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這則報導:
這鳥画好不好
我相信你也看得出來
但是“頂級專家”說鳥眼睛很有學問
你就會遲疑且懷疑了
懷疑的不是專家。 而是自己的鑑賞力
我把報導看完。發現所謂的“頂級專家”是誰根本不知
就是三流的報導常用的呼隆手法。也就是“據專家指出、證實”
其實就是報導者編出來的。為了墊高話語的權威
古代叫做假傳聖旨
歐美日正經的媒體 大概不會出現這種假傳聖旨
但是台灣的媒體卻常常出現
也少有被質疑過
被質疑了也就厚臉皮不回應
久而久之“據專家指出、證實”就變成台灣媒體的萬能鑰匙
正經媒體尚且如此
報導這篇鳥大師的“綜合資訊網”在2024年七月出現這樣的報導你就當市場歐巴喪閒談比較適宜

綜合資訊網:
「各路書畫專家們也站了出來,
經過他們的仔細研究,
也表示葉永青的《鳥》確實是很不錯的作品。
「畫龍點睛」的道理大家都懂,
要想把動物畫好,最重要的就是畫好眼睛,
雖然一眼看上去這只鳥很簡單、潦草,
但它的眼睛卻是靈動的,
是整幅畫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我不知道你看到鳥眼靈動了沒
我看到的是禿頭肥肚的貪官 眼袋層層疊疊、縱慾過度的死魚眼

綜合資訊網:
「今天要說的這幅畫,賣了82萬,
但卻被人質疑是兒童水平,
畫家名叫葉永青,
出生于1958年,云南 人,
由于從小對畫畫就很感興趣,
畢業以后,他在北京、上海、新加坡、英國、德國、美國等等地方都 辦過個人展,
如今是四川美術學院的教授。
單從這些履歷來看,葉永青的繪畫實力毋庸置疑。」
最後一句讓我想到有些名片滿滿的理事長、會長、常務委員...
實際接觸是草包的比例很高
而且葉公的鳥圖的確讓我對葉永青的繪畫實力毫無質疑--就是爛
一般來說我們會 gooogle
但是我就先用 pinterest 蒐蒐葉永青
pinterest 跟所謂的社群軟體不同之處是
作者不一定要上傳自己的作品
粉絲會幫你上傳
像葉教授名聲遠播海內外的大師 一定有粉絲上傳他的大作才是
結果不是
這就是很奇怪的現象
於是我再google 葉永青
原來他的名聲很響亮 儘管是臭的

此君從1990年代就專注於抄襲比利時藝術家克裡斯蒂安·希爾文(Chiristian Silvain)
1990年代網路還不發達
葉永青在比利時看到Chiristian Silvain的畫展大開眼界
就買了畫冊 依樣畫葫
本來這種臨摹是從別人的作品種吸取養份
許多偉大的畫家都經過這種學習的過程
比如高更臨摹塞尚
印象派畫家模仿浮世繪
就像腳踏車剛起步時攀著汽車帶起速度
但是一般人被汽車帶起一段距離之後就會放手
葉永青卻像迴蟲死守 Chiristian Silvain 的大腸
一咬就是三十年

Chiristian Silvain的風格來自童年生長於古董玩具店的記憶
並不像風景畫那麼容易欣賞
同樣的東西經過葉永青的吹噓和社交
卻賣了四十倍以上價格
這告訴我們
藝術家的一張嘴就像酵母粉之於麵團
能膨脹藝術價值以及價格
儘管葉永青的抄襲是法院認證的
但是他的畫至今還掛在很多藝廊網站上
比起職棒打假球。還沒定罪就會被停賽、終生不用
圍繞葉永青的藝術界、拍賣行、學院的態度卻很曖昧
既不譴責
也不支持
畢竟抄襲是很明顯的事實
但要藝術界“知恥”起來。然後讓葉公的作品回歸垃圾?
這背後牽扯到很大數目的金錢
葉公的畫在拍賣市場已經是貴得靠杯
一旦宣佈是抄襲
人家來退貨該怎麼辦?
因此整個利益、面子團伙就不要臉地維護葉永青的不要臉
假如葉永青的畫是一斤兩毛錢
這麼明顯地抄襲
早就被藝術界的口水淹死了
大陸抄襲的事件常看到
以至於就以為台灣比較知恥
不會抄襲
更不會抄襲大陸
所以才會出現「大陸抄襲台灣阿龍」的新聞

“台灣不會抄襲大陸”是很奇怪的自信
設計師抄不抄襲和他的所在地關係不大
主要是設計師的本事以及恥度
結果大陸插畫家提出了大量創作手稿
台灣阿龍則拿出造假的證據
大陸看台灣有幾分像台灣看日本。都是仰望的
相信高處的創意水準比較高
我們以為創意大國的日本就不會抄襲也是很奇怪的信任
再強調一次
抄襲和國籍無關
和設計師的恥度有關
比如東京奧運的logo初代目
就被發現抄襲比利時列日歌劇院
儘管設計師否認
主辦單位挺了一陣子也挺不住了
只好灰溜溜地重新招標
設計師的母校的學弟妹覺得有這樣的學長很可恥
就在學校為他辦了“葬禮”
宣布他的社會性死亡

以上兩個抄襲的案例
被抄襲者都得到平反
原因也和牽扯的資本來源有關
東京奧運、台灣文學館“知恥”的損失是公家的錢
沒必要出來拼命
葉永青的画被層層疊疊的鈔票架太高了
藏家、畫廊都是拿自己的錢加磚
不像公家單位的損失跟自己無關
所以
至少找到下一個接手的傻瓜之前不能讓葉永青倒
這已經和知恥無關了
全是錢的問題
。
至於葉永青的画質不值錢
有了Chiristian Silvain明明白白的對照
只要不被google洗掉
葉永青的抄襲就會永世流傳
只要不能讓葉永青倒的那批藝術幫閒都鬆手了或死了
應該會回歸垃圾場(這也是奇怪的自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