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1-11 23:23:41| 人氣11,7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去2023台北雙年展看紀錄片

先說比較大的心得

就是

台北雙年展的策展人應該對於報導攝影和紀錄片有特別的情懷

可以說是偏食

本身可能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

更可能是萬年文青

為何如此說?

因為根據前幾屆台北雙年展的經驗

有份量不小的紀錄片、報導攝影

會讓我以為走錯展廳了


許村旭

八九十年代的攝影記者

鏡頭的標靶是整個時代青年幾乎相同

街頭運動

政治換血

底層人物

但是雜誌、報社任職的資源就比文青豐沛很多

可以拍到掛尿袋的萬年國代

可以拍到李登輝

街頭運動的時候站在第一線不會有人把你當奸細

底片是公司供應的。可以裝馬達一下連拍36張

>

每個八九零年代的文青都有幾卷底片紀錄相同的題材

但是沒當上攝影記者

質量不能比

我覺得這類少了進一步藝術深化的攝影

還是放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紀錄片則安排板橋的“府中15“播放

讓台北雙年展更接近威尼斯雙年展的水位

大家可以搜索La Biennale di Venezia

我是沒有搜威尼斯雙年展有沒有紀錄片

但是沒有報導攝影是肯定的

 

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

 

威尼斯雙年展

 


我印象中不知哪一屆就有內容是原住民因為獵槍被警察找麻煩的紀錄片

就是紀錄片

跟藝術有點遠

當然你也可以說紀錄片也是藝術

我是喜歡紀錄片的

還可以在無聊的紀錄片播放時保持不打瞌睡

我只是覺得紀錄片就去紀錄片的場子

報導攝影就去攝影場

就像鮮花就到花卉拍賣市場  而不是魚市


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偏愛攝影的另一個例子是某個藝術家去世之後

家人整理遺物發現四萬多張沒發表的照片

雙年展也留一大面牆展出這些不太出色(人家生前才不好意思發表啊)的照片

  

事實上赤瀨川原平是日本很重要的新達達運動藝術家

但是雙年展展出這面照片並不能表現他的獨特

反而讓大家失去認識他的興趣

「這什麼照片啊?我的IG都比這些精采。」不小心聽到看展的小妹妹這麼說


這次的雙年展我已經去了第二次

卻還沒看完

原因是兩次都在一樓的紀錄片耗全程

其播放場次上下午各一場

一場差不多兩小時

很推薦給喜歡紀錄片的朋友

因為場地寬大。又有懶骨頭可以讓你癱軟

有趣和無聊的影片穿插得當

一定找得機會呼呼大睡

我覺得有意思的有兩三片:

《弗洛里安的永恒》

講述的是弗洛里安.尤里耶夫(Florian Yuriev1929 2021年)在生命最後幾年裡醉心於現代主義藝術傳統和人文實驗的故事。

...尤里耶夫生前也曾是位執業的建築師

知名作品包括極具前瞻性的1970年代蘇聯建築

暱稱「飛碟」的基輔資訊研究學院。

《弗洛里安的永恒》一片中...刻劃當他在面對貪婪房地產商

試圖在他所設計的「飛碟」上擴建一座購物中心時

所展現出的堅毅態度。     ...北美館

我會覺得此片有趣是因為夏天去了幾趟翡翠灣飛碟屋

擴大認識了這些飛碟屋以及太空年代(space age)的建築、汽車、傢俱

才可以津津有味地跟著影片追蹤基輔飛碟屋的命運

 

 


有趣的紀錄片之二:

「野食採集者」

描述戈蘭高地的阿拉伯人很愛吃菜薊(’akkoub)與牛膝草(za’atar

被吃到變保育類

但是老人家就算被抓到要罰款(大約5600台幣起跳)也不肯屈服

看起來就像頑抗的游擊隊

讓人覺得這些老人像企鵝既固執又可愛

     


二樓展區

觀眾坐在電纜線上看著上下顛倒的電視

播放的是有趣的“行為藝術”

