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04 00:43:07| 人氣2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化城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步步蓮華 聖嚴法師著

一○、拜經臺

四月二十四日,星期三,晴。
  
  今天的重點訪問有五處:古拜經臺、天臺正頂、化城寺、祇園寺、旃檀林的大悲殿。
  
  早上八點登車出發,約十分鐘,抵達鳳凰松的接引庵旁停車場,然後步行五分鐘,到索道站,以六個人一組,陸續分批搭乘空中纜車,約二十分鐘,直達古拜經臺索道站,在纜車上可以凌空飽覽九華山遠近各景區,如閔園、老人峯、仙人打鼓、仙桃石、獅子峯、香爐峯等的特色,尤其是看到纜車下方懸崖峭壁之間有人行道,正有許多人在逐步攀登;在崖壁之間及峭壁之巔,築有一座一座的寺院,真好像是騰雲駕霧浮盪在山谷之中,讓你感受到正處於人間仙境。
  
  三十多歲的監院果成法師,在殿內迎接我們,他的師父就是該寺住持聖明法師,因為害肝病,下山就醫,而沒有親自接待。目前該寺住眾十五人,非常忙碌,因為正在增建兩幢房舍,而他們的殿宇也正在翻修,除了香客擁擠,施工中的工人也很忙碌。室內非常陰暗,香煙濃重,地面也不很平整,設有幾個積滿了塵垢的拜墊。我在每一個殿上,都是五體投地拜在地面上。我在地藏正殿中央,也看到兩個巨大的腳印,深入石板一寸左右,傳說這就是金地藏在這兒拜《華嚴經》所留下的遺跡,腳的大小超過常人一倍以上。對我來講,只能夠用信仰去接受,不應該用常情常理或者是用科學計算的角度來看待,否則它只是一個人為的傳說。

又例如古拜經臺的後上方,峭壁懸崖有一塊二十米高的光面大石頭,狀似老鷹趴壁,因此傳說金地藏在此誦經之時,有一隻大鵬鳥經常附於石壁聽經,日久年深之後,就化為一塊石頭。所以今天在旅遊的景點名稱,叫作「大鵬聽經石」,這應該是文人製造的傳說,而不是事實。若從地質學的角度解釋,那是屬造山活動過程中的天然結構。但是這個傳說故事是很動人的。
  
  這個拜經臺,原來只是一塊露天平臺,在清朝穆宗同治年間(西元一八六二~一八七四年)才建庵,直到一九八二年,已經經過四次的重修和再建。現在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長老於一九四三年至一九五三年之間,就是擔任拜經臺的住持,一九八二年曾經作為九華山佛教協會接待站。
  
  此處的地形都是陡坡,根本沒有平地,但是目前拜經臺的負責人,正向山谷爭取空間,用填補接駁的方式,增加了建築用地,因為現在來九華山進香遊覽的人越來越多,不得不增加建築物的使用面積,以利於接待。

一一、天臺正頂
  
  從拜經臺到天臺正頂,一路都是陡峭的石級,共有四百九十多階,必須扶著兩旁的鐵索和欄杆,向上一步一步的爬升。不僅是上山,下山的人也需要扶著兩旁的鐵索和欄杆,才比較安全省力,否則,上山非常吃力,有一些地方的石級既陡又窄,只有把腳橫起來,側著身子往上走。下山之時,如果一腳踩空,那就一滾到底,落入山谷,可能是粉身碎骨。所以,當遇到上和下兩隊人馬,摩肩走過時,總要有一方讓路,我們的攝影小組人員,以及擔任我護法金剛的兩位居士菩薩,一邊爬、一邊喊、一邊趕:「拜託,讓路,讓一讓,請讓一下!」我總覺得對不起那些上下的遊客,他們跟我完全一樣,都有權走路,都有權使用鐵索和欄杆,我只是衰老一些而已,為何我就有這個特權。所以我總是說:「沒關係,請不要趕他們!請不要趕他們!」
  
  當我們到達天臺正頂的天臺禪寺,也是地藏菩薩道場的最高峯,坐落於天臺頂上,住持宏學法師,今年四十一歲,他相當的穩重而誠懇,告訴我目前住有比丘十六人。他帶我在大殿禮佛,也去看露天的香臺,終年都有香客提著、揹著,甚至於挑著大綑的棒香、線香,到這兒焚燒,也有燃燒金箔金紙。我說這已相當落伍,我們正在宣導改良,進香要燒好香,不要如此浪費天然資源,又污染了自然環境,而且像這樣高的山頂,也應該防止意外的火災。他說他也是這麼想,經常這麼說,只是信徒的觀念很不容易轉變。此外,我看到重達幾千斤重的巨型香爐,不知道是如何運上山頂的,大概也是一步一級,花了幾天的時間和許多的人力,才運上山頂,這是信仰的力量,也可以幫著這些搬運工人修行哩!

