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變成常態,最近,也真正入秋了。在颱風侵襲的時候被誤導,然後被烈陽燒炙。
看著噴水池扶輪社塔上的氣溫17℃,久違的秋意回來了。
學生妹是一個城市最好看的風景, 2103下半年開始,學生族群的數量明顯變的稀薄許多,簡直可以用「凋零」來形容。
所謂的少子化正式成為有感。
很確定那位長直髮的女孩子畢業了。而且現在除了私立學校之外也沒有「學生專車」,整個車班已經改寫了。
她在畢業前夕,一直以為她把制服給同學簽名作紀念了呢....但後來她還穿著。
已經記不得在哪一天最後一次看見她身影....但現在想想職業學校根本不流行這一套。
被職業市場所塑造,導致文化之間出現差異,是吧?
不知道有沒有人寫過碩士論文.....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不是不會接觸到PTT(或其他"有宅的"網站)?
原本以為只是這一世代的學生放學後不喜歡到市區閒逛,後來感覺到並非如此。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都騎腳踏車,不知道有學校放學後幾間學校的學生放學後直接步行到市區。
以前能夠碰到學生大量出沒的地點(店面、客運站、公車站、火車站等等),如今皆稀稀疏疏。
客運現在也已經不在名佳美前面下車了。
確實,在文化路的藝X、以及中正路上的布X79都極少看到她們學生的身影───通常是X中、X商的人會在那出沒。
這幾年下來嘉義的相關店面也衰落的很快,客運旁的那間就不說了;在莊家方塊酥巷子以前有匠X達人、中正路底出仁愛路也有一間(名字忘了)。反正我又沒錢消費....管他那麼多幹嘛呢.....
某一天看到一位雙馬尾。現實世界綁馬尾要很好看是很困難的,與漫畫不一樣!但那位卻很好看....只是後來沒在碰到她。
有種學校制服已經多餘的錯覺。全員穿制服變成只有段考的某日限定!
制服控經常會抱怨的:日本的女孩子即使下雪也穿裙子;台灣人卻熱的要命穿長褲...這該不會又是新教徒苦行主義在作祟吧?
全身夏季服裝如今難得一見....我還真懷念那個女孩。又有一次見到一位嬌小可愛的女孩,動作之明顯的模樣好像大學時期那位牛女,有位華商的朋友就好像已經畢業的那個女孩。
我記得台中家商的裙子與他們學校的很接近。
我無法拿今日去和過去作比較。學生時期放學後根本沒想過到其他學校看看,更何況一個人會成為小資產階級溫拿/無產階級魯蛇,從中學時期就看的出來....
一個人若不能成為中產、小資,這輩子別說是留下後代,就連女朋友也不可能....這明明不存在所謂鐵律、定律、法則(Max Weber力排眾議),但卻總是如此。
大學時期的那個牛女,她這輩子永遠都是別人的女朋友、最後成為人妻。
處女如果放在逆境,她就會成為難近母迦梨女神;如果能處在順境,那麼那份足夠發展的纖細神經能夠使她成為度母。
但處女不太可能成為吉祥天女吧?在這種資本累積又累積的壓力之下 還有什麼幸運可言?
無事、閒暇,等待著巧思生起───不被允許。被扭曲的處女是什麼樣子的?
話說攝影集〈school girl complex〉竟然有電影版了呢!這真是令人驚訝。而且在台灣與日本的國家圖書館作查詢,發現日本的制服圖鑑查詢結果可以說是汗牛充棟,而台灣卻沒有相關性高的查詢結果。
PTT Uniform的資料庫也不齊全,這個時候無名小站突然地宣布要結束.....這不能不說是很大的打擊。或許別人已經做好了資料的備分,但是想也知道他們必然不會公開。
高手們都怎麼樣擷取那大量的檔案???
