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8112fa84ff5e4c416645c4c639ac1_m.jpg
優 質 的 草 藥
1380020294-877384411.jpg
優 質 的 草 藥
1521116022.jpg
優 質 的 草 藥
3f60ffac1e2bf6a7f53958b68d306806_m.jpg
優 質 的 草 藥
綬草的小花。
|
文.圖/張正
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到「清明草」開花的季節,清明草是蘭科植物「綬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的別稱,為民間常用青草藥。綬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態似禾草,在清明節前後,綬草吐露出小巧粉嫩的花莖,小花在花莖上以螺旋狀排列,也因為特殊花莖形態,有青龍柱、青龍纏柱及天龍抱柱等別稱。綬草的花雖小,但具有蘭科植物典型的特徵——唇瓣與蕊柱,為貨真價實的蘭科植物。
綬草屬的植物皆為地生蘭,共有25種,本省產綬草一種,原生地分布在俄羅斯、日本、中國大陸、台灣、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爪哇、澳洲及紐西蘭等地。台灣則普遍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向陽的草地上。
|
摘自 http://ed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x?id=0b81d9e11d0b81d9e1360b81dba753
每年清明節左右為綬草盛花期,故民間又稱之為「清明草」。綬草為藥用植物,清明節前後,常會看到民眾在農村路 旁、田埂、公園、校園等地草皮上挖掘綬草,使野生綬草數量逐漸減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經多年的研究,已開發建立綬草繁殖栽培模式,可大量 繁殖和生產種苗,並已將此項栽培技術移轉給民間業者。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綬草是一種迷你型的野生地生蘭,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花冠呈白色至粉紅色,如青龍盤纏柱上,且根如人參狀,又名盤龍參、青龍纏柱 或青龍抱柱。綬草可利用的部位為帶根的全草,每年3月至5月可在傳統市場買到新鮮或曬乾的綬草;而民眾一般拿來泡米酒或熬雞湯,作為食補用。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指出,綬草除了可作為保健植物外,因花形小巧玲瓏而獨特,株高約15~45公分,適合作為小品盆栽,觀賞其可愛、雅緻的花朵,花期可長達一個月之久。由於綬草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盛花後地上部葉片枯黃凋萎,地下部於8~9月重新萌芽,翌年春季開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強調,綬草具有多種的開發潛力,該場近年來致力於綬草種原蒐集及大量繁殖技術研究,改善栽培繁殖體系,大幅提高綬草種子的發芽率,達到大量繁殖栽培利用的目的。
引自 http://lifeexplorer.pixnet.net/blog/trackback/89c5f0e433/33712256
綬草的分布極為廣泛,而其植株的大小、葉形、花色以及花莖上部腺狀柔毛的有無在不同地區都有較為明顯的差異。[15]未處於花期的綬草形態與其他雜草類似,不易分辨,故易被忽視,[18]當作雜草除去,而且由於其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常遭到過度採掘,這造成野生綬草難以覓得。[22]
莖葉
株高13-50厘米,肉質根多條,黃白色,紡錘形指狀且略帶念珠狀,4-8條簇生於莖基部,長2-6厘米,直徑5-8毫米。莖短,淡綠色,直立,2-5片葉基生於近基部。葉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偶為狹長圓形,肉質無柄,長3-20厘米,寬3-10毫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生葉先端寬,莖生葉先端窄,中脈微凹,基部收縮成鞘並微抱莖,莖上部葉退化為鞘狀苞片,先端長尖。花莖1-4個,直立,長10-35厘米,具2-3枚不育苞片,上部被腺狀柔毛或無毛。[15][23][14]
花被
雌雄同株,數枚小花密集生長,組成頂生的總狀或穗狀花序,螺旋狀盤繞,方向為左旋或右旋,旋轉角度不定,花序軸長4-20厘米,被白色柔毛;花多為紫紅或粉紅色,偶為白色,在花序軸上盤旋生長;花苞片卵披針形,先端長,漸尖,略長於子房;萼片離生,狹披針形,下部靠近合併,中萼片長條圓形,先端鈍尖,基部凹,長3-5毫米,寬約1.3-1.5毫米,與花瓣貼近成兜狀,側萼片等長,狹披針形,長5毫米,寬2毫米,先端鈍尖,基部傾斜且微凸;花冠鐘形,直徑4-8毫米;花瓣長圓形或倒披針形,等長於中萼片,厚度小,花被排成2輪,外輪為萼瓣,共5枚,其中上萼瓣3枚,肩瓣2枚,全體或先端紫紅或粉紅色,或全為白色,內輪為一唇瓣,白色,與蕊柱基部分離,展開後為寬長圓形或披針形,長3.5-5毫米,寬2.5毫米,不裂或3裂,基部伸展並彎成淺囊狀,具短爪,囊內具2枚胼胝體,基部至中部邊緣全緣,中部至先端表面具皺褶波狀長硬毛,邊緣為皺褶細齒狀,先端微下垂。[15][24][22]
綬草的開花順序是由基部開始,平均每隔1天開花1枚,最後開放至先端,開花至花謝平均需17天,花謝至果熟平均需15天。盛花期後植株枯萎,地下部8-9月重新萌芽,翌年春季開花。[14][22]
花蕊
子房下位,1室,紡錘形,扭轉,白綠色,被腺狀柔毛,先端彎曲,與花梗總長4-5毫米;雄蕊1枚,蕊柱直立,棒狀,長1.8-2.1毫米;花藥白色,寬卵形,2室,直立,長0.7毫米,位於蕊柱背側;粒粉質花粉團2個,每個約1毫米長,具短花粉團柄和狹披針形黏盤;柱頭球形,凸出,位於蕊喙下方雙側,一側一個;蕊喙薄,2裂,直立,三角狀披針形,下部邊緣具齒。[15][23][24][14]
果實
果實為蒴果,深褐色,長橢圓形,長5-6毫米,被細毛,乾燥後裂開,內含種子很小。果期3-6月(溫暖地區)或8-9月(寒冷地區)。[22]
共生真菌
綬草的內生真菌絲核菌屬(Rhizoctonia)屬於半知菌,能促進綬草的種子萌發[25],提高幼苗的成活率[22],因為像其他蘭科植物的種子一樣,綬草種子中所含的營養不足以使其順利發芽,因此需要共生真菌為其提供養料。
中國民間常用盤龍參泡製米酒或熬制雞湯,以作食補。[22]
藥用
綬草是一種療效很好的抗癌藥物[27],其中所含的阿魏酸二十八醇酯(octacosyl ferulate)已被證實有抗腫瘤作用。[20]
中藥
綬草作為中藥最早見於《滇南本草》[20],根和全草可入藥,氣味微弱,味道甜而微酸,葉片干品皺褶,展開後與鮮品形狀類似,質厚,根部干品表面為黃白色至暗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幼嫩者表面有多條淡黃色細根毛,質脆易斷,斷面白色至黃白色,無粉末,花序螺旋盤繞,花果大都脫落,肉質厚且肥大的黃白色根部干品和莖葉綠且無泥土雜質的較完整全草干品為佳品。[23][28]
中醫認為綬草性甘、苦、平,歸心、肺經,有益氣養陰、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病後虛弱、陰虛內熱、咳血、頭暈、腰痛酸軟、糖尿病、遺精、淋濁帶下、咽喉腫痛、毒蛇咬傷、燒燙傷、瘡瘍癰腫,可用9-15克干品或15-30克新鮮全草煎湯服用,也可採用適量新鮮綬草搗碎,然後外敷。[23][14]
藏藥
藏藥中稱綬草為「西介拉巴」,最初見於《四部醫典》,與手參(Gymnadenia conopsea,藏藥名「昂保拉巴」)合稱為「旺拉」(旺保拉巴,又作昂保拉巴),不過現在「旺拉」一名僅指手參。[28]在藏族傳說中,西介拉巴是由被昂保多丹用劍砍斷的蛇頭藥叉之子西介的斷手演化而生的。[29]
蒙藥
蒙藥中稱綬草為「敖朗黑布」,是蒙藥中一味主要的藥品。[30]
栽培
綬草野性很強,栽培不易成活,而且肉質根較脆弱,挖取時需注意不要傷根,否則成活率更低。與大多數蘭花一樣,綬草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較高,需要濕潤肥沃的土壤、共生菌根菌以及其他生物的共同作用才能生長得很好。繁殖可採用分株或播種的方法,但播種法需共生真菌促進種子萌發,光照需半陰。若以細砂和泥炭土為苗床,並在播種後覆以蛇木屑,則可使種子發芽率提高,生長情況良好,並能使株型整齊。[22]春夏每日澆水一次,秋冬4-5日澆水一次,新葉出現時施用有機肥可促進其生長。[14]由於綬草具有醫藥價值,因此台灣已有業者大規模生產。[31]
引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AC%E8%8D%89
IMG_0004.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05.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07.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09.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11.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12.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19.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46.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48.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49.JPG
優 質 的 草 藥
7.jpg
優 質 的 草 藥
1.jpg
優 質 的 草 藥
51_1960.jpg
優 質 的 草 藥
7.jpg
優 質 的 草 藥
一葉草
[別名]
獨葉草、獨葉金鎗草、金劍草、
[來源]
為瓶爾小草科瓶爾小草屬植物尖頭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 Desv.(有梗瓶爾小草)或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以全草入藥。 [主治]
主治喉痛,喉痺、白喉、口腔疾患、小兒肺炎、脘腹脹痛,毒蛇咬傷,療瘡腫毒;外用治急性結膜炎,角膜雲翳,眼瞼緣炎。
[用法用量]
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同時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附方]
1. 毒蛇咬傷:
瓶爾小草15克,水煎服。另取鮮藥適量,搗爛敷患處。也可用千粉3克,分3次服,以酒送服,另取3克調酒,由上而下擦傷口周圍,勿擦傷口。
2. 治癆咳帶血絲:
全草與豬肺煮熱服。
3. 治喉痺、喉痛:
全草搗汁服。
4. 專治惡性面疔:
搗水糖敷之,能消腫退黃。
5. 專治小兒各種熱性疾患,
全草搗汁兌冰糖服。能解熱消炎。
6. 解熱,治肺炎、心臟、口腔疾患:
全草20~30gm,燉赤肉服。
7. 治白喉:
全草搗汁,兌冬蜜服。
8. 治各種蛇傷:
全草洗淨,生嚼嚥汁,留渣吐出,乘溫敷傷口
活力菜(日本赤道櫻草)日本枸杞葉
赤道櫻草原產熱帶非洲,南亞則分布於印度、泰國、中南半島至馬來半島,
現已廣泛馴化於全球熱帶地區。
赤道櫻草是非洲當地人民日常食用的傳統蔬菜,在南太平洋群島則是到處可見的地面覆蓋
植物。
赤道櫻草嫩梢,富含微量元素,根據亞蔬營養組分析,每100公克嫩梢含有蛋白質3.96公克、
類胡蘿蔔素3.36毫克、維生素E4.4毫克及鐵5.7毫克。其類胡蘿蔔素含量已達行政院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90%以上,
而維生素E和鐵也有40%左右。其抗氧化活性高,且隨栽培時溫度的增加而提升,熱帶高溫地區極易培育,
目前已成為新興有機蔬菜,有「活力菜」的美名。
1350905680-4015230428_n.jpg
優 質 的 草 藥
f_4871363_1.jpg
寬筋藤
介紹
【別名】松根藤、大接筋藤、舒筋藤、牛掙藤、大松身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inospora sinensis(Lour.)Merr.
