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16 21:20:10| 人氣9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陰身善惡道的感應先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陰身善惡道的感應先兆

惡業感應的凶兆
 
(甲)畜生道
 
中陰身通常每七日一昏死又復清醒,極感不安,但因未修過正法故,覺得彷惶恐怖。如果在這時候,親人因辦他的喪事而殺生,例如割雞殺鴨以宴親朋,他便會感應更凶惡的境相,加速墜落三惡道。所以奉勸辦喪事者,千萬以素筵為之,否則便簡直是推人下刀山油鑊,慘不堪言,長劫不出。
 
如果中陰身的生前,曾信奉神教,這時家人多為其祈禱做禮拜,獻彌撒或祭祀等,但因俱係執相之世間法,功德不能達到其身上。如有此等現象,中陰身自己,於此緊急關頭,趕快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則恐怖境相,便可依念佛力而改變,轉見安樂勝境,而得生西,也不稀奇。但如果中陰身未能如此做,或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念佛法門,以他生前的惡業故,便會感應以下的恐怖情景。中陰身忽覺身如毫毛,任風吹送,起落不已,身不由已,全無控制。忽然又見猛烈光芒,不可仰視。光燄之中,帶有雷電之聲,使人心膽俱裂,恐懼驚惶,跟著便見,可怕夜叉,手執兵器,呼叫喊殺,其數無量。又有無數惡獸,追逐過來,又有山崩海嘯,猛火逼身,凡此種種,使中陰身驚怖莫名,惟有望風狂奔,大呼大喊,無人加援。最後被追至三座懸崖之前,一白、一黑、一紅,深不見底,夜叉惡獸又將追至,逼不得已,回身覓路,忽見有些山谷山洞,大喜過望,則逃入避難。身才進谷洞,已投生為蛇狼虎豹等類,永淪畜道了,翻身無期。
 
其實這些夜叉惡獸都是生前惡業的幻影。一白、一黑、一紅的懸崖是多生多世的貪嗔痴的三毒變現。如果中陰身能如此辨認凶境,兼且專心念佛,則勝境現前,超登極樂世界,永離苦海。此僅是一念之差,善自把握之,不可再荒廢時光求神力庇護或恩待了。
 
(乙)餓鬼道
 
餓鬼乃係因無限慳貪業力感應而來。因其汲汲然無厭,故餓鬼充滿求不得苦。如中陰身有這種惡業,則會發覺自己在一沙漠中,或在地中淺洞裡,只見朽草枯根。餓鬼種類甚多,難以數計,但大致可分為有福德和無福德兩種。有福德的鬼有靈力,亦名勢力鬼。世上很多人拜神,或拜仙類,往往其實是拜這類靈鬼而已。這些靈鬼,沒有飢餓的痛苦,且富資財,例如夜叉,山神,土地便屬於這類鬼。這些福德鬼類、生前能行施,周濟窮苦,但因取財不義,作事不忠不信,便墮為鬼類而有威德。又或生前為人,嗔狠憤戾,飲酒殺生,但能廣作布施善業,死後為夜叉。又有些善人,迷信鬼神,常作種種準備,以便死後為鬼,結果死而為希祠鬼。
 
無福德之鬼分三類:(一)少餓鬼,(二)多餓鬼,(三)全餓鬼。墮落為少餓鬼的原因,生平賣買不公,欺人騙人以謀利,還自鳴得意。平日不肯布施,不誠不信,全不積福,不談禁戒,而且於親屬中,常懷嫉妒不親五倫,命終即為悕望鬼。這類鬼面色皺黑,深藍或深紅色也有,雙目流淚,手足破裂,髮長覆面,飢渴逼身,只能食到子孫祭祀之物,或以佛法普供之素食,餘一切食物皆不能受。多飢鬼例如針毛鬼,臭毛鬼大癭鬼之類,身受痛苦,平口不得飲食,但可領受以佛法普供之食。全餓類則完全得不到飲食,例如炬口鬼,口吐火燄,食物才到口旁,即被燒為火炭,又如針咽鬼,腹大如桶,咽細如針,無法吞食腹中所需。這類鬼要仗盂蘭盆會上之供法,方能得食,否則長劫受苦。如中陰身見感應此界的凶兆,趕快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洪名,便得立即解脫,登極樂國土,非佛教徒,不可再耽於呼叫神的名號或施符術,不然後悔莫及,身陷鬼域是很難超脫出來的。
 