Internet Archive只會備份「重要的」網站,他們才不管「這種的」死活呢!我很懷念以前PCHOME討論區的各位,於是在Internet Archive找看看───沒有。
又在一次感到社會連結的大斷裂,或許FACEBOOK會統一天下....看了推特會成為全世界發動革命的利器,就知道推特注定在台灣不會紅。
那幾間店都好久了,雖然已經忘了幼年期在中正路買玩具是不是那間興義發記.....總覺得在三叉路口這邊。
目前我出生以來只有三十年,總有一天...總有一天,這一切都會變的我都不認識:拆掉的拆掉、改建的改建。
高中聯考那年───記不得是考前或考後了,父親第一次帶我去民權路那間鞋‧全家福去買一雙鞋子。對於身上的衣物配件何時買的一項鮮少有印象。那間店好久了。
高中,在我父親失業前後那段時間,我家的消費力達到最高點。去了很多地方,家裡有電腦(問題多多的Window2000),也有了有線電視可以看。
還有冷氣,那個時候氣候也還沒有到幾乎要四季皆夏的地步,所以記憶中總是冷冷冰涼的。
夜景,當然還是雲嘉地區最多,那時連全市地標都不太熟也已經留下稀疏的印象了。後來才說,甲仙、玉井都去過的啊?如果是說美濃我就記得了。
晚上跑去關子嶺。前後去過三四次關子嶺,我沒想到在來大概一輩子都沒錢在去一次了。
有線電視,最有印象的是常常看料理東西軍,然後晚上看中華職棒。還有應該已經無法在修復的霹靂布袋戲舊系列,從霹靂金光看到風起雲湧。
那個年代一定要有的MTV台;一段時間都在看的南方公園;現在已經不在播放動畫的AXN,曾經很痛快的看了一下午的銀河天使.....可惜只在搬過來的時候看過一集的《南海奇皇》。以前還常看衛視中文台,然後沒什麼可以看的時候就轉到韓國遊戲比賽節目。
在還沒有有線可看的時候幾乎只有XX玉玲瓏的印象吧?現在用機上盒看三台而已。還有2000年的雲州大儒俠系列。
後來跟著自由業的老爸,才去了北斗,看過田尾的公路花園.....然而如今我還是對彰化不熟悉;後來又轉去新營,然而後來我發現新營會讓我不舒服.....
或許是那時我已經認知到事情開始轉壞了。如今,我也只能做個班雅明的漫遊者 ,或是小說《V.》中的溜溜球了。
沒坐公車,就直接從火車站一路走回來的經驗有兩次。一次是大一傻傻的不知道要坐公車,其實是因為坐到野雞車過了十點才回來看不到任何公車,只好走回來。
另外一次是入伍中放假歸來,覺得久違的故鄉樣樣都很新奇─ ─其實這是很可悲的經驗──這裡明明是你的家,你為什麼對它感到異化(陌生)?
如今我覺得在也沒有離開家鄉的必要了。那是在青春期才急迫需要新奇的經驗,如今活化前額葉已經不需要外地的經驗了。
或許我可以分享一下出外求職的感想,然而不會有人想聽----我都說了我是魯蛇嘛,你怎麼會期待從我身上可以看到求職妙招?去問鄉民吧。
哪個世代的大學生都喜歡台灣各地到處跑,然而我家就是個只能在普查中勾選「小康」的家庭:沒有社費,打工經驗又提早讓我知道自己是資本主義下的賤民,只有打倒工作之後的世界才能生存的人。
那個時候沒有其實就不必了。已經不是青少年了,不需要在追求刺激;那時候急著要看世面;如今知道整個台灣也不過就這樣而已。
人命無常一旦休,該做的還是收拾舊回憶。
現在每到外地一次都附帶了極大的成本,用這種方式來增廣見聞真是太蠢了....結果就是提早身無分文!!
我只去過台北一次,那次還順道造訪桃園市,都只是火車站附近的距離而已。那段回憶還不錯。台中或許是孤身一人最常去過的地方吧。
曾經是大學生的所有台灣人,現在也都知道往昔追求在台灣各地的回憶只不過是莫大的諷刺了吧?如今每個人都過著斤斤計較的生活,見面只為了談一些無聊的話題....甚至已經無法話當年。
被剝削在剝削,過去的一切歡樂都變的諷刺無比。
我不等到六十五歲才開始紀錄,到時已經已經沒有人記得的民國一百年是長怎樣的.....一九八四,一九八四!我要寫下,趁現在還沒被工作搞到腦殘,我要寫下記憶中的八零年代是長怎樣的。
或許哪天文化路連郭家、好味道都會消失吧....我原本以為那家NET不會消失的,結果一樣...這是上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文化路嘉女側近那邊現在是公園的地方,以前都是店家...在我大一的時候還在。那間三色豆花真令人懷念,如今都不在了。
對職場而言,三十歲代表什麼意義?....那即說你的利用價值只剩下35年了!!!