上天臺正頂的登山道上,不時看到一些工人,為山上挑運沙子、碎石、水泥、磚瓦等建築材料,以及菜蔬食物,沿路也向香客化緣說:「山上建廟!做功德啦!」也有些人給錢。他們的責任不在於勸募化緣,而是把建築材料及補給品運上山頂,可是他們的收入非常有限。
  
  我問宏學法師:「這些工人能挑幾擔,每擔有多少工資?」
  
  他說:「從山下上來,兩天挑三擔,是論斤計算,每擔可挑五十到一百斤,一天可賺二十到三十元的人民幣。」
  
  對於這些民工來講,已經算是蠻好的收入,如果以美金計算,雖只有三至四元一天,但他們的生活費也相當低。不過我們空手走路上去都很吃力,他們挑著重擔上山,所付出的耐力可以想像,這些人豈不也算是在修行的菩薩呢?

一二、地藏洞.小老鼠
  
  住持宏學法師帶我去參觀金仙洞,也就是傳說金地藏在這兒打坐的山洞。他們告訴我:當地藏比丘在山上修行之時,拜《華嚴經》是在拜經臺,好天打坐是在峯頂,雨天和晚間,就在峯頂下方的洞窟之中,坐禪入定,這便是現在的地藏洞。我先在洞口禮拜致敬,然後也進入洞中打坐五分鐘,體驗當年地藏比丘在此入定的內心世界。在洞口有一位青年比丘來自遠方,擔任守洞的職務,我稱讚他真有福報,時時可親近地藏菩薩的聖地遺跡,我祝福他早日成道。住持法師教他向我頂禮,他便感激得連連禮謝,口稱「阿彌陀佛」。
  
  住持法師告訴我:「在寺中的比丘,輪流擔任守洞工作。」
  
  因此我說:「能在天臺正頂安住的人,都是有大善根有大福德之人,你們辛苦了!」
  
  住持又告訴我:「山上氣候冷,過慣了覺得很好,很能夠攝心健身。白天遊客雖多,也只是從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這個時段比較繁忙嘈雜。早晚都很清淨、寧靜、安定,可以用來看經、念佛、拜佛、課誦、打坐。」所以在山上的這位住持,對佛法的修持及菩提心,都可以從他的言行中表現出來。

當我們從地藏洞出來,經過「一線天」的景點之前,看到一位青年發現一隻小老鼠,在他腳邊走過,他就不假思索用大腳一踩。我連忙喊住他說:「在地藏菩薩聖地,怎可殺生,你要有慈悲心啊!」
  
  這位青年口中還在說:「這是害物害蟲嘛!」可是已經把他的那隻大腳縮回來。在他身邊的一位年輕女孩也把他拉向一側,並對這位男友說:「阿彌陀佛!菩薩保佑你!」
  
  住持法師連忙把那隻已經踩斷了一腳,好像非常痛苦的小老鼠,用兩手捧起,送向崖邊的草叢放生,我們的團員之中,有一位菩薩稱讚他說:「法師,你真慈悲。」他的回應是:「眾生都有佛性,將來牠也能成佛。」
  
  在我的心中,這隻小老鼠和那對青年男女應該都是地藏菩薩的示現,為我們這班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一三、九華山的現在
  
  站在天臺正頂,可以俯瞰九華山全部山景,九十九峯,盡收眼底。因為它是九華山區的第三高峯,前面說過比它更高的十王峯,其實就在它的左側數百公尺之外。也有不少遊客,到了天臺正頂,就步行到十王峯,我只是遙望,它的峯頂有一座西式建築物,從天臺峯到十王峯的通路,是在天然的花崗岩的稜線上,稍微加上人工的整理和敲鑿,形成若有若無的石級,以利行走。我們由於時間的關係,所以沒有前往參觀。此峯比天臺正頂高出三十六米,但是在遠處看,不容易感覺到它比天臺峯更高。
  
  同時,在天臺峯峯也可以看到它與古拜經臺之間,有一對蠟燭峯,對於天臺峯來講,就好像是一對蠟燭拔地而起,在菩薩之前點燈供養,特別是峯頂有幾棵虬松,好像是點著的火焰。此二峯的海拔高度分別為一千二百六十一米和一千二百五十八米,因為它是兩支拔起的石柱,峯頂面積很小,上面不可能住人。
  
  在下山的途中,遇到十幾位年老的婦人,都在七十、八十的高齡,每個人都揹著布袋,一步一聲佛號,慢慢的互相牽著拉著,同時扶著石級兩旁的鐵欄鐵索,向上攀爬,身體都很健朗。我問其中二人,一位已經八十二歲,來自浙江杭州。她們沒有一人是坐著轎子上山的,這真是令我感動。朝山進香者,應該學學這些老人家的精神。