喬治亞有一個老太太

有一天拿著鏟子進入他家後面的樹林

幾分鐘後

三個國家的網路全斷了

實體的老太太成為虛擬世界的駭客

     


雙年展的定義可以是「你絕對不會想在家裡擺設,但美術館可以的大型垃圾」

選入雙年展的條件是你跟藝術圈沾邊

又剛好認識策展人

然後你又很會操弄大量高深莫測的詞句

最近看到一個藝術家說30年前他的設計師朋友看了他的一件作品覺得很喜歡

藝術家很大方地說就送給你吧

設計師朋友很為難地說。送給我。我還不知道怎麼放在家裡

三十年後藝術家在巴黎成名了

設計師想用三十萬買下當年免費贈送的作品

藝術家說。老兄。這件作品在巴黎賣了一千萬

即使設計師鑑賞能力不同凡俗

面對價值不確定的作品   也不敢亂收 

以免家裡多了個大型垃圾。破壞了空間的極簡和乾淨

我們凡人最好別夢想收藏到野味藝術品  而有一天增值到天價

這件作品叫做“第一滴血”

一台映像管電視

循環播放電影“第一滴血”17分鐘亂湊版

給你這些條件

看你有沒有辦法吹進雙年展?

來看看人家怎麼吹:

「曾有人撰文指出,阿特米奧.納羅自詡為當代西哥藝術的「勞斯萊斯」(我不就是台灣的納智捷?)

作為另類藝術空間麵包坊(La Panadería)的共同創始人,..是在1990年代中期展露頭角的墨西哥藝術新世代的一份子,

這群藝術家以觀念犀利,但手法輕巧的方式(也就是技術很差)

對錄像、裝置與表演等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實驗。(二創).

..他運用簡單的技巧重新剪輯電影(也就是沒技巧)

移除所有涉及暴力的情節(我還是看到老鼠咬蘭波,藍波伸手摔死老鼠)

為那位身不由己的超級士兵藍波,刻劃出迥然不同的形象

...納羅剪輯出來的版本是一部非常簡短而且不連劇的影片(就是亂糟糟的意思)

只呈現藍波在衝突場面一些非暴力時刻的情節:

我們看到他時在沉思,游移不決,

時而包紮著傷口,

甚至無特定目的地在林間攀爬,

彷彿一名孩童在探索森林。

影片中精準的剪輯(我笑出來了,抱歉)

結合怪異而滑稽的內容,

成為納羅將其他電影重新剪輯的經典創作手法。

...納羅處理量產錄製媒體的手法,

迫使我們反思隱含在我們的生活不同層面上,

無論是富有政治色彩,

或充滿喜感,

甚至涉及心靈層面上一些「可見」與「不可見」、視覺感官「主動接受到」與「主動被抹除掉」的圖像訊息之間的種種關聯

(寫得比作品好太多了,就像你收到精美包裝的月餅禮盒,裡面卻是一坨麵粉)


“第一滴血”當然是本屆雙年展最垃圾的垃圾

並且是2001年的作品!!

策展人拿22年前的東西餵養觀眾

就很難讓人把雙年展看成前衛、先行的指標

大部分的展品都很有誠意

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得到感動

商業畫廊以及藝術博覽會就是糕點品鑑會

所有東西都甜美可口

而雙年展就像大型的野味市場

充滿了冒險的食材

比如蝙蝠、田鼠、竹蟲、甲蟲、蜘蛛、蛆

你未必能當場吃下

但多年後美國螯蝦變成宵夜良伴

你早有心理準備

   

我會如此感觸   是因為最近看到基隆人討論朱銘的作品

朱銘耶

還有人嫌

所以也不敢亂推薦、亂心得

大家各有各的眼光和體驗

搞不好就有人很愛”第一滴血“

感動得整天黏在那台電視前

 


