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2-18 21:22:20| 人氣10,1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序品讀書心得筆記(三)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宇宙之間,廣無邊際,有物就有法,有多少的東西,就有多少包含在裡面的法。

事事物物無不都是法,佛法一直說「無始」,沒有一個起點的源頭可以去找,未來也沒有一個終點的停止,這就是浩瀚無疆界。

所有的法,它的性本來就是具有,不斷一直延綿下去。

日常生活無法缺少的糧食,穀物,稻子變稻穀,稻穀變米,米就是人在(食)用的。

只要留下它的種子,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這就是它綿延的本性,這個物種的本性,就是不斷綿延,本來就是這樣。

法,法法相傳,本性綿延。法,本無「法」可說,到底有什麼法可再說呢?一粒穀種有法,人類沒有五穀雜糧,不能無法活下去。要如何發芽?要如何讓它成就?有因、緣,它才能結果,這無不都是妙法。

日常生活中,這些東西有含著,那麼深奧的法種在。

不欠缺的時候,很富有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

學佛者要窮因究果,這個因緣果報怎麼來。人類為什麼在萬物中起煩惱,為了這些萬物起爭端,起了爭端再來造因,又再牽引著那個緣來,「因緣果報、果報因緣」,不斷綿延,這使得人間,變成很複雜。

萬物的法,法的循環,法有法體,法有法用,這個法體,這個從體起用,這種,它就有這個相,所有的「現相」開始,它就有無常,就有生滅,有相就有生滅。

法的本源是無生無滅,就是無窮極的、無終止的,這叫做「性」。

有這個「性」,它有「體」,有體就有相,有相開始,就是有生滅,叫做生滅相。

所有的生滅相,都有具足了它本具的法性。就像人,生老病死,如何來出生?跟這一對父母有緣,緣,結來的,它自然就有那個果,這個果已經成就了,跟這一對的父母有緣,就在這個家庭出生,這是叫做「依報」,依著這一對父母的因緣,出生,報生在這個家庭,這叫做「依報」。

但是人仍還有「正報」,雖然在貧窮的家庭出生,不過過去有造福,說不定我會應著其他的緣,還有其他的緣再牽引出去,一輩子的人生多變化,所以還沒有一定,不是生下來我在富有的家庭,永遠永遠就是富有。

很多年前,菲律賓有一對姊妹,她們出生在一個,很貧窮的家庭,這兩個女孩子,連體連在一起,就是因為有緣,她們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就是慈濟人,這件個案,報給慈濟人,在這個家庭出現,將這一對姊妹牽引來臺灣,臺灣有慈濟的醫院,不管醫院的設備,或是我們的醫師,就這樣大家結合起來的,這個緣,為這一對的姊妹,將她們割開。

她們的肝有相連,心臟幸好有二個,所以用了很多人的力量、精神、智慧、物資,醫院的設備、儀器,許多的因緣來合在一起,為這樣姊妹將她們分割。

很長的時間照顧她們,幾個月後這兩姊妹,開始能過各人各人的生活,在這裡復健,讓她們兩人能各人走各人的路,各人吃各人的飯,各人玩各人的玩具,直到這樣(出院時),一個人抱一個孩子,回去菲律賓。

這分緣既牽起來了,慈濟人將他們從深山,搬到菲律賓的都市,同樣和慈濟人,住在很就近的地方,像慈濟人的家庭,在照顧這個家庭,讓她們的父親有工作可做,有工可作,還有母親也能投入慈濟,這兩個孩子,在慈濟的環境中成長,這誰想得到呢?

整個家庭,只有這一樣連體嬰,這樣的因緣,改變了她們的家庭的生活,改變了這一對父母的工作方向,改變了這對的連體嬰,她們未來的命運,這真是不可思議。

這種的法性,真的是綿延不斷,到底這一對姊妹,連體嬰(已分割),未來她們的人生又是如何?既然因緣誘引來了,既然同時同日生,但是,是不是未來如何?不知道,這個「不知道」是什麼?就是她們過去的劇本。

證嚴上人常常這樣說,雖然她們連體來生,但是各奔前程,不一定同樣的命運,既然將她們分開,仍有這個緣,來這裡,讓我們幫她們分開,但是未來的人生,就要看她們過去,各人所造的業是什麼?

所以有依報,共同來依報,但是還有她們未來的「正報」,這叫做因緣果報。

這就是法,這種看不到的法,綿延不斷。慈濟人過去有緣,所以才能每天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方向,那就是「靜思勤行道」。

法性很奇妙,必定要有很多因緣和合,這個性不斷都是存在。

法,本無法可說,很多很多的法,因緣果報觀,都在法性裡面。人人生下來本具一個本性,與佛同等。但是因緣果報讓人人的心,很多煩惱去除不掉,這個心還沒有澄清,所以蓮花還沒成長。

法,本無法可說,是真空妙有,它沒有因緣成就以前,它的法性還是在,只是要等待因緣成熟的時候,法相就會生出來,有了相,形象、萬物,它就會循環不斷。

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佛陀為什麼要來人間?

