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19 21:28:35| 人氣13,3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法師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陀向來沒向聲聞授記。佛陀觀機,眾生的根機還未成熟,所以授記,授菩薩的記,門還未開,因為這些人還無法體會,佛的本懷所護念的菩薩道,因為大家的機緣還未到。「菩提心未開」。

聲聞對入人群度眾生,他們還很怖畏,擔心自己若再走入人群,想要去度眾生,本欲度眾生,恐怕會再被眾生這樣感染過去。

佛陀為舍利弗授記,開始向聲聞人授記。

佛陀來人間開方便門,開權顯實,這樣從循循善誘來教導,一直到引導走入菩薩道去。

經文:「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

聽經會怕、會疑,就是新發意菩薩,就是對自己的信心,還沒有很堅固的人。

幽微,意思是很深、很長、很遠,真是很隱密、微妙的地方,叫做「幽微」。這幽微的地方,真的是玄妙深遠,廣無邊際,很廣,無邊際。

「幽微玄妙」舍利弗了解,了解佛陀的心意,這個法非說不可,了解佛陀體會弟子根機不整齊,所以舍利弗不得不「請、再請」,才有機會,讓佛陀將這個難解妙法,有機會說出來。

法也是很幽微,幽微的意思,就是很微細,這麼的微細、這麼玄妙的法,心念一轉,真如現前,覺悟是虛空法界與天為一體,這種,佛陀的安穩之鄉,人人也可以這樣很自在。

經文:「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

因為它是幽微玄遠,幽微,很玄妙,所以很廣、很遠,會怕。

「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會怕,像五千人退席,他們就是這樣離開。「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再留下來的人,這些就是新發意菩薩,願意聽,願意要發心,這些新發意菩薩雖然會怕,不過他們願意這樣,來體會這個法。有發大心,開始了。

佛陀引眾南行,往南行。

看見一堆的大白骨頭,佛陀應這因緣根機,開始要向僧眾、大眾,說法。所以,佛陀看到這一堆大白骨頭,他就在那裡頂禮膜拜,這一大堆的白骨頭,阿難隨在身後,奇怪,佛陀乃是人天導師,為什麼看到這一大堆的白骨頭,這麼謙恭頂禮?阿難不解,就請問佛陀,佛陀開始就回歸過回來,對這群僧眾開始講,《父母恩重難報經》。

凡夫真如本性是 不受污染,但就是平時在用的,都是在上面這些無明煩惱,在起作用,那個八識、七識、六識,前五識在起作用,真如本性,還是埋在第九識裡。

佛陀現在所在應用的都是九識,凡夫所用的,是七識之前所造作的,才要歸納第八識,所以這是不同的地方。

佛陀已經,「離一切之無明煩惱」了,所以「入菴摩羅識」,已經進入第九識,這是佛清淨識。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法,這也叫做方便法,引入一乘道,走入了一乘的道路,用愛鋪出來的路,就是覺悟的有情,天下眾生無不都是一家人的情。

「末世持經弘法」,要依賴三軌法則」,要入如來室、著忍辱衣、坐空座,這三項,這就是三軌法則。

三法則,第一就是慈悲室,慈悲室,就是入如來室,就是慈悲室。第二就是忍辱衣,要穿,穿起了這一套忍辱衣。第三是「法空座」。法,一切法空為座。就是說,「弘經之人,宜住於,第一義空之理」。

第一義空,平時常常在做的,就是「三輪體空」,你付出,付出無所求,沒有「我是會布施的人」,沒有「我布施出去多少東西」,沒有「接受我布施的人」。

四依:

一、行四依

二、法四依

行四依:即糞掃衣、常乞食樹下坐、腐爛、藥行者、淨心、除五濁折憍慢

法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

利物,利物就是救度眾生,為天下人間要如何去度化眾生,不只是在人間,六道三途。

「利物以慈悲為首」。就是要利益眾生,所做一切,體會眾生的苦難,了解眾生生死輪迴,了解眾生人間煩惱、無明造業,佛陀期待弟子,都能利益教化眾生,這叫做利物。

「處於諸法空為座」。諸法都是空,無人相、無我相、無壽者相,什麼相都沒有,去除掉。

經文:「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慈悲,要用愛來覆護一切眾生,這是本分事,要入如來室,與佛同等大慈悲心,視天下眾生與己同一體,同體大悲,這就是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與天地同一體,所以「慈悲覆物」,來庇護天下眾生的物命。