【來源】防己科青牛膽屬植物中華青牛膽Tinospora sinensis (Lour.) Merr.,以藤莖入藥。全年可采,洗淨切碎,晒乾。
【性味歸經】微苦,涼。
【科別】防已科
【產地】平地與低海拔
【用部】莖、葉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用於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0.5~1兩。
【使用方法】藥料用材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簡介
來源 本品為防已科植物中華青牛膽Tinospora sinensis(Lour.)Merr.的乾燥莖藤。
原植物 中華青牛膽為落葉草質高大藤木,長達10餘米或更長;莖、枝肥厚,嫩枝綠色,有條紋,被柔毛,老枝草黃色,覆膜質的表皮,有顯著凸出的皮孔。葉紙質,闊卵狀心形或圓心形,很少闊卵形,長7~14厘米,寬5~13厘米,頂端驟尖,基部心形,兩面被短柔毛,下面甚密;掌狀脈5條;葉柄長6~13厘米,被短柔毛。總狀花序於春夏間先葉抽出,雄花序單生或幾個簇生,雌花序單生;萼片6,排成2輪,外輪小,長1~1.5毫米,內輪闊卵形,長達5毫米;花瓣6,近菱形,有爪,瓣片長約2毫米;雄花有6枚雄蕊,比花瓣稍長;雌花有3心皮。核果近球形,徑9~10毫米,鮮紅色,內果皮背部有龍骨狀凸起和許多疣狀小凸點,胎座跡有橢圓形的開口。
生於林中或灌叢中,亦常見栽培。分布廣東、廣西和雲南。中南半島、印度和斯里蘭卡也有。
採收加工 全年可采。割取藤莖,切成斜片或短段,晒乾。
藥材性狀 本品為長圓狀斜片或短段,直徑約0.9~2厘米,切成段的小藤莖長3.5~5厘米,表面褐色,有明顯的縱溝紋;表皮薄,皺縮不平,常與木質部分離。切斷麵灰白色,具明顯的菊花狀紋,髓白色;體輕,質疏鬆。氣無,味微苦。以片大、色白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苦,涼。歸肝、脾經。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於風濕骨痛,筋絡拘攣,骨折,跌打損傷。用量10~15克。
功用: 歸肝、脾經。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於風濕骨痛,筋絡拘攣,骨折,跌打損傷。用量10~15克。
性味: 苦,涼
心葉青牛膽莖含季胺生物鹼,主要為原小型的掌葉防己鹼(palmatine)及少量藥根鹼(jatrorrhiyine);次為阿朴芬型的木蘭花鹼(magnoflorine)及胺類的膽鹼(choline);莖含木蘭花鹼0.07%,又含tembatarine(為干莖重的0.012%)。有含生物鹼寬筋藤鹼(tinosporin)。其鮮莖又含呋喃二萜類的寬筋藤內酯(tinosporide,C(20)H(23)O(7))及心葉寬筋藤內酯(cordifolide),鮮莖的醇提取物得苦味質寬筋藤酮(tino sporonC(23)H(26)O(9),含呋喃基、內酯、酮基)、寬筋藤酸(tinosporoe,C(40)H(78)O(2),含羥基、酮基及烯基)、寬筋藤目定(tinos-Poridine,C(33)H(64)O(3));干莖用石油醚提得心葉寬筋醇(cordifol)及二十七烷醇(hepta-cosanol);莖含吉洛因(giloin,C(23)H(32)O(10))、吉洛因寧(giloinin,C(17)H(13)O(5))、吉洛甾醇(giloinsterol,C(28)H(43)O(2)。莖叉含β-谷甾醇、δ-谷甾醇、葡聚糖。心葉青牛膽的鮮葉石油醚提取物得羰基化合物心葉寬筋藤酮(cordifolone,C(33)H(84)O),干葉石油醚提得二十七烷醇、二十八烷醇。寬筋藤的莖含寬筋藤鹼(tinosporin)、5-烷丙氧基-6,7,4-三甲氧基黃酮(5-allyloxy-6,7,4-trimethyloxyflavone)及寬筋藤因酮(tinosporinone),即1-(2』,4』-二甲氧基苯)-3-(3",4"-亞甲二氧基苯)2-甲基丙烷-1,3-雙酮(1-(2』,4」-dimethoxyphenyl)-3-(3",4"-methylenedioxyphenyl) 2-methylpropan-1,3-dione);又含β-谷甾醇、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ic acid)。
理化性質
理化鑒別:(1)取心葉青牛膽粗粉5g,加甲醇30ml迴流1小時,濾過,取濾液2ml,加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4滴,在水浴上微熱,冷卻後加稀鹽酸調至pH3~4,加1%三氯化鐵乙醇浸液2~3滴,即呈橙色。(檢查內酯)
(2)取心葉青牛膽粗粉5g,加酸性乙醇30ml,迴流半小時,濾過,取濾液1ml,加3%碳酸鈉溶液1ml,沸水浴上加熱3min,冰水浴冷卻,加新配重氮化試劑1~2滴,即顯紅色。(檢查內酯)
(3)取(2)項中酸性乙醇濾液15ml,用5%氫氧化銨溶液調至中性,水浴上蒸干,加5%硫酸液6ml溶解,濾過,各取濾液1ml分置4隻試管中作下列試驗:①加碘化汞鉀試液1~2滴,產生黃白色沉澱;②加碘化鉍鉀試液1~2滴,產生橙紅色沉澱;③加碘化碘鉀試液1~2滴,產生棕紅色沉澱;④加矽鎢酸試液1~2滴,產生類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寬筋藤按上述三項試驗,亦均呈正反應。
考證
《晶珠本草》中記載,勒哲治風熱合併症。《味氣鐵鬘》中說:「勒哲性涼,化性溫,治龍病時疫有特效。」《藥物大全》中說:「勒哲味甘、苦、澀、辛」。《寶庫》中說:「勒哲味甘、苦、辛,功效治風熱,除時疫熱,效緩,能調和和合紊亂,治衰老病、風濕病。」《甘露之池》中說::「勒哲味甘、苦、澀、辛,化味甘、酸,性潤、涼、溫,治龍、赤巴合併症、培根病、風濕病、風熱病。」《甘露之環》說:「勒哲味甘、苦,化味甘、酸,皮甘肉苦,為治風熱往來之良藥。」《精義集要》中說:「勒哲調和和合紊亂。」讓鈞多吉說:「勒哲調和和合紊亂,與多腺懸鉤子功效相同。」《圖鑑》中說:「治療諸病的勒哲生於陰陽交界處,匍伏生長。莖如錦雞兒。葉小圓形,非常油潤。花白色,很美麗。果實味甘,有油味。功效治諸病,為滋補上品」。莖斷面如馬兜鈴,皮如錦雞兒,汁液有光澤,色黃。
選方
方一:寬筋藤100g,蒂達50g,訶子肉100g,余甘子(去核)80g,毛訶子70g。共研成粗粉,過篩混勻,能幹黃水,消炎;用於風濕關節炎、黃水病。一次~5g,一日~3次,煎服。
方二:藏木香、訶子、毛訶子、余甘子各100g,懸鉤子莖200g,寬筋藤125g,尕架(乾薑或山柰)35g。共研成粗粉,過篩混勻。能解表、散寒;用於風寒感冒、熱病初起、惡寒發熱,頭及關節疼痛。一次~5g,一日2次,煎服(《四部醫典.後續本》)。又七珍湯去三果(訶子、毛訶子、余甘子)稱四味藏木香湯,能解表發汗,用於流感及發熱的傳染病初起,惡寒頭病,關節酸痛。一次~5g,一日2次,煎服。
方三:降香150g,藏紫草120g,紫草茸、茜草、洪連、寬筋藤、藏木香、巴夏嘎各100g,懸鉤木200g,山柰60g。十味共研成粗粉,過篩混勻。能清血熱、降壓;用於高血壓引起的口乾、音啞、頭痛、眼花、背痛、頭昏、全身麻木。一次~2.5g,一日~3次,煎服。
動植物形態
中華青牛膽,落葉藤本,長可達20m以上。老莖肥壯,表皮褐色,膜質,有光澤,散生瘤突狀皮孔,葉痕明顯;;嫩枝綠色,有條紋,被柔毛。葉膜質或紙質;葉柄長6-13cm,被柔毛;葉片闊卵狀圓形,長7-15cm,寬5-14cm,先端急尖,具尖頭,基部淺心形至深心形,彎缺有時很寬,兩面被短柔毛,下面基密,掌狀脈5條。總狀花序先葉抽出,單生或簇生葉腋;;花單性異株,淡綠色;雄花萼片6,外輪3片小;內輪的闊卵形,長達5mm;花瓣6,有爪;雄蕊6;雌花心皮3。核果紅色,近球形,內果皮卵狀半球形,長8-10mm,有明顯的背肋和許多小瘤狀突起。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心葉青牛膽藥材為圓柱形,如對剖則呈半圓柱形、略扭曲、長短不一的節塊,粗5~20mm,灰黃色或黃色,較光滑或具皺紋,有明顯的皮孔及葉痕。質硬,可折斷,斷麵灰白色,木部呈放射狀紋理,可見眾多的細小圓孔;剖開時,向一方扭曲,木部從射線部分分裂呈摺紙扇的扇骨狀張開樣。氣微,味微苦。
寬筋藤性狀同心葉青牛膽,而栓皮外表呈黃綠色。
顯微鑒別:心葉青牛膽莖(徑約5mm)的橫切面:木栓層細胞15~30列,成疏密相間排列。皮層外側2~5列為石細胞群,排列成環,部分腔內含草酸鈣方晶:皮層薄壁組織中散在裂隙。維管束外韌型,外側有弧形中柱鞘纖維束,具晶纖維;形成層成環;木部占斷面3/4,導管類圓形,直徑15~340μm,木部具晶纖維;木射線細胞5~15列,髓部及各部薄壁細胞中有較多澱粉粒。寬筋藤的橫切面與心葉青牛膽的相似,異點有:木栓層細胞10~20列,排列較密。皮層石細胞環的腔中都有草酸鈣方晶,皮層薄壁細胞散在分泌腔。類圓形導管徑15~400μm ,木射線細胞10~30列。
粉末鑒別:心葉青牛膽粉末淺灰色,無臭。木栓細胞表面觀多角形,淡黃棕色。導管網紋的直徑50~340μm,螺紋的15~25μm。石細胞類圓形至多角形,直徑30~60μm,少數腔內具方晶,方晶長10~45μm。韌皮纖維成束,木化,徑15~30μm,周圍薄壁細胞含方晶成晶鞘纖維,木纖維徑15~35μm,具晶鞘,澱粉單粒的呈類圓形、橢圓形、類彎月形,臍點呈裂縫狀或點狀,長徑5~20μm;復粒少見,由2~3粒組成。
寬筋藤粉末鏡檢與心葉青牛膽的相似,異點有:網紋導管直徑60~400μm,螺紋的徑15~30μm。石細胞徑20~40μm,完整或較完整的均含草酸鈣方晶,方晶長5~30μm。木纖維壁有人字形紋孔。單粒的澱粉均為類圓形或橢圓形,徑3~20μm,少數2~3復粒。
醫:苦藤成分複雜 別貿然嘗試
至於苦藤中的什麼成分會導致毒性肝炎等中毒症狀?吳明玲指出,苦藤的成分複雜,目前原因不明,但民眾需了解苦藤是具有毒性的,如果本身體質較為敏感,或是本身有肝炎的病患,最好不要輕易嘗試,一旦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最好馬上停藥。
刀傷草
刀傷草~1.JPG
優 質 的 草 藥
CIMG1358.jpg
優 質 的 草 藥
DSCF4313.JPG
優 質 的 草 藥
刀傷草
台灣分佈廣闊,於全島山地之路邊,溪旁等處多見。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取全草,揀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藥材性狀: 本品為乾燥全草,多基生葉,少或無莖生葉。葉片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疏鋸齒緣或羽狀分裂,葉背常呈灰白色。頭狀花序,頂生,排列成繖房狀,舌狀花黃色。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苦。 功能主治: 具有消毒解熱、降壓、活血止痛、軟堅散結及理氣健胃等功用。主治流感咳嗽、咽喉發炎、口瘡、氣管炎、肺結核、肺炎、結 膜炎、肝炎、膽炎、胃炎胃痛、胃出血、腹腔膿腫、盆腔炎、乳癰、便血、吐血衄血、跌打內外傷、風濕病、瘀血氣滯硬結、黃水瘡、瘡癤腫痛、蟲蛇毒傷、皮膚病、陰囊濕疹及陰道潰爛等。外用主治皮膚病、皮膚潰爛、淋巴結腫等。 注意事項: 身體虛寒者不宜多服。單味不宜長久服用。 漫腫無頭,不紅不腫者禁外用;
已經潰爛者亦忌用
|
‧英文名稱: |
Large Smooth Ixeris |
‧學名:
|
Ixeridium laevigatum (Blume) J. H. Pak & Kawano Ixeris laevigata (Blume) Schultz-Bip. ex Maxim. var. oldhami (Maxim.) Kitamura Ixeris oldhami Kitamura |
‧科名:
|
菊科(Compositae)兔仔菜屬(Ixeris) |
‧別名:
|
一枝香、三板刀、馬尾絲、黃花草、大公英、雙板刀、道光英、道光草、大葉黃瓜菜、大本蒲公英、大本鵝仔草、褐冠小苦蕒、平滑苦蕒菜(大陸)、龍舌癀(台灣)、Uiruku(泰雅) |
‧原產地: |
琉球、菲律賓、新幾內亞、爪哇、越南等熱帶地方。 |
‧分佈: |
台灣全島的全境,平地至海拔約 2,400 公尺處。 |
‧用途: |
1.食用及作飼料用:嫩莖葉可以食用,但帶有苦味,最好先以沸水燙一下,撈起後再行炒食或煮食,就可消除苦味。也可用鹽水浸泡一晝夜後煮食或炒食。莖葉可曬乾當作苦茶的原料。2.藥用:性味:全草:苦、甘、寒。效用:全草:行血消瘀,清熱解毒,理氣健胃。治肺炎,肝炎,感冒,氣喘,乳癰,腫毒,胃痛,風濕,跌打,毒蛇咬傷。 |
‧莖: |
草本植物,高 15~45 公分,全株具白色乳汁,莖單生或成叢生。 |
‧葉:
|
基生葉鑲嵌成叢生,葉柄常由葉片延伸而不明顯,葉片長橢圓形、紡錘狀針形或披針形,長 6~25 公分,寬 1~5 公分,基部漸尖,先端尾尖或短尖,疏鋸齒緣或不整齊羽狀淺裂,並疏生細緣毛,葉背常呈灰白色;莖生葉稀疏,葉片漸小。 |
‧花:
|
花序具短中軸,著生多數頭狀花,排列呈繖房狀或圓錐狀;花黃色,花徑 0.8~1 公分。總苞長 0.5~0.6 公分,苞片約 8 枚,鱗片狀,黑綠色,被微毛;苞片外側有副花萼片,長 0.1~0.15 公分,卵狀披針形,內側苞片 8 枚,線狀披針形;中央為舌瓣花約 10 朵。花期四季均有。 |
‧果實: |
瘦果狹披針形,長約 0.4 公分,有 10 稜,具多數冠毛,黃白色,長約 0.3 公分。 |