就是要教導我們人人,跟他一樣走過這條路,同樣也有心靈世界,也可以覺悟。

他來人間,要如何教育眾生,都要顯示跟眾生生活都一樣,在什麼樣的時代,人類是什麼樣的思想,心靈如何的複雜,他就要配合那個時代,去突破那個時代的矛盾,所以,這也就是一大事因緣。

佛陀的時代,四性階級的分別,現在難道就沒有嗎?現在也有貧富貴賤的分別,這就是人心靈煩惱打不開,所以解脫不出來。

所以佛陀是按照時代眾生煩惱,這一大事因緣來示現「開、示、悟、入」。

人人心中皆有佛性,所以他就用「開」,要打開眾生的心門,要跟大家說,讓大家知道人人本具佛性,要去悟,悟世間的道理,才能入佛心靈的境界。

「開示」在佛,「悟入」在眾生。

人類與眾生是同樣的生命,同樣有跟佛平等的本性,只是眾生隨著業力,在不同的形體世界,依報出生。人總是比其他的動物更有福,人要守戒,要造福,人類總是比其他的生物類,還有多微分的福報,才會來做人。

人類再怎麼苦,有機會去懺悔,有機會欠債、還債,有機會能看到善惡人間;根機比較鈍劣的,因緣比較不好的,就受惡的影響,這樣拉過去;若是有微善、微福,自然他命中有貴人,他的人生過去的錯誤,過去的惡,他的生命中遇到貴人,遇到福緣,自然不管他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有這分緣遇到,就會讓人把他引導過來。

在慈濟常常聽到,不管他做過多少惡,他也要有一番的折磨,才能夠間接輾轉,遇到好的因緣把他接引進來,改變他的心,改變他的行為,引導他向福的方向去造善,這就是人生,要成佛,就是要在人間。

人間有善惡,有福跟惡的報,惡報者,就是苦難,受苦難堪忍耐,一世經過一世,不是再來當人,有這個機會讓他懺悔;沒有這個因緣,繼續造惡,未來就是其他的生靈,依報去出生。

人還有一點點微分的善,還有機會能回來做人,看看是什麼樣的因緣可以得度?眾生皆有佛性,只是迷而不知,儘管已經聽經、聞法,知道了、相信了,相信人人都有佛性,卻是習性未除。

習性還未除,聽經的時候,知道有道理,但是迷不自知,不只是不相信,還要毀謗。

因為這樣,就要墮落生死,這個生死在哪裡呢?是在人生生死,也不一定,來人間,惡業、惡緣要還,還要還人間,所以又來人間,還要受很多苦磨,甚至還要淪落在其他的依報,所以,淪落生死是六道,那就苦不堪了。

佛陀就是在人群中覺悟。

眾生芸芸,苦難迷而不悟,所以佛不斷來人間,讓眾生知道要怎樣覺悟,覺悟之後,要如何去度眾生。佛不斷不斷普遍去為眾生說法,這是佛陀示現來人間,為了眾生用種種的方法。

眾生根機鈍劣,佛陀要設五時,就是五個時段,叫做五時設教,也就是在這五時有權有實。

權,就是方便法,實,是實相法;要說出佛陀心靈本懷的真實法,但是眾生面對這個法,其實佛陀說法是平等,是眾生根機不同,所以叫做「五時施教」。

其實佛陀一說法的時候是實教,是華嚴,華嚴說三七日而已,因為在這三七日間,所說的只是上根上智,法身的菩薩聽得懂,天人其他都聽不懂,所以佛陀用三七日的時間,來化度上根上智,本來已有明徹的,上根智的大菩薩。

但眾生無法接受,接受不到,所以三七日之後,他就開始講《阿含經》,阿含說十二年,再下來就是方等,講八年,再來就是般若二十二年,再接下來就是法華,法華是八年,這就是佛陀「五時設教」。

