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26 23:33:38| 人氣5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有到無.從無到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動靜皆自在 聖嚴法師著

從有到無.從無到有

佛法告訴我們「萬法從心出,萬法還歸於心」,又說「萬法都從法界流出,萬法還歸於法界」,我曾經說過如何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與自我消融,也曾經講過如何由小我、大我而無我,現在我要說如何從有我到無我,再從無我到有我,從有我到無我就是禪的境界。
  
  一、有是對的,無也是對的
  
  今天我有一位小同鄉來問我:「究竟有與無,那個是對的?」他很疑惑,因為禪宗講無,淨土宗講有。淨土宗信仰淨土是有的,西方阿彌陀佛是有的;禪宗的《六祖壇經》則說東方人求生西方淨土,那西方人去那裡呢?
  
  我告訴他:「有與無兩個都對」,為什麼呢?對信仰、對實踐而言,「有」是對的,因為有個寄託,有個目標與目的,才會願意努力學習;在佛法中除了求生西方淨土外,也有成佛的目標。但是禪宗說「無」也是對的,因為我們的現實環境,本身就是一種虛幻,像夢一樣的境界,沒有一樣是真的。
  
  我的這位小同鄉又告訴我,如今回到大陸的故鄉,他覺得好像進入夢中,樣樣東西都不一樣了。小時候記憶裡家中的房子很大,但是房子沒有變,現在卻覺得很小;小時候記憶中的狼山好大、好高,現在再去看,卻覺得狼山好小、好矮。他說:「小時候看的不是真的,現在看的才是真的。」我則說:「你現在看的也是假的。」
  
  小時候的眼界小,感覺家中房子很大,現在到外面看多了,眼界寬了,比較之下,家中房子就變小了,究竟那個才對呢?
  
  人生從小到大,不斷在變老,究竟回憶中經過的是夢,還是現在是夢?事實上正在做夢的時候通常不知道是夢,夢醒的時候才知道是夢,所以夢雖然是有,實際上也是無;人生如夢,當我們在「有」的時候,就該體會到、理解到,這是假的。諸位看過《紅樓夢》嗎?為什麼叫它紅樓「夢」呢?賈府曾經如此的繁華熱鬧,終究是衰落了,如同一場夢。
  
  但佛法說的「空」、「無」,並不是離開有而說無,有的時候,就是無,所以說有是對的,無也是對的。
  
  二、有是錯的,無也是錯的
  
  我們說西方極樂世界,是有;成佛的果位,是有;功德與智慧,是有;這是真的有,還是假的有?如果自稱已經是聖位的菩薩,那是不求上進的人,真正在修行道上的菩薩,會說自己一如凡夫;所不同的是,他知道什麼是有,什麼是無,而且知道有是錯的,無也是錯的,這才真是菩薩。有與無就如同兩個極端,不論抓著那一端都是錯的,不抓著兩邊的任何一邊也是錯的,唯有捨兩端而又不取中間,才是對的。
  
  有人問:「成了佛以後是有還是無?」說有是錯的,說無也是錯的,佛的層次是超越於有與無之外的,不受有、無觀念的影響,這就是佛。
  
  請問諸位:你們都有家庭,家庭是有還是無?你們一定說是「有」;你們是否有工作?也是有。你所說的有,究竟是真的有還是假的有呢?
  
  許多人在生活上,認為由自己去適應別人很痛苦,應該別人來適應我,所以先生希望太太凡事配合,做太太的也希望先生來適應她。這是有我還是無我?是「有」。在凡夫的觀念中,因為有我,所以處處產生矛盾。畢竟我們可以要求物品來適應自己,遇到人的問題就不行了,人與人之間要用商量的,如果強要求別人適應我,就會起衝突了。
  
  三、佛菩薩是無我、無相
  
  菩薩會盡量去理解人、適應人,凡夫則希望別人來適應自己、理解自己;凡夫把人當東西來看,而不是當作人來看;菩薩則把所有人當作菩薩來看,自己只是眾生之一。所謂眾生,有凡夫眾生,也有聖賢眾生,其實成了佛也是眾生之一。如果有人認為自己是大菩薩,可以說他有自信心,也可以說他是有傲慢心。
  
  由於菩薩認為自己是眾生,所以他會生活在眾生之中。如果菩薩都是以大菩薩的形相、姿態在你我面前出現,你我的反應會是什麼呢?會不會、能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不敢。菩薩希望度眾生,就要和眾生生活在一起,因此他們不會常常以大菩薩的姿態出現。
  
  事實上,菩薩是在我們人群之中,他們是以凡人的樣子出現。你們見過頭上有三個眼睛的人,看過三頭六臂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嗎?看到的話,可能是夢境或是幻境;也有人修行非常努力虔誠,產生感應看到了異象。但是這種現象,不可能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那只是為了適應當時眾生的需要,而有這種幻境的出現,為使眾生產生堅固的信心。但是大菩薩是不是就一定是這個樣子呢?不是,大菩薩是不定形的,例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或三十六分身。
  
  大菩薩是無相的,有相的菩薩不是真的大菩薩,真的大菩薩是無相、無我的,真的佛身也是無相、無我的。但是無相的「無」,是不是等於沒有?不是,他也是「有」的,只是沒有自我的執著,能夠適應各類不同層次的眾生,而有不同的化現,這才是真正的大菩薩。
  
  有一次我到美國一位日本禪師的禪堂,那裡沒有一定的位子,也沒有師父的位子,因為在美國非常講求平等,所以為了適應美國人,老師沒有位子。可是有一個位子上寫著「無位真人」幾個字,我一把逮住那位禪師說:「這是有位還是無位?這是真人還是假人?如果是無位,為什麼還有一個位子在這裡?坐在這裡的人是真的,還是假的?坐在這裡是真的?還是離開這裡是真呢?沒有人坐是真呢?還是有人坐是真呢?」
  
  他被我一問,就笑說:「這是騙美國人的,你不要再說了,不要把底牌掀起來了!」
  
  這個禪師還真有點道理,如果他堅持他是無位真人,他就一文不值了。
  
  四、超越有無,任運自在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太固執於有或沒有。在某一個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情況,有是對的;但是在另一個適當的場合、時間與地點,或許就不能講有,講無才是對的,若照禪法而言,超越有無那才是對的。
  
  回到前面的那個問題:你們是否有事業、工作?努力於工作的時候,是有的;但是工作完了後,就是沒有;當你坐在辦公室處理公事的時候,你是有事業,還是沒有事業?有;當你回家睡覺的時候,你是有事業,還是沒有事業?沒有,這時候,你如果有事業,就會睡不著覺了;再問:當你去旅行渡假時,你是有事業還是沒有事業?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業:事業、企畫、期待、憂慮,這些都是業,要把它擺下來並不容易,諸位學過禪修後,要隨時隨地心中保持沒有事,隨時隨地可以處理事,但心中不要有事,一有事就成業障了。
  
  總而言之,說有是錯的,說無也是錯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這才是佛法。(一九九五年四月十六日,法鼓山社會菁英禪修營聯誼會開示,陳美莉整理)

台長: john
人氣(5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