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551769/)
穀倉轉做其他用途。不管是賣場還是展場
如果空氣對流沒處理好
就要有電費比淨利高的心理準備
目前園區內使用中的空間。星巴克、直賣所和農會辦事處。都是冷氣全開
其他在整理中的穀倉。看起來門一關就是個大蒸籠
照理來說。這麼高的空間,對流做得好,炎熱的七月至少也能像榕樹下可以避暑
未必要開冷氣
>
但是台灣有些號稱綠建築的公共建築
比如花蓮車站、苗栗車站
就標榜不需要冷氣也不會熱
啟用後卻讓人汗流浹背
所以
連專業的建築師未必能做好的綠建築
我更沒辦法給這些穀倉什麼有用的建議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548747/)
剛好手上有一本書[ 文化操控]
原名是[culture as weapon] 以文化為武器
台灣的文創大約在千禧年起開始被叫出
不叫文創之前。這些事情也是在做
只是缺乏一個鮮明的旗幟
比如賣仙草的。一直都在賣仙草。有一天找人設計logo、招牌、包裝還打廣告
這就是文創了啦
只是2000以前叫做打廣告、行銷、CIS
千禧年之後還有很重要的改變就是網路以及社群
廣告不一定要很花錢
商家也不一定要懂廣告
只要誠誠懇懇地做你的仙草
就會有熱心的網民呷好逗相報
傳播的速度和感冒一樣快且廣
這種例子很多
比如台南做書包的小店就從夕陽產業谷底翻身
直接到松菸誠品設櫃
。
沒有網路和社群媒體
小店幾乎是皇后的三角褲
沒有幾個人看得到
。
文創園區也遍地開花
尤其是產業蕭條之後留下的工廠。 以及眷村
例子也是族繁不及備載
不過
你要是個不想搞成公司的文創個體戶
大概只能在文創園區初期幫人抬轎
園區名聲壯大之後
就是資本家的事了
個體戶終究是會被租金打敗
不只台灣如此。大陸、美國、英國...都是這樣
[ 文化操控]提到星巴克
嘉義中埔農創基地剛好有星巴克可以印證: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781575/)
「除了聳立的星巴克招牌。還有什麼更能象徵新型都市更新?
...
居民得到的教訓不只是精明品牌的營造案例
更強烈暗示這個街區即將遭到企業化
並讓人負擔不起。」....[ 文化操控]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783224/)
星巴克在園區的主體是舊穀倉
挑高達到教堂的等級
進入之後也如教堂。讓你心靈平靜
(有人說是冷氣的功效,大不敬,我不同意)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535120/)
不管是在哪個都市
星巴克都是文青...並且是高級文青,不是寒酸文青。的教堂
我自知自己一點也不高級
所以儘管經過很有名的星巴克(麻豆的柚子星巴克、花蓮的貨櫃星巴克...)也就是經過
完全是因為我配不上星巴克
這次我也在門口看了看
然後走到馬路對面喝小七的冰咖啡。特大杯,沒在客氣的
從觀察中發現目前整個園區 星巴克是最能攬客的
也是最具經濟價值的(但不知道有沒有賺錢)
其他有大半倉庫還在改裝。 也還沒開放
也還難說未來誰最攬客
目前就是靠星巴克讓來客有個可辨認、可放心的商標
然後才擴展到其他部分
直賣所
集合了地方農特產
和一般市場不同的是包裝更精美、空間更高檔了
喜歡精緻質感。並且支持地方產業的人可以像我一樣買一小罐果汁
吃得到纖維、吃不到香料的果汁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536282/)
穰穰公車
看起來是可以坐在公車裡喝飲料、輕食
但是這天沒開業
我覺得最驚喜的是農會
以清水模、玻璃改造的倉庫
而且是真正有農婦來辦事的農會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555818/)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9/wen7654321_pc/145/172319543952/)
「這種故事的情節有點像這樣:
藝術家搬進了城市裡一塊他們負擔得起的區域
....
之後經濟更寬裕的人開始搬進來了
這些新居民有更多錢可花
於是開始發展出藝廊、咖啡廳、酒吧等
這個區域變得更富裕了
房租與房價水漲船高
到最後該地區的經濟轉型反而排除了當初此地的吸引力
也就是族裔的多樣性和可負擔性
也趕走了原來住這裡的低收入者(以及藝術家)
這個過程稱為中產階級化。」
-------[房地產秀宣言]
我並不擔心中埔農創會中產階級化
因為對台灣而言
嘉義已經是偏鄉了
中埔又是嘉義的偏鄉
不太容易招攬中產階級把這裡炒高
除非又有什麼大廠在嘉義設廠
再者 嘉義市區的文創基地都還沒飽和。 外溢到中埔就有得等了
(但是我的鐵口直言,在疫情初起時說股市要大跌,結果漲到兩萬點,非常不可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