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譬喻:
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物具有類似之點,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由「本體」(要說明的事物主體)、「喻詞」(連接「本體」和「喻體」的詞語)、「喻體」(用來比方的事物)三者配合而成。
1. 明喻:「本體」、「喻詞」、「喻體」三者具備,「喻詞」有:「像」、「如」、「若」、「彷彿」、「似」等。
例如:日子安靜得像掛在壁上的月曆。(陳黎 聲音鐘)
2. 隱喻:「本體」、「喻詞」、「喻體」三者具備,「喻詞」有:「是」、「為」、「乃」等。
例如:群樹的綠蔭是一片油漆未乾的畫。(司馬中原 火鷓鴣鳥)
3. 略喻:只有「本體」、「喻體」,而「喻詞」省略。
例如: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 愛蓮說)省略「是」
4. 借喻:只有「喻體」,而「本體」、「喻詞」省略。
例如: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楊喚 夏夜)
二、排比:
用結構相似的語句,表達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
1.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許多事,有些是過眼雲煙,倏忽即逝;有些是熱鐵烙膚,記憶長存;有些像是飛鳥掠過天邊,漸去漸遠。而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葉,像春花,也像秋草,似無所見,又非視而不見。(洪醒夫 紙船印象)
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
3.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 愛蓮說)
三、倒反:
言辭表面的意思和內心真正的意思相反。
1.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朱自清 背影)――表面上是自誇,其實是作者自責。
2. 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胡適 差不多先生傳)――「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其實是得過且過的表現,和「有德行」正好相反。
3. 飲啄倒是方便,冬天還有遮風的棉罩,十分地「優待」。(梁實秋 鳥)――對鳥來說其實是虐待。
4. 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胡適 母親的教誨)――失去了父親並不是令人「得意」的事。
四、轉化:
描述事物時,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一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而加以形容敘述。
1. 人性化(擬人):以物擬人,把物當成人來寫。
例如:竹子是喜歡跑到山頭去聚居的。(張騰蛟 溪頭的竹子)
2. 物性化(擬物):以人擬物,人具備那種物的特性。
例如:我們的快樂已變成一縷輕煙,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3. 形象化:擬虛為實,使抽象觀念具體化。
例如:我沒有夸父的荒誕,但晚景的溫存卻被我這樣偷嘗了不少。(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橋)
五、誇飾
以誇張鋪飾的手法,超過客觀的事實,來做記敘描述。
1.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沈復 兒時記趣)
2. 一個夏天下來,吃掉的冰恐怕都要多過自己的體重。(古蒙仁 吃冰的滋味)
3. 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4.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 與宋元思書)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