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3 15:53:25| 人氣5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下標楷體,引自梁治平老師【從邊緣處思考】:

 

…到現在為止,我一直沒有談到寫作。人們通常把寫作同發表聯繫在一直,而不把私人性的文字活動視為寫作。這種意義上的寫作,在我是從研究生畢業那一年開始的。不過,我想在這一節就討論寫作問題,理由有二:第一,一個人不可能在公開發表他或她的文字之前什麼也不寫,哪怕僅僅是為自己而寫,否則,就不可能有發表這回事,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發表的東西可能比公諸世人的東西更要緊更有趣。第二,儘管直到研究生畢業以前,我幾乎沒有發表過自己的任何東西,但我一直在不停地寫,不是為了發表,而為了思考。對我來說,談思想的發展,不能離開寫作。

…前面說過,我在大學和研究生期間一直保持著寫日記的習慣。實際上,除了兩篇畢業論文、若干篇作業、各種摘錄式的讀書筆記和少量篇幅不大的劄記之外,我全部的文字都是日記。這些日記也記一點生活瑣事,但不是流水帳,而更多是一種精神活動的記錄。我習慣以寫日記的方式來清理自己的思想,結果,我同時接受了兩種訓練,一種是思想上的,一種是文字上的。這兩個方面實際上很難分開。我的經驗是,在經文字過濾之後,思想才變得清晰。

 

我不像有的人,動筆之前,先已將問題反復思考,了然於胸中,然後一揮而就。我需要在寫作中思考。這並不是說,落筆之前我對自己將要討論的問題一片茫然,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什麼也不必寫了。通常的情況是,我先仔細思考所要討論的問題,直到覺得已經把握了這個問題,可以動筆。問題是,無論怎樣周密的思考,都不能夠代替寫。寫既不同於思,也不同於說,它對於思和說都是一種挑戰。正是在寫作過程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我可能發現原來的想法在邏輯上不能貫徹到底,或者論點與論據之間的聯繫不夠緊密甚至無法成立。當然,也有相反的情況:發現了新的論證方式,在寫作中獲得靈感,或者,從舊材料中讀出新意,不用說,還有種種細節上的豐富。這個道理,適用於任何形式的寫作,並沒有為發表和為自己之分。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在從主要是寫日記過渡到寫文章寫論文的時候,我沒有感到不適應,我的思想發展的連貫性也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 

 

在【文化與法律】的課程中,無意看到這篇文章的幾個段落,特別有感覺。我也有相同的經驗,我在【巷子口】所有的書寫,其實不是一種「成果」,或者說是想要將自己的看法公諸於眾、接受審視,事實上只是對於自我追求的「脈絡的一環」,透過書寫去整理自己的想法。

 

對我而言,當初書寫的最初目的是「成果」大於「過程」,但是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時,方發現「過程」比「成果」更重要。與其說好奇「自己對某事有什麼看法」,我更好奇的是「自己在當時對某事有什麼看法」、「自己是如何逐漸形成某種想法」。想法是會不斷轉變的,思考和表達只有化做作一篇成果才是靜態,本質仍然是動態的,也持有持續的書寫才能發現軌跡。

 

而箇中感受,確實也如梁老師所說「在經文字過濾之後,思想才變得清晰。」儘管可能是不成熟、幼稚的思想,對我而言,這樣的過程也是很有價值的。

 

台長: 高木
人氣(5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小魚上游般自我反省 |
此分類下一篇:觀察自己的行程
此分類上一篇:混亂雖樂偶卻傷人心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