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6-05 21:43:52| 人氣1,9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讀村上春樹的〈貧窮叔母的故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篇短篇小說首先讓我注意到的是作者的比喻修辭:

巧克力糖包裝紙⋯⋯都像是湖底的水晶一般,誇耀地閃閃發光。

不透明而溫柔的光之花粉正含羞帶怯地,慢慢往地面飄落。

隨風輕輕飄來好像好像沙(砂)糖放太多的咖啡般甜膩的流行歌曲。

想必我的問號現在還正像被仔細磨過的金屬片一般,閃閃發亮地沈入那水池底下去了。而且想必正向周圍的可樂罐頭噴灑出同樣的問題吧。

簡直像安靜早晨的水窪一般的共同點。

她只不過像舊牛奶瓶般端正坐在桌前而已。

雖然好像在路上迷路的印度象的腳印一樣,但確實不壞。

引文夠多了,而這些還僅僅是從前幾頁裡摘錄下來的,這麼頻繁地使用相隔如此之遠的意象來做比喻,一開始讓我覺得刻意而做作,讀來膩味而不耐;但是,村上是大作家,大作家的作品一定是有深度的,大作家的敘事手法一定是暗含玄機的,看不出來,那就是我的程度不夠了;為了擺脫「看不懂」之譏,於是我找到了自己的解讀,即使這個解讀是屬於我個人的閱讀偏見。

法國詩人洛特雷阿蒙(Comte de Lautréamont, 1846-1870)在他的散文詩《馬爾多羅之歌》中曾經對「美」做過這樣的描述:

他美得像猛禽爪子的收縮,還像後頸部軟組織傷口中隱隱約約的肌肉運動,更像那總是由被捉的動物重新張開、可以獨自不停的夾住齧齒動物、甚至藏在麥秸裡也能運轉的永恒捕鼠器,尤其像一台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相遇!(車槿山譯)

「美麗宛如一台縫紉機和一把雨傘在解剖台上不期而遇」,縫紉機、雨傘、解剖台,意義相去甚遠甚或無關的事物的並列,造成了一般人對事物間聯繫的認知上的斷裂(用Susan Sontag的話來說則是「冒犯」:對陳規慣例的冒犯,更重要者,對媒介本身的冒犯),產生了一種「超現實」的效果。

回到村上的文本。

背著一位「貧窮叔母」共同生活,這本身就是已經很「不現實」了,但是小說這一文類的基本預設讓我們接受這個「情節現實」,所以可以繼續往下讀,看看「貧窮叔母」到底有怎樣的故事。

但是接著我們看到的卻是,「貧窮叔母」的形象竟會隨觀看者不同而變化,而當敘事者(作者)想要解釋「貧窮叔母」到底是什麼時卻又難以用語言來確實說清;隨後,「貧窮叔母」的指涉或說發展越來越「超現實」,越來越脫離語言或符號(記號)的對應功能,對「貧窮叔母」的理解於是便形成了某種程度的「相對主觀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釋,就如同「貧窮叔母」原先不定的形象一般。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篇短篇小說在形式與內容的雙重符合:用一種接近「超現實」的比喻修辭來講述一件「超現實」的故事,以及,貧窮叔母「相對主觀性」的多變形象與讀者「相對主觀性」的多樣理解可能。

故事最後,敘事者提到「貧窮叔母」們的社會,他想,如果那個世界還容得下一個詩人,他倒是想去當貧窮叔母們的桂冠詩人。這讓我聯想到Adonis的詩句:

Live and be radiant
Create a poem
and go away.(trans. by Bassam Frangieh)

台長: Kouji
人氣(1,9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小說 |
此分類下一篇:我在夢中體會孤獨——《心是孤獨的獵手》讀後
此分類上一篇:我讀村上春樹的〈開往中國的慢船〉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