五種法師:

一、受持

二、讀經

三、誦經

四、解說

五、書寫

為此五種弘通法華者,謂之五種法師「能行三法,大教弘宣,故名法師」。

弘傳經,妙法,那就是要發起,要啟動很多人。經文說,「我於餘國,遣化人」,一直要有人,不斷將法延續,要人將它會集起來,最重要的就是在「集」,要集,法要不斷傳,傳就是要有集中很多人,來了解這部圓教,妙法的經典,這是佛的用心。

佛滅度後,「有聞持」,有聽經,聽了之後願意受持、讀誦,又再解說、書寫,只要有這部經的地方,「有聞持說法處」,只要有人將這部經,尊重,願意聽、歡喜聽,還是長時期聽,這樣又願意受持,受持有心得,再願意弘傳說法,這個地方就是有法的地方。

凡夫還有煩惱無明,就是欠那個理的水。大家應該要記得,前面說過了,理,法譬如水,水會洗滌我們的心垢穢,會洗滌我們心的垢穢,水能滋潤我們的心地,水能成長慧命,所以得到水,是因為我們有用功,從一片的乾土,不斷用功。

法,要弘經說法,必定要有定慧,要有決定的心,在這個法之中,能成就的智慧,這個力量,將佛法莊嚴為道場。

佛陀雖然在餘國土,意思就是說佛陀應化身在異國。

能好好將這部經,收納入心,聽,就如佛在世,要總持一切法,要持一切善,這樣來弘經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最盛的道場,道場永恆在人間,無處不道場,無處不是法。

要斷惡修善,必定要盡心力,心要專,力要勤,才有辦法將惡,惡念、煩惱、無明,習氣,要全都斷除,這樣發心修善,才有辦法很完整。

佛滅度後的世間生態,人心變化,一切都是在污染濁氣中,所以叫做濁世。重重疊疊的煩惱無明,在現在人的心裡,人的心,造作很多,尤其是現在人心脫軌,脫離了軌道,若沒有像這樣很圓融的教法,無法應世度化,所以我們要應世度化,就是要依賴這個圓融的教法,那就是要行菩薩道。

菩薩的方法很多,六度萬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其實它內含的教法是萬萬種,隨機應度,隨眾生的根機、眾生的需要。

六度萬行,是菩薩道的精髓,若缺了這精髓,無法知道法的味,就無法在人群中,義味,那個義,意義的味!法要深入在內心,才有辦法進入法髓,法髓才能成慧命,慧命要從義味中得。

【證嚴上人開示】

外面雨聲很大,整夜都是雨,真的是四大不調,有的時候有的地方求雨不得,有的地方雨一下,水超過,也造成了災難,或者是有很多的不便,這就是現在我們的世代,就是有很多不調和的地方,也就要人人用虔誠的心,要時時能警愓人生生活,要如何生活,生活得心平氣和,生活得人我協調、和睦相處,我們若能人的心調和了,人的生活和睦了,大家的心向善,應該天地就能以人心的調和,而天地氣象也會順調。因為佛陀這樣說,佛陀說:「一切唯心造」。是啊!天地萬物,無不都是在人的一念間,一念間精勤向善,人人都是同樣這念善,自然就有很多化險為夷,就是平安。

我就用一段故事來與大家分享,這個人心調和,能夠化險為夷。二○○八年,那一年的元月,就是第一個月,在臺北市裡,發生了一件車禍,這件車禍實在是交通的事故,這樣瞬間發生。那就是有一輛小貨車停在路邊,大家圍在那個地方看,看到這輛車的車下有人,周圍一灘,是這樣紅通通,大家認為那是血,大家就這樣說:「這個人在車下是穩死無活的了。」司機呢?司機到哪裡去了?有的人就說:「司機剛才下來很慌張,趕緊打一一九,叫救護車,轉個身不知到哪裡去了?」在這個地方,大家議論紛紛,找不到司機。

