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2-06 21:45:38| 人氣8,6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信解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行必定要堪得耐苦耐勞。堪得勞苦,即使動筋骨,也要堪得付出。

《信解品》貧窮子的譬喻,無不都是在譬喻我們已經離開了我們的本家,離開了真如本性,已經在五道輪轉不休。好不容易遇到佛,佛就如窮子的父親,鋪這條路讓人人走上這條菩提大直道,這條路是到寶所的地方去。(詳見【靜思妙蓮華】《信解品第四》窮子喻 

佛陀的慈悲,為眾生的付出,就是在等待因緣。

佛陀是出世慈父的心態,叫做「尋覓度生因緣,見機緣熟,自不放棄」。

學佛者,人人要心中有佛,佛心為己心,要學到這種程度。

佛陀的教育,無不都是一念心,教育人人要發這念心,這念心若是啟發出來,大富、大貴、大用,人人無損,人人無缺,這就是微妙的法。

宿命,凡夫無法了解過去生是如何做?如何來?但是,佛陀非常肯定地告訴我們,人人過去都是一樣是生命;生命,不一定是人類的生命,過去在這六道,或者是五道四生中,無不都是生命。總而言之,是生命的過去。

宿命長久的,生生世累積智慧、慈悲,慈悲、智慧,在生命群中付出,所以累積來的就是「智德」。

這個智德,所以用「善權方便」,不只是在人道,在生命輪迴道。

「教化以漸」,對眾生就是要有耐心,就是不請之師,不忍眾生之苦,所以要「以漸」,用方便教化,用「漸教」,「漸教」就是慢慢來,隨他的根機,用耐心來陪伴,用耐心,隨他的根機教化他,讓他能「解內外法」。

修行不要只是獨善其身,要兼顧他人將心開闢,才是真正的平安。若只求自己好,不顧他人,其他人有共業,能逍遙單獨於外嗎?這是不可能。

要開闊心門,不要受形將我們拘束住。

眾生共業,要得到平安,就要人人都平安;周圍平安,人人平安,才是我們真實的平安。

《法華經信解品第四》長者在窗戶內,看到外面的這個兒子了。從權教開始,小法慢慢接近,慢慢來幫助他,讓他慢慢能接觸到大法,心靈的境界,就像「如納納乾坤大」,就如乾坤那麼大。

用心在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這都是們修行,人人每一天不能離開的。若能這樣用心投入,真正是「既益汝價」有所得。所以學佛必定要時時多用心。

修行重視、講究的,就是心,心念若能誠正信實,這就是最好的助道法。

《三十七道品》當中,無不都是講究誠正信實,所以要用心下功夫,心底的煩惱無明一定要去除。

學佛真的要很用心,不論是學法之後,一定要誠正信實,自然心就會很穩定,就不會有煩惱一直產生。

了解道理才知道不要有欲心,才能斷除塵沙惑。這必定要先精進、勇猛,所有的善法,自然惡法就斷,善法增長,很自然的輕安正念,就得法自在。

學佛在生活中,起心動念都不要離開法,行中步步都要在法中,這才是真正學佛無障礙的路。將路障除開,才有辦法一步一步,穩穩地回到本家。這就是在清掃周圍,就是要下功夫時時要多用心。

在臺南一位莊居士,他的大兒子畢業之後,他就去找工作,十二月才上班,還不到一個月,就是在十二月初在挖一棵樹,很大的樹,要挖移植到別的地方。周圍都斷根了,還有主根還未斷,但是,要休息了,時間到中午要用餐了。

用完餐回來,他及一位工人來到這棵樹邊時,忽然間這棵大樹這樣倒下來,不偏不倚,就將兩個人壓了,這位莊居士的兒子就這樣往生了。

 這對父母那種心痛,但是很勇敢,因為父母都是慈濟人,他們選擇原諒,他善解、包容,反過來他安慰這位老闆。這不就是「柔和善解離諸惑妄」?人間菩薩,平時修持,法聽入心,沒有漏掉,所以「意念身行言柔軟語」。