比如這組青花瓶

對我而言就耳目一新

這是中東阿拉伯裔的漫畫家和江西景德鎮師傅合作的產物

乍看就是鶯歌街上可以買到的外銷花瓶

但是放在雙年展上我們就可以預料在青花瓶的保守形制上必定有不同內容

果然是有

是漫畫家在瓶上描寫中東的紛擾

包括很有既視感的以巴衝突

老百姓背著行囊、牽著幼老在循環不止的瓶身上找不到安頓地

拿著AF47的游擊隊或軍人在斷壁殘垣中如老虎在山林中伏擊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

我則發出讚嘆:「原來也可以這樣搞。」

畫家移筆到陶瓷上不是前所未見

但是情趣還是風花雪月

題材還是水墨山水

  

在陶瓷上舞墨不能算發明專利

只能算新樣式專利

中東漫畫家和景德鎮的結合

因為畫風和中東戰亂放在青花瓶的前所未見

所以讓人很新奇

但這種新奇也僅只一次

如果商人覺得這樣的組合這麼受歡迎

就找了更多中東畫家畫青花瓶

就會俗爛了

    


 什麼樣的作品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跟這個人的生活經驗層積  也就是考古學常說的「文化層」有關

比如這件作品就可以讓曾經在印尼旅行多時的我從頭看到尾

其他人看個幾秒鐘就走了

不是他們品味不如我

而是我比他們對印尼漁村多了幾個月的身在其中

也浸淫過印尼的神話以及傳統圖飾

  

說到印尼

台灣有為數不少的印尼人

說不定你家就有一個

但是。幾十年來在美術館、畫廊

卻從來沒看過他們

(我沒看到只是我沒遇到,並不表示為零)

假日的時候他們寧可在台北車站席地而坐(因為台北車站沒有椅子)

而不願搭一班公車到北美館

或走十分鐘到當代藝術館

我並不認為他們完全沒有藝術滋養的需求

我猜這些外來朋友當中藝術天份的比例並不會比台灣人低

到底什麼原因讓他們寧可在車站吃吃喝喝、在倉庫爆改電動機車

而不願意接觸展覽?

可能是資訊沒有流向他們的社群

才會造成他們不知道有這些展演

也不知道這些展演是歡迎他們的

鶯歌辦的台灣設計展 搞得如此盛大

而鶯歌周邊這麼多外勞外傭竟然也沒被點燃興趣

也許不是他們沒興趣

而是根本沒人把火遞過去...



好心的朋友提醒我。每一屆的雙年展都有主題

今年叫做‘小世界“

根據本人不專業的看展經驗

題不對文是這些號稱當代藝術展的專長

最好不要呆呆地去看他們寫什麼宣言啦 概述啦

參展的藝術家我敢保證百分之九十九事先根本不知道有”小世界“的主軸

百分之一則是剛好摸到”小“邊

比如有個作品就是從電子顯微鏡拍攝細菌的抽象圖案

反正你覺得偏離主題

人家就是有辯才把你撥亂反正

讓你不能懷疑”第一滴血“跟”小世界“有關

且看”小世界“的第一段:

2023台北雙年展提出「小世界」(Small World)作為主題,這一看似簡單的詞,實則蘊涵複雜交疊的面向 。它代表希望、承諾,同時也暗藏某種程度的懼怕、不安——希望能對自身小我的生活擁有更全然的掌握權,卻也懼怕被孤立於大我的群體之外。當世界在尺度上縮小時,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但當人與人之間相互疏離時,世界在情感層面上也變得渺小:「小世界」就發生在這樣懸浮、矛盾弔詭的狀態中。。。。」

其他的不及備載起自連結 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3/tw/content/curatorial-statement


以下是其他作品

還有更多就等我第三刷雙年展了

不要提醒我

因為我想縱容身上的懶蟲

      

    

      

台長: ⊙﹏⊙
人氣(11,758)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心得報告 |
此分類下一篇:獨裁者的廚師》淺碟心得
此分類上一篇:飛來橫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