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1-15 21:39:00| 人氣18,1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讀書心得筆記(八)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智慧能破除很多,煩惱的過失。去除煩惱,必定要增長智慧。

心性本來是清淨,但在使用的過程,難免就有髒污,還有染著垢穢。

就如在六道輪迴中,一層一層不斷受了環境薰習,愈來垢穢就愈重;習氣愈重,垢穢就愈重,所以必定要用智慧清水,來洗滌它。這就是學佛,求得智慧的良能,往內,內心自我洗滌。

修行,要修清淨行。受佛法來洗滌內心的無明。 

無漏羅漢就是叫做阿羅漢,也叫做「無學」。無漏就是什麼都具足了,一切的煩惱去除了,叫做「無漏」。若到無漏,那就是無學,不必再學什麼了。「無學」就是「無漏」的意思。

凡夫,想要如何擁有一切、佔有一切是短視的眾生。 

更短視的「今朝有酒,今日醉」今天能快樂,不管明天的事情,反正明天與今天也差不多這樣以為是常,這是凡夫。 

佛陀對眾生逗教,權教就是方便,觀機逗教,這是佛德、智慧的二足。 

學佛,真正要具備戒、定、慧。要接近佛知、佛見,佛陀所具備所有的德。學佛的法,不要光聽佛法,不瞭解佛的智慧。

「疑」、「惑」就是「疑理迷於事」。疑這個道理,道理若不透徹,對事就無法很透徹。

其實,疑也是好事,有懷疑,要趕緊去找慕法的心,仰慕著法的心,這也是叫做精進。

修行,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要長久長久的時間,不斷不斷累積,才能將善根德本,伸得更長、更深。

舍利弗為了要代替大家來請法,所以一而三,不斷向佛請求,鍥而不捨,殷勤請佛要說出心所護念著,這分一乘、大乘的真理。 

舍利弗求佛來說法,能夠顯示一乘,甚深微妙的大法。佛陀一再「止!止!不須復說。」舍利弗鍥而不捨,又再請佛說法。 

佛陀為什麼止?因為「若說是事,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

佛陀的心,本來所護念著這一乘實法,但考慮到眾生根機還不很成熟,所以佛陀還是久默。 

一乘實法是非常的微妙,不是普通人有辦法瞭解。 

增上慢的人不耐煩,他們無法聽進去,聽了,他的心會起煩惱,不能起恭敬心。

增上慢,這個「慢」,「七慢八憍」,這個「慢」有七種,「憍」有八種。 

「七慢」是什麼慢呢?

第一、「通常之慢」。「自謂智慧功德過人,是謂慢」。。

第二、「過慢」。智慧、功德與他人一樣,差不多,不過自以為比別人還高。

第三、「慢過慢」。智慧功德,實在是不及人。卻是那個慢還存在。

第四、「我慢」。我,放大了我自己,這種的「我慢」。

第五、「增上慢」。未證謂證,這叫做增上慢。

 第六、「卑劣慢」。自謂不如人,不需要去求他。 

第七、「邪慢」。在一切是非曲直不加審察,這種「邪慢」。

佛陀幾次的「止!止!不須復說。」舍利弗還是,鍥而不捨地請佛說法,佛陀還是同樣。因為,會中的「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考慮到這些人的根機,還有怕、有懷疑的心。心中有疑,因此他會生起了增上慢。 

佛陀顧念,這些執深障重的小根機的人,萬一聽不懂在法中起我慢、增上慢的心,又再生起了毀謗。如此就會造業,佛陀不忍心,佛陀的慈悲,為了這些少數的人,所以他還是默然。(2022.01.15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18,108)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讀書心得筆記(九)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方便品 讀書心得筆記(七)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