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是為了眾生所施設,所以,法,沒有高低、深淺,眾生根機,佛性平等,只是根機差別而已。
佛陀的教法,就是要讓人人回歸平等的佛性。
佛陀所設的教法,隨著眾生的根機,對機就是妙法。
法,眾生無法體會,才要「牽籐摘豆」用很多方法才說:「法無大小、高低、深淺,唯應時代生活習俗,妙法應用在人間群體中。」
妙法應用在人間群體中,佛法不是在二千多年前而已,在現代,在這個時候,才是真正人間需要用的時候,在個群體裡,要如何能讓人人很普遍,能共同一個觀念,這就是覺性。
覺性,人人都本具,只是因為時代生活習俗不同。就需要妙法應用在人間,人與人的之間,而且是在人群團體中,這才是真正需要妙法的時代。
貪、瞋,人多了不順意的事情更多。瞋,脾氣發起來就很大,愈是瞋心大,癡念就愈厚。
貪婪瞋癡無度,會迅速吞噬倫理,像是一支很好的木頭,它若長了白蟻,白蟻一直蛀蝕、腐蝕掉了,人性的本善,無不都是受貪瞋癡將它吞噬掉,這就是這叫做無明。
《妙法蓮華經》是「諸經之王」,它顯示唯一佛乘,即具足無量方便。
《法華經》是中道,中道就是要說,有!妙法、妙有,回歸到菩薩道,到佛的境界。
人人有佛性,要回歸我們的佛性,這個妙有,般若是過程,真空,能將人與人之間,用寬大的心去包容,有善解的心,掃除內心的煩惱,不執空、不執有,空中有妙有,妙有中就是真空。都是包含在《妙法蓮華經》的裡面,所以它稱為諸經之王。
法無大小、高低、深淺,其實一句若聽得懂,人生的觀念就能轉變。看「靜思語」滿街道,不管是計程車,或者是自用轎車,或者是大貨車。
甚至,菲律賓航空公司,也將靜思語帶到飛機上了,那位航空公司的總經理,他就說:「靜思語,若是能讓旅客,隨手翻開它,短短的一句話,取他想要用的那一句,他記在心裡,很好用,所以航空公司的飛機上,他就一架飛機放上,兩百本的靜思語。」
短短的一句話,在日常生活中,能讓大家應用。法只要能用,就是叫做妙法,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在接物待人之間,自然就沒有人我是非、煩惱,污染了內心起惑造業。
《法華經》也是一樣,應時代生活,這就是妙法。妙法應用在人間,是在人群團體中,全都能用得到,這才叫做妙法。
學佛走中道,《妙法蓮華經》是中道,不執空、不執有,能讓人人透徹了解,真空妙有,回歸於佛的心境,行於菩薩道。
在現世這五濁惡世的時代,完全是眾生的見解,不調和,眾生的見解不調和。見解就是從無明起,現世無明濁氣,現在已經是很熾盛,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濁惡發生。
唯有諸佛菩薩的願力,才有辦法來調伏眾生,那個見解及無明,現在最需要是宇宙的大覺者,諸佛菩薩的願力,需要他們倒駕慈航,來回人間回入娑婆,來投入人群中方便調教。
佛陀來人間,諸菩薩來人間,都是為了,調和人間的無明雜念,使令眾生的心能夠受調伏。
在法華經裡,能看到很多菩薩,是過去的諸佛。觀世音菩薩,也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文殊師利菩薩也是過去的佛來人間。
很多的菩薩,都是過去已成佛者,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所以再來人間,助釋迦佛來調伏眾生。
佛為大醫王,法是妙藥,讓凡夫能起警愓心。
佛在二千多年前,就說了在天地之間,有成住壞空,這就是物理;天下所有看得到,有形有色的東西,沒有一樣,不在成住壞空之中,總是有「成」的一天,還是有「住」在人間的時候,還有慢慢地在變「壞」的時候,也還有完全「空」滅掉的。
同時生住異滅,在凡夫的心,不管何時心性不定,起一念歡喜心,轉一個念,起懷疑的心,懷疑中轉一個念,生起怨恨情仇的心念,這個心念不斷地在轉。若是怨的時候,記在心裡,那恨就生仇,開始行動、報復,兩邊對立,這就是凡夫,人。
