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08 22:19:53| 人氣9,5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譬喻品第三》火宅喻讀書心得筆記(三十八)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心覺海慈父愛」佛陀的心就是,包容天地一切萬物,所以我們稱佛陀是「宇宙大覺者」在宇宙間,佛陀的智慧包含了一切。

他有無限量的愛,叫做悲智。悲就是慈悲,這種的悲智與宇宙為一體,堪稱為慈父的愛。

這種的慈父與世間父母是不同,佛心覺海,這種慈父的愛,那就是生生世世。

佛這種的慈心,四生之父這個心是永恆,不是我們人間,一生一世的慈父,是我們眾生恆久的慈父,所以他對天下眾生那個愛,那就是永恆的。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到底「同體」到什麼程度呢?佛陀的覺海、佛陀的慈愛,眾生的苦,是佛陀所體會入心的苦。

大乾坤災難不斷,水、火、風、地震,佛陀二千多年前預知在未來,也就是現在他不斷「思惟作念」這麼多的災難,都是人心濁惡!

人間的眾生不斷造作、破壞大地,去攝取很多天地間的寶物,不斷挖大山、挖土地,開大山、挖土地。

人,就只是一直想要如何來享受,還這樣在作樂、嬉戲,儘管父親在外面很著急,一直叫啊叫,不懂得要反應。煩惱覆藏了我們的智慧,這樣被遮蓋掉了,總是只是這樣貪著。

佛陀不斷開啟了很多妙權來說三乘,到法華會的時候開始緊急疾呼「說怖畏事」開始向世間人說,這個世間的可畏、可怕,真的是怖畏。

向大家說,趕緊回歸真如的本性。不要再做世間的凡夫,在那個火宅內,不知道四面災難全都逼近了。

將佛陀所說三乘法,其實就是妙權,妙權的意思,「妙」就是真理在裡面,只是根機無法直接接受,人人有成佛的真如本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將「我相」去除,將心胸打開,將天地宇宙萬物,我們全都要珍惜;珍惜了萬物,才能夠瞭解萬物的真理。要走入人群中去,體會人群的苦難,若能夠這樣,道理才會清楚,所以這樣才能夠「霍然雲消煩惱除」。

本來佛陀覺悟之後,要將他覺悟心靈的境界,與大家分享,但是眾生愚鈍,無法很快就接受,所以他不得不用方便,來救拔眾生這種無明習氣。講方法,讓大家好好趕快,自己撥除了,這個煩惱、這個無明。

佛陀到他,將要入滅前的七年,就是講《法華經》。現在的時代,現在人的生活,與佛陀的時代是不同。災難頻傳,要如何脫離這個火宅?要如何能夠覺悟佛法? 

「三乘行者,未盡取得解脫,解脫知見」都還是不清楚,恐怕「救拔不及」所以佛陀心也會急。就像那位長者,要趕緊再設法,要看看大家要趕緊出離火宅。

「喻眾生失念,貪著執迷於所緣境」,都是在緣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六根緣著六塵,意去取境,開始思惟、開始造作,造了很多的業。這就是凡夫。

修行不就是要人人,調好心嗎?心若沒調好,無明起,那就是很多障礙的門就開了。

「一切唯心圓覺法」這是一個平衡的法,要如何讓心能夠,很平衡下來、穩定下來,保持清淨的本性,到達了佛,心佛平等這個境界,那就是要應用大悲心。

經文中這位長者一再呼喚,孩子還是這樣,所以要緊急再想辦法,用種種的方法來誘引,將這些已經沉迷了,在那個欲念中,還是同樣要應用,他們所歡喜的方法,來將他們叫出來。

佛陀不斷,觀機逗教、隨機說法,就要隨各人的「習性為因」,讓他能夠「修行為果」。每一個人的習性,接受什麼樣的法,這是因,就開始看他們的根機,如何去修行的結果。

上根機的人,行菩薩道去了,中根機的人觀四時境界等等,像這樣,讓他們各人隨根機,「得諸功德」。

行菩薩道的人,內修外行,而若是中根機的人,只為自己內修,卻是所修的行都是只為自己,這種的果「自淨其意」也是同樣有德,卻是沒有菩薩入人群中。這就二乘行者,就是獨善其身的人。

不論是獨覺,或者是聲聞,獨覺,他能夠自己瞭解,天地萬物完全是無常。

二乘都是樂獨善「自利偏執於自法樂」這是普通,平常修行者,那個大乘法還未入心,還是在二乘法的裡面。

證嚴上人開示:「修行像農夫在耕田,這個田不能沒有水。看看現在多少國家乾旱,大地的土裂開了,就廢耕了。土地若廢耕,五穀雜糧就不收,所以生命就有危機;而我們的心田若廢耕,我們的慧命就會喪失。所以,我們的無明在心裡,像那個旱地若草乾掉了,一點點火種就燒起來,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智慧的水。」

佛說「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不論是牛、狗、豬、羊等等,或者是飛禽走獸,都是有佛性。

