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29 23:29:07| 人氣7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清淨圓滿得道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晚看了,淨土的淵源及其演變,不由得想起一位,我剛上 fb 認識的網友,他曾告訴我,他學了所謂大乘佛法、學到最後卻不知所云(不知道到底在學什麼呢?),後來走入原始佛教(南傳佛教)後,才猶如從生一般。老實說、當年我也不解其意,是最近在看印度拍攝的佛陀傳後,我也開始懷疑了所謂大乘佛法的真實性,昨晚詳細閱讀了一遍,淨土的淵源及其演變這篇文章後,驚覺大乘佛法滲了實在太多,中國人儒家的觀念使其走味。

淨土的淵源及其演變(網址如下)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hkbj/08/hkbj0802.htm

一般學佛者我也跟大家一樣,跟著前人的腳步走就對了,很少人會去反思我到底在學什麼? 文章方面,就都套用古代高僧大德之語錄,為其左證,等於說大部分學佛者僅知道 copy 的動作,沒有在思考著,到底我們所學究不究竟呢?

我想當年西行天竺取經的「玄奘法師」,他必定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不然他在未前往天竺取經前,佛學聲譽已經有著相當的成就,未必要冒著極大風險,西行求取佛法真諦。「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遙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其實,我也思索的一整夜,一來你 op 文去衝撞大乘佛教,對自己會很傷,那我應該講其真話呢?還是昧著良心當成不知道好呢?還是不計毀譽講出自己所發覺得呢?後來想起了這段典故,梁武帝和祖師之間對於功德的對話,梁武帝廣建佛寺、抄寫經書、供養僧侶,自己也詠經齋戒,做了很多行善佈施,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功德,但達摩祖師卻回答:「毫無功德」,達摩祖師回答梁武帝:「清淨圓滿得道者才算是有功德。」

那什麼是「清淨圓滿得道者」呢?就是「阿羅漢」梵名(Arhat)。有殺賊、應供、無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盤(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教化度眾。

這應該怎麼解釋呢?大乘佛法所一再強調的(廣建佛寺、抄寫經書、供養僧侶,詠經齋戒,行善佈施)與其視其功德,倒不如解釋為有形的功德,「清淨圓滿得道者」無形的功德,方才真正影響深遠,因為佛教最終目的是以人為本,有形的功德譬如廣建佛寺、佛像、佛塔等,歷經時代的變革,往往就如佛法所言「成、住、壞、空」,到頭來其實都會回到空的階段。

釋迦牟尼在未成佛前,有位老師叫「阿若憍陳如尊者」,他是佛陀成道後鹿野苑初轉法輪,所度化五比丘之一最先開悟的一位,所以在五百羅漢 (500Arhat) 裡,也就被排為第一順位。他們曾經是師徒的關係,然這位尊者後來卻在佛陀說法後開悟,這裡我想「達摩祖師」前言所表達的是,成就一位阿羅漢的功德影響才深遠,若你一輩子只知(廣建佛寺、抄寫經書、供養僧侶,詠經齋戒,行善佈施)在自我靈性上的提升毫無成就,那你度己都有困難了,你拿什麼來利益人、天、與無量眾生呢? 釋迦牟尼若沒成佛,如何來度其先師「阿若憍陳如尊者」呢?

佛陀涅槃後的佛教僧團分裂,才開始演變成現今的北傳(大乘佛教)南傳(小乘佛教)又稱原始佛教,由於時間上的變革,加上人為理解的增與刪,就成了我們如今所閱讀的佛教經典,但是一位佛教徒,你似乎不能去懷疑你所學經典的真實性,就如同當年佛世(佛陀)所面對的婆羅門經典(吠陀經),你不能去懷疑他,對錯你都要全盤接受是一樣的道理,如今的佛教徒當面對所學經典有疑問時,一樣存在著相同的問題(你不能去,懷疑他的真實性)。

剛有位師姐告訴說我,他相信佛陀對阿彌陀佛的讚嘆,「佛陀在菩提樹下往生時,是唸阿彌陀佛涅槃的哦」!當我聽到這段話,第一個反應是,難怪妙禪、玄光通、盧勝彥等…在整個宗教市場上還能夠生存,當道聽塗說已然是整個宗教主流時,正信佛教不滅都很難!