救護車一下子就來了,來了,這當中,在車下的這個人,就這樣鑽出來了,鑽出來,全身也是這樣染得紅通通,大家就說:「哇!這個人全身都是血,還自己能這樣爬出來。」救護車到了,警察也來了,就為這個人檢查,安然無恙,沒事。沒事,到底發生什麼事?全身怎會這樣?原來是就是(辣椒)醬。因為他用腳踏車,農民載著醬,要送貨去給人,剛好遇到這輛小貨車,不小心偏倒了,所以就這樣撞上去,他要彎下身到車下,看到底他的損失多大?所以他趴到車底下看。司機下來,看到這個人像是被他壓過去,所以司機著急,趕緊打一一九。

但是,司機跑到哪裡去了呢?救護車在那裡,醫生在那裡,警察在那裡,大家看到這個農民這樣出來,醫師檢查都沒事,大家在稱奇,忽然間聽到,四樓上有人跳樓下來了。警察趕緊回過頭看,後面這個工地,果然有人這樣從上面跳下來,看到司機坐在地上,但是地上又躺一個人,那是一個阿伯。這個阿伯是一位工人,這位工人的年紀有比較大一點,他在那個工地巡,但是他看到人快要跳下來了,他要喊救人也來不及了,所以就趕緊跑過去,用兩隻手將他接著,這個人被他接住了,所以司機沒事,阿伯,醫生去看他,肋骨斷兩根,趕緊將這位阿伯,工人,趕緊送去醫院。

司機沒事,在車下這位農民也沒事,工人送去醫院。隔天天亮,司機去探這位阿伯的時候,阿伯說:「我是沒有什麼事,就只是肋骨斷兩根。」人家就問這位司機:「你為什麼要跳樓呢?」原來這個司機他家庭貧困,要養家就靠他一個人開車,當司機,領薪水回來養家庭,他覺得這一場車禍,他要賠錢,他也沒錢可賠,所以一個念頭就是死。人家就問他:「你既然想要死了,你怎會有心再去打一一九?」他說:「萬一那個人若有救呢?所以我一定要叫人來救人。」這位老工人,他這樣聽到了,他就說:「這樣,你沒有錢,你是做工在養家,我能了解要養家的辛苦。我跟你說,你放心,我沒有事,我能出院,這個醫藥費也不用你出,我能出院了,肋骨斷兩根而已,這你都放心。」

那位農民雖然他是損失很大,這樣一大桶醬,遇到這一場車禍,但是他聽到那位司機是要養家,就是有發生了這件事情,他就想死,要用死,要不然他也沒錢可賠,他不忍心,叫司機賠他這些東西。他就說:「既然是這樣,我的部分,你也不用擔心,我也是逃過了一劫,我假如有這個劫數,若遇到更大型的車,若真的把我撞上去,這當中我可能沒命了,所以我反而要向你感恩,讓我過一個劫。抱歉啊!造成你一場,險些你就喪命,命就沒了,我要感恩你。」

那位老工人,同樣的,那位老工人,人家問他:「你這樣救人救到自己受傷,你有嚇到嗎?你有後悔嗎?」他說:「救人是人的本分事,見死不救,這樣是人嗎?假如他現在再上去跳下來,我同樣會再去接住他。」他不後悔。

這人性,三個人就是有那分的良知,天底下,人人若都像這樣,有這種的良知,發揮他們這分彼此之間的體諒,若能這樣,這世間不就是很幸福嗎?雖然是一個簡單的一段故事,卻也是講出了人性之美。人的本性,人人皆有佛性,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人間,人的本性原來是這麼美。

聲聞、緣覺,這個教法,這個義趣是淺,才剛初入教門,開始了解人間的佛法。

不聞法華經,去佛智甚遠:未曾得聞如是妙法華經,去佛智慧甚是遙遠。

所以「若聞是深經,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若得聞是深經,就是一切經之王。

《妙法蓮華經》,就是一切經之王,一切諸經之王。

法要用心,靜下心來,法,一段一段要深入,從淺入深,若能很體會法的道理,三乘五教都能這樣照順序走,法,一邊聽,一邊要身體力行,就安穩自在。(2022.03.19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13,310)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法師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法師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法師品 讀書心得筆記(四)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