等等行為。

遠離沉默的瘟疫

孩子出現自傷,焦急的父母「應該靜下來」,許文耀說,「這是父母反省對孩子的教養和重建親子關係的契機」。就如同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史蒂芬.雷文克隆在《割腕的誘惑》指出,「健康的教養態度,是不會培養出自我傷害的孩子,」

如果擔心孩子可能發生自傷行為,史蒂芬.雷文克隆建議父母,可以遵循以下的預防之道:

對於孩子的感覺,要盡可能保有最大的耐心。

要給孩子時間來討論他們的問題和煩惱。

對孩子提出的口頭保證與安全感必須前後一致。

夫妻之間要練習溝通有關孩子的事。

避免親子角色反轉(role reversal,孩子與父母的角色易位,父母過度期盼、依賴從孩子那裡得到鼓勵、情緒支持和肯定,孩子變成父母的依靠者、主宰者)。

父母要努力表現自我價值感、衝突解決的能力、以及處事彈性圓融等的正向典範。

最後,關於自傷的孩子,父母如果還有恐懼、疑惑、焦慮,也許從以下美國著名文學家Dorothy Law Nolte生前的一首詩<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孩子從生長的環境中學習),可以讓父母找到一些啟發和力量,帶著至愛的孩子遠離「沉默的瘟疫」。

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喜歡吵架。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遺憾自己。
嘲笑中長大的孩子,個性羞怯。
猜忌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恥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寬容中長大的孩子,能夠忍耐。
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去愛。
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賞識中長大的孩子,會有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誠信中長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長大的孩子,極富正義。
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安全中長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台長: 菲菲
人氣(1,516) | 回應(1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散文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鬼指甲
此分類上一篇:中元思親

山戎
受益良多
親子之間是該檢討一番

晚安
2007-09-03 22:53:16
版主回應
孩子真的是很難教導,回憶起從前,爸媽差一點沒被菲菲給氣死。
2007-09-04 02:11:21
Chaconne
可說是教育工作者的我,每天體驗到兩代間相處的困難;
也有熟讀親子書籍、愛護子女的家長,不自覺地讓子女被縱容得不懂處世對錯......

教育真難!
2007-09-03 23:09:28
版主回應
許多行為偏差,跟家庭教育極為關連。
執教者,實在需要充實自我教育專業技能。
2007-09-04 02:14:56
外星麥克
說錯 是女同學!!!!
2007-09-04 00:36:28
版主回應
不盡然分男生或是女生,發生的機率女孩子稍偏高。
2007-09-04 02:18:09
外星麥克
我國小有看見一些女朋友都拿美工刀在手上劃 好像要刻意流疤

而我就會很正義的罵他們神經病!!!

現在想起來更覺得他們真的很幼稚
2007-09-04 00:36:53
版主回應
國中時,坐我前方的女同學,她喜歡拔她自己的頭髮,頭頂的頭髮幾乎都快被她自己的手給拔禿。她的動作是,單手翻找毛髮叢中較粗的一根,然後噔!的一聲拔起,接著,雙手將髮絲拉的繃緊,然後再用牙齒咬斷它,一再反覆著那樣的動作。