只要我們的心看得開,世間有什麼過不去的事情呢?這就是學佛的目標。

學佛要學菩薩行,要持最清淨戒,完全到達「柔和善解離諸惑妄」,這樣才是真修行者。要時時多用心。

人人「自性清淨心源,智慧體信」,佛陀就是這樣告訴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唯因一念」,就只是在一念心而已。

所以修行,要常常顧好一念心。聽法之後,回歸本性,心量打開,包容天下,包容太虛。

就如那位窮子,父親這樣去接近他、一直去開化他,去跟他說話,開闊他的心胸。現在已經開始了,在法華會上,佛陀已經為舍利弗授記了,知道這些人隨佛出家,人人都有分,要有責任。佛陀也年老了,這是弟子應該有的責任。為救濟苦難眾生。

現在天下人禍很多,就是很多的難民逃啊逃,在約旦這個地方,它收容了不少國家的難民,其中最大量的,那就是伊拉克、敘利亞。

約旦慈濟人,他們這幾年來一直一直,就是去難民營,來來回回去關懷幫助。讓他們很感恩,雖然信仰不同,卻是所得到的那分情,覺得很受尊重。人生,這種愛的力量,是那麼的清淨,那就是至誠的愛。

濟暉他也說在那個難民營裡,也有一群教友,去教一些孩子,讀《聖經》、說故事,告訴這些孩子,要如何解除人生的仇恨。又另外有一群,在難民營裡面,一群也是說故事給孩子聽,這難民群裡所說的,就是如何報仇。

所以說,人生心態只是在一念間。

有的人在富有,但是不只是環境富有,他又富有愛心;有的人環境不富有,卻是心靈財富,他都可以去付出,能夠釋放出了無染的大愛,讓人感受人生的情。

根據聯合國這樣統計,十五秒鐘就產生一位難民,所以現在難民,已經超過了千萬人。因為一場戰爭,內戰,流離失所在土耳其、在約旦、在伊拉克,這邊界的地方有很多難民。因為人數太多了,連難民營都無法進入,所以流離失所,在外面流動,東西都沒有。

這麼冷的天氣,白雪紛飛,在難民營,只是這樣的帳篷搭起來,一堆一堆的帳篷,白雪太重了,一個個帳篷就這樣陷下去。看看裡面,什麼都沒有,塑膠布鋪在地上,比較好的人就有毯子可以鋪,但是冰雪化為水,濕了,上面是冰雪,下面是冰水啊!所有的寢具都濕了。若想到我們在被窩裡面,再想到在那裡的難民的處境,我們很有福啊!

慈濟人一直都是在照顧這些難民,物資不斷,讓他們能吃得飽。這麼冷的天,看到他們又開始送暖爐與瓦斯。什麼時候才能,在冬天有屬於自己,家裡的暖爐、溫暖的棉被?要到什麼時候呢?遙遙無期啊!

為什麼他們會在這個國家?是他們自己願意的嗎?沒辦法,過去的業,所以依、正報,就是這樣,生下來就在那個國家。

所以要趕緊消滅過去,「苦、集、滅」,要消滅過去的無明,要趕緊及時回歸本家。

一念無明,眾生共造業力,這一念無明就有依正二報,就有因緣果報。各人的人生,有的生在富有的家庭,有的生在和平、幸福、快樂的國土裡,有的生在多災多難、貧窮苦難的國家裡,由不得自己。

貧窮子那個時候他所念的心念,那就是「過去未修大乘六度萬行」。過去就只是「苦集滅道」,還有「十二因緣法」,就是守在那裡,而「六度」,「六度」沒有修,他覺得「六度萬行」這是菩薩的事情。所以「缺菩薩福慧」,缺了菩薩的福慧,沒有去造福,所以智慧就無法大開;只是斷煩惱,還無法斷塵沙惑。