佛陀慈悲,用他的心力來應眾生機,在世間設種種教法。

佛陀同樣在說法,有的人很快可以接受到,不只是接受到跟佛心契合,契合佛的本懷,這樣就可以身體力行,這就是速,很快,很好的根機,很利的根機,相信之後能夠身體力行。

較中根機的,他相信但是習氣難除,這像舍利弗這些弟子,雖然他知道佛說的很好,但是他很擔憂,眾生剛強難調難伏,不敢接近眾生,只有獨善其身。

下根機的,佛陀的開示,聽了心中懷疑不能很信服,同時還會造惡,這是很鈍劣的根機。

不是沒有接觸到佛法,接觸到了,但是就是浮沈不定,甚至信疑參半,這就是叫做下根器,鈍劣的下根器。

所以佛陀,因為眾生有上、中、下根,佛陀不得不用「五時設教」,就為了這個大事,所以來生人間。

佛陀開、示、悟、入,這是因為眾生迷,他不得不用「方便」與「實」,有大、小的教法,應眾生大小根機,而有上、中、下根器來應眾生,這就是一大事因緣。

證嚴上人開示:「所以我們大家,希望人人都是上根器的人,否則我們也要保持在至少在中,假如再下去,可能浮沈很久的時間,是不是人命能夠等待呢?無常人間迅速,所以我們不要做下劣根機的人。希望人人成為常不輕菩薩,知見、覺悟,守好他的本性,也尊重別人。」

佛陀在鹿野苑五比丘,就要三轉四諦法輪。何況芸芸這麼多的眾生,當然就是要適應眾生的根機。

華嚴境界,那就是法身的大士,上上根器的人,才能接受,其他就沒辦法了,所以佛陀不得不施「權」,那就是以「阿含」。

經過十二年間「阿含」,人人差不多對佛法,有建立了信心,所以開始八年的「方等」,就是更再進一步要跟大家說,人人有佛性,八年的時間,慢慢地大家會覺得,佛陀說人人若願意認真用功,同樣可以成佛,不過對自己沒有有信心。

八年過了之後,就開始講「般若」,因為人開始相信有佛性,開始也知道能成佛,但是佛陀更再進一步,不要執著在「有」裡,開始就開般若門,般若,那就是談「空」,就是說人人有一道明智人人都本具有的,其實透徹清無瑕穢,沒有污染,既然沒有污染,一切都明朗,就空。

這個空高根機的人知道,人人與佛平等有本性,清淨的智慧,但是到了終極,就要無掛礙,到了究竟的涅槃境界,就是佛寂光土,若是上上根機的人,在華嚴海會就已經很透徹瞭解,那是法身菩薩,無始以來修行、已成就,所以這種遠離顛倒夢想的境界,早已遠離。

但是,中、小根機,雖然經過阿含,經過了方等,到了般若的時候,一切皆空,這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大家已經開始,慢慢慢慢要知道。

但是空了之後,那時要如何? 

還有妙有,空中妙有,人人若能相信,不要計較,不計較的人,就沒有是非,就能脫離那分妄想,這種沒有計較心,沒有煩惱心,沒有得失的心。

這個心都沒有的時候,就是成佛的方向,就是把世間的事情,都全部透徹、看開,前面這條道路是正確的菩提大直道,就是菩薩道。

佛陀來人間,不是兩千多年前而已,過去的過去無量數劫,他發心在六道中,現在來人道,為悉達多太子,貴為王子也一樣,要為人去找出了一條覺道,他本身已經覺了,就是以身作則給大家看,來修行。

修行,辭親割愛,沒有家屬的掛慮,就沒有愛別離苦,沒有生離死別的苦,這就是要辭親割愛出家去,沒有這些家屬的掛慮,就能專心去瞭解生死的道路。

在四諦,十二因緣的裡面,佛陀就解釋得很清楚,要先瞭解,人生這種的苦、集、滅、道。修行於道,我們還要知道,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人如何來,從十二因緣開始。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本來是清淨一面的本性,因為一念無明開始,長了六粗,就是六粗的境界來誘引,所以就有無明。「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外面的境界,誘引六根,因為六根,所以就去造作很多。

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為「常不輕菩薩」,他就是到這樣的境界,不管外面什麼樣的境界給我,還是尊重、頂禮、感恩,因為人人都會成佛,這也就是佛陀這樣跟我們說法。

佛陀《法華經》裡,在無量劫以前在修行的過程,就是接受到無量諸佛的教法,所以能夠瞭解,啟開了心,撥開了人我是非,無所有,煩惱都撥開掉,所以是真的、是假的,都沒有關係,是空、是有,都沒有執著,所以他不斷不斷來人間,示相成佛。

「數數示生、數數示滅」,不斷地來人間,不斷地生老病死,到了生命的終點,在生命的終點之後,再來,生命的起點,所以無數來來回回,無有休息,「數數示生、數數示滅」,所以我們能夠瞭解,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真的是很久了。

證嚴上人開示:「各位菩薩,我們人人應該要用感恩心,我們人人應該日日,我們的心要清除到清澄,我們生活在這個惡濁的世間裡,我們自己的心蓮,這個『妙蓮華』,也應該要浮現出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就是在人我是非,人事煩惱中,我們才能開出了,一朵燦爛的蓮花,所以希望人人要時時多用心。」(2021.12.18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10,177)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序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序品讀書心得筆記(四)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序品讀書心得筆記(二)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