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告訴我
一個人的宗教信仰。就跟母語一樣
絕大多數是家庭因素決定的
你媽從小不在家裡跟你說客家話
長大後 就算努力學客家話還是很坑疤
...
但是
我又想到自己不但母語客家話沒問題
閩南語也流利地讓同事不知道我是客家人
這又迴力鏢打翻了「從小在家你媽跟你講母語」的斷言
也就是說宗教也可能像語言
不一定要是你媽從小耳目物染才生根
很多例子是大學時代很多女同學突然迷上基督教
(但為什麼不是迷上佛教?因為佛教就連結上老阿婆念經的意象,很土)
男生為了把女生。也假裝喜歡去教堂
這些人當中。 有些真的成為基督徒至今
就像我因為大環境所需。說上一口流利的閩南語
所謂的母語、宗教是可以像山蘇、蘭花寄生在樹幹。然後生機蓬勃。就像這棵樹自己長出來的
對於我而言
成功的寄生僅止於語言
宗教則攀附兩週之後就抓不住了
這兩週就是白沙屯貨大甲媽遶境進香
並且這兩個禮拜暫時寄生的原因還不是因為信仰
而是幾萬人的移動
就是一種絕妙的旅行氛圍

我想。全世界大概沒有其他地方、一個時段可以讓你晚上在路上旅行而居民不會去報警
即使是西班牙的朝聖之旅
有些人以為我對宗教活動很熱心
就推薦東港王船、頭城搶孤、北港藝閣、三峽賽豬公....
我連住家深坑五年一度的遶境都懶得下山看
那些外縣市的更不曾動身
因為我並不喜歡人多吵雜
真正讓我參與大甲媽和白沙屯的理由不是宗教和看熱鬧
而是旅行
更精確地說是夜間旅行
大家旅行的經驗是不是天一黑就要找旅館
夜間的活動頂多就是去酒吧妄想一夜情(也就是免費的炮)
也只有大甲媽和白沙屯才有夜間移動的行程
不但在市區移動
還深入鄉間的小村小廟
這也是我一年年回來參與大甲媽和白沙屯的極大誘因
我也嘗試在白天找到大甲媽夜間經過的村莊
當時是多麼地神奇
而白天卻只是平凡而灰頭土臉的普通台灣農村
就像螢火蟲到了白天只是蟲子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