‧特性:
|
刀傷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可治刀傷而得名,它和兔兒菜、黃鵪菜為同屬植物,在辨識上較具難度,但從它具規則性的深刻葉緣便可區分。高 15~45 公分,全株具白色乳汁,莖單生或成叢生。基生葉叢生,葉柄常由葉片延伸而不明顯,葉片長橢圓形,長 6~25 公分,寬 1~5 公分,基部漸尖,先端尾尖,疏鋸齒緣或不整齊羽狀淺裂,並疏生細緣毛,葉背常呈灰白色;莖生葉稀疏,葉片漸小。花序具短中軸,著生頭狀花,排列呈繖房狀。花黃色,花徑 0.8~1 公分。總苞長 0.5~0.6 公分,苞片約 8 枚,鱗片狀,黑綠色,被微毛。瘦果狹披針形,有 10 稜,具多數冠毛,黃褐色。花期四季均有。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39064041刀傷草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圖鑑(2) p247 刀傷草 台北南天書局 中國植物誌 第 80(1) 卷 258 頁 PDF 褐冠小苦蕒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刀傷草 92年10月461頁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東勢林場(981121-1000730)
|
山芹菜
IMG_0009.JPG
IMG_0010.JPG
優 質 的 草 藥
別名鴨兒芹、野蜀葵、三葉芹、香山芹
山芹菜為繖形花科香芹菜屬之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鴨兒芹、野蜀葵、三葉芹、香山芹等。本省中海拔山區均曾發現野生山芹菜,盛產期為3月至5月與10月至12月,以食用嫩莖葉為主,山芹菜之鉀、鈣及磷等營養成分含量甚豐富。選購時以葉片青綠完好無病斑、未抽苔開花者為佳。
山芹菜營養成分
項 目 |
單 位 |
葉片 |
熱量 |
kcal/100g |
33.44 |
粗纖維 |
g/100g |
2.01 |
粗蛋白 |
g/100g |
3.43 |
維生素A |
IU/100g |
4396 |
維生素B1 |
mg/100g |
0.09 |
維生素B2 |
mg/100g |
0.3 |
維生素C |
mg/100g |
19.75 |
鉀 |
mg/100g |
651.26 |
鈣 |
mg/100g |
97.26 |
鐵 |
mg/100g |
20.47 |
磷 |
mg/100g |
77.25 |
引自 http://liantw.myweb.hinet.net/vegtable.htm
山芹菜為高價位蔬菜之一種,其葉片形狀類似鴨掌,故名鴨兒芹,俗名叫三葉芹,屬繖 形花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取其莖葉炒食有特殊之辛香風味,介於莞荽與芹菜之間,可供做翡 翠沙拉, 芹香肉絲,芹菜穌等高級料理,為國人及日本人最喜歡吃的一道菜。目前只有鹿谷
鄉內樹皮段海 拔800公尺左右的山區約有2公頃坡地梯田種植,集中生產外,其餘地區零星生 產,數量有限,由
於國人及觀光客的嗜好,需求量日益增多,其產品有供不應求的現象,因 此尚有拓展栽培空間。 據前人研究,鴨兒芹適應性強,病蟲害少,平地及低海拔地區均可栽
培,唯所生產品質受溫度。 日照影響,風味與品質略差
疾病名稱
|
青草藥名稱
|
消化性潰瘍
(胃、十二指腸)
|
刀傷草、清明草、煮飯花、七葉膽、龍牙草、桶交藤、甘藍、脾草、落地生根、野桐皮、桶交藤
|
食道炎、腸炎
|
赤查某、葉下紅、車前草、小飛揚、葉下珠、見笑草、菁芳草、番杏、蒲公英、葎草、馬鞭草、半枝蓮、白花草、含殼草
|
腹痛下痢
|
臭腥草、小飛揚、車前草、馬齒莧、含殼草、菁芳草、鼠尾黃、葉下紅、田塢草、六月雪、康復力、白冇骨消、酢醬草、葎草
|
盲腸炎
|
赤查某、白花草、六月雪、鳳尾草、大金英、山甘草、蓖麻子、白花、益母草、野桐、八角蓮、十大功勞
|
消化不良
|
到手香、虱母草、賜米草、黃鵪菜、洛神花、茴香、扁柏、狗尾蟲、胡蘿蔔、雷公根、刺莧、番石榴葉、羅勒
|
腹水
|
竹葉草、鼠尾黃、艾葉、益母草、金絲草、白茅根、五指茄、決明子、(特效小金英、七層塔、白鳳菜加小麥草汁)、石上柏、蓖麻、商陸
|
嘔吐、霍亂
(吐 、 瀉)
|
六角英、紫蘇、含殼草、鳳尾草、日日春、犁壁藤、蛇莓、一枝香、車前草、鬼針草、仙鶴草
|
風濕痛
|
一枝香、竹葉草、蘆薈、黃花蜜菜、到手香、白花菜、薄荷、紫蘇、牛膝、、大飛揚、大本山芹菜、茴香、賜米草、虱母頭、大風草、紫香薊、希薟草、、刀傷草、見笑草、蚊子煙草、臭杏、倒地鈴、番杏、抹草、海金沙、白冇骨消、金錢薄荷
|
眼疾
|
一枝香、車前草、葉下紅、枸杞、益母草、薄荷、千里光、決明子、甜珠草、見笑草、夏枯草、青相子、無根草、野莧
|
耳疾
|
虎耳草、到手香、臭腥草、葉下紅、落地生根、馬鞭草、木馬鞭、蒼耳、石榴
|
鼻炎
|
蒲荷、蒼耳、黃水茄、石榴、苦瓜根
|
鼻血
|
水丁香、田塢草、艾草、茅根、薊、無根草、荷苞花、桑葉、扁柏、金線蓮
|
咽喉科病
|
水丁香、夏枯草、小金英、竹葉草、一枝香、六角英、到手香、紫藿香薊、、木馬鞭、落地生根、半枝蓮、希薟草、鼠尾黃、蒼耳、薄荷、葉下紅、酢醬草、耳鉤草
|
黃疸
|
赤查某、一枝香、賜米草、鼠尾黃、含殼草、希薟草、苦苣、桑葉、金針花、大本山芹菜、倒地鈴、竹葉草、無根草、番麥
|
疾病名稱
|
青 草 藥 名 稱
|
感冒發燒
|
昭和草、一枝香、竹葉草、薄荷、到手香、桑葉、土牛膝、菁芳草、赤查某、葉下紅、紫蘇、虱母草、木馬鞭、仙草、黃花蜜、石莧
|
咳嗽
|
車前草、紫蘇、薄荷、桑葉、一枝香、竹葉草、六角英、山芥菜、荷苞花、、水丁香、落地生根、木馬鞭、魚腥草、雞屎藤、黃金珠
|
頭痛
|
車前草、決明子、甜株草、昭和草、土牛膝、紫蘇、山芹菜、薄荷、到手香、桑葉、田烏草、金錢薄荷
|
高血壓
|
昭和草、肺炎草、水丁香、紅竹葉、落地生根、紅莖牛膝、仙草、夏枯草、、貓鬚草、白鳳菜、山芹菜、康復力、臭杏、七葉膽
|
心臟病
|
車前草、竹葉草、黑面馬、一葉草、龍牙草、天門冬、白龍船、魚腥草、七劍草、楊梅草
|
糖尿病
|
咸豐草、白豬母乳、紅牛膝、土人參、仙草、藤三七、甘藷葉、蘆薈、凸仔草、桑葉
|
腎臟病
|
咸豐草、貓鬚草、車前草、牛膝、田塢草、龍葵、水丁香、仙草、野莧、茴香、酢醬草、節節花、丁豎杇、羅勒、玉米鬚、枸杞
|
肝臟病
|
赤查某、長柄菊、昭和草、白牛膝、六角英、貓鬚草、一枝香、白鳳菜、夏枯草、白鶴靈芝、菁芳草、紅竹葉、木馬鞭
|
胃脾病
|
紅牛膝、羅勒、薄荷、大本山芹菜、蒲公英、洛神花、甘藷葉、金錢薄荷、、葎草、刀傷草、臭杏、黃金珠
|
肺炎
|
臭腥草、六角英、半枝蓮、紅竹葉、白鳳菜、耳构草、荷苞花、六月雪、葉下紅
|
氣管炎
|
大飛揚、龍葵、蒲公英、茴香、凸仔草、清明草、龍葵、射干、脾草、茴香、七葉膽、石溪蕉
|
肺病(癆傷出血)
|
葉下紅、白鶴靈芝、田塢草、枸杞、紅鳳菜、荷苞花、白冇骨消、虎耳草、、虱母草、甜珠草、金錢薄荷、金線蓮、千里光
|
肺膿瘍
|
一枝香、臭腥草、小金英、白冇骨消、石榴、山芙蓉、野牡丹
|
袪痰
|
車前草、紫蘇、鳳仙花、桑葉、紅竹葉、茴香、千里光、犁壁藤、批杷葉、、七葉膽、百部、千里光、清明草
|
疾病名稱
|
青草藥名稱
|
痛風
|
希薟草、丁豎杇、天門冬、山菸、八角蓮、紫莖牛膝根、石蓮花、防風、、威靈仙、五爪金英、白花菜、車前草、柿葉、含羞草、山楊桃
|
神經痛
|
希薟草、丁豎杇、大風草、鼠尾黃、蘆薈、桑葉、艾葉、扁柏、宜梧、七葉膽、蒼耳、苦林盤、駁骨丹
|
關節炎
|
竹葉草、紫蘇、牛膝、希薟草、落地生根、羅勒、艾草、仙草、茴香、、、煮飯花
|
腰酸背痛
|
藤三七、牛膝、秤飯藤、大飛揚、黃花蜜菜、鼠尾黃、無根草、茴香、含殼草、金錢薄荷、山防風、埔鹽、山煙、海金沙
|
月經不調、赤白帶
|
野莧、秤飯藤、石莧、虱母草、紅鳳菜、羅勒、白花草、臭杏、大飛揚、、夏枯草、木馬鞭、馬鞭草、鳳仙花、黑面馬、六月雪、艾草、無根草、扁柏
|
月經不調、赤白帶
|
益母草、凸仔草、馬蹄金、煮飯花、土香、飢荒草、甜珠草、金錢薄荷、、黃金珠
|
膀胱炎、尿道炎
|
水丁香、臭腥草、小金英、酢醬草、山芹菜、馬蹄金、海金沙、刺波、、、蒲公英
|
子宮炎
|
臭腥草、紅竹葉、夏枯草、白花草、凸仔草、艾草、扁柏、刺波、蝴蠅翼、土香、魚針草
|
乳腺炎
|
落地生根、蒲公英、小金英、大金英、金針花、羊角藤、扶桑、山防風、、仙人掌、
|
乳癌
|
落地生根、蒲公英、小金英、金針花、臭腥草、苦菜、夏枯草、大飛揚、、白冇骨消、千里光、番麥、刀傷草、牛蒡根、薏苡仁
|
痔瘡
|
小金英、苦菜、苣藚菜、山芥菜、龍葵、賜米草、酢醬草、葎草、龍牙草、刺波、雞肉絲菇、白木耳、金針花、丁香蓼
|
攝護腺腫
|
車前草、魚腥草、羊母乳(大飛揚)、落地生根、見笑草(含羞草)、山苦瓜、、粉藤、土豆藤(落花生根、藤)、白石榴根、花粉、帽仔盾
|
尿毒症
|
一枝香、鐵五爪龍、藤三七、土人參、茯苓菜、水丁香、白花蛇舌草、清明草、白花、益母草、含羞草、山楊桃、藥蔗、商陸、葎草
|
失眠
|
希薟草、紫蘇、清明草、葎草、桑葉、七葉膽、土豆花葉、睡蓮花、長春花、含羞草、燈人草
|
食物
|
主要功效
|
大蒜
|
有殺菌、降血壓、健胃驅氣、鎮咳袪痰等作用、防治感冒、胃腸內細菌性傳染病
|
蔥
|
含揮發性蔥蒜殺菌素,有發汗、利尿、袪痰、健胃營養等作用
|
生薑
|
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適風寒咳嗽、頭痛
|
辣椒
|
果味辛,性熱。入心、脾經。可溫中散寒,健胃消食、活血消腫
|
芫荽
|
芳香健胃、驅風解毒、適用於小兒麻疹、風疹、肉類食物中毒
|
洋蔥
|
味甘微辛,性溫。入肝、肺經。平肝、潤腸。高血壓、便秘可多食。有胃病者少吃
|
山藥
|
健脾、補肺、固腎、益精,對身體虛弱、疲倦無力、氣喘痰多、遺精白濁、糖尿病
|
芹菜
|
能降血壓、鎮靜鎮痙、健胃利尿、淨血調經、適於頭痛高血壓、赤白帶
|
韭菜
|
適於盜汗、遺尿遺精、陽萎尿頻、噎膈反胃、腹痛下痢、經漏帶下、跌打鼻血
|
牛蒡
|
根能強壯、利尿、促進新陳代謝、血液循環、通經通便、適腦溢血、腳氣
|
甘藍
|
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補骨髓,潤五臟六腑,益心力、壯筋骨。
|
空心菜
|
清熱涼血、吐血鼻血、尿血、小兒胎毒、瘡腫、解菌類中毒、帶狀皰疹
|
包心菜
|
新鮮菜汁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止痛及癒合作用
|
菠菜
|
高血壓、便秘、內外痔、有潤腸、止渴、助消化等作用
|
茼蒿菜
|
能平補肝腎,縮小便、寬中、理氣、養心潤肺、清血化痰
|
甘薯
|
健脾胃、補虛乏、益氣力、適於夜盲症;葉適糖尿病、外用消腫退璜
|
馬鈴薯
|
胃炎胃酸過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便秘。發芽的馬鈴薯有毒不可吃
|
豆薯
|
降血壓、生津止喝、通便、解酒毒
|
大頭菜
|
降火止喝、幫助消化、去心腹冷痛、咳嗽
|
金針菜
|
花味甘,性涼。入肺、脾、大腸經。花利濕熱、寬胸膈。花宜乾用,鮮花慎用
|
洋菇
|
味甘、性平。入胃、肝經。健胃、消食、平肝。適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
蘿蔔
|
能止咳化痰、防治感冒、健胃消食、順氣利尿、清熱解毒
|
綠豆
|
中暑煩渴、高血壓、水腫、能解食物、藥草、毒藥等中毒
|
苦瓜
|
味苦,性涼。入心、肝、肺經。可清熱解暑,明目、解毒
|
冬瓜
|
利水消腫、有助減肥、糖尿病、腳病、痔瘡、酒毒、咳嗽、下痢
|
南瓜
|
味甘,性溫入脾、胃經果肉適於糖尿病之營養品,種仁防治血吸蟲病、攝護腺肥大
|
蓮藕
|
藕生用清熱、涼血、散瘀止血。煮熟養血、健脾、開胃。入心、脾、胃經
|
黑芝麻
|
滋養強壯品、補肝益腎、烏髮、潤腸和血、頭昏便秘、身體虛弱
|
薏苡仁
|
利尿消腫、腳氣、抗癌、利腸胃、有助減肥、痙攣、下痢、風濕膀胱炎
|
黑豆
|
味甘澀、性平。入肝、腎經。滋陰補血、安神、明目、益肝腎之陰。種皮養血疏風
|
落花生
|
味甘、性平。入脾、肺、肝經。種子益脾潤肺,補血。花生衣健脾止血。莢殼斂肺止咳。枝葉平肝安神。
|
野生靈芝菇
「台灣赤芝」並不難見到,在低海拔熱帶、亞熱帶的相思樹、鳳凰木等闊葉樹樹幹靠近地表處長出。台灣野地,外觀像「赤芝」者有兩種,一為「熱帶靈芝」(G. tropicum);另一即是長久以來被認為赤芝者。這兩種就肉眼觀之幾乎沒有差別,都是菌傘背面呈紅褐色且具漆樣光澤。簡單的辨別方法是熱帶靈芝的擔孢子內壁表面的刺突較粗壯,而「台灣赤芝」的則較細微。 過去數十年,「台灣赤芝」與中、日、韓的赤芝,均套用“G. lucidum”當做學名。赤芝普遍分布在包含華北、東北溫帶地區在內的中國大陸各地。台灣的赤芝卻只發現在台灣的亞熱帶和熱帶,台灣溫帶山地並沒有它的蹤跡。這種生長氣候條件的不同是難以解釋的,除非兩地的「赤芝」根本是不同的種。 經由形態和分子的研究,確認「台灣赤芝」與中國大陸的赤芝並非同一種。「台灣赤芝」可能最早的新種發表,乃侯定先生所撰寫,1950 年刊登在台灣博物館季刊第三卷第 101 至 105 頁的文章,題目為:A new species ofGanoderma from Taiwan(台灣產靈芝新種)。當初以 G. multipilea 訂名(中文為重傘靈芝),乃因模式標本的外觀呈多重傘狀。我們在野外所觀察到的「重傘靈芝」,許多並無重傘現象,因此多重傘狀並非是這種的識別特徵。
