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四次的概念化整合團督結束後的當天晚上,便收到成員昱憲的心得分享,昱憲真是有效率的行動實踐家啊。
因為只有學習者最清楚,自己是帶著甚麼樣的狀態進入這個團督課程以及訓練結束離開時帶走了甚麼。
所以我請成員針對這個概念化團督的訓練歷程,對自己提問三個最關心的問題,並試著自己去回答的方式,來分享這課程中的所知所感所獲。
![](https://photox.pchome.com.tw/s11/susu000/1/142392917080/)
部落格專用相簿
個案概念化整合團體督導~ 學員課後心得分享 -------------------------------------------------------------------------------------------------------
蘇貞老師您好:
感謝老師開了這門課,讓我對個案概念化有更多的認識和思考,也從四次的練習中發現自己常關注的訊息,也許後續可以朝動力取向的理論做學習。另外,附件是我的結業心得,可以具名跟大家分享。
感謝您
敬祝: 身體安康 新年快樂
昱憲
Q:我在上完工作坊後對個案概念化的理解為何?
個案概念化在學習諮商中的重要性時常被提及,但是在專業訓練中卻少有完整的時段完整地講述何謂個案概念化,所以過去僅從認知、情緒和行為三個方面片面地理解個案,至於個案的整體狀況卻不甚清楚。透過這四堂課的學習,首先的學習就是個案的許多資訊都可成為概念化的素材,素材的內容不僅限於個案本身的狀況,個案的原生家庭、現在的家庭、人際互動、身心理狀況……等皆可蒐集並關注。當有豐富的訊息之後,思考每個資訊的關聯,形成我對個案初步的理解、評估和假設等,進而擬定後續的晤談方向和目標。
Q:我對理論學派協助個案概念化的看見為何?
過去光是讀諮商理論學派時總感到有點空虛,許多概念都僅是理解意思卻不知道如何運用。這四堂課的學習中,有豐富且真實的個案資訊,讓我可以運用理論去思考個案的狀況。相較於代入理論之前,僅能將個案的資訊根據前因後果做個整理,但是個案的困境在哪?困境如何形成?等問題卻是在帶入諮商理論後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思考。今天經由老師的解說才了解到,現在自己還沒有找到擅長的學派並且熟悉,所以馬上要用理論來思考個案會有困難,因此,可仿效概念構圖的方式,自己先把個案的重要資訊整理好,再代入理論思考,才能讓學派的概念真正有助於我理解個案。
Q:我對共同創作概念構圖的體驗為何?
今天可以跟一位夥伴共同討論概念化是很棒的經驗,幫助我抓到更多的訊息,再重新架構新的概念構圖,而當我回去思考自己的圖和共同創作的圖有何差異時,我看見即使自己都是用類似的概念去理解個案,但是因為幾個關鍵訊息被忽略掉,模糊了個案的某些情況。這次的經驗增加我去認識其他取向的動機,即使無法每次都用到每個取向,但是不同取向的角度可以幫助我掌握不同的訊息,豐厚自己認識個案的眼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