人與人之間,結怨成仇,小的是人對人,比較大的變成到整個社會,更大的變成了國家的問題,像這樣的人類,從人的心理,彼此的衝突,和家庭的不和,和社會的不調,和國家的動亂,這全都是在人的部份。一造成,禍端就多了熾盛了,造成了摧毀、破壞,這全都是人心不受調伏。
有什麼人能將凡夫心調伏呢?佛、菩薩、諸佛,是大醫王;調伏人心要用藥,什麼是最好的藥呢?法,法是妙藥。
這個妙藥,本來就有了,法與佛的覺,是無始以來,本來就有了,有了宇宙,虛空中,無不都充滿了法性存在,所以宇宙大覺者,時時都是在應用這個法,只是凡夫眾生不覺。
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的本師,所有的菩薩,接受到釋迦佛的教法,到處去做藥王,或者是看護者,甚至陪伴著凡夫,陪伴著剛強的眾生,所以菩薩為良護,很好的護士,像是慈母,守護在眾生的身旁。
在慈濟世界你也是菩薩,你發心付出,人人都是菩薩。人人菩薩,都是接受到佛陀的教法,大家用這個法應世,應機去付出。
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就是為這一大事因緣,所以出現在人間,《法華經》就是要來教眾生,人人都成為菩薩,除了人人都成菩薩,這個世界才能夠平靜下來。
《法華經》是應世的靈方妙藥。
經是佛說的,但是是阿難傳。
佛陀成佛那一天,就是阿難出生的日子,差佛三十一歲,尤其是佛陀說法二十年後,阿難才出家。
阿難的相貌很莊嚴,佛陀三十二相,阿難有三十相,他是佛的堂弟,當然他的形態、威儀等等,氣質都很接近佛。
阿難為佛陀貼身親近的侍者。
阿難說:「佛陀二十年前說過的法,我都沒有聽到,我希望佛陀能夠將,二十年前所說的法,重新再次說一遍。」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那一年是八十歲,在行腳的時候,感覺到他的化緣已盡,向阿難說:「我人間的化緣已盡了,想要在這裡取入滅。」
阿難很緊張,趕快通知散居在其他地方的人。所以很快,周圍的弟子就趕緊圍繞過來了,有的在比較遠,有的在比較近,不管怎麼樣,總是緊急的召集,所以大家很快就聚過來。
大家很平靜,因為每一位都已經得阿羅漢果,人人都知道,大自然的法則,佛陀總是有一天,會有圓寂入滅的時刻。
所以既然知道了,所以人人的心自然平靜,但是阿難就不同了,阿難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都是在佛的身邊,佛陀生活起居等等,這分的情難捨,所以看到佛陀將要入滅了,大家這麼的平靜,只有他一個人很激動,無法控制,趕快跑到外面去,在樹下放聲哭了。
在這時候,剛好阿那律到達了,他看到阿難在那裡哭,就跟阿難說:「阿難,你是持佛法的人,未來很需要你把法傳下去,你現在要趕快把握時間,到佛身邊去,去請教佛陀最重要的事情。」
阿難就說:「尊者,我現在心很亂,我不知道,要向佛陀問出什麼樣的話?」阿那律就說:「你應該要趕快問世尊,佛在世的時候,這群比丘都是以佛為師,佛如果滅度後,以誰為師呢?」
「還有世尊在的時候,大家依佛而住,佛陀在哪裡,大家就跟到哪裡去,佛陀若是滅度後,大家的心要住著在哪裡呢?」
「還有,佛陀的僧團裡面,有惡性的比丘,不守戒規的比丘,佛在世有佛陀可以為他們調伏,佛若是滅度之後呢?什麼人能夠調伏他?」
「還有為了要利益未來的世間,所以法要傳,未來一定要結集經典,假如要結集經典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令人信受,知道所結集的經典,確實是佛說的呢?這些很重要的事情,你要趕快去問佛。」
阿難聽了之後,一一向佛陀再提出,問佛陀:「佛在世的時候,大家以佛為師,佛若是入滅之後,以誰為師?」佛陀回答他,我在的時候,你以我為師,以佛為師,我若是滅度之後,就是「以戒為師」。