在發表 G. multipileum(原訂名 G. multipilea 是不合乎拉丁文文法的拼寫)一文的摘要中,記載這個新種的發現過程。模式標本是 1949 年 9 月于宇飛先生在台中公園附近採得,「一時引以為奇,遐邇相傳,皆以一睹為快」。翌年春天于先生將此標本呈現給蔣中正總統,聊表新春獻瑞。蔣總統轉贈該標本予台灣省立博物館供作展覽。當時館長陳達夫教授請侯定先生鑑定標本,並發表為新種。侯定先生為植物分類學前輩專家,早年在台大植物系擔任助教,於美國密蘇里植物園進修並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荷蘭萊登大學國立植物標本館(Rijksherbarium)任職多年,直到退休。 Ganoderma multipileum 的模式標本,其造型雖被認為討喜有趣並供為展覽,但還算年幼,然已成熟並產生擔孢子,足供為種類鑑定之用。幾年前蔡吉雄中醫師贈送科博館一株長出多重菌傘,巨大美麗,形容似「孔雀開屏」的「台灣赤芝」,其實也是 G. multipileum。這株「孔雀開屏」能充分顯現展示的壯闊氣勢。 Ganoderma multipileum也分布於印度和菲律賓。此外,兩位澳洲學者在 2003 年發表的新種G. steyaertanum(分布於印尼和澳洲),與G. multipileum很接近。如果G. steyaertanum證實與G. multipileum為同種,那麼G. multipileum的地理分布將擴展到南太平洋。
摘自 http://digimuse.nmns.edu.tw/Default.aspx?tabid=406&ObjectId=0b00000181e47f3d&Domin=f&Field=mt&ContentType=Exhibit&Language=CHI&FieldName=
台灣地區常見野生靈芝一覽表(許瑞祥教授發表)
學名
|
子 實 體
|
孢 子
|
寄 生
|
俗 名
|
菌 柄
|
菌 蓋
|
|
|
顏色
|
形狀
|
漆光
|
大小(um)
|
樹舌G.applanatum
(Pers)Pat.
|
無或短柄 |
灰白至灰褐色 |
半圓形
不規則形
|
無 |
7-10X
4.3-6.2
|
闊葉樹 針葉樹 棕櫚 |
白芝、平蓋靈芝、古梅靈芝、扁芝 |
台灣靈芝G.formosanum Chang et Chen |
有 |
暗紫色
黑紫色
|
近圓形
腎形
|
有 |
11.5-13
X7-8.5
|
楓樹 |
紫芝、黑芝、玄芝 |
拱狀靈芝G.fornicatum (Fr)Pat. |
無或短柄 |
紅褐色至褐色 |
圓形近
腎形
|
較弱 |
8.7-10.4 X 5.2-7 |
闊葉樹 |
無柄赤芝
紅樹舌
|
靈芝G.lucidum (W.curt:Fr)Karst. |
有或短柄 |
黃褐色紅褐色 |
半圓形
腎形
|
有 |
8.5-11.2
X 5.2-7
|
闊葉樹 |
赤芝、相思赤芝
淺山赤芝
|
新日本靈芝G.neo-japo-nicum Imaz. |
有 |
褐色
紫褐色
|
近圓形
腎形
|
有 |
10-12.5 X 7-8.5 |
竹類 |
竹生赤芝、竹芝
紫芝
|
熱帶靈芝G.tropicum(Jungh)Bres. |
有 |
黃褐色
紫褐色
|
半圓形
漏斗形
|
較弱 |
8.5-11.5
X 5.2-6.9
|
豆科植物 |
赤芝、淺山赤芝
相思赤芝
|
松杉靈芝G.tsugae Murr. |
有 |
紅褐色
紫褐色
|
腎形
近扇形
|
有 |
9-11 X 6-8 |
針葉樹
闊葉樹
|
高山赤芝
赤芝
|
小孢子靈芝G.microsporum Hseu. |
無或短柄 |
古銅形
紫黑色
|
貝殼形
不規則形
|
有 |
6-8.5 X 4.5-5 |
柳樹 |
青芝 |
引自 http://www.geocities.ws/forhealth99/twganoderma.htm
台灣金線蓮
金線蓮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ata
分類:
〔生物〕 >
〔植物〕
金線蓮(Anoectohilus formosanus)又稱金線連、金線蘭、金絲草、烏蔘,是蘭科金線蓮屬開唇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可以入藥,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產地為台灣、琉球。
台灣金線蓮的葉片為互生,形狀大致呈心形,上面有白色網狀葉脈,葉被帶著粉紅色。1974年吳進錩發表金線蓮的神奇用途。另一種銀線蓮Goodyera matsumurana,與金線蓮類似,又稱假金線蓮。
台灣金線蓮全草皆可入藥,因此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它具有清熱涼血、除濕解毒之作用,可用來治療肺熱咳嗽、肺結核吐血、尿血、高血壓、跌打損傷及毒蛇咬傷等症狀。金線蓮被當成延年益壽、滋補養身的珍貴藥材。台灣金線蓮在人體能直接利用六大原素中的脂質、維生素C,且礦物質含量很高,遠高於一般的蔬菜,可增強抵抗力、改善體質等。根據《中國時報》(Chinese Time News)、《中央日報》報導,榮民總醫院以台灣金線蓮臨床,對照射鈷60患者使用,明顯可減緩患者痛苦。日本山田博士於國際癌症管制會議中報告,台灣金線蓮含有抗菌體,能防止菌細胞之繁殖及抗癌作用,對肺部細胞有強化及抗菌效果,具有強大細胞再生能力、強化體質、增強精力、且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引自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767
20090924 042.JPG
靈芝菇~~金線蓮................ ..990207 Aher
http://mypaper.pchome.com.tw/tw0916833677/post/1320613929
優 質 的 草 藥
【品種來源】
本品為浮萍科多年生水生漂浮草本植物紫萍 (Spirodela polyrrhiza (L.) Schleid.) 的全草,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夏季撈取,除去雜質,曬乾用。
【性味歸經】
辛,寒,歸肺,膀胱經。
【功效】
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水消腫。
【主治】
- 用於風熱表證,發熱無汗。本品辛寒,質輕上浮,有宣肺發汗,疏散風熱之功。故可用治風熱表證,發熱無汗,可配荊芥,薄荷,連翹等同用。
- 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用於麻疹不透,常與薄荷,蟬蛻,牛子同用;用治風疹瘙癢,本品又具有袪風止癢之功,常配荊芥,防風,地膚子等同用。
-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本品上可開宣肺氣而發汗,下可通調水道而利尿,用治水腫,小便不利兼風熱表證者為宜,可單用,或配麻黃,連翹,冬瓜皮等同用。
【文獻別錄】
- 《本經》:"主暴熱身癢,下水氣"。
- 《本草從新》:發汗去風,利尿消腫。
【用法用量】
3~10克。煎服。
【注意禁忌】
表虛而自汗者勿用。
【現代藥理】
本品含紅草素,牡荊素,芹菜糖,木犀草黃素;此外,還含有醋酸鉀,氯化鉀,碘,溴等物質。具有強心利尿及微弱的解熱作用。
摘自 http://yibian.hopto.org/yao/?yno=55
犁頭草
請大家一起來做善事
介紹:能同時治癌症,效果又迅速的神仙草~犁頭草(務必詳閱)
別名:土半夏、生半夏、犁頭尖、應菜黃、芋頭草。
形態:多年生草本,塊莖近球形,直徑約1公分。葉具長柄,戟形或深心狀戟形,長4~10公分,先端漸尖,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緣全緣或近3裂。花序柄長3公分或更長,佛焰苞下部綠色,管狀,上部擴大而成一卵狀披針形,深紫色的苞片,肉穗花序深紫色,子房數列,在花序的基部。漿果倒卵形,長約6毫米,花期5~7月。
生長環境:分部中國、日本、印度、婆羅州、馬來西亞及緬甸;生長於台灣低海拔陰溼之處如花盆、花園、公園、菜圃、田頭、林蔭。
成份:含生物鹼,甾醇。全草苦辛、溫、微毒。
種植方式:春、夏季種植最茂盛,冬季會落葉,故秋冬不易繁殖;不要用保麗龍及塑膠花盆會釋放氯及聚氯乙烯毒素對人體有害;可用木箱或陶瓷花盆種植,將犁頭草連同塊莖挖起種植,花期成熟子掉落也會繁殖;每天務必澆水1~2次否則第二天就枯萎,用洗米水或蛋殼泡水澆會長得更茂盛或施有機肥;發現葉子有缺口或圓洞表示有蟲或蝸牛要趕快清除否則兩天之內所有的葉子就會被吃光光;被蟲吃光或缺水枯萎及冬季落葉請勿丟棄,因泥土內有塊莖,只要把梗剪到與泥土齊即可,多澆水就會很快長出新葉,冬季落葉後待春天來臨會很茂盛長出新葉。
保存方式:水洗淨後用手將葉子撈起甩乾就好有一點水份可保存更久,裝入保鮮盒保鮮盒底部必須有濾網將水隔離否則葉子泡在水中會腐爛,放在冰箱冷藏即可,可保存2~3星期;有癌症者務必趁春夏之季盡量多採集,存在冷凍庫,以備冬季服用,但葉子就要自然晾乾以免葉子結冰。(請密切與我連繫)
用法:
1、內服(切記葉子不可以打汁會傷到喉嚨;也不可用牙齒嚼食否則舌頭會發麻如同針刺難耐,份量過多會中毒可能導致啞巴;只要用吞服就沒有任何副作用,請安心服用).(五天)或一星期服一次,一次服七(小孩)~十(大人)葉[一葉一葉服]晚上飯後不要再進食,睡前空腹服用效果最好;葉子的大小以三隻指頭(寬度大約5公分左右)為標準,視症狀增減。請選擇順口方式服用:(a)將香蕉嚼爛如泥再將葉子的梗包在葉子裡柔成一團放入口中連同香蕉一起吞下。(b)將葉子放入冰箱冷凍庫,解凍後會變得很柔軟,用開水服用。(c)葉子洗淨後自然晾乾,葉子不可有水分裝入膠囊內,用開水服用。(d)將葉子及梗剪碎,用開水服用(e)用15葉、葉子不可有水分及2、根熟透的香蕉(約15公分)打成泥(必需打很細)喝下,口腔會稍微刺痛,吃下半截香蕉或用水漱口或是含冰塊可舒緩其刺痛感〔建議癌症患者使用〕。服用犁頭草期間仍可繼續原來的療程,只要間隔兩小時以後即可;無病也可服用將體內的毒素清光讓全身器官處於最佳狀態就不會長黑斑、青春痘、遠離酸痛更不會長癌細胞;服用後會有酸痛、腹瀉、排黑便均屬良好藥效反應。
2、外敷:將葉子搗爛敷患處,加內服有雙乘效果。
中毒救治:1、服蛋清、麵糊、大量糖水2、喝鮮乳或老菜脯煮水喝3、以生薑汁和白米醋含漱及內服4、甘草6g防風15g清水兩碗,煎成一碗喝。
功效:1、各種癌症,無論第幾期只要還能吞食,未擴散到腦部,都有療效。
2、無名腫毒、各種腫瘤(外敷塊莖用酒磨汁)、甲邊疔、毒蛇、狂犬、蜜蜂、蚊蟲咬傷、飛蛇(以上外敷)、蛇頭疔(外敷加雄黃少許)、面頸生癬(塊莖沾醋磨)、淋巴結核(外敷,加醋、糯米飯少許)。
3、胃病、各種潰瘍如正在出血勿服立刻就醫出院後再服用。
4、風濕、痛風、各種酸痛、跌打損傷,嚴重內傷、將塊根洗淨放入半水酒滾後轉小火慢滾,溫熱服下比任何損傷藥還來得有效(扭傷或脫臼必需到國術館推正否則藥氣無法竄過會在受傷處形成紅腫)、外傷出血、止血消腫、瘀血(用葉子在瘀青處搓揉馬上由黑紫色轉變成紅色,第二天再搓揉由紅色恢復到原來的皮膚色)、
本人於07年5月全身所有病痛皆已痊癒,目前咖啡、飲料、甜點吃再多也不用擔心會胃酸過多;本行善單已傳至多處國家,服用犁頭草之人遍及全台灣,
此中藥功效來源于網路,使用前請諮詢專業醫生。
138854427294.jpg
優 質 的 草 藥
http://mypaper.pchome.com.tw/tw0916833677/post/1326658004
臭川芎
untitled.bmp
優 質 的 草 藥
1.bmp
優 質 的 草 藥
|
臭杏 |
‧英文名稱: |
Worm-seed Goosefoot,Mexican Tea,American Worm-seed |
‧學名:
|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inn. |
‧科名: |
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屬(Chenopodium) |
‧別名: |
土荊芥(生草藥性備要),鵝腳草(和汗藥考)、臭草(福建、貴州)、殺蟲芥,臭莧、土荊芥、臭川芎、殺蟲芥、鵝腳草、蛾角草、蛇藥草、臭藜藿、鉤蟲草、臭草、狗咬癀、白冇癀 |
‧原產地: |
熱帶美洲。 |
‧分佈: |
臺灣全島平野的荒地和路旁常見其群生。 |
‧用途: |
1.食用:葉可供調味,亦可曬乾代茶使用,種子可炒食或主食。2.藥用:性味:全草:辛、苦、溫,有小毒。效用:全草:袪風除濕,殺蟲止癢,通經活血。治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蛇蟲咬傷,鉤蟲病,蟯蟲病,頭風,皮膚濕疹,疥癬,口舌生瘡,胭喉腫痛,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
‧莖: |
株高 50~100 公分,莖直立,多分枝,有稜,無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強烈的氣味。 |
‧葉:
|
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 3~16 公分,寬 0.5~5 公分,先端漸尖或鈍,基部微下延,下部葉稍大,上部的葉較小,邊緣有不規則的鈍齒或呈波浪形,靠近頂部的葉全緣並變為條形或條狀披針形,下面密被黃色腺點,沿脈疏生柔毛。 |
‧花:
