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6-28 22:47:52| 人氣5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佛教「解脫之道」難道 = 去「極樂世界」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晚看完佛陀傳記,心理有著極大疑問 ? 佛世大家都在學習「解脫之道」,所以成就不少阿羅漢,現世華人大家都在學將來去「極樂世界」,那去「極樂世界」做什麼呢?有人說是去修行,那修行完了呢?是不是又再來輪迴,又再經歷一次生死流轉呢?

那麼再一次來當人又學習去「極樂世界」,將來還不是又再來一次生死流轉,這好像變成沒完沒了。那為什麼 ? 南傳佛教不教大家去「極樂世界」呢 ? 佛世也僅教比丘「解脫之道」,不教比丘去「極樂世界」,這道底中間的差異在那呢 ? 現世佛教「解脫之道」難道 = 去「極樂世界」嗎?那為什麼廣欽老和尚說,出了家就是要學習「解脫之道」, 不然你幹嘛來出家呢?

還有為什麼淨土思想,只在華人世界被重視,其他相同佛教 ( 南傳佛教、藏傳佛教 ) 卻又不重視呢?淨土思想的弘揚之後,卻再也沒有看到一位能真正成就的阿羅漢 ? 反觀南傳佛教卻時有所聞,有比丘還能成就阿羅漢。

所以最近在想(思維),整個佛教的經論,究竟有多少 ? 是後人自己研(研究)譯(翻譯)出來的東西呢?而非佛說呢 ?

目前找到的資料顯示,淨土思想極可能是後人研(研究)譯(翻譯)出來的東西呢?請看以下資料:

佛教有依自力解脫的法門,有依他力救濟的法門。此中,淨土思想是屬於後者,乃依他力救濟的法門,若依整個佛教史來看,佛教的正統思想是依自力解脫的法門。佛陀畢竟是位良師益友,僅把解脫的方法教導我們而已。但原始佛教的此種事實,無法滿足信眾的心願,於是隨著時間的變遷,產生了犧牲自己而為他人的菩薩思想──大乘佛教。可見沒有菩薩思想的大乘佛教是不值得存在,同時,沒有將自己的功德迴向給他人的大乘佛教亦是毫無意義。不過,我們要記住:菩薩在修行上只不過是中途位,絕非最後的階位,至於蒙他力的救濟而往生淨土,亦不過是一種方便的中途站。

絕非修行的最終目的。修行的最終目的在於成佛,而成佛則必靠智慧,智慧的完成則必賴自力修行的六波羅蜜,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但曾幾何時,往生變成了成佛的代名詞,致使佛教精神被歪曲,變成了利己主義的佛教。要知:迴向固然是一種美德,但這根本否定了自業自得的因果論,同時亦削減了佛教的特質。佛教最先產生的他方淨土思想,例如:東方的阿閦佛國,如果想往生彼國,還得照樣靠自力實踐菩薩道──六波羅蜜,不然則無法如願。所以大小品『般若經』無不敘述阿閦佛淨土。這是佛經中有他方淨土思想的濫觴,即使希求來生與彌勒菩薩一同降生人間度化眾生的彌勒淨土,亦必須靠我們的積善、共同努力方能完成。

由整個印度佛教史來說,靠稱名就得往生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在印度沒有可徵的資料。即使依法顯、玄奘、義淨等三位高僧的旅行記,他們在印度所看到的僅有:釋迦牟尼佛、過去佛、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未曾有關於阿彌陀佛的記事。開創慈愍流念佛法門而十三年間旅行印度的慈愍三藏慧日(六八○─七四八),亦只不過於犍陀羅國得到觀世音菩薩的靈告而已,還是同樣地未曾發現阿彌陀佛像。蓋佛像與淨土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

綜上所述,阿彌陀佛的信仰,可能成立於西北印外部或中亞一帶,而其成立的地方位於印度的西方,故稱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與彌勒菩薩不同,完全不見於南北兩傳的原始經典,故可能成立於佛教文化圈外的外國,爾後被大乘教徒採用而引進大乘經典之中。這到後來,不但與觀音結了不解之緣,且變成主人翁,形成:「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中國佛教的信仰特色。

關於阿彌陀佛以及極樂世界的來源,雖然至今未有定論,但可能跟隨大乘經典,由迦濕彌羅一帶或尼泊爾地方開始流傳,則是無可置疑的。因大多的大乘經典,由這些地方出現。該處位於西北印,而與伊朗(波斯)毘鄰,故很容易受其信仰之影響。

完整資料來源,參考請打開以下網址: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hkbj/08/hkbj0802.htm

語畢:

那麼人生真象是什麼呢?

佛陀:貧富之間、業力流轉,生死之界、輪迴不辍。

john 2017 6 28

台長: john
人氣(5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