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實驗室開張囉!一直對烹飪極有興趣,看著那一張張從報紙上剪下的泛黃食譜,就知道歷史已久。
每次咀嚼著美味食物,忍不住發出讚嘆,人類怎麼這麼有智慧,可以將一個普通食材做出千百種樣貌、滋味,這是我們的幸福。而如果是經由自己的手中呈現,看著它們組合、變化、成形,更有成就感。
大過年的,做「糕」自然是討喜的,高一點、再高一點,好像有一個無限的可能正等著我們伸出雙手觸及,不斷突破。
冬天盛產蘿蔔,又甜又脆,聽到媽媽說市場的蘿蔔糕又漲價了,實在覺得不合理,尤其每次吃著蘿蔔糕,吃不到那屬於蘿蔔的鮮甜滋味,好像主要在吃粉料,根本名不符實,於是從網上搜尋食譜決定親自做做看。
據網路上的說法,似乎用在來米會比在來米粉更Q,於是買了一斤在來米(前夜先泡水),加入800c.c.的水一起放入果汁機中攪打成米漿,混合餡料,沒想到蒸煮出的蘿蔔糕呈現漿糊狀,當時用了鐵鍋當器皿,分兩層蒸,底下一層更糟糕,成了小水窪積了滿滿的水,趕緊倒掉多餘水分,不過也讓我知道下次不要分兩層蒸,如果要蒸,一定要用保鮮膜封住。本以為是蒸煮時間不夠,趕緊將下層那一鍋放入電鍋,等待的時間中,發現另一鍋因為冷卻有逐漸ㄉㄨㄞ ㄉㄨㄞ的觸感,才知道自己太心急了,而且蘿蔔遇熱恐怕會出更多水,又急忙將它從電鍋中取出。切下一塊試吃,婷婷說:「根本是用吸的。」隔天當早餐,為了增加它的堅實感,決定裹麵糊油炸。在切的過程中,爸爸發現砧板上怎麼出現一灘水,將蘿蔔糕一擠,天啊!竟像吸足水分的海綿流下大量的水,那特有的鮮甜滋味,也隨之流出。一咬下去,組織成蜂窩狀,姊姊的評語是:「嗯~麵皮很香。」
決心一定要成功,這次不是只看文字說明,要搜尋影片,宇宙果然有一種心想事成的力量,想著說著,剛好《冰冰好料理》就播放這個單元。老師的比例是一斤的在來米粉搭配6~6.5杯的水量,再加一杯的澄粉。這次已經不用在來米,因為打成米漿後還需過濾,比例不容易掌握,決定乖乖照著做。至於餡料,我覺得其實很隨意,說是兩斤白蘿蔔,不過我用了一棵半,也是大概大概拿捏,我先爆香剁碎蝦米,然後加些米酒去腥,本來都習慣也爆香胡椒粉,不過上次發現似乎不容易混合均勻,決定後來再放。接著放入香菇丁,炒出香味,再放入絞肉,變色後放入蘿蔔絲(連水一起),因為蘿蔔本身會出水,所以不另外加水,翻炒均勻後,開始調味(鹽、雞粉、胡椒粉、些許醬油、油蔥酥等,至於份量多少就看個人的口味了。)最後倒入米漿(我用一包在來米粉,以為剛好一斤,後來仔細一看,才知只有500g,不過成果不錯,加上方便,後來再次做,我還是只用一包),倒入鐵鍋內(我沒有用玻璃紙鋪底,用紗布既環保又健康,記得紗布要濕的,才不容易沾黏),再放到電鍋內蒸煮50分鐘(外鍋加了2.5杯水)。
剛起鍋時,有點沾手是正常的,隨著冷卻,觸感會更有彈性,要有耐心及信心。
果然,成功了!要說家裡最挑嘴的,當屬老哥,他在已經吃下一個三明治之後,還能吃下幾乎半盤的蘿蔔糕,邊吃還邊稱讚,甚至說出:「妳根本不用去找工作,乾脆賣蘿蔔糕就好了。」還煞有其事的開始思考如何包裝、行銷,說得我陶陶然,或許明年過年,我可以朝這個方向努力,也是一個商機。
鑑於蘿蔔糕的成功,腦筋動到芋頭的身上,家裡的人極愛吃芋頭,最近又在市場找到品質好的芋頭,又鬆又軟,是一個阿伯自己栽種的,如果拿來做芋頭糕,肯定料好實在。米漿相同比例,不過考慮到芋頭很會吃水,由原來的6杯加到6.5杯的水量,芋頭只用了兩顆小型芋頭,約一斤多一點,在炒餡料的過程中,一定要分次加水,因為是第一次試做,不敢加太多,但太少又炒不動,這要靠經驗拿捏了。至於調味,因為不能嘗味道(芋頭不宜生吃),所以也是要靠經驗累積。
成品出來,哇!實在是很美,整個糕呈現淡紫色,看上去,已經分不出米漿與芋頭,「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可能水分加得太少,摸起來比蘿蔔糕稍硬,隨著風乾,硬度越硬,心裡有些忐忑,一試吃,嘴裡立即盈滿濃濃芋頭香,根本是在吃芋泥嘛!
每次吃著芋頭,總會想到秋芳老師,很想與她分享,只是她似乎不吃粿,只好等下次試做芋頭甜點再請她品嚐了。
在此新年,僅以蘿蔔糕與芋頭糕恭賀大家新春好彩頭,事事如意(意與芋諧音),步步「糕」昇!
※網路資料:
澄粉
【別名】上新粉、Flour Starch、澄麵
【說 明】是一種無筋的小麥澱粉,因不含蛋白質,成品多具透明性,可以用在製作外皮是透明的食物上,如蝦餃、粉果、腸粉等。
米漿中添加少量的澄粉可以使蘿蔔糕的質地柔軟又不失彈性,同時可以增加透明感,使成品看起來更吸引人,因為對味道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自己做來吃時不放也沒關係,但如果希望口感更佳的話,還是不要省略較好。
又稱為澄麵,是一種小麥製成的去筋麵粉,製作出來的點心外觀呈半透明感,如水晶餃、蝦餃、韭菜餃、腸粉等。
文章定位:
人氣(1,111) | 回應(4)|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料理實驗室 |
此分類下一篇:
有色水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