(丙)地獄道
 
中陰身如帶五逆十惡之罪業,於此時便會感應以下的情景。有人會聽聞歌聲,其曲調十分悲哀淒切。乃循著歌聲去找尋其歌聲的來源。結果進入石屋,地洞,其色黑或白,跟著走進昏暗的地道中。這些都是感應地獄的凶兆,但這時如能一心念佛,尚未為晚。佛號一宣,景象即變為安樂景。如於此時,尚執迷神道便墮入地獄受苦了。
 
另有人會覺得寒風瑟雨,忽見熱火熾盛,大喜過望,便跑近去取暖,遂下炎熱地獄。又有相反的感到炎熱不耐,忽遇冷氣涼風,亦急投身其中,便下寒冰地獄了。又有人忽見生前親友招引,便十分高興的跑過去,那知到時忽然境物全非,乃下地獄。
 
地獄相現前,除了即用念佛法門之外,別無他法。所以在有生之日,快學此法,快讀本書,則身陷中陰之時,因有九倍生前的記憶力緣故,必定可以念佛超脫地獄之苦。如能教人,功德無量。
 
如果生前有惡業,尤其是殺業,則會見到食人夜叉,手執兵器,高聲喊殺,直衝而來,要殺其人。又或見到無量凶猛惡獸,追逐而來。又或見到種種災害,例如狂風雷電交加,山崩海嘯,猛火飛焚,使中陰身驚惶無量,心膽俱裂。這時如見三座懸崖,一白、一黑、一紅,便是貪、嗔、痴之三毒業力化現生起。如果在這時刻,過於驚慌,亂跑亂躲,便墮三惡道,千萬要鎮定高聲稱念佛號,便即景轉勢移,往生淨土了。
 
凡是生前沒有修學佛法的人,在這時候,多高呼其神之名,或是基督,或是天主,或是天尊,或是聖母,但都不會有絲毫感應的。這時中陰身在試呼其神名號之餘,最後不要忘記這唯一的念佛法門,因為除念佛名號之外,其他辦法都不能自救出險的。如再固執不定,便會見到鬼王判官出現,以黑白小石來顯示其人生前的善惡,白色子多則善重,黑色子多則惡重。如果中陰身一見黑色子多,必定十分驚惶,心欲抵賴。鬼王乃令之觀業鏡,有如現代的錄影機,一生善惡,歷歷在目前,無可否認。如果這時立即念佛,還可感應佛力,度出險境否則,便被鬼牛拖進獄門,受無限苦去了。所以一切修外道的人,在地獄門前,還有自救之法的,就是念佛。念佛洪名是無上道,是十方諸佛皆稱讚之法門。
 
(丁)阿修羅道
 
阿修羅本是善道之一,但因為其常常帶有嗔恨之心,執著爭鬥之意志,終非真正的善類。男修羅於各道中,常常興波作浪,好勇鬥狠,於諸天中,不時攻打天王,以謀奪位。女修羅貌美,時常迷惑眾生,使難修行。故此阿修羅雖然不用受苦,但死後墮落三惡道機會甚大,故列之為惡道亦無不可。
 
