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23 18:19:21| 人氣1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白翼雜談-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重新進入科學性嚴謹的文字,是因為拾起《艾西莫夫科普開講》,去納含裡頭的文字與思想。這一切並不陌生,只是近來離文學較近,離科學較遠。但冥冥之中,總會將許多事連結在一起。在進入文學研究所後,又能夠轉回來讀一些科學,就好像繞了一個圓圈回來似的。

  很慶幸自己能夠接觸到艾西莫夫,在閱讀他的生平與種種介紹,感覺就好像在認識一位朋友。有人問起為何艾西莫夫沒有流行起來?第一,大概要怪譯作太少了。照明曾經出版過,早在二十多年前。當時看過的人不知有多少?再來就是期刊雜誌譯過些短篇的。較長篇的要到漢聲出版的青年文庫,但又是以套書形式販賣,一本平均要四、五百元,實在貴得驚人。弄到後來,銀河帝國系列都沒出一本,機器人系列也出版約一半,就喊cut了,實在可惜。最近奇幻基地,則從「基地」系列出發,目前出版了三本,都由葉李華譯。

  在往北部的旅程,與南下的回程,開始讀第一本科普講座。讀完第一單元與第二單元,是從一九八一年開始發表的文章整理。第一單元講的是科學與宗教的抗衡。第二單元則是提到科學的異端。

  艾西莫夫真個很敢講話的人,即使是總統,他也是道理直述,毫不諱言。他的文章裡透露著美國社會被創世說法所籠罩,科學教育一直被貶低與剝奪。不知實際情況是否真是如此?就連雷根總統說話,都還要帶著宗教意涵來鞏固自己的論點。「我們不能信任蘇聯政府,因為蘇聯不信仰上帝,也不相信死後的生命,因此他們沒有理由做出體面的舉止,同時也會撒謊、欺騙並做出各種邪惡的舉止來達到目的。」

  帶著舊約創世的說法,籠絡國人之心,訴諸情感。但實際而言,卻是毫無道理。假上帝之名而起的戰爭,不乏例證。同是信仰上帝,也會戰爭。雖然說,聖經的影響力遍及的不只是信仰,還是西方文學的重要典故,但落實在爭辯上,卻是欠缺磐石。縱使如此,在辯論時,科學卻總是截截敗退。

  讀了很多科技帶來的可怕,災難、戰爭。但讀起這種科普讀物卻會另一種思維。記得之前讀到科學史學家庫恩說到「科學典範」,一個典範要取代另一個典範,要經歷的可能是守著舊典範的人士全都死去,這樣的革命輪替。而這樣的說法,聽起來好像很血腥也很無奈。

  但我們想想,哥白尼與伽利略掀起的科學革命,是怎樣的下場?熟悉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浪漫說法)與托勒密的天文學(地球為宇宙的中心)的伽利略,其被當眾燒死的下場,是眾所皆知的。笛卡兒還因這個事件,不敢將較新穎的論點發表出來,恐怕步上伽利略的後塵,而選擇明哲保身。

  科學家之間的爭論,是遠不及受到宗教迫害來的可怕。然而,在非常現代化的此刻。不管是「宗教中心」或是「科學中心」所帶來的波及,都是相當可怕的。後現代科學觀要擺脫科學中心的觀點。「科學」是一把利器,就如普羅米修斯將火帶到人間一樣,使人類生活便利不少,卻讓人誤踏了自然的領域,開始引起了反撲。是科學的錯嗎?又或者該說是錯用科學的人的錯?

  我們再也不可能回到純粹自然的時代,想想一天裡都不使用電,是怎樣的情況?面對當下的狀況,我們所能解決的辦法,卻還是要靠著「科學」。

台長: 飛飛
人氣(1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