|
夏、秋之間開綠色小花,穗狀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常為 3~5 朵簇生於苞腋內,少為單生;苞片葉狀,長於花束,花束細小,兩性或雌性;花被 5 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雄蕊 5 枚;雌蕊花柱 2~3 歧,子房 1 室。花期 5~8 月。 |
‧果實: |
果實為胞果,膜質,長約 0.1 公分,扁球形,包藏於花被內;種子細小,徑約 0.7 公分,有光澤,成熟時紅褐色至亮黑色。 |
‧特性: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 50~100 公分,全株帶有特異的刺激性氣味(是臭、是香,則因人而異)。莖多分枝,具稜。葉互生,基部者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鋸齒緣或波狀緣,上部者線形或狹橢圓形,長 2~5 公分,寬 0.5~1.5 公分,葉柄短。花開於夏秋兩季,穗狀花序分枝很多,但呈圓錐狀排列,花密集,小花綠白色,單性,具葉狀苞,無柄;雄蕊 5~6 枚,雌蕊1枚,花柱 2~3 裂;果實為胞果,扁球形。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325003030 臭杏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191臭杏p1096 國立編譯館主編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p32 臭杏 台北南天書局 http://www.hulu.com.tw/?p=1799 臭杏 中國植物誌 第 25(2) 卷 082 頁 PDF 土荊芥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臭杏 92年10月184頁
|
引自 http://kplant.biodiv.tw/%e8%87%ad%e6%9d%8f/%e8%87%ad%e6%9d%8f.htm
臭川芎
科 別:藜科
學 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inn.
別 名:臭杏,蛇藥,七里香,蛇草,埔姜
性 味:辛溫,有小毒
生長環境:一年生草本,台灣全省田園,路邊,荒田,空地自生,夏,秋兩季產量豐富,隨處可見,最高可達一人高,整株具特殊臭味,秋季開花,葉片變小,冬季凋謝,
用 途:袪風,止痛,健胃,
實務應用:
1.中風,半身不遂: 臭川芎,金錢薄荷打汁加蜜,分早,晚各服用半碗.
2.藥浴,蒸汽浴,促進血液循環: 艾葉,臭川芎,香茅葉,月桃,澤蘭,桂枝,榕樹根等合用.(外用)
3.中風後遺症,降血脂:臭川芎鮮品榨汁
檸檬桉
03-2.jpg
優 質 的 草 藥
檸檬桉(油桉樹、檸檬香桉樹、猴不爬、電線桿樹)
•桃金孃科,桉樹屬。
•常綠喬木,樹幹通直而巨大,樹皮脫落後露出白皙光滑的樹幹,可能是樹
幹太滑了,所以在台灣檸檬桉又稱「猴不爬」!葉具紅褐色柄,單葉互
生,葉形披針形或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盾形或契形,葉全緣。檸檬ㄢ
生長迅速,分枝的部份常常集中在頂部,因此給人的感覺相當修長,枝葉
柔細飄逸,但枝條相當脆弱,為避免強風吹斷,幼株最好設立支柱固定株
身。
•用途:
(1)庭園景觀樹:樹形高大、壯觀,為優良景觀樹種。
(2)檸檬桉本身具有獨特強烈的檸檬香味,有防蚊蟲的效果。葉蒸餾可得
香油,為製造香水的原料。
(3)藥用:葉,可消腫散毒,可治腹瀉,外用治洗瘡癤,治皮膚病,風濕
痛;果實,袪風,散寒止痛,治風寒感冒,胃氣痛,痧脹腹痛;樹脂,
解毒斂瘡,治瘡傷感染。
(4)為製紙漿優良木材
山當歸-
多年生草本,花期6~11月夏,秋採收。味道和一般中藥店販賣的不同,味道清香似芹菜味,且有活血補血的功能。全株都可作為蔬菜食用,嫩葉切成細未煎蛋、根部則用來燉雞湯,料理起來,味道比中藥行當歸更讚喔!
IMG_20150130_123442.jpg
優 質 的 草 藥
優 質 的 草 藥
【生姜堪稱“還魂藥” 99%的人竟然只知道當作料!】
生姜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吃過生姜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爲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裏呆久後,吃生姜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生姜的不同用法:
受涼感冒:用生姜3~4片加半勺紅糖煮水喝,一日2~3次。
感冒伴有咳嗽:生姜3~4片、大蒜7~8瓣加紅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
感冒伴有發熱:在生姜、紅糖水中再加入大蔥1根,一次2~3次。
吃過食物後腹脹:可直接口含生姜片,或喝生姜水,一會兒就能緩解。
受涼引起腹瀉:用燒開的生姜水衝雞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瀉停止後再喝一天,以鞏固療效,暖胃腸。
空調房間後呆久後引起的渾身發緊,頭發脹:隨時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體的不適馬上消除。
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臭、喉嚨發癢: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後只要不吃寒涼食物,就不會複發。
咽喉腫痛:在熱姜水中加入少許的食鹽,當茶飲用。
孕期嘔吐:經常口含一片生姜就能治療和預防。
小兒吐奶:用1~2片生姜煮水喝後再餵奶。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姜和紅棗(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開胃。
關節痛:每天早上起床後吃幾片生姜或者煮姜棗水喝,一日3次堅持吃能明顯緩解關節的疼痛。
痛經:在生姜、紅糖水裏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酒後頭痛、頭暈:可用生姜煮水喝,馬上緩解。
手腳已生凍瘡但未破潰:可用生姜煮水泡手、泡腳。長痱子: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頭屑多、掉發:經常用溫姜水洗頭,效果不錯可試試。
狐臭:每天用生姜片多擦幾次,能明顯減少臭味。
“男子不可百日無姜”
中醫認爲,姜是助陽之品,于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現代臨床藥理學研究發現,姜具有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抗炎鎮痛、同時興奮人體多個系統的功能,還能調節男性前列腺的機能,治療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以及性功能障礙,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姜含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複有益。
若然男性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姜,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姜片放在嘴裏慢慢咀嚼,讓生姜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不僅如此,幹姜入菜也能治療腎虛陽痿。現小編推薦一款有益男性健康的藥膳,簡單易烹。取雄鯉魚1尾(約500克),幹姜、枸杞子各10克。取鯉魚肚內之魚G(雄魚腹中白色果凍樣物質,爲雄魚精囊腺),加入幹姜、枸杞子同煎。煮開,加料酒、鹽、味精適量調味即成。空腹時服食,隔日吃1次,連服5日。
幹姜溫中散寒,健胃活血,枸杞子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此藥膳可以治療由于腎陽虛衰引起的陽痿、畏寒肢冷、腰疼、腰膝酸軟、倦怠等。
女子吃姜保安康
古藥書雲“生姜辛溫,行陽分而祛寒發表,宣肺氣而解郁調中,暢胃口而開痰下食,治傷寒頭痛、傷風鼻塞、胸壅痰隔、寒痛濕瀉,清水氣、行血痹。”、“炮姜辛苦大熱,除胃寒而守中,溫經止血,定嘔消痰,去髒腑沈寒痼冷……”中醫常用姜作佐藥使藥。産後女子坐月子餐餐以姜醋佐膳,省內各地皆然,生姜或佐以豬腳雞蛋豬腸加烏醋鹽糖煲,或切成姜茸佐雞蛋糖醋蒸,皆取其藥效,適宜于産婦體質複原,也有利于餵養嬰孩者。
另外,煲姜水洗浴也可防風濕頭痛。廣州有個中醫專家雲,“産婦坐月子不洗頭洗澡”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廣州的天氣比較濕熱,尤其是在夏天,如果一個月不洗頭,不但不衛生,還可能造成皮膚發炎、長痱子。廣州人産後喜用姜片煲水洗頭洗澡,甚至洗臉洗手,是有科學根據的。因爲姜片可以驅寒,用姜煲水進行洗浴,可以防風濕和偏頭痛。
醉酒飲熱姜水一招靈
醉酒用熱姜水代茶飲用,可消化體內酒精。腳臭熱姜水中加點鹽和醋,浸泡雙腳15分鍾左右,腳臭便可消除。
牙周炎先用熱姜水清洗牙石,然後以熱姜水代茶飲用,一般6次左右即可消除炎症。
頭皮屑先用生姜輕輕擦洗頭發,再用熱姜水清洗頭發,可有效地防治頭皮屑。經常用熱姜水洗頭,對禿頭也有一定療效。
面部暗瘡用熱姜水清洗面部,每天早晚各1次,約60天左右暗瘡減輕或消失。此法對雀斑及皮膚幹燥等也有一定療效。
姜之家族
生姜,多加工成絲、片、末、汁來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運用範圍是最廣泛,我們常說的老姜,泛指生姜。
子姜,則是生姜的嫩芽,爲時令鮮蔬,季節性強,可作輔料、腌漬成泡姜或切絲生食,如子姜肉絲、子姜爆鴨、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幹姜,是姜的幹燥根莖,主溫中,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主治脾胃虛寒、吐瀉、亡陽、寒喘咳等症狀。幹姜在川菜中常用來煮湯食用。
每天早晨含姜片含出三大奇迹
我從去年春節開始,堅持天天早晨含姜,從不間斷,外出旅遊也帶上生姜。
至今含姜快一年了,在我身上出現了3個奇迹:
一是不得感冒了
自從含姜至今,我沒有患過一次感冒,偶爾有點感冒的迹象,喝一包“小柴胡衝劑”就沒事了,治好了我過去最頭痛的感冒病。古人雲:“早上吃姜,勝過吃參湯;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早上吃姜有益,晚上吃姜有害)。”
二是治好了膽管結石
去年8月6日我體檢時,B超發現肝左葉膽管結石0.8×0.2厘米,我從未吃過醫治膽結石的任何藥物,只是堅持每天早上含姜,今年8月7日再體檢時,膽囊未見異常。據王老伯講,早晨含姜,膽結石、腎結石都可以治好。
三是做肝功能“二對半”檢查,全部陰性我從1998年至2002年連續5年做“二對半”檢查,有二項陽性,即第四項e抗體(抗-HBE)和第五項核心抗體(抗-HBC)均爲陽性,但不屬于大小三陽。今年體檢時,乙肝病毒、檢查“二對半”全部陰性,反而要注射乙肝疫苗了。
含姜的方法是:
將生姜刮去皮(姜皮屬涼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紙一樣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內。每天早上起來,先飲一杯開水,再用開水衝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處理,然後將姜片放在嘴裏慢慢咀嚼,含10~30分鍾,將姜片咬爛,讓生姜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姜的二十種食療功
研究證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檸檬酸、抗壞血酸、蛋白質、脂肪、硫胺素、核黃素、胡蘿蔔素、粗纖維素及鈣、鐵、磷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生姜具有特殊的辣味和香味,可調味添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配菜,可做腥味較強的魚肉之調配菜,可生食、熟食,可腌漬、鹽漬、醋漬,可加工成姜汁、姜粉、姜酒、姜幹,可提煉制作香料的原料。
生姜甘辛而溫,具有散寒發汗、溫胃止吐、殺菌鎮痛、抗炎之功效,還能舒張毛細血管,增強血液循環,興奮腸胃,幫助消化。鮮姜可用于“風寒邪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止氣、止嘔、祛痰下氣”。幹姜適于“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消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民間在生活實踐和醫療實踐中,逐步摸索出許多用生姜治病的驗方,而且具有良好療效。