中陰身生前好勝,好分善惡,死後進入中陰,即見有美好樹林,以及二火輪,相對旋轉,十分好看,如中陰時見此相,心喜走近,即投生為阿修羅,切記立於此時念佛,便可得解脫。
 
應感善道的先兆
 
甲、人道
 
按阿含經所說,人間有四個天下,亦即四大部洲。一是東勝神洲,二是南瞻部洲,三是西牛賀洲,四是北俱盧洲。四洲除了南瞻部洲(即是我們現住的世界)之外,皆沒有佛法。尤其是北俱盧洲福壽非常,使人沉迷享樂,不可望生於這個地方。如果中陰身有感應東勝神洲的善業,這時便會見到一個大湖。湖中雁群,往來嬉戲。如果中陰身樂於此境,走向湖中,即投生此洲。所以如見此境,不可再猶疑,趕快念佛,便可超脫,不再輪迴。中陰身如果感應得南瞻部洲的,便會覺得寒風雪雨,急欲找得躲避的地方。如果生前曾修大善,便見宮殿輝煌,入內即投生為皇室或大富大貴之人。如曾修一般善業的,則按比例而見大廈,小屋,茅房等而成為中富,小康或貧窮之人,如只見牆壁便生為叫化子之類的窮苦人了。此時千萬不可隨便進入任何室中,但一心稱念佛號,則一切境相,便會改變,往生淨土了。
 
中陰身感應西牛賀洲的便見一湖,湖邊有牛食草,如趨前置身境中,便投生此洲了。這洲雖然富裕,但無佛法,不可投生,趕快念佛,即得往生。中陰身感應北俱盧洲的亦見一湖,岸邊有畜牲及樹木。如入境中,便是投生此洲。這個洲雖然有種種福樂,壽命千年,但因為沒有佛法之故,千萬不可大意走近此湖,必須一心念佛,便得接引,往生淨土,永不受輪迴了。
 
中陰身如因未曾修學佛法,以致投生人間,則必先見生身父母交合之情景,心起慾念,與父緣重者而生親父之心,生而為女。與母緣重者生親母之心,生而為男。中陰身機靈無礙,可穿過須彌山,飄遊四大洲,但一入胎,雖有悔意,卻不能穿過母體之子宮,而成後陰身了。所以中陰身務須緊記不可入胎。見男女合體,即一心念佛,便得解脫。此所以五戒中之邪淫戒是重獲人身之基本戒條之一。如一個人生平喜邪淫,則於中陰期間,一見男女交合,便即起邪念,因而興加入之意,便一定投入畜生之胎,失去人身。
 
乙、天道
 
中陰身如生前有十善業成就,便於這時見到柔和白光,仙樂飄飄。倏忽間便見到天界宮殿,天女美豔無比。因福德故,見本部天神,手執天衣,伎樂儀仗,前來相迎。心中十分喜悅,有些善人,未命終而將進入中陰時,已開仙樂,還可以開口對親屬言,教他們不必悲傷,因為他感覺得十分快樂之故。
 
當中陰身聽聞仙樂,見天人相迎,便不再顧盧親屬因他死亡之哭號聲,很高興地追隨天神,逕往所屬宮殿中而享天福。這是緊急關頭,任何人皆須緊記,不可隨天神升天,因為天界仍是六凡之一,生天將來亦會死亡,到時便一樣會墮落人間或三惡道。所以,於此時際,當即專心念佛,不貪天福,便可以轉變眼前境相,淨土現前,即得往生。
 
通常沒有依佛法而修的善人,多會修至四天王天,或帝釋天。按阿含經說,欲界有六天,故稱六欲天。我們之上為四天王天,再上為三十三天,即帝釋天。三十三天是由東、南、西、北各八天,加上一天居中所組成。帝釋亦即是很多神權宗教所崇拜的神、上帝、天主或玉皇大帝,他管人間善惡,依因果之報應以及維護天地,使幽冥類不犯人間。再上依次是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與及他化自在天,諸天之中,除了將快下生成佛的彌勒菩薩所居的兜率天內院可以往生外,其餘各天的福報皆屬有漏,享罷還須墮落,所以不應投生。
 
不生天上是佛法的專有理論,其他神權宗教不知道的。世上的宗教都教人敬神奉神,求神接他們上天。佛法是依因果而立論的,因法界皆有生、住、異、滅外的階段。天界亦不過是一時的因緣和合可已,故此天人將來亦會壞空。故此說天道不可靠,天神非皈依之對象。所以當中陰身一見天上宮殿景物,一聞天樂便須馬上一心稱佛名號,依淨土法門而行便可以逃過天門,往生極樂世界了。

台長: john
人氣(9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