人生轉變,瞭解「四生」隨著因緣,不能自己選擇,就是起心動念,所造作的善惡緣。

釋迦佛也不是生下來就叫做佛,他也要經過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行,體會到宇宙人間的真理。

所以這是經過了這樣在修行,這輩子是這樣,他是用他的期範現相,教我們就要這樣修行的過程。其實,過去生中也已經無量數劫,都是這樣這樣修行過來。

佛陀設種種方便,應眾生根機,說「四諦法」、說「十二因緣法」。

「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

有多少苦呢?人人全都是平等,同樣除了生、老、病、死。

知道一塊寶石,就要炸掉了多大的山窟,才有發辦法發現這樣的寶石。這就是「集」──集來我們現在人間,這樣四大不調和、地球被破壞,都是人類那念心,所以這都是集來的,「集」來種種的業。所以要斷,否則「集」來這麼多業,後來的人受苦無窮,來生不知道會去哪裡?我們不知道,所以「此是集,汝應斷」。

不只要斷,還要「滅」。滅掉貪欲的心,不只不要去做,連心也要清淨。所以「此是滅,汝應證」。

佛陀初轉法輪說「四諦法」,我們如何來?來了,到底是「集」哪幾項的因素來做人?再接下去就是「十二因緣」。

要瞭解「十二因緣法」,首先要從「四諦法」開始。

經文中那位長者、那位父親,一直在呼喚孩子出來,卻是孩子沉迷在這樣的境界,雖然父親說:「四面火同時起,大家要快出來。」那些孩子將它當作「火很漂亮,好玩。」

在電視看到澳洲火燒山,燒七、八、九天了,全都燒不熄,會替他們擔心。但是在電視,你們若晚上看,火紅滿天,感覺怎麼那麼美。這就像我們人,看那種虛幻不實的境界。真實的境界是現在在澳洲,那個火在燒,當場是多麼恐怖!而且白天看,煙,火煙這樣一直沖,那看了是很擔心。

真實的人,看真實境,就像佛陀看天下一切真實法。

苦是從何來?苦的因由從何來?集是現在的事情,但是這個集,集三世──集過去來現在,現在我們每天過程中,也還在集,我們現在所集的,集在未來。所集起來的是善,或是惡呢?集善,那就是一念心。

每一天行善事、造福人群,每一天都在和人結好緣,這是集善法;而若是每一天都在起煩惱,每一天行為,都是脫軌的行為,若這樣,一直與人結惡緣,這樣就集到惡。

集善或者是集惡,全都是集,集在哪裡呢?來生、來世。

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無明就是那一念,一念無明、一秒鐘,這一生,這一輩子,最重要的關頭,也許是那一秒鐘。這秒鐘、這一個念頭,就是一輩子。所以那個念頭,一念,那就是無明,我們若是無明起動,這個無明就是貪、瞋、癡,從一念貪念起,癡念跟著後面就發作起來,這都叫做一念。

一念無明起,就開始「緣」,「緣」就是牽,牽著你,行就緣識,開始去行,緣著外面的境界,眼見色,就是貪色的欲;耳聞聲,聽聲音的欲,聽聲音,「這句話你說得讓我不歡喜,我就反應。」就這樣,爭端就起。

愛的東西,我要取,取不到,就想辦法,你爭、我奪,這全都叫做行,行為。無明,引起了的行為,就是無明緣行。

行為過了之後,歸納在第八識,開始所有的善惡,全都集合過來,成為種子。

前面的人生結束,這個「識」,這個種子,與哪一對父母、什麼樣的境界,他就到那個地方去,所以叫做「識」緣「名色」。

「名色」就是,父精母血結合起來時,還不是人形,還沒有成形之前,叫做「名色」。到了手腳都有了,在肚子裡就慢慢、慢慢,就開始會有意識,這就是六根,那就是六入,六入,除了腳、手、頭目,都有了,還是意識也慢慢開始,從「名色」緣「六入」,這個六入成形,開始那就是觸,感觸,開始有意識,然後時間到了,接觸到世間。。

慢慢地學會走,會看到人家的東西,就要去拿,這個給他,「我不要,我要那個。」就會挑剔了。從小開始,人生就是這樣,對小東西,愛,懂得分別,懂得挑,懂得爭。從小開始,兄弟,明明你也有一份,我就要和他爭那一份。從這樣開始,人生就是這樣,「受」緣「愛」,「愛」緣「取」,就要去取著。

「取」緣「有」。取到了,開始就「有」,有什麼呢?有了善惡業。

「取」緣「有」,那就是善惡業,就緣「生」,生起了種種,這樣一輩子的善惡業又過去了。這輩子過去,要去哪裡呢?來世生、來世老、來世病、來世死。

這種緣過去的無明造作來此生,來了此生,又開始無明造作,這樣又緣在下輩子。就像這樣,「生」緣老病死。

體會「十二因緣」,如何連結起來,那就是覺悟真空之理。其實,只是一念間,一念間,每樣都是空的,不過,你去造作,這麼多的「有」,所以人生就有苦,集了這麼多,這樣生生世世。(2021.11.08

台長: Tellme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