l、治嘔吐不止:生姜汁一湯匙,蜂蜜2湯匙,加開水3湯匙調勻,煮沸後一次服下。
2、治風寒骨疼、關節疼:
①生姜、蔥白各適量,搗爛炒熱,用布包好熨敷患處,一日數次。
②生姜數片放患處,用艾條灸之。
3、治胃病發作: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適量煎湯服下,一日2次。
4、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生姜25克切碎,放在一個豬肚中,加水用文火炖爛,分數次食用。
5、治中暑昏厥:生姜、韭菜各適量,大蒜1頭,共搗爛取汁灌服。
6、治急性菌痢:生姜25克,紅糖50克,共搗成糊狀,一日3次分服,連服數日。
7、治産後腹疼:生姜、當歸各150克,羊肉1000克,加水適量炖湯,分次服下。
8、治跌打損傷、腰扭傷:生姜、芋頭各半搗成泥狀,加面粉適量調勻,貼敷患處,每日更換2次。
9、治急性腸胃炎:生姜5片,茶葉20克,大蒜1頭,搗碎,煎水調紅糖適量飲下,每日3次。
10、治寒痢:生姜4片,茶葉15克,煎濃加半湯匙食醋,趁熱飲服,每日3次。
11、治熱痢:生姜 4片,茶葉15克,黃連6克,煎水晾涼飲服,每日3次。
12、治瘧疾:生姜 4片,茶葉15克,煎水調紅糖適量,趁熱飲下,每日2次。
13、治暈車暈船:生姜1片貼于肚臍,外貼1張傷濕止痛膏,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14、治凍瘡、凍傷:生姜適量搗爛,泡在適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溫擦拭患處,每日3次。
15、治腳汗太多:生姜15克,枯礬15克,熬水洗泡腳,每日1次。
16、治傷風咳嗽、虛寒久咳:生姜5片,加適量核桃肉、紅糖搗爛食之。
17、治紅白痢疾:生姜、綠茶等份,加水適量煎濃飲之。
18、治婦女虛寒腹疼:生姜、紅糖適量煎水服用。
19、發汗解表、溫肺止咳:生姜10片,茶葉7克,煎水趁熱飲服。
20、治風寒感冒:
①生姜數片,白蘿蔔250克,紅糖適量,煎湯趁熱飲下,出汗即解。
②生姜6克,蔥白5根,紅糖適量,煎湯熱服,對感冒初起或症狀輕有效。
③生姜90克,白蘿蔔60克,荸荠60克,搗爛取汁,分3次用開水衝服,每日一劑。
④生姜6克,蔥白2恨,大棗4枚,煎湯服用,對症輕無汗、身困者有效。
⑤生姜5克,蔥白1根,綠豆15克,蘿蔔30克,大棗 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開水衝服,對感冒發燒、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⑥生姜、蔥白各30克,食鹽6克,白酒一盅。將生姜、蔥白、食鹽共搗成泥狀,加白酒調勻,塗擦前胸、後背、肘窩、手心、腳心,對感冒身疼、關節酸疼、發熱不降有效。
⑦老姜10克煨熱,切開擦百會、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門,以皮膚微紅爲度,可消除惡寒怕冷、全身酸疼。
生姜在細菌作用下可發酵腐爛,産生黃樟素物質,能誘發食道癌、肝癌,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故腐爛的生姜不能吃。
生姜克雜症
慢性胃炎:姜20克切成薄片,大棗、桂圓各30克,紅糖2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15分鍾,早晚服用,每日1劑。
慢性萎縮性胃炎:
生姜、木瓜米醋湯:生姜30克,木瓜500克,米醋500毫升,用沙鍋炖煮,分次服用;
生姜米醋汁:生姜100克切細絲,浸泡在250毫升米醋中,密閉貯存備3天後用,每日空腹時服用10毫升。
胃及十二脂腸潰瘍:豬肚、生姜湯:豬肚1只冼淨,納入切碎之生姜250克,紮緊肚口,放置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至肚爛,姜汁滲透到豬肚,食肚飲腸,每只肚吃3—4天,連服8—10只。
急性腎炎浮腫尿少:姜皮、冬瓜皮湯:姜皮6克,冬瓜皮30克、車前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受寒腹痛:
鮮姜、白胡椒、紅糖汁:鮮姜9克,白胡椒7粒,打碎機打碎,紅糖15克熱開水300亳升衝。每日二次早晚。
姜、陳皮、蔥湯:姜9克,陳皮12克,蔥5株,胡椒5克,水500亳升煎開服。
腹瀉:姜、炒雞蛋:鮮姜10克切成碎絲,調和鮮雞蛋3只,炒熟食用,食後喝紅糖水350—400毫升,每日一次。
生姜、茶葉汁:生姜、茶葉各9克,水500亳升煎服。
風濕關節炎:生姜汁100亳升,冰糖100克,西瓜半個。把生姜汁、冰糖放入西瓜瓤內,再擱水煮,每日半個西瓜,分2次空腹溫熱服食。7天爲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此方以在三伏天爲宜。
食物中毒:
生姜、紫蘇葉湯: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腹瀉,取生姜、紫蘇葉各30克,水600亳升煎,加紅糖適量,每日分2次服。
中草藥中毒:
生姜汁:誤食生半夏、天南星發生舌腫、喉啞時,取生姜汁6亳升,溫開水衝服,一日2次。
宮冷不孕:
生姜、紅糖羔:鮮生姜500克,紅糖500克,將生姜打碎機打成泥,混入紅糖,蒸1小時,在月經期開始期用,每次1匙加200亳升熱開水,每日3次,連服1個月。服藥期間禁忌房事。
惡心嘔吐:
生姜、橘皮湯:生姜9克、橘皮9克,水500亳升,煎水分2次服,生姜、半夏湯:生姜6克,半夏6克,水500亳升,煎水分2次服。
妊娠嘔吐:
生姜、紅糖茶:生姜30克,紅糖適量,水500亳升,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姜、蘆根湯:姜30克,蘆根30克,水300亳升,煎服。每日1劑連服5天。
蛔蟲性腸梗陰:生姜、蜂蜜茶:生姜汁10亳升,蜂蜜10毫升,開水衝服,每日2劑,連服5天。生姜、蜂蜜茶:生姜200克,將生姜搗爛加水200毫升,煮沸3分鍾,去渣取汁,蜂蜜100亳升衝服,每日1劑。
陰痿:生姜、熟附、炖羊肉:生姜150克,熟附片15克,羊肉250克切片,文火炖服用。
肩周炎:老生姜50克,蔥白30克,白灑15毫升,共搗爛,炒熱或微波爐打熱敷患處,每次30分鍾,一日數次。
凍瘡:生姜、胡椒、紅糖湯:生姜10克,胡椒10粒,紅糖25克,水500亳升煎服。
幹姜、紅花、黃柏外用劑:幹姜30克,紅花30克,黃柏25克,加水500亳升浸泡10小時,煎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加95%的酒精200毫升混勻,擦凍瘡處。
骨結核:生姜汁外用方:生姜汁500亳升,榨汁打榨汁備用,100亳升加300亳升開水,用毛巾浸 濕,乘熱熨患部。巾冷即換,以局部發熱爲度,一日1次。
疖癰:鮮姜、鮮芋外用方:鮮姜100克、鮮芋頭100克冼淨去粗皮,共搗爛如泥,再加適量面調勻,外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敷1小時。
手癬:生姜、白酒外用劑:鮮生姜汁250亳升,白酒500毫升,將生姜汁倒入酒中泡3天後用,每日2次早晚擦患處。
足癬:生姜、食鹽外用劑:生姜100克切片,食鹽50克,加水500亳升放鍋中煮沸,倒入盆中加水1000亳升,溫度不燙傷未宜泡洗患處,每日2次早晚浸泡30分鍾,一般3—7次可治愈。
白癜風:生姜外用方:將生姜煨熱後,輕輕擦患處,以皮膚微微發紅爲度,每日2次。
四肢麻木:生姜、陳醋外用劑:四肢循環不好,冷引起的四肢麻木,取生姜汁100亳升,陳醋100毫升,熱水2000亳升,溫度不燙傷未宜泡洗四肢,每晚上1次。生姜、幹姜應用淺析 ;生姜·幹姜·炮姜 ;
這三種中藥都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莖,由于各自的性狀不同,所以它們在臨床上的主治用途也各有不同。
生姜:爲姜的新鮮的根莖,性味辛、微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被中醫譽爲“嘔家聖藥”。可用于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嘔吐、喘咳、脹滿、泄瀉等。如用生姜、紅糖熬制的姜湯可活血驅寒,就是防治風寒感冒的一劑良藥。此外,生姜還能解半夏、南星、魚蟹之毒。
幹姜:爲姜的幹燥根莖,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由于幹姜能守能走、性熱而偏燥,故對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濕者以及寒飲伏肺的喘咳頗爲相宜,又因爲力速而作用較強,用于回陽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等症的治療。如用于溫中散寒的大建中湯、理中丸,回陽救逆的四逆湯,溫肺散寒而化痰飲的小青龍湯。
炮姜:爲幹姜炒至表面微黑、內呈棕黃色而成,性味苦、辛、溫。具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的功效。炮姜的辛燥之性較幹姜弱,溫裏之力不如幹姜迅猛,但作用緩和持久,且長于溫中止痛、止瀉和溫經止血。可用于中氣虛寒的腹痛、腹瀉和虛寒性出血。如用于脾胃虛寒之腹痛、腹瀉、霍亂轉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虛寒便血的艾葉丸。
生姜、幹姜:均爲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幹燥根莖。夏秋霜降前采挖根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淨爲“生姜”;冬季冬至前采挖,去淨莖葉、須根、泥沙,經曬幹或微火烘幹爲“幹姜”。
性味歸經與臨床應用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功能發汗解表,溫肺止咳,溫中止嘔;多用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等。孫真人雲:“姜爲嘔家聖藥。”單味生姜可健胃消食止嘔。胃寒嘔吐,可配半夏、吳茱萸;胃熱嘔吐,可配黃連、竹茹;水飲嘔吐,可配白術、茯苓等。用于肺寒咳嗽,痰多胸悶者,多與蘇葉、杏仁、桔梗、前胡同用;痰熱咳嗽或中風痰壅失語肢麻,需配竹瀝清熱豁痰。生姜配半夏有明顯的和胃止嘔作用,並可解半夏毒。生姜還可解天南星、烏頭、百部、木薯、鬧羊花等藥毒,輕者取汁含嗽5ml,4h1次;重者鼻飼5ml,2~3h1次。生姜配大棗能保護胃氣,可減弱或消除其他藥物對胃腸的刺激。生姜配白芍能制白芍之寒而溫經止痛。常用量3~10g,煎服或搗汁衝服。禁忌:本品辛溫,陰虛內熱及有熱盛之證者忌用。幹姜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功能溫中散寒,回陽通肺,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瀉泄,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等。
幹姜性辛溫,善去裏寒,通行陽氣,尤長于溫脾胃陽氣。治脾胃虛寒,常配黨參、白術、吳茱萸、炙甘草等溫肺化飲,與白芥子、細辛、半夏同用;治療腎陽不足,伍以附子、肉桂、補骨脂等;與附子等大辛大熱之藥配伍,治療亡陽脫證,可加強附子回陽救逆之功,即所謂“附子無姜不熱。”與生姜相比,幹姜偏于溫裏散寒;生姜長于發散風寒,溫中止嘔。幹姜還是監制苦寒藥品的良藥,如與黃連、龍膽草等同用,可使苦寒之品不傷胃氣。常用量3~10g。
禁忌:
本品辛熱燥烈,陰虛有熱者及孕婦均禁用。生姜、幹姜爲同一植物來源而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形成的兩種中藥,生姜爲辛溫解表藥,幹姜爲溫裏藥,兩者在臨床中應辨證使用,功效作用差異較大,切不可混用。
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離姜的習慣,在《論語·鄉黨》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說。南宋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姜能通神明,去穢惡,幫不撤。”在現存最早的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也裏關于有姜的記載:“幹姜,味辛溫,主胸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溫脾,腸辟下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勞,可蔬,可和,可果,可藥。”生姜熬的湯還有一個別名叫“還魂湯”。在蘇東坡的《雜證》中也曾記載,錢塘淨慈寺的和尚,八十多歲,顔色如童子,問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雲”。民間也有“朝含三片姜,不用開藥方”,“冬有生姜,不怕風霜”,“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家備小姜,小病不慌”等說法.