長大後每當我想起這位同學時,就會想起她那噁心的動作,當時我的心思並沒有做太多的聯想,而今思之,想必也是屬於一種自殘行為吧!
2007-09-04 02:32:35
孔雀
其實會不會大人想太多
當小朋友看到火時
小朋友很喜愛
因為覺得火可能很好玩
而他們本身沒有嘗試過痛苦經驗
所以即使玩火也不一定知道什麼是痛
同樣的
他們並不了解這東西
所以要嘗試
而我們大人總以大人眼光去看去猜測
問題嚴重化
如果將自身代入小孩
一個赤子之心小孩去想時
問題可能不一樣看法
而小朋友並不是大人
因為根本沒長大
很難以大人眼光去看事
只有大人用小朋友的心去看
慢慢將他們引導
這樣不是更好嗎
現代人要速食 要快速解決
這可能是一種反效果
你們能夠真正了解小朋友
能夠擁有赤子之心麼
2007-09-04 03:04:53
版主回應
凡事,都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知識。孩童的無知,需要大人的開導與接受教育,否則學習中,隱藏著許多潛在的危險,並不允許輕忽其發生之嚴重後果。
菲菲小的時候,就是一個好奇心極為重的小孩,我曾經用手指頭往電源插座孔戳,也天真的以為身上的手、鼻子、腳、耳朵等,斷掉了可以像童話故事「小木偶」的鼻子、蚯蚓身體一樣,再長出新的一隻 。
2007-09-04 04:21:09
孔雀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
人往往只相信自己認為真實
即使明知是神話也會相信
他們只會說no no no
而不能由我們問why why why
什麼事都是不要問自要信
到了今天的我們
會像小時候那樣天真
問 why why why 嗎
[把一種對上帝的信仰向孩子思想中反復地灌輸 , 這對他們尚未發育的頭腦將會產生一種非常強烈的 , 也許是遺傳的效果 , 以致他們很難放棄對上帝的信仰, 這正如一個猴子很難放棄對蛇的本能恐懼和厭惡一樣.] 達爾文
2007-09-04 03:37:24
版主回應
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心性發長,以致於隊於所處環境必要作篩選。
父母親,是一個人人格發展的啟蒙導師,除了生育及養育重責大任之外,習性、思想觀念、知識培育等等,影響著整個孩子的身心。
2007-09-04 20:13:04
愛 是光明使者
最後所列的數條法則 有道理

能給能得 能得能給 良性循環
反之 惡性循環

若以算計為得 不以共容共榮為想
可能加減最後 總數還是零
得失難說 近贏或將遠輸

看政客的數算 這人間的鬥讎
整個心性 還屬狗咬尾巴間之酬算
整個共業環境不變 這心靈氣候之沉溺 怎能康健

醜陋的國家與歷史觀 人間人尚不長進
總是在狗咬尾巴間裡之旋復耳 允為自得
2007-09-04 07:59:35
版主回應
從政者的良知好比救人專職的醫師,對社會擔負重責大使命,輕率不得的。可悲的是能有幾個人有寬闊的胸襟造福人群?多數是只為謀一己私利而鬥爭。
2007-09-04 20:20:42
jolie
菲菲
有部影集
當幸福來敲門
中有一段話
親子對話
還蠻感動我的
有機會看看吧
2007-09-04 13:32:04
版主回應
謝謝您的推薦,菲菲會去看此部電影。
2007-09-04 20:21:51
觀雨
您好~
不知道是否能讓我轉這篇文?
(雖說現在自己年紀已經老大不小了
但&quot有些事&quot總是會長年延燒的)
2007-09-05 17:50:15
版主回應
您未留下郵箱,菲菲如何轉給您?
菲菲已經將文章鎖住啊!
2007-09-05 19:43:08
什麼都沒有
不知道為什麼,我也有一個國一的孩子,怎麼都沒有什麼判逆,也許是因為我都不管他吧
他要玩就玩,要吃要睡,都由得他,同年紀的小孩,每個人都在被補習給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他什麼都沒有補,因為他在著手寫小說,寫很奇怪的神怪小說,就是異色館風格的小說,他告訴我他沒有空補習,我找不出理由來反對,就只好由他了
真的父母很難為,他這般的特立獨行,走和別人不同的路,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大的矛盾,真的好嗎?十年後他會不會怨我,我們常常這樣猶豫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親友責備,更是常常動搖我們的信心,這樣真的可以嗎?我常常這樣問自已,
2007-09-26 01:16:36
版主回應
有些人,個性生來獨立,不操煩父母。
有些人,倚賴父母,缺乏自理的能力。

有勤快的父母,就會養出懶惰的兒女。
有懶惰的父母,就造就出勤奮的子女。
有精明的老婆,就有好吃懶做的丈夫。
有體貼的丈夫,就調教出大頭蝦妻子。

此番說詞如有所失當,敬請參考酌量。
2007-09-26 20:27: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