佛陀證悟後,針對當時社會的婆羅門教,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下:

1、否認「梵」是宇宙萬物的主宰:

關於人類的起源,婆羅門教主張人是「梵」創造出來的。「梵」從口生出婆羅門。從肩部生出刹帝利,從腹部生出吠舍,從足部生出首陀羅。

佛教針對婆羅門教的神創說,提出業感緣起說。佛陀指出,人們的命運,決定于自己相續流轉的身、口、意三業,起惑、造業、感果,感果時再起惑、造業,循環往復。佛陀認為只有業才是一切有情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在古代印度神權彌漫的社會裏,佛陀敢於否定「梵」的權威,不承認它是造物主,把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從神造歸結為人為,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反對常恒獨存的宇宙本體;

婆羅門教把「梵」作為宇宙的本體,或宇宙生起的最高原理。「我」是個人的主宰和本體,人們應當修行達到「梵」、「我」一致的境地,才能得到解脫。

佛陀提出宇宙間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現象,都是緣生緣滅,三世遷流,沒有常恒、獨存的實體,哪里有什麼不變的「梵」和「我」?佛陀認為和合與相續是一切事物的實相。

3、反對祭祀:

祭祀萬能是婆羅門教三大特點之一。古代印度,一家設一火,一年到頭,長燃不熄。把人類所需要的食品,如瓜果、米穀、乳酪、牛羊等投到火裏,作為祭品。這些祭品被火燒時,氣味升到天上,天神食後,生歡喜心,就能保佑你的家庭五穀茂盛,牛羊繁殖。

佛陀認為祭祀天神、屠殺牛羊、耗費財物。除了增長罪愆,加重負擔,給人們帶來巨大痛苦之外,毫無益處。

4、反對種姓制度:

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規定:婆羅門掌握祭祀和文教;刹帝利掌握軍政;吠舍是商人、手工業者和一部分農民;首陀羅是農人、牧人、僕役和奴隸。前三者是雅利安人,後者非雅利安人。印度當時的種姓制度是世襲的,絕對不可逾越,界限十分嚴格。這些規定不僅可在法律裏面,而且還寫在神聖不可侵犯的宗教教條中。

佛陀針對種姓制度提出:「四海之水,同一鹹味。四姓出家同為釋子」的號召。他把僧團作為反對種姓制度的實驗和嘗試。如著名的十大弟子之中的優婆離出身于首陀羅種姓,他在僧團內威信很高,婆羅門、刹帝利、吠舍出身的僧眾,都要向他頂禮問訊,這在當時的社會上是不可想像的事。此外,旃陀羅人,社會地位最低下,稱為不可接觸者,佛陀十分同情他們的不幸,經常和弟子們接觸這部分人,到他們那裏應供和說法,對他們予以支持和安慰。婆羅門教規定前三種姓有再生權,首陀羅出身的人則沒有再生權。佛陀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佛和眾生平等無二。

5、尊重婦友:

在古代印度社會裏,婦女的地位很低。婦女是沒有出家的權利的。在當時來說,出家,即意味著擺脫家庭的桎梏。而參訪名師,尋求真理,又被社會上認為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出家人被稱為人天師表。佛陀既然主張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婦女當然也不例外。所以佛陀接受了他的姨母大愛道的請求,准許婦女為出家弟子,建立女性僧團。佛還經常印證一些比丘尼明羅漢果。這件事在僧團裏引起了一些婆羅門出身的人的議論。如摩訶迦葉在佛逝後不久,就以阿難曾就婦女出家的事,向佛求過情,定阿難犯突吉羅(惡作)罪。摩訶迦葉是婆羅門出身,他自然希望把婆羅門教的傳統帶到佛教中來,所以他對佛陀接受婦女出家一事是不滿意的。

資料來源網路

john 2017 6 29

台長: john
人氣(7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