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1-10 21:42:30| 人氣6,4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讀書心得筆記(三)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佛就是要行在菩提道上。要去身體力行,叫做「道法入心」。 

正法,正是從佛法中我們體會,身體力行去行。所以「聞、思、修」三而合一,必定是「智慧如海」。

人群中,要學會「四無量心」,心要寬,心要闊,心要很單純,心寬念純。

將慈、悲、喜、捨與六波羅密結合起來,就是「十波羅密」,這十種的方法,就是體解大道,瞭解佛陀心靈的風光。

佛陀的教法,將「四無量心」、「六波羅密」用於生活在人群中。

四無量心:就是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

慈是「大愛念」,要啟開大愛,「菩薩愛念一切眾生」。

「大悲無量」菩薩愍念一切眾生,受種種苦,常懷悲心拯救濟拔。

「喜無量心」菩薩「慶喜眾生離苦得樂,其心欣慶無量」。

「捨無量心」菩薩所緣眾生,培養「無憎愛」。

學佛要法入心,智慧如海。「四無量心、六波羅密」更需要「善巧方便,度向彼岸」,「廣大橫遍,豎直深遠」。

戒、定、慧,是修行者,不可缺少的「三無漏學」。智慧,從佛法求來,入心就不讓它漏掉。法在心中,有增無減,如此叫做「無漏」。

凡夫的智慧覺性與佛相比沒有較少,只是被煩惱覆蓋著;煩惱撥開,就是覺悟了。所以要持戒,心要定慧命才會增長,才能解脫自在。

接下來我們就說:「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

力無所畏:禪定 解脫 三昧

「力無所畏」,要具足「禪定、解脫、三昧」,才有辦法「力無所畏」。

十力:一、是處非處力 二、業智力 三、定力 四、根力 五、欲力 六、性力 七、至處道力 八、宿命力 九、天眼力 十、漏盡力

「力」,就是在佛陀所說一切的教法都能奉持。再來就是無所畏,無所畏就是「四無畏」。

「四無畏」,一切智無所畏 漏盡無所畏 說障道無所畏 說盡苦道無所畏

「一切智無所畏」佛陀的一切智,瞭解世間一切諸法,所以他全都瞭解了,還有什麼可畏。

「漏盡無所畏」佛陀就是「說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也」。

「說障道無所畏」佛陀就是告訴凡夫,什麼來障礙修行者的道行?如何才能去除障礙讓道法能通。

「說盡苦道無所畏」戒、定、慧,佛陀開始說要如何能離苦。

無論是小根、小智,佛就以眾生能接受的道法,來教育;或者是大根、大智,就施以大法來教育。無論小根、大根,所有眾生根機,佛陀的慈悲,以善巧方便,這樣無非就是要讓大家平齊,無差別,所以叫做「慈悲等觀」。

佛陀在說般若,說空,在「真空」中有「妙有」。

佛陀就是用智慧,「化整為零」,又在零中化零為整。

世間萬法,法是什麼呢?不離四大和合,凡是看得見的東西,有感覺得到的,全都是法,無不都是法。

法都是四大組合;看不見的,是心靈的感覺,這叫做煩惱匯聚。

這些若全都有形、無形,用心解釋去瞭解,智慧深入,自然「有」的東西就「無」,在「無」的東西裡有一個很奇妙之法,那就是「妙有」。

「妙有」就是清淨無染的智慧。清淨無染的智慧,是來自於人人本具佛性。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有苦難,要學菩薩道,視眾生苦就是我們的苦,眾生的傷就是我們的痛。

「功」就是內自修,「德」就是外禮讓,這都叫做功德。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叫做功德。

諸法的實相就是「寂照」。「寂」就是寂靜之意。《無量義經》:「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靜寂清澄」人人本具的佛性,就是寂靜,或者是靜寂。心靜寂就能「寂照」。

放下,放下貪、瞋、癡、我慢、懷疑。發大心,要精進,自我解脫,引度人人同時也能走入菩提道,這叫做「中道」——不執「空」,卻是能實行「妙有」的真如之法。

「德」從內修,身體力行所得來的。

「寂靜」就是空,空掉了一切;「明照」,照明,就是瞭解世間萬法的真理。

「中道」,第一、瞭解寂靜的道理;第二、要能明照天下宇宙、萬物之實相。

佛的知見,他就是宇宙之間萬物真理,沒有一項他不知、不覺。

實中有權,權中有巧,也是妙權、妙實。這全都是善巧的引導,引導人人什麼階段,要認真在什麼樣的法中。

既然下決心修行既然發心立願了,要行菩薩道,必定要用大丈夫的心。

學佛,依照佛所說法來實行!

眾生類中,有幸得了人身,更有幸聞到佛法,諸佛之法很深,我們一直感覺到很深,只是我們沉迷不悟,無法體會到佛陀他的本懷。

佛陀用法來鋪路,讓凡夫走到覺悟的道路。

雖然眾生很剛強,雖然人、天、眾生類,還是無法體解佛陀的法,無法瞭解。不過,佛力還是無所畏,同樣面對著芸芸眾生要來說法。

行的圓滿。佛陀教修行者自度、要度人。所以佛的教法,修行者要身體力行,除了自己很用心修行以外,我們要兼利他人。

聲聞、獨覺,感覺到人生無常,要自己自利,能自了脫。沒有時間可以再投入人群中去,所以因為這樣,行不具足。

六度中再多一個「梵行」。「梵」就是清淨。

梵行就是清淨,無論什麼樣的境界現前,趕緊用水、法水,來洗滌內心起心動念。(2022.01.10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6,411)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讀書心得筆記(四)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讀書心得筆記(二)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