生姜性溫,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吃過生姜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爲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裏呆久後,吃生姜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另外,生姜還有解毒的功能。如誤食了毒覃,輕者會舌麻、惡心、嘔吐,最好的方法就是趕緊口嚼生姜,連吃幾片,怕辣的人就多切幾片生姜煮水喝,要連喝幾次至症狀完全消失;重者會引起神志不清、昏迷,在送入醫院搶救後,等病情穩定了之後,就給病人喝生姜水,這樣能更快速地驅除毒質。
中年男士易患高血壓病,是由于體內寒濕重,經絡瘀堵不暢造成的。可以在每晚泡腳的水中加入生姜,有助于去寒、降血壓。同時生姜又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就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說,常用生姜水泡腳既可以去寒又不上火,而且降壓、補腎,同時可以治療男性前列腺炎等疾病。
生姜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常吃會引起肝火旺,就用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時配一些舒肝、理氣的食物,如山楂、菊花,用它們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既用姜、蒜驅了寒,活了血,又及時疏理了肝火,不致瘀堵。
巧用熱姜水可治十種小毛病
一,口腔潰瘍 ;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每天二至三次。一般六至九次潰瘍面可以收斂。
二,牙周炎 ;先用熱姜水代茶漱口,早晚各一次,如果喉嚨痛癢,可用熱姜水加入少許鹽代茶飲用,每天二到三次。
三,偏頭疼 ;當偏頭疼發作時,可用熱姜水浸泡雙手約十五分鍾左右。痛感就會減輕或消失。
四,醉酒 ;用熱姜水加適量的蜜糖可緩解或消除酒醉。
五,頭皮屑 ;先用生姜擦洗頭發,然後用熱姜水清洗頭發。可有效防治頭屑。如長期使用對禿頭有一定的療效。
六,腰肩疼痛 ;先在熱姜水加入適量的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幹,敷于患處,反複數次,可大大緩解疼痛。
七,蛲蟲病;每天睡前用熱姜水清洗肚(門)周圍,後再飲用熱姜水一至兩杯。持續十天左右可治愈。
八,腳臭; 將腳浸泡于熱姜水中,浸泡時加點鹽和醋。浸泡十五分鍾左右抹幹,加點爽身粉。臭味便可消失。
九,高血壓 ;血壓升高時,可用熱姜水浸泡腳十五分鍾左右。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擴張。使血壓隨之下降。
十,感冒頭疼 將雙腳浸泡于熱姜水中,以水能浸到踝骨爲宜。可加點鹽,醋,浸至腳面發紅爲止。此法對風寒感冒,頭疼,咳嗽治療效果顯著。
十一、荨麻疹 :1.生姜桂枝粥:生姜10片,桂枝3克(研末),粳米50克,紅糖 30克,煮稀粥食,每日1-2次。
十二、醋姜湯:組成:姜50克,醋半碗,紅糖100克。 用法:同燒湯,去渣溫飲。每次1小杯,每日2~3次。 功效:活血消腫,散寒止癢。主治:因食魚蟹等引起的荨麻疹瘙癢難忍者。
生姜的幾種特殊食療功效
生姜以去腥除膻的本領和自身特殊的辛辣芳香,受到人們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它做調味品以外,還可用于醫藥和提取香精的原料,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姜”之說。
生姜味辛,性溫,入肺、脾、胃三經,具有發汗散寒,去濕去水、止嘔祛痰、健胃、驅風、解毒等功效。用生姜療疾曆史悠久,而且在民間綿延至今應用不衰。
治風寒:由風寒引起的腹痛、頭痛和發熱,取生姜30克,紫蘇葉3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每日2次服用。
治腹瀉:生姜適量切片,調和鮮雞蛋2~3個,炒熟食,隨喝紅糖水1碗,對寒瀉有卓效。
治月經期腹痛:益母草30克,生姜10克,洗淨,同入砂鍋煎1小時,加紅糖少許調服。經前5天開始服用,每日一劑,連服5個療程。
解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腹瀉,取生姜30克,紫蘇葉30克,水煎加紅糖適量,每日2次服用。
治消化不良:取生姜末3克,水煎,加醋少許,趁熱服下,日服3次。飯後服,對寒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良效。
俗話說,“晚吃蘿蔔早嚼姜,氣走醫生不開方”,意味著蘿蔔和姜是養生保健佳品。從另一角度也說明了生姜的不凡功效。例如,在長壽之鄉如臯人的心中,生姜不僅調味,更是調身調心、長壽的靈性之物。在長壽之鄉如臯,喝姜茶、含姜片、用姜水泡腳已經是一種融入當地人骨血的傳統養生長壽秘方。
《神農本草經》記載,生姜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祛痰祛寒、補氣平喘的作用,經常被用來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等症。
如臯人對生姜情有獨鍾,可能與幾個民間流傳甚廣的故事有關。傳說,蘇東坡在錢塘擔任太守時,曾經遊覽淨慈寺。他發現80歲高齡的住持鶴發童顔、精神矍铄,十分驚奇,便詢問駐顔妙法。住持說:“我每天用連皮嫩姜切片,溫水泡服,吃了40多年。”還有一個傳說,白娘子誤飲雄黃酒,變回原形,許仙驚嚇致死,白娘子爲救許仙赴昆侖山盜仙草,這盜來的仙草就是生姜芽,所以生姜也叫“還魂草”,姜湯又叫“還魂湯”。
來源:陳學忠中醫教授
☞看後,請各大專頁用分享的方式不要要複制不要占爲己有這是自私的行爲!這些文章是我一手包辦,資料在網上以及書本上拿來的!
【生姜泡紅茶,小秘方喝出黑頭發】
生姜泡紅茶一周瘦8斤
減肥,你想瘦幾斤?試一試生姜紅茶減肥法吧,讓你想瘦幾斤就瘦幾斤!輕松去掉肥肉,迷人窈窕不再是夢。
一、生姜紅茶
材料:紅茶一包、去皮生姜五片、蜂蜜適量
做法:把紅茶和生姜一起放入杯中,用九十度以上水沖泡,等稍溫後放入蜂蜜
要點:如果感覺到肚子有灼熱的感覺時,要考慮減少生姜的用量一天飲用2至6杯就好。
二、根治白頭發
紅皮花生米
核桃
做法:
配料:米醋5斤,紅皮花生米2斤,核桃1斤。
做法:把5斤醋盛入一壇子裏,將花生米,核桃放入盛醋的壇子裏浸泡,再將壇子封起來,一個禮拜之後,將壇子打開,每天服用大約7粒花生米及一小半核桃,服用大約一個月左右即可見效。
小秘方吃出黑頭發
許多女人都曾為自己頭上的白發憂愁,有些人才20多歲,發間就隱約藏有白發。只要留心,您也可以蓄出一頭烏黑亮麗的頭發,這裏有個小秘方供您參考。
每天早晚吃兩勺子,兩個月後,你的頭發會慢慢變黑。大約四個月後,所有白發慢慢轉青。到時擁有一頭烏黑發亮的黑發,便不再是夢。
材料:何首烏100克,黑芝麻50克,蜂蜜50克
具體做法:
第1步:將何首烏洗凈,放於鍋內蒸半小時,何首烏變軟。
第2步:將蒸軟的何首烏取出,再放入鍋內煎一小時,何首烏的汁溶於水中。
第3步:將芝麻炒熟,放於盛有何首烏片的鍋內煮10分鐘。
第4步:放涼後再放入蜂蜜,將所有材料攪勻後即可。
※內容僅供參考,如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建議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
untitled.bmp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25.JPG
優 質 的 草 藥
IMG_0026.JPG
優 質 的 草 藥
食茱萸 |
‧英文名稱: |
Alianthus Prickly Ash |
‧學名:
|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arimi Fagara ailanthoides (S. et Z.) En
gl. var. ailanthoides Fagara ailanthoides (Sieb. & Zuc
c.) Engl. & Prantl. Fagara ailanthoides (Sieb. & Zuc
c.) Engl. var. pubescens Hatusima Fagara ailanthoides (sieb. & Zucc.
) Engle. & Prantl. 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 var. inerme Rehd. & wils.
|
‧科名:
|
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屬(Zanth
oxylum)
|
‧別名:
|
大葉刺楤、刺江某、刺楤、
紅刺楤、越椒、鳥不踏、毛
越椒、茱萸、辣子、藙、樧
、檔子、艾子、紅刺杉(蔥)
、刺桐、小滿天星,椿葉花
椒(廣西植物名錄),樗葉花椒
、滿天星(江西),刺椒(四川)
,食茱萸(臺灣植物誌);Tana
(泰雅);Kyana'kk(排灣)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韓、日、琉球和
菲律賓,在台灣產於低海拔
森林邊緣地區或道路兩側。
|
‧分佈: |
臺灣全島低地及中高地森林
中,尤其於火燒森林後之新
生地及崩落裸地,常可發現
其蹤影。台北、台中、南投
、屏東、台東、蘭嶼,山麓
至海拔1600公尺山區。
|
‧用途: |
1.食用:ㄅ.嫩心葉或幼苗時
期之幼嫩部分可食用。ㄆ.排
灣族族人常將嫩葉放入湯中
調味,其嫩葉與湯、豬肉或
綠豆一起煮,加少許調味,
可增添香味替代佐料。2.木材
用途:木材可製浮苓、小器
具,莖幹可製搶托。3.鳥喜食
果實,可在附近設陷阱抓之
。3.藥用:性味:樹皮:甘、
辛、平;果實:辛、溫、有
毒;葉、根:苦、辛、平。
效用:樹皮:袪風通絡,活
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風溼
痹痛,蛇腫,外傷出血;果
實:燥濕,殺蟲,止痛。
治心腹冷痛,寒飲,泄瀉,
冷痢,濕痹,帶下,齒痛;
葉:解毒,止血。治毒蛇咬傷
,外傷出血;根:袪風除溼,
活血散瘀,利水消腫。
治風濕痹痛,腹痛腹瀉,小
便不利,外傷出血,治跌打
損傷,毒蛇咬傷。白的根切
片煮排骨治脊膜炎。
|
‧莖: |
喬木,高稀達 15 公尺,胸徑
30 公分;莖幹有鼓釘狀、
基部寬達 3 公分,長 0.2~0.5
公分的銳刺,當年生枝的髓
部甚大,常空心,花序軸及
小枝頂部常散生短直刺,各
部無毛。
|
‧葉:
|
奇數羽狀複葉互生於幼時常
呈紅色,長約 30~80 公分,
小葉 7~25 對、對生,小葉
柄長約 0.3 公分,厚紙質,長
約 6~12 公分,寬 4.5~5 公分,
具油腺,故有芳香味,呈披
針狀長橢圓形,邊緣有規則
性細鋸齒,葉背粉白色,光
滑,揉搓有濃郁香氣。
|
‧花:
|
雌雄異株,聚繖花序頂生;
長 10~30 公分,密生;花黃
白色,徑約 0.3~0.4 公分;萼
小,呈半圓形;花瓣 5 片,
長約 0.2~0.3 公分。花期 8~9
月。
|
‧果實: |
硬殼蓇葖果,球形,徑 0.4~
0.6 公分,熟時開裂;種子
黑色,有光澤,卵形,先端
尖銳。果期 10~12 月。
|
‧特性:
|
食茱萸為芸香科花椒屬落葉
大喬木,俗名紅刺蔥、鳥不
踏、越椒、刺江某等,落葉
喬木,老樹幹有短硬瘤刺,
幼枝密被銳尖刺,具中空髓
部;葉有小葉 11~27 片或稍
多;小葉整齊對生,狹長披
針形或位於葉軸基部的近卵
形,長 7~18 公分,寬 2~6 公
分,頂部漸狹長尖,基部圓,
對稱或一側稍偏斜,葉緣有
明顯裂齒,油點多,肉眼可
見,葉背灰綠色或有灰白色
粉霜,中脈在葉面凹陷,側
脈每邊 11~16 條。花序頂生,
多花,幾無花梗;萼片及花
瓣均 5 片;花瓣淡黃白色,
長約 0.25 公分;雄花的雄蕊
5 枚;退化雌蕊極短,2~3
淺裂;雌花有心皮 3 個,稀
4 個。果梗長 0.1~0.3 公分;
分果瓣淡紅褐色,幹後淡灰
或棕灰色,頂端無芒尖,徑
約 0.45 公分,油點多,幹後
凹陷;種子徑約 0.4 公分。食
茱萸在十月至次年二月有季
節性落葉現象,而在一和二月
間即發生抽芽展葉,葉柄及
心部常呈紅色,全株有刺又
有香蔥味故名─紅刺蔥,其枝
幹上亦長滿瘤刺,鳥兒甚至不
敢棲息,又叫─鳥不踏。
食茱萸自古以來即為入藥植
物,李時珍本草綱目言:茱
萸吳地者入藥,故名吳茱萸,
其葉柄及心部常呈紅色,全
株有刺又有之香蔥味故亦叫
紅刺蔥,其枝幹上亦長滿瘤刺
,鳥兒甚至不敢棲息,又叫
鳥不踏;其嫩葉片具有強烈
的香氣,可用來作膳食上很
特殊的菜餚。嫩葉汁治感冒
和瘧疾,可供煮食,俗用避
邪;『辟惡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郭元振詩;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
萸少一人』─王維詩;『明
日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
細看』─杜甫詩。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417020010 食茱萸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5.食茱萸 p81 民87年7月30日初版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108食茱萸 p122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編著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735食茱萸 p868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4/198.htm 茱萸 中國植物志 第43(2)卷 035頁 PDF 椿葉花椒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食茱萸 92年10月278頁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950616-951121)
|
1400831235582.jpg
夏季吃空心菜的食療功效有哪些
中醫認為,空心菜具有很強的解毒功效。它具有解暑行水、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潤腸通便等功效,被《南方草本狀》譽為“奇蔬”;適用於痔瘡、便血、折傷、蟲蛇咬傷、淋濁、帶下及飲食中毒等症。平時泌尿系統感染,或是小孩鼻出血,都能用空心菜煮湯來喝,有治療效果。
而現代營養學發現,空心菜具有很強的排毒功能。其中粗纖維含量極為豐富,由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組成。果膠能加速體內有毒物質排泄,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胞吞食細菌的活力,殺菌消炎。
空心菜還能通便防癌,可加速排便,對防治便秘及減少腸道癌變有積極的作用。它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 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體質,防病抗病。現代醫學還證明,空心菜能降低血糖,可作為糖尿病患者的食療佳蔬。
食用空心菜時的注意事項
此外,空心菜性寒滑利,體質虛弱、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不宜多食,血壓偏低、胃寒者慎吃。吃涼拌或清炒空心菜時,最好放點蒜,因蒜能佐治寒涼。
怎麼挑選空心菜?
