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朋友轉寄的,看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觸,不知道有幾個媽媽可以在孩子唸小學時表現乏善可陳時,還能泰然自若!不是哀聲嘆氣,就是趕緊送補習班,再不就呈現放棄──小學都讀成這樣,國中還得了,國中了了,高中完蛋,然後考上三流大學,畢業即失業!
應該不少媽媽都是這樣擔心著!
我的孩子唸小三後,名次沒有小一小二好,一開始我也緊張:慘了,果真小學了了,還未國中就不佳!
後來告訴自己,她讀的是明星學校,競爭太激烈!她已經不錯了!
但是又擔心孩子會不會從此對自己沒有信心!
後來發現自己真的是想太多了!!
孩子有興趣讀書就好,反正考試不就這麼回事!
她開心就好,保持好奇心的學習態度就好!
老爺子說「學力」比「學歷」重要!他不在乎孩子是不是要前幾名。
他看太多前幾名的孩子,後來也不了了之。
人生很漫長,現在才開始而已!
陪著她,欣賞沿途的風景比較重要!
***
我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從小就喜歡聽故事,大字不認得一個,卻可以將繪本從頭講到尾,幾乎一字不差。他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就是不愛看學校課本。小學的表現乏善可陳,作業常被畫紅圈和問號,獎狀一張也沒有。到了國中,他仍然沉浸在閱讀中,但早熟和挑戰權威的想法,經常讓我火冒三丈。
直到國二,有一天他說:「媽媽,小學的時候,我覺得時間多得是,所以不急著讀書,現在我覺得該讀書了。」慢慢的,我發現他開始找到自己的讀書方式和自我挑戰的目標,成績一次比一次好,最好的一次就在第一次基測。他一申請到學校,我們就出國旅行,沒有補習的他開玩笑的說由他請客,因為三年的補習費全省下來當旅費。
上了高中,要他讀書,他說:「考基測時,你們大人不是說考完就輕鬆了嗎?」所以打球、參加社團成了他高中生活的全部。高二的一次段考,他進步了二十名,得到一張進步獎狀。他告訴弟弟,第一次月考不要考太好,就有機會拿到獎狀。他的學習哲學是目標不要定太高,這樣只會給自己挫折,目標定低一點,達到時才會想再進步。
今年,他又再度面臨大考,從小氣喘和過敏的他,因為針灸解決了夢魘而立志當中醫。十二月的生日宴上,他嚴肅的說:「我有重大事情宣布。」我以為他要拒絕聯考,沒想到他說中醫的志向太高,壓力大,想改以樹醫為目標,但不放棄讀中醫的機會。
陪孩子慢慢長大,孩子每天都會出功課來挑戰我。遇到衝突時,我告訴孩子,我只是個平凡的媽媽,不聰明,但有生活智慧。我也安慰自己,教養出平凡的孩子,可以留在自己身邊,不平凡的孩子要貢獻給社會。
看見孩子逐漸克服障礙,有信心的準備未來,我想到一個許多父母可能沒有想到的問題:「孩子在什麼時候表現出來的傑出才是真正的傑出?小時候第一名,未來是否會有成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話對嗎?」
曾有國外的研究指出,小時候成績在七到十二名的孩子,終身的成就最高。這個研究並不是說功課不重要,或是功課不好也無所謂,而是太注重學業成績,往往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學習活動,未來的生涯發展容易碰到瓶頸;七到十二名的學生比較能夠均衡學習,未來在生活或工作職場上,能夠適應得比較好。
目前的升學制度以知識掛帥,只要熟讀學科知識就可以順利升學,而最方便讓孩子知道知識內容的方式就是補習,因為補習可以不斷重複練習,只要稍加用心,就可以考得不錯,從提高考試分數來看,補習的確有幫助。但是真實的人生是不能重複的,一個習慣於重複練習的孩子,遇見無法重製的真實生活,會茫然不知所措;生活中常要自己去找答案,一個習慣於獲得答案的孩子,當有一天沒有人給他答案時,會頓時變得無法自理,許多悲劇因此產生。
學習不等於讀書,學習在於理解知識,在於涵養品格,在於強健體魄,三者缺一不可。一味追求知識固然可以得到一時的好成績,但是缺乏良好的品格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沒有健康,一切都等於零。在升學機會普及的現在,我們要看的是「終點」而不是「起跑點」。
***
其實「終點」如何也無所謂,最主要是「過程」!
如果拼命爬上山頂,卻忽略觀賞沿途的景緻,那麼即使沁涼的風拂面而來也不知,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