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
砌上了水泥牆
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
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門上的一塊斑駁的木板
刻著這麼幾句話
子子孫孫永保佑 世世代代傳香火
---選自羅大佑。鹿港小鎮]
鹿港,一個充滿歷史的地方。曾經因為我對鹿港的著迷,因為對鹿港小鎮的喜歡,我寫了一個叫鹿港小鎮的故事。但鹿港一直存在我的資料裡、文字中,但我並未真正走訪鹿港。然而鹿港這個富有故事的小鎮,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今年夏天,雖然是我第二次走訪鹿港,但仍有未完成的感覺。沒錯,我這次旅行的地方,就是這個昔日稱一府二鹿的鹿港鎮。
說到鹿港,起站大家都一定會去天后宮。天后宮是鹿港香火最盛的一間廟宇,由於鹿港以前是靠海吃飯,而庇佑討海人的神明便是媽祖娘娘,所以鹿港的天后宮,即使經過這麼長的歷史,依舊是大家的最愛,依舊人潮洶湧。媽祖廟前的小吃攤,更是擠滿了人潮,這個天后宮,也是羅大佑的鹿港小鎮歌曲裡的重頭戲。不過我卻建議從龍山寺玩起,最後再到這座天后宮。
往龍山寺的路上,是鹿港最熱鬧的中山路。這條中山路,可說是大有來頭,昔日舊稱「不見天街」。所謂不見天街,就真是看不見天。當時的鹿港商業之盛,當然今非昔比,商人們為了怕小偷的光顧及長年海風的侵襲,就把屋簷加長,直至街面,所以走在這條街,有不見天日的感覺。到了日據時代,日人因為覺的這樣欠缺衛生,於昭和二十三年拆除,現今只留下古老的歐式建築令人玩味。
龍山寺,國家一級古蹟。建於西元1786年,距今二百二十年之久。是個不可不遊的地方,龍山寺的廟宇建築堪稱冠古絕倫,是古今廟宇中最美的建物,保有二廟埕,不過我們去的時間不巧,龍山寺全寺整修,不復見廟宇全貌。所幸之前還有拍到部份,置於下右。
去龍山寺前,建議先至文開書院及文祠武廟,這樣可使流程更為順利。這三座建築並肩而立,正是文武全才。由於這三座建築都是後期改建,所以文開書院及文祠中都有些空洞,並無文物在其中,但建物壁上留有古時的文詞書法,頗值一看。文祠中已沒有神明,但武廟中的關聖帝君仍坐鎮於武廟之中。武廟正殿供奉關聖帝君,右手邊則是觀音菩薩,左手是關帝愛騎赤免馬。此三建物外有一半月池,此外文祠與武廟中間有口井,被譽為蓬萊第一泉。
接著,我們去了由辜家洋樓所改建的「鹿港民俗文物館」。這棟洋房原是辜顯榮一家所有,後來捐出做為文物館。這個開台北城門讓日本人占據台灣的人,後世對他多有評論,但我想無論如何,歷史如洪流,誰是誰非,自不是我討論的重點。但這民俗文物館裡的東西可真不少,凡舉清末民初的服裝配飾、戲曲樂器、宗教禮俗、飲食用具、辜氏臥房及會議廳堂等等,都在地方鄉紳的捐贈下,文物數量頗為可觀。其中有趣的是一間展著「中元節特展」,裡面的十殿閻羅畫捲,生動寫實,讓人不得不相信有陰曹地府一說。可惜全館禁止攝影,是我覺的必去的景點。
在這民俗館附近,可以看的東西就很多了。民俗館旁邊,有鹿港僅剩的唯一一間進士第丁家大宅。步行不遠,還可見意樓。意樓有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樓中之人尹娘新婚燕爾時,丈夫為了求取功名遠行。臨行前,夫婿為解尹娘思念之苦,於意樓牆邊種一楊桃樹,並囑曰:「見樹如見人,吾試畢即返」。無奈夫婿一去音訊全無,尹娘仍苦守樓中,盼望伊人回來,終致抑鬱而終。古代女子多為夫婿付出一生,其情可悲可憫,卻也可嘆可憐。如今意樓只剩一窗,此窗頗具深意,以銅錢葫蘆交錯,古錢來富,葫蘆古音似福。但如今整棟樓已殘破,不知未來是否可能整修,此亦是當時廈郊慶昌行的古厝其中的閣樓。
不遠處有十宜樓、九曲巷等等。十宜樓現在好像變成里長辦公室?!只能從外觀嗅到古味,但又交雜著銘謝賜票的字,真讓人摸不清頭緒。九曲巷則是為了阻去中秋後的九降風所帶來風沙而建,現今仍有人居住其中,穿梭這古老的巷弄,卻又有現在的人交錯其中,這種情景真讓人覺的有趣。
補充要說的是漏掉的摸乳巷。摸乳巷又稱君子巷,其實我看來就是防火巷,只是以前女人怕拋頭露面,所以走小巷弄,這樣一來反而使該巷名聲大噪。走在這此巷中,卻實兩人也難擦身而過。
最後我還去了當時泉郊大行「日茂行」。當時去時仍在整修,現在雖有建物,但是空空如也,感覺不出當時景象之盛。壓軸的當然就是天后宮了。天后宮是鹿港人的中心信仰,也是全鹿港最熱鬧的地方。這座三級古蹟隱於市中,百年老店「玉珍齋」在其對面,有鳳眼糕、口酥餅、綠豆糕、牛奶糕、雪花糕等等。而周邊小吃不計其數,芋丸、蚵仔煎等等,都讓人回味無窮。
我的心得是:鹿港確實是個饒富玩味的小鎮,但不建議盛夏前往,實在太熱了,回來我整個人黑了一圈。但這些古蹟卻有貨真價實的價質,不去是絕對可惜。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
旅遊時間:06'07'22
記錄時間:06'07'25
附註:部份照片來自第一次鹿港之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