挑選空心菜時,葉子越寬大的越新鮮脆嫩。同時,要挑選無黃斑、莖部不太長的。而烹調加熱時間不恰當,會使空心菜顏色變差,營養受損。最好把莖和嫩葉分開吃。嫩葉適合急火快炒和涼拌,和腐竹、豆腐、魚、肉末、芝麻醬等一起吃能使營養搭配更為合理。莖則可以切成丁,與黃豆、豆渣等一起炒,口感獨特,營養豐富。
花 草 類
(一)石蓮花的特性 :
1. 甘淡、微酸,雖然口感微酸,但卻是純鹼性食品,是提供平衡身體酸鹼值的最佳蔬果。
2.營養成分相當高,因其富含膳食纖維:磷、鈣、鉀、鈉、鎂、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C、B1、B2、B6、葉酸、菸鹼酸、β-胡蘿葡素及其他微量元素。
(二)原產地及葉的形態
1.原產地:
墨西哥,也有人說產於歐亞大陸和非洲,可見全世界分布甚廣。
2.葉的形態:
葉片厚實似湯匙狀,因外形狀似蓮花而得名,花梗自葉腋中抽出,呈穗花序,花冠先橙色,先端黃色。
(三)、石蓮花採收:
石蓮花必須在清晨採收,過了中午12點,葉片中的成分會因為日照而產生變化,過了中午以後採收的石蓮花變得食之無味,天然成分的酸味都消失了。 因此石蓮花,都是在清晨五點到十一點間採收。
(四)怎麼吃石蓮花的整理:
1. 可生食,葉片冰涼後沾梅粉吃口感獨特,味如黑珍珠蓮霧。
2. 可以沾沙拉,以涼拌的吃法。
3. 直接沾食果糖或蜂蜜,風味絕佳。
營養成份: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膳食纖維,粗纖維、維生素B1、B2、B6及C、磷、鈣、鉀、鈉、鎂、鐵、葉酸、菸鹼酸、β胡蘿蔔素
食效解析:中國醫學認為,石蓮花性寒味甘淡微澀,具利尿降壓,解毒保肝,消腫止痛等效用。它的功效不僅可以降血糖、血壓,提高免疫機能,也可以排尿酸,去尿毒。對牙周病、皮膚病、口臭、口乾、便秘、十二指腸、消化系統也有效。在各種肝炎的預防與改善更得到極大的肯定
特別注意:直接生食石蓮花者,不宜過量,尤其低血壓患者,日以不超過三片為宜,孕婦也不宜服用太多
(五)吃石蓮花的好處:
1.對於口臭、口苦、便秘有消除作用。 2.減緩肝毒、急性慢性肝癌、肝硬化、預防肝癌及幫助肝機能新陳代謝..等。
3.可解酒提神幫助肝機能代謝之功效。
4.高血壓、糖尿病、尿酸、尿毒、十二指腸、消化系列。
5.提神醒腦。
火炭母草拉丁名:Polygonum chinense Linn.
英文名:Chinese knotweed, Southern smartweed
科屬:蓼科蓼屬
火炭母草(拉丁名:Polygonum chinense L. )為蓼科蓼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植物。別名:火炭母、火炭毛、烏炭子、運藥、山蕎麥草、地膚蝶、 黃鱔藤、暈藥、火炭星、鵲糖梅、烏白飯草、紅梅子葉、白飯草、大葉沙灘子、烏飯藤、水沙柑子、鴣鶿飯、水退瘀、胖根藤、老鼠蔗、小暈藥、花臉暈藥、蓼草、白烏飯藤、信飯藤、酸管杖、大沙柑草、火炭藤、水洋流、酸廣台、接骨丹、大紅袍、野辣蓼。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長達1m。莖近直立或蜿蜒,無毛。葉互生,有柄,葉柄基部兩側常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垂片通常早落。托葉鞘通常膜質,斜截形,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10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截形,全緣,兩面均無毛,有時下面沿脈有毛,下面有褐色小點。頭狀花序排成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軸密生腺毛。苞片膜質,卵形,無毛,花白色或淡紅色。花被5裂,裂片果時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光亮。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火炭母,全草入藥,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性:涼味:酸、甘涼、平。功效: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主治:治跌打閃挫,久年傷痛,肝炎,腫毒,癰疽,痢疾,腸炎,消化不良,扁桃腺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雲翳,皮膚炎,濕疹,瘙癢,白帶,子宮頸炎,黴菌性陰道炎,乳腺炎,癤腫,小兒膿皰瘡,毒蛇咬傷等。
提醒:讀者如要採藥服用,因體質有別,最好能證得醫師指示。
3.jpg
南非茶,又名博士茶(英語:Rooibos;英語化發音: 英語發音:// roy-bos; 南非語發音:[rɔːibɔs],意思就是紅色的灌木;學名:Aspalathus linearis)是一種生長在南非開普頓北部凡波斯的豆科灌木植物,有「南非的紅寶石」的美譽。因為其獨特的健康功效,可降血壓及血糖,現時被當作一種健康補充劑來出售[1]。
參考資料[編輯]
- ^ 食德好.嚴浩偏方 :節目重溫,香港有線電視娛樂台,2013年3月
研究證實可抗癌‧中國生吃南非葉保健
2008-01-09 19:55
《光明日報》前年報導南非葉抗癌新聞後,推拿及草藥護理師林國良便將南非葉寄往北京國家醫學院研究。醫學院研究後發現,南非葉具有植物中高含量的抗氧化劑(Antioxidant),確有抗癌功效,並已通過一家保健報章發表有關研究報告。如今,上海和北京都掀起了生吃南非葉的保健風氣。
林國良說,醫學報告指南非葉與青蘋果攪成果汁喝,是最佳的抗癌法。上海和北京餐飲界商人腦筋一轉動,馬上推出這道保健飲品招客,多間健康餐館更用南非葉作招牌,提倡麵包夾南非葉生吃保健。
他指出,這份研究報告也提及南非葉對閃光、老花眼、近視及青光眼有顯著的功效,對高血壓、高膽固醇都有功效。
“當地人甚至說‘壽險只賠錢,南非則保命’;另有一句響噹噹的口號是‘南非加蘋果,癌症遠離我’。”
生吃效果最好
林國良聲稱,他去年杪到北京走一趟,發現採用真空及速凍法包裝的南非葉,在超級市場以20或30片盒裝出售,買回來可存放在冰箱保鮮一個月,每片售賣1元人民幣(馬幣50仙)。
他指出,一些人把南非葉曬乾當茶來喝,一些人則把南非葉煎蛋吃。不過,南非葉經過高溫烹煮後,抗氧化劑就會削減,因此生吃的效果最好。“南非葉吃起來很苦澀,但與其他材料配搭卻能蓋掉苦澀。”
他補充,以上海及北京作比較,南非葉在上海的銷路更好。他認為這是因為上海比較先進及商業化,也更講究保健意識。有人吃了南非葉一陣子後,驗血得知病情改善。
林國良也是北京國家醫學院院長蘇佩清醫學博士在大馬惟一的徒弟,他透露,北京國家醫學院發現南非葉的療效後,已把南非樹交給一家機構,在昆明“草藥村”大量培植。
尿毒襲腎臟險踞腳 南非葉救校長一命
南非葉證實具有抗癌療效後,林國良曾利用南非葉及溫室培育的冬蟲草,救了檳城浮羅山背聖心中學退休校長李騰一命。
58歲的李騰3年前退休後,因流鼻血而到醫院檢查,結果證實患上鼻癌。他在醫院經過38次化療,過程中因糖尿病併發,尿毒入侵腎臟,令他的腳部開始腫爛,兩只腳趾發黑被踞保命。
由於腎臟嚴重損壞,必須洗腎,醫生擔心他吃不消,便建議他嚐試中藥。他當時並不相信中藥,但為了保命,他3個月前嘗試林國良的方法,每天生吃南非葉及磨成粉的冬蟲草,結果病情逐漸好轉,腳部也開始恢復血色。
一個月後他到醫院檢查,醫生驚奇地告訴他,糖尿的尿毒已消除、血糖正常、不用踞腳也不必洗腎,癌細胞更是無影無蹤。他如今已痊癒了兩個月,每天開胃地飲食及晨運,為了保持最佳狀態,他戒吃有“毒”的有殼海鮮等。
如何有效生吃南非葉
1. 兩片南非葉加一個青蘋果(紅蘋果效果不比青蘋果好)一起攪成果汁喝。
2. 兩片麵包塗上喜愛的果醬,再夾一片南非葉。
3. 曬乾南非葉,當茶泡來喝。
注:一般人每天吃一至兩片南非葉已經足夠,過量對腎可能帶來負荷。
--------------------------------------------------------------------------------
你知道嗎?蔬果含抗氧化劑抵抗毒素攻擊
抗氧化劑(Antioxidant)具有抵抗自由基攻擊、防止細胞氧化的功用,也就是說,如果有“敵人”想攻擊身體細胞,抗氧化劑會先替身體挨這一刀,以達到保護身體的作用。抗氧化劑通常存在於天然食物中,各類新鮮蔬菜和水果都是最佳的抗氧化劑來源。
自由基(Free Radical)俗稱惡性細胞,又稱氧化劑,是空氣污染、化學藥物、農業、噪音、電滋波等外來的毒素及新陳代謝後,所遺留下來的廢物。多餘的糖、脂肪、憂慮緊張引致血氣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內生之毒。就是這些自由基攻擊人體各器官,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發揮防衛工作,強而有力的免疫系統就須要補充,而補充力就是南非葉所含的抗氧化劑。
美國國家科學院“食用抗氧化劑和相關化合物小組”近日宣佈,以大量服用抗氧化劑,作為降低罹患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阿滋海默症或其他疾病的機率的方式
----------------------------------------------------------------------------------------------------------
學名:Vernonia amygdalina Delile 科別:菊科.
別名:扁桃斑鳩菊.神奇葉.桃葉斑鳩菊.尖尾鳳.肝連.苦樹.苦茶葉。
產地:原產於熱帶非洲。台灣民間常見栽培。
採集加工:葉全年可採.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性味:(葉) 味苦.澀.性寒。
功能:清熱.解毒.消炎.收斂.殺蟲。(民間流傳可退肝火.降尿酸.)
用於:熱病.高血壓.肝炎.咳嗽.哮喘.瘧疾.胃疼痛.腹瀉.痢疾.糖尿病.線蟲病.血吸蟲病。
※研究中的抗癌植物之一。
※這是外來植物.其完全的作用不是很明朗.所以幼兒.懷孕.護理婦女.嚴厲肝臟或肾病者最好禁止使用較安全。
- 。
光明日報‧2008.01.09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