要斷塵沙惑,就是要「六度萬行」,要在人群中,才有辦法體會。這塵沙煩惱才有辦法去除。一面造福,一面修慧,就是要行菩薩道。有福有慧,這就是內心的財富,內心有了這分德,外在才能莊嚴。

開口動舌,舉步動足,無不都是在因緣法中。今生的福報,應該也是過去生所累積的資糧,因為過去生宿世有積集,不只是為善,又是恆持善根。

要了解因緣果報,今生在法中,聽到法也是因為,過去有累積了這個緣。所以聽了,就要身體力行,把握因緣去付出。

聲聞、緣覺這二小乘法就是迷,迷在自執,執於自己的法,那就是執小法,獨善其身。

學佛法就是要學大乘妙法,若是不願意學大乘法,永遠都沒有成佛的機會。

貧窮子漸漸靠近了,父親已經將家業,向大家宣告這些東西,都是傳給兒子,兒子他本來所擁有的。就如人的的真如寶藏,在人的內在,門打開了,人人也發現到自己的真如,自己藏在我們的本性裡,也已經開始發現了。

迦葉尊者說:「世尊就是用方便法,叫我們好好地在戒定慧,戒一切惡,定下心來,用心去思惟,去蠲除我們內心,種種的無明、戲論之糞,不要執著在這種,虛幻空無的東西。」

學佛真的是奧妙,妙法都在人人的內心裡,這種「大乘空妙理」,都是在人人的生活中,所以生活不離開佛法,佛法是在生活中。

要運用大悲,所以要救眾生;為了救眾生,要不斷向上求法,求菩提法。聽了之後要身體力行。

要入人群,要去造福緣。投入人群要用很開闊的心,為人間造福,不是攀緣。若是在人群中攀緣,叫做增長煩惱。

人間苦難偏多,菩薩所緣眾生,必定要發弘誓願,要發大心,自度利他之行,這種慈愍心必定要有,自然諸佛菩薩就為之作證,將來也有成佛的機會。

如貧窮子所得到財富一樣,就是修行者所得的寶藏,所以學佛要真實多用心。

知道法,但是沒有去信解,就如受人雇傭,在為人數家珍。

如彼窮子,得近其父,子喻聲聞等,父即如來。

「舉喻說佛法寶藏」,這是舉這樣的譬喻來講佛法的寶藏。

法就是寶,比世間的寶還要寶,法寶是真正利益人群。

既然佛陀開口說,人人都本來具有這個如來智性,人人要相信智慧人人本具,是因為人人具有,與佛同等的佛性,人人都有如來藏,都有如來的寶藏在。

有一段故事嗎。一隻鳥飛啊飛,在僧團裡,哪怕是到舍利弗的影子裡,牠還是很不安心;來到佛的影子裡,牠就能安心。

就如我們若能將這個法,入我們的心來,轉凡夫的觀念為聖人的妙法,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就好像在佛陀的影中,受這個影子庇護我們,就是法能讓我們防非止惡,這就是用法。

如來藏,人人本具,佛陀說這麼多法若是聽一項,能夠了解十項,這就是本來,具有在我們的如來藏中,人人本具的佛性。

人人的如來藏,沒有比過去恆河沙佛少,是「過恆河沙佛」,所以我們的如來藏,智慧法藏,都是在人人的真如之中。

清淨心就是真如,真如就是無染的真理,所以「諦理」就是真如,真如本性就是清淨。

人人本具智慧,智慧譬如水,就能洗滌垢穢。心,不只是不要裝垃圾,還要用水把它洗得很乾淨。

自己要「清淨真如諦理」,「染心諸過惡法」要用智慧的水,來除心垢要「顯自性淨真如」。(2022.02.06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8,602)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信解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信解品 讀書心得筆記(七)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信解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