原來從九華街到天臺正頂,有十多萬階石級,共十五華里,步行四、五小時,它的路線是從祇園寺、化城寺,經旃檀林、通慧庵、回香閣、接引庵、鳳凰松、華嚴洞、慧居寺、吊橋、觀音峯、拜經臺,而到天臺正頂及一線天。現在還有人這樣走法。
  
  也有人從山下的五溪橋步行,經六泉口、二聖殿、甘露寺、龍池庵、山門,由祇園寺先爬上東崖的百歲宮,經老虎洞、文殊洞、小花臺崗,再經蓮臺峯、古佛洞、羅漢墩,而到天臺正頂;從五溪到九華街的祇園寺共四十四華里。
  
  因為我們乘坐索道的纜車和巴士,從祇園寺前的聚龍賓館,登車至索道站,直抵拜經臺,僅僅由此上天臺正頂要爬坡而已。所以不到五十分鐘的時間,就走完全程。住在天臺正頂的人告訴我,他們到九華街,一天可以上下山兩次,而且並不喜歡去坐纜車,那才真正有住在山中的體驗了。
  
  過去在九華山極盛期,曾有「九華八百寺,散在雲霧中」的記載,二十世紀三○年代,尚有一百五十餘所道場,如今全山還有寺院八十二座,散布於九華街、閔園、險峯崖壁之上,點綴於群峯嵯峨之間。我們所訪問的,僅僅是其中的九座而已。
  
  九華山目前的各寺院都傾向於觀光旅遊的服務,以及水陸法會等經營,故在寺院內經營旅館、餐飲業的已有上客堂、祇園寺招待所、旃檀林招待所、聚龍寺招待所、華天寺、肉身寶殿招待所、百歲宮招待所、九華蓮社、拜經臺招待所、天臺旅社等十多家。但是九華山的男僧三百七十人,尼僧二百餘人,除經營旅遊及經懺事為收入之餘,也有結夏、結冬、打禪七、普請出坡、早殿、晚殿、二時臨齋的過堂等日課。

一四、化城寺
  
  我們從天臺正頂下來,到了九華街,從後街也就是原來的舊街道,進入一片廣場,中央有一個突出地面約一米高而露天四方形石壇,正面刻著三個大字「娘娘塔」的塔基,聽說地藏比丘的生母,從新羅來到九華山,後來出了家,為了紀念她,所以建了這座石塔。從《地藏菩薩本願經》看,地藏菩薩是孝子孝女,這位地藏比丘也用佛法來報答他的生母。
  
  面對娘娘塔的正前方,就是懸掛著「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橫額的化城寺,導遊人員說:「我們去參觀化城寺。」結果我們所到的是文物館,還以為走錯了地方。在此文物館中,展示出九華山的歷史人物,以及地藏比丘的傳記壁畫。在文革(西元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之後,九華山的佛教文物是非常少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多是仿製品,而對地藏比丘的傳記傳說,也和歷史有不大相同的地方,因為那是附和民間信仰傳說的需求而製作的,也是為了遊客的興趣而設的。
  
  化城寺這個名稱,應該跟《法華經》的〈化城喻品〉有關。此寺的由來,相傳於東晉安帝隆安五年(西元四○一年),有天竺高僧杯渡來此建庵。此寺與地藏比丘的關係,應該是唐肅宗至德年間(西元七五六~七五七年)的事。這也是九華山最早的一座寺院,到了清朝聖祖康熙年間(西元一六六二~一七二二年),化城寺也是九華山諸寺之中,最大的一個叢林。

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年),容盧法師在此寺創辦「江南九華山佛學院」,我的先師東初老人於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到九華山,也曾經成為這所佛學院的學僧,當時主持佛學院的是寄塵法師,所以我到此寺,很有感觸。
  
  不過,在一九六八年,全寺佛像、法器全被砸毀,到一九八三年,國務院批准該寺為漢族地區的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也許正因此寺乃是九華山歷史最久的道場,所以文革之後,選中它作為歷史文物館了。
  
  我正想要問導遊,化城寺現在還有出家人住著嗎?猛然抬頭,便看到有兩位僧人,坐在文物館後進大殿的石階上,好像是在等待什麼人?或者是在看守什麼東西?當地導遊就暗暗告訴我:「請到裡邊坐坐吧!」
  
  原來那兩位比丘是化城寺的監院和知客,聽說還住有五位比丘,佛教協會正在設法把文物館收回,使化城寺恢復舊觀。我送了一份供養,就辭別出來,到聚龍賓館午餐。我們全體人員除了兩、三位外,大概都不知道我曾經真正的進入了化城寺,並且也見到了那兒的出家人。
  
  其實,化城寺不但是九華山最早的一座寺院,也是九華山現存八十二座寺院中,最早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寺院之一。



 

台長: john
人氣(2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