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奇觀》是明代最優秀的白話短篇小說精選集,形式上不同於《三國演義》、《水滸傳》的長篇鉅作,不用耗費長時間閱覽;在內容方面也擺脫歷史演義或者《西遊記》之類的神話誇衍、牛鬼蛇神。總體來說,更著重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全書四十篇故事,大都在述說各種世態人情及悲歡離合的奇特境遇。藉由驚奇而不失真的實際人生事件,讓讀者在驚嘆感慨之餘,從中體會生活的經驗教訓,獲取生存的智慧,領悟人生哲理,陶冶美善品格。簡言之,本書的價值:一是具有倫常教化的意義,二是常中出奇的藝術境界。讀來不但令人感到貼近生活,趣味洋溢,而且還具有勸俗導愚的功能。
《今古奇觀》是明代末年「抱甕老人」所編撰,來源是從「三言」、「二拍」共約二百篇作品中,精選出其中四十篇。編選的標準則是以符合忠孝節烈的善行,及善惡果報的常理為原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和情感的表現,都很自然合理;情節上新奇幻怪的發展,大致也都遵守進展、阻礙、完成等三個階段,因此讀來引人入勝,亳無說教意味,能感動讀者於無形,使得善人自我嘉勉,惡人也能慚愧自省,進而助成善良風俗。難怪本書甫一出版,即大受歡迎,歷經數百年而不衰。 「三言」是馮夢龍所編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本書的簡稱,「二拍」是指凌濛初所編《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的簡稱。顧名思義,可看出編撰者是要運用令人驚奇的故事,發揮諷刺、警告及醒悟世人的功能。《今古奇觀》是從中再節選五分之一,其精粹可想而知。本書所收錄的故事全出於明人手筆,內容則不限於明代,不過都真實反映了明代文人心理、政經社會及文化特質,而有關明代中晚期市井小民的生活風貌,以及心靈感受的描寫,更可說是本書的重要貢獻,足以提供現代人作為借古鑑今的參考。
在生活,首先是重視美好人格、藝術生活及性靈的陶冶,例如伯牙鼓琴而鍾子期知音,唐伯虎擅長詩畫而追尋美好姻緣,秋先愛花成痴而感動眾人,以上故事都提醒我們要重視精神世界的安好與富足。其次,對於美好幸福人生的追尋,並非不可能達成,但必須腳踏實地,按部就班的去執行,例如義勇的徐老樸,激於義憤,不服輸的藉由移動買賣的方式而致富。第三,要知道時機及命運的不可捉摸,例如文若虛靠一簍橘子而幸運致富。第四,不可心懷僥倖,為非作歹。在許多故事中都有邪不勝正,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不只是表現出惡人的可恨,也不乏對愚者的嘲諷,如富人被丹客煉金騙財,土牆下的藏金最終仍是物歸原主。
在人物描寫方面,有對神童聰慧的驚嘆、對藝術家風采的稱賞,以及對忠義節烈人物的贊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人的地位,破除了傳統以官宦權貴及士人為尊的迷思,而重視市井小民的存在價值,例如樵夫、船夫、花農、乞丐等小人物,在生活奮鬥中充滿著思想性靈、感情血淚的深刻表達。在重視人權自由、人性自覺的當代社會,這部古典小說所呈現的觀點令人欽佩。
在政治、經濟、社會方面,許多篇幅描繪商人形象,提升商人地位,反映明代中期中外貿易的繁榮實況,冒險進取的商人心理,海外風光的新奇體驗。其次,許多故事也直接或間接的暴露政治現實及官場腐敗,弱肉強食及盜賊橫行的社會幽暗面。雖然有些故事並非發生於明代,但是藉古諷今,間接影射當代黑暗政治的意圖,仍是聰明的讀者所應具備的體會。
《今古奇觀》由於遵循宋、元、明時期「話本」小說的寫作格套,忠於說書人講古的傳統,因此常引述古人詩詞、宣揚忠孝節義,及說明因果報應的道理,並不完全適宜給現代的讀者欣賞,理應有適度刪節。由林海音女士改寫的現代版,文字明白流暢,故事簡潔生動,不失原著風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雖然她原本是為少年朋友而寫,其實任何年紀的人,都很適合閱讀,也都可從中獲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