Forbrydelsen這個字怎麼唸?....法布勒森?
文化中心有本德語、俄文字典,還有兩冊梵語字典、以及一套邵族語字典。
很可惜的沒有馬來文(或者說印尼文)字典;而且在佛學上也應該要有本巴利文的字典......
而且說緬甸變的多重要多重要,也還沒有緬甸文或者泰文字典問世!也沒有斯堪地那維亞以及東歐語言的字典!
在墊腳石是有本英印語字典,價格當然都不能摸的.....不知道圖書館的經費被截斷多久了?感覺文化中心只有在2000幾年的時候有大量購書,在來就沒有了.....
在這裡說的「文字」,多半是指羅馬字拼寫、轉寫。一般西歐的語言都有自己的文字(英文、法文、德文),而有自己文字像越南,如今也都用拼音文字;印尼馬來文、梵語、巴利語也都用拼音文字。
梵語有文字,可能用悉曇體、天城體、蘭札體梵字,或者用回鵠字、中文字記載。
巴利語傳說中也有北傳,甚至用中文書寫;難傳佛教中可能用錫蘭字、緬甸字、泰國字書寫。
梵語以及巴利語通常在研究時都已經轉寫成羅馬字了。
(土耳其通用的文字是「他們自己的」還是「羅馬拼音」????)
然而,很大的問題.....沒有人在用羅馬字拼寫在學俄文、日文的!!!
所以就必然要再多學習他們的文字了───而這是最大的障礙,就像外國人看到中文字,或者學者看到古代中國字、以及古埃及文一樣───或許要耗費一生的時間去學了。
當然俄語、日語是沒有甲骨文、金文還是古埃及文那麼離譜,那緬甸字、還有泰國字怎麼辦呢???而且我們接觸緬甸的現狀,用的都是緬甸語的羅馬拼音(如報紙、部落格、期刊文章)....
要看到「冷門」語言的文獻,在某NC開頭的大學民雄校區找得到,蘭潭沒有我找過了,民生想必沒有。
那份清單手邊正好沒帶,有一本書是印度境內諸語言的,有幾本是Altai(阿爾泰語)的Phonology----然而也沒有找到類似於字典的東西。
我不學法文的理由是:你永遠會被認出是外來種....別忘想你會說的多道地的法文,那不可能;但是法國人的個性很直得台灣人借鏡。我看一本名為《巴黎生活潛規則》的漫畫看到笑。
德文一直以來都號稱不像法文「看到字卻不知怎麼發音」(其實英文也是這樣,而且更加莫名其妙,我相信很多人在國中就放棄英文了),德文是看到詞就會發音.....但是,要正確發音卻異常困難。
首先,我要指出我不太可能特意去買書,所以「照著附加的DVD學發音」就被剔除了。
再來,以下著重在發音以及認得字詞...也就是說我不想去碰文法,我並沒有想學外語到學會寫文章的地步。
而且每本教材用的教學方式又都不太相同:
最慘的用很專業的語言學方式,畫出一張人類發音器官的剖面圖,指出哪個拼音符號在哪邊要用力......
我相信就算大學裡有選修第二外語的課,照著老師的發音想要模仿到重點.....也很不可能吧,因為重要的差異根本不能掌握,以致於把兩個不同的音唸作一模一樣。更何況看了剖面圖就知道怎麼唸....
再來有的書嘗試用中文或台語類似的音來教學,或許這是較好的辦法。
怎麼說呢,因為不能確定英文中KK音標的 [ j ] 與德文音標、西班牙語的 [ j ]是不是一樣的唸法.....我被這個困擾了很久,有些語言 [ j ] 和 [ y ]是一樣的,德文好像不是.....
