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倉轉做其他用途。不管是賣場還是展場
如果空氣對流沒處理好
就要有電費比淨利高的心理準備
目前園區內使用中的空間。星巴克、直賣所和農會辦事處。都是冷氣全開
其他在整理中的穀倉。看起來門一關就是個大蒸籠
照理來說。這麼高的空間,對流做得好,炎熱的七月至少也能像榕樹下可以避暑
未必要開冷氣
>
但是台灣有些號稱綠建築的公共建築
比如花蓮車站、苗栗車站
就標榜不需要冷氣也不會熱
啟用後卻讓人汗流浹背
所以
連專業的建築師未必能做好的綠建築
我更沒辦法給這些穀倉什麼有用的建議
剛好手上有一本書[ 文化操控]
原名是[culture as weapon] 以文化為武器
台灣的文創大約在千禧年起開始被叫出
不叫文創之前。這些事情也是在做
只是缺乏一個鮮明的旗幟
比如賣仙草的。一直都在賣仙草。有一天找人設計logo、招牌、包裝還打廣告
這就是文創了啦
只是2000以前叫做打廣告、行銷、CIS
千禧年之後還有很重要的改變就是網路以及社群
廣告不一定要很花錢
商家也不一定要懂廣告
只要誠誠懇懇地做你的仙草
就會有熱心的網民呷好逗相報
傳播的速度和感冒一樣快且廣
這種例子很多
比如台南做書包的小店就從夕陽產業谷底翻身
直接到松菸誠品設櫃
。
沒有網路和社群媒體
小店幾乎是皇后的三角褲
沒有幾個人看得到
。
文創園區也遍地開花
尤其是產業蕭條之後留下的工廠。 以及眷村
例子也是族繁不及備載
不過
你要是個不想搞成公司的文創個體戶
大概只能在文創園區初期幫人抬轎
園區名聲壯大之後
就是資本家的事了
個體戶終究是會被租金打敗
不只台灣如此。大陸、美國、英國...都是這樣
[ 文化操控]提到星巴克
嘉義中埔農創基地剛好有星巴克可以印證:
「除了聳立的星巴克招牌。還有什麼更能象徵新型都市更新?
...
居民得到的教訓不只是精明品牌的營造案例
更強烈暗示這個街區即將遭到企業化
並讓人負擔不起。」....[ 文化操控]
星巴克在園區的主體是舊穀倉
挑高達到教堂的等級
進入之後也如教堂。讓你心靈平靜
(有人說是冷氣的功效,大不敬,我不同意)
不管是在哪個都市
星巴克都是文青...並且是高級文青,不是寒酸文青。的教堂
我自知自己一點也不高級
所以儘管經過很有名的星巴克(麻豆的柚子星巴克、花蓮的貨櫃星巴克...)也就是經過
完全是因為我配不上星巴克
這次我也在門口看了看
然後走到馬路對面喝小七的冰咖啡。特大杯,沒在客氣的
從觀察中發現目前整個園區 星巴克是最能攬客的
也是最具經濟價值的(但不知道有沒有賺錢)
其他有大半倉庫還在改裝。 也還沒開放
也還難說未來誰最攬客
目前就是靠星巴克讓來客有個可辨認、可放心的商標
然後才擴展到其他部分
直賣所
集合了地方農特產
和一般市場不同的是包裝更精美、空間更高檔了
喜歡精緻質感。並且支持地方產業的人可以像我一樣買一小罐果汁
吃得到纖維、吃不到香料的果汁
穰穰公車
看起來是可以坐在公車裡喝飲料、輕食
但是這天沒開業
我覺得最驚喜的是農會
以清水模、玻璃改造的倉庫
而且是真正有農婦來辦事的農會
「這種故事的情節有點像這樣:
藝術家搬進了城市裡一塊他們負擔得起的區域
....
之後經濟更寬裕的人開始搬進來了
這些新居民有更多錢可花
於是開始發展出藝廊、咖啡廳、酒吧等
這個區域變得更富裕了
房租與房價水漲船高
到最後該地區的經濟轉型反而排除了當初此地的吸引力
也就是族裔的多樣性和可負擔性
也趕走了原來住這裡的低收入者(以及藝術家)
這個過程稱為中產階級化。」
-------[房地產秀宣言]
我並不擔心中埔農創會中產階級化
因為對台灣而言
嘉義已經是偏鄉了
中埔又是嘉義的偏鄉
不太容易招攬中產階級把這裡炒高
除非又有什麼大廠在嘉義設廠
再者 嘉義市區的文創基地都還沒飽和。 外溢到中埔就有得等了
(但是我的鐵口直言,在疫情初起時說股市要大跌,結果漲到兩萬點,非常不可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