以什麼為住呢?以「四念處」為住;惡性的比丘,由什麼人來調伏,佛陀就向阿難說,大家要發慈悲心,好好向他們勸導,勸導不來的時候,你們只好「默擯」他,未來我滅度之後,你們要重新結集,我所講過的經典,但是結集的時候要記得,每一部經的經頭,一定要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處,與某某大眾,有多少人,這些文字一定要放進去。
這就是每一部經的開頭,叫做經頭序,如果要講經的開頭,這一段敍述一定要加進開頭,所以這就是因由,每一部經的,「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某地方」,這個原因,也就是從這個地方,佛入滅前,阿難的請法。
佛陀在世的時候,很多外道,外道的典籍,開頭就是「阿優」,「阿優」的意思,「阿」就是沒有,「優」就是有,它的意思就是說,世間的萬物,不是有就是沒有,沒有和有。
佛經是無上微妙的法,佛乃是大覺者,大覺者所說的是智慧法,天地萬物之間,無不都是在佛陀的心懷景象裡,佛看一切事物,都是真正很透徹,將一切的事物,看在佛陀的眼裡,再把它說出去,想要讓世間人,人人能接受。
不管是看得到的東西,看不到的東西,凡夫看不到,佛眼就看得到。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凡夫看到的水是清清明明,但是佛陀看到的水,那很清的水裡面,就有無量數的微生物在裡面,佛陀也認為是生命。
凡夫想不到的事,想不通的,佛陀瞭如指掌,明明歷歷,佛陀是宇宙大覺者,所說的教法是智慧法,一定要異於外道教,所以就是用「如是我聞」。
佛在世的時候,人人以佛為師,佛若滅度之後,以戒為師。
修行要清淨自己的心,清淨自己的身,心行一致,按照佛陀所教示的規矩,這就是以戒為師啊。
身呢?以「四念處」為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道場在心裡,自己內心的道場,如果不會自我清淨,只是在生住異滅的心念中,又再起惑造業,這不是修行人的本分事。
觀法無我,什麼法?善惡法。
惡性比丘要如何處理呢?佛陀在世的時候,惡性的比丘自然佛陀能夠調伏,佛陀若是滅度之後,惡性的比丘呢,什麼人能夠來調伏?佛陀就說「默擯」,先慈悲勸導他勸導,假使不能接受,就「默擯」不要和他計較。
迦葉尊者到須彌山上,去擊大楗槌,在那個地方擊鼓,讓聲音傳得很廣,這是一個佛教的號召令,大家聽到這個號召的聲音,趕緊來集合,集合過來的人,人人都是已經得阿羅漢果,而且是得大神通的人。
迦葉尊者就跟大家說,佛法欲滅,眾生可憫,等待結集,我們大家趕快要發心,將佛陀所講過的教法,一一重新趕快把他集起來。
大家聽到,迦葉尊者所提的建議,聚集住在畢缽羅窟。
他用神通的眼光來看,知道阿難他的煩惱未盡,所以迦葉尊者他就站起來,在人群耳目昭昭的群眾中,將阿難牽出來外面。
迦葉尊者說:「佛有這麼說,佛壽可住世一劫,但是佛陀這麼說,化緣已盡,當取入滅,佛陀連說三次,但是阿難,你沒有及時請佛住世一劫,所以佛陀才會在八十歲取滅。」
阿難回想起來,那個時候魔王把我的心境覆住了,一時無法回答出來,所以無法及時請佛住世,這也就是一個緣,就是這樣錯過了。
阿難雖然向迦葉尊者說懺悔,但是迦葉尊者也是一樣,把阿難牽出窟外,跟他說,你要用心去用功,好好斷除你的煩惱,得到神通再進來。
阿難心裡很難過,非常慚愧,趕快回到他靜修的地方,提起精神非常精進,提高了他最虔誠的心,來反省他的過去,還遺留什麼樣的習氣嗎?自己一直反省,一直精進,哪怕到了晚上,他的頭也沒有著枕,也沒有躺下去睡,整夜就是不斷不斷地精進,不斷地反省。
一直到天將亮之前,確實體力消耗很多了,想要稍微躺下去,突然間,恍然大悟,那種的覺悟,整個身心輕安,得三明六通。
三明:天眼明 宿命明 漏盡明
六通:神足通 天眼通 天耳通 他心通 宿命通 漏盡通
這就是真正的得到四果羅漢,阿難的煩惱完全去除了,已經心地少分的煩惱都沒有了,他身心輕安、很自在,回歸來到大家結集佛陀教法的地方,畢缽羅窟的門前。(2021.12.19 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