還有西班牙語那種不唸作[y]也不唸作[j]的y.....真是莫名其妙(J還唸成[h])。
要是照著音標唸,還會像照著字面又照著英文的念法唸,那不是糟糕了嗎?
還有,德文音標的[ ç ]和土耳其文的[ ç ]唸法一樣嗎??
再來,習慣了梵語的唸法後學德文就會發生這個問題:切割音節的方式不一樣.....
比如說 könnten用習慣梵語的方式就會解作 kön - nten(我比如說啦,這字當然梵語沒有啊),就像karma是ka - rma而不是kar - ma 一樣。
然而在德語其實是könn- ten.....nn表示ö應該要唸短音。
德語的r好像是單獨自己一個音節???所以 verstehe這個德文字唸法是 ve - r - st -e(德文中h不發音,字尾的e不唸作[ e ] 而唸作[ ә ],故不能併入ste音節),這樣子嗎?
雖然說,現在像梵文這種死語言,已經沒有人可說你唸錯了....但依照漢字翻譯來看,我應該沒有唸錯。
不過我對梵文也有一些疑問,比如說在悉曇體梵字(像天城體、蘭札體,像阿拉伯文一樣連在一起的覺得很吃力)之中
ṛ、jha、以及ñ(或許該說 ṛa 、jha、ña)讀音完全不一樣,可是字體看起來這麼像?這字體的發展是怎樣?
我想對於沒有看習慣的,看到日文字的反應應該語看到泰國、緬甸字差不多吧!因為日本文化對台灣影響很深,耳濡目染之下不覺得很難讀吧!
然而現有的泰語教材,給我的感覺仍然像天書....我們都知道日文字是從漢字取偏旁來的,或許泰文字的發展過程有必要讓我們了解,否則有可能永遠不能接受泰文。
要不然,為什麼泰文字母的筆劃這麼複雜呢???就和日文字一樣。
所以說德語也不是真的「看到字就會唸」嘛!!!
我能了解季羨林先生的不滿:中國沒有一本像樣的德語教材(請見中和出版《季羨林日記》),現在算是比較好了嗎?
德文的詞看起來真的非常優美,然而每當我嘗試唸出德語字的發音的時候我都覺得粗俗無比.....這到底是為什麼?當我唸英文詞的時候,並沒有這種厭惡的感覺。
各位有沒有看過台語寫成羅馬音寫的模樣?不是那看起來活像注音文的「台文」,是全羅馬轉寫的台語。
我會講台語,實際上台語的[ ã ]、[ ẽ ]兩個音我已經會了。然而p、g的音卻令我疑惑不已....我是會說台語的啊?
最後,扯回來公視〈謀殺拼圖〉這部戲....雖然我完全沒有能力知道Forbrydelsen這麼字怎麼唸。
現在在第二季,看過第一季後突然對第二季的選角不太習慣。被害的女子不是正妹;第二季也有政治人物,但是個胖子(謎之音:喂!)
第一季的Troels(中文字幕:特羅斯)好幾次都以為看到徐乃麟(汗)。
被害者還會隨著集數增加......第一季的人物每個都看起來賊賊的,讓人以為他或她就是兇手....結果兇手竟然是看起來不賊的!他還真是栽贓高手,用別人的地盤、帳號,作壞事都用別人的身分。
但是知道真兇是誰後,卻覺得一堆人幹麼心虛的要自殺?像政客顏斯(好像很多人名字中都有這個字Jens)為什麼要激動的挾持主人公?
當然他們都掛了,自然就成了懸案,英文維基我也沒時間去看。
而第二部每個人物看起來又正邪分明到不行,只是真凶和第一季時一樣,一直在利用別人的身分在作案....
革命機第二季也在開了,但第二季的第一集的討論串不知道去哪裡了...我掌握不住狀況。
現在電腦又壞了,能上網的次數一定不能多,會愈來愈少....除非到了特定時期不得已。
下一步是整理完〈火光夜生譚〉第二部分,以及〈雞戰前傳之邪教封神榜〉的草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