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20 21:15:01| 人氣8,0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法師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法華經.法師品》佛陀用心良苦,為他滅度後,未來的法要如何傳,「法華」的精神理念。

佛陀對這部經傳法是很用心,也不斷地表現出了,希望眾生人人回歸真如本性,與佛同等、同覺悟,那個慧性是遍虛空法界。

眾生無明覆蓋著,一層一層不斷重重複複,遮蓋了原來的真如本性。

大慈悲為室,看到人,什麼事情有較粗重,趕緊伸出手腳去出力,幫助他抬一下,為出力幫忙一下,這就是大慈悲為室。

行在菩薩道中,沒有人我是非的事情發生,人我都歸納於天地宇宙同一體,同體大悲,這就是佛陀所要教育我們的,三軌法則。

明了三軌法則 

慈悲生一切善 

柔和遮一切惡 

法空寂一切相 

處大眾中無所畏心 廣為一切分別演說

佛陀轉開了聲聞、緣覺,小乘的執著,趕緊大開圓融實教,就是《法華經》,《法華經》是涵蓋了,大小乘的法,所以是諸經之王。

「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若能這樣安住下來,在如來室裡,著如來的衣,坐在這如來座,從現在開始,就是要說法。

說法,不只是說話,就是身心行動,舉手動足、開口動舌,無不都是為眾說法,這是在生活中。

「入室、披衣、坐座演說」,叫做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法,化成了很平常,一舉一動一句話,都能影響人。

要明瞭三軌法則,三項而已──慈悲心、柔軟衣、諸法空,在生活中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弘傳,圓教《法華經》,要說經的意義,入心落實生活,生活中的體會,與法融會貫通。

看大家做事很辛苦,喝水時,同時向大家問問看:「你們會口渴嗎?」也口渴了,伸個手,倒個水,供應大家止渴,止口渴,這是布施,結好緣,這也是修善。

善法是很多,開口動舌,勸他說好話,這就是勸,同時身體力行,諸善,那麼就小小的動作也是善,和睦人與人之間,同事度。

在社會生活,社會也是一樣,布施、利行、愛語、同事度。

布施、利行、愛語、同事,落實就是最主要的。

佛陀所講的法,全都不離開二門,一個是誡門,一個叫做勸門。

誡門就是「諸惡莫作」,不要做惡的事情,不要造惡,錯誤的事情,一點點都不要做,叫做誡,誡門。

「眾善奉行」,叫做勸門。

要如何進人法海的方法,那就是這三法軌則,三法的軌則,就是「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如來座就是要空掉一切,空掉一切,才有辦法明心見性。

修行就是要「滅」,學會了滅的功夫,就是要滅掉個己的見解,見解要大眾化,如何入人群度眾生,就是「大慈悲為室」。

慈,眾生的平安,眾生的幸福,眾生去除煩惱,沒有煩惱,身心健康平安。

是空、是有,空中妙有,叫做中道。

滅度,那是滅掉個障,所有的障礙;度盡苦難的眾生。不是說,佛陀最後那一天叫做涅槃,不是一般的人說佛圓寂了,過去了。

「眾聖之王」就是佛,釋迦牟尼佛,是眾聖之王,他出現人間,為一大事,無非就來人間說法,教化眾生。

法到底是要去哪裡取呢?經,無不都是在心裡,佛陀所說法,無一法可說,佛陀要度人,卻是無一人可度,因為,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智慧,不增不減,自己內心本具道場,有法在內心,就已經有佛的全身在了,只是無明覆蓋,一層一層無明煩惱掛礙著。

《法華經》是教育開佛知見,打開無明,完全去除,要將那些煩惱覆蓋,完全撥開了,才有辦法開佛知見。

佛有法身、報身、化身,應化身隨時在,這要好好修行,回歸真如本性,都讓它清淨,不要有人我是非的煩惱,完全清淨,單純的本性來會合真如,這樣「隨處現形,即應身」。所以「因靜讀誦,得見如來三德法身」。三德法身,就是法身、般若身、解脫身。這也叫做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這全都具足了。

要時時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佛法是用的,不只是誦讀。有心,真誠、虔誠、願意,周圍無不都是如來所處的地方!

修行目標想要成就,要多用心,殷勤精進,自然「所成之善謂之德,能成之道謂之行」,那就是德行。

德,要不斷不斷累積,日日生活中待人接物,將了解的法入心來,從修行中付出,這叫做德。

「感恩、尊重、愛」,要付出,還要感恩,因為要尊重他。付出的愛心,無所求是尊重、感恩的愛,這就是行在菩薩道中,日日在身體力行,所以不斷生成智,不斷在修福慧,我們也不斷諸行在累積。

法師講經,很用心自己很用功深入,又是很用心將這圓教,這樣希望讓人人能體會入心,這樣的法師,就有很多人會來聽。

聽法之後,落實生活,這個生活中就是佛法,佛法無不都是,為生活而付出。

妙法對治重重煩惱,眾生的心病,要有心,才有辦法法藥來對治,要很用心去體會。法華會就是會三歸一,會三──小乘、中乘、大乘合會成為一,「一」就是開權顯實。

是實法,要用心去體悟,去修習,去了解,這樣堅定的道心,慢慢一直親近到菩提正覺,正等正覺,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人人無不都是菩薩,在菩薩道中走,回歸到如來本性,這是用心的過程,目標就是佛的境界。(2022.03.20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8,002)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法師品 |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法師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