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聯合報社論〈聯合筆記〉的文章,覺得很有意思,所以轉貼如下:
看著那對風塵滿面的父子,背著行囊,結束了五十一天伴行的畫面,相信打動了許多人的心:原來父親是可以這樣當的,親子是可以這樣作伴,教育是可以這樣實踐的。
選擇徒步環島作為畢業禮的十二歲男孩說:「這趟旅程,將成為一輩子的回憶,故事可以一直講到我老了。」相信除了旅途點滴之外,父母於此事顯示出的尊重與陪伴,給他的自信、安全感,更將一生受用。
中年轉業的父親在人生的空檔也給了兒子一段不尋常的回憶。說不尋常,因為台灣父親一向是過勞、在家庭角色中缺席的。根據調查,台灣人工作時數長達二二八二小時,高居全球之冠,四分之一還得周日加班;參與家務的時數也只有女性的三分之一。
台灣父親向來以工作為人生第一要務,回到家,面對親情常患了失語症,沒有適切的語彙可以表達情感。因為他們由上一代台灣多桑所承襲的,是把挑剔當成要求、把訐譙當成關心、把漠然當然威嚴的父親形象。
未當教育部長前的杜正勝曾撰文追憶父親,描述他上初中後父子再也不曾聊天的親子距離;作家吳念真的「多桑」,買了鋼筆給考上第一志願的兒子當獎品,卻只是酷酷地放在桌上,罵聲:「不要玩壞了。」
但到了現代,吳念真說他回家後話挺少,倒是靠電子郵件和兒子博感情,掏心掏肺。靠著科技的距離緩衝,真情得以全然流露。讓人看見台灣現代「多桑」的進化。
許多「新好爸爸」已能體察「我是當了父親之後才學習當個父親的」,有父親願意推著嬰兒車上街、半夜起床泡牛奶,出席孩子的家長會,或陪兒子走上一段,讓他留下一輩子的紀念。但這些父愛行動之所以讓人感動,或許就是太罕見,所以倍覺珍貴?
傳統多桑的僵硬情感已經鬆動,但大部分的育兒、理家操勞仍是母親承擔;履行部分親職的父親,就稱為「難得」,且自我感覺良好。無論如何,男人在進化中,一種勇於關愛、勇於溫柔的新品種台灣父親仍值得期待。
【2007/09/07 聯合報╱梁玉芳】
看完頗有感觸,我的父親當然不是「新品種」,他是屬於「舊品種」的,但是至少父親還加入了一些新品種的元素!
我和父親一直以來都是像朋友的關係,好像從年幼時就這樣!
我很少抬頭高高的看著他,他也不從來沒有低下頭和我講話,因為我們都是坐在一起聊天、商量事情。
記憶中小時候家中有重大事情要決定,父親會找我商量,不是找母親!
我記得念高中時,父母的婚姻曾一度出現危機,父親專程到台南把我找回家,我們父女談了很久,我選擇相信父親,也和父親擔保,母親那裡我會解決!
母親對於我竟然站在父親的立場,非常不以為然,覺得我背叛她,因為四個孩子中,她是最疼我的!(其實四個小孩中,我覺得我是最受父母疼愛的孩子)
後來父母親的婚姻危機安然度過,這是第一次覺得自己在家裡的份量真的很重,也是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支撐這個家,更是第一次覺得自己和父親像朋友一樣,不是父女!
父親逢人也以我這個女兒為榮,因為女兒和他沒有隔閡,不是因為女兒功課好!
現在和父親更像朋友。每次回家,我一定會抽出時間和父親單獨聊聊,即便是聊家裡的絲瓜生長情形都好!
這是我和父親相處的情形,他不一定要加入我的世界,但是我很願意在他的天地駐足停留,與他分享屬於他生命的點點滴滴!
至於我家老爺子和他的父親相處,結婚十年了,還不如我和他父親的相處。我會和公公閒話家常,他們父子倆直到現在才有共同的話題──股票,還真難為了!
公公是外省老兵,不苟言笑!真的是直到小詠出生,才很難得看到他的笑容!
可想而知,老爺子他們兄妹和公公的親子關係。
還記得十年前,公公第一次過父親節,是我幫他過的!
當時我和老爺子還沒有結婚,我自己一個人回台南過父親節,老爺子不肯回去,也說他們家沒有過父親節的習慣!
可是我告訴他,電視一直廣告,你父親一定會看到,你們子女又不肯幫他過,他心裡一定很落寞!
但是老爺子不肯就是不肯!
當時他們父子關係非常不好!
我不管他了!
我只是想著公公從小父母過世,一個人跟著部隊來到台灣,年近半百才娶妻,又和老伴不合,和子女也不親,想想挺可憐的!
於是我自己一個人拎著一個蛋糕跑去他們家,為「孫伯伯」過父親節!
當時他們二個老人家表情怪異!
我則是很開心的一個人唱生日快樂歌給他老人家聽!還用老爺子的名義包二千元的紅包給他!
聽說我離開後,公公一個人哭得很慘!
婆婆說他是感動得哭了!
後來老爺子還握著我的手,哭著跟我說謝謝!因為公公第一次主動打電話向他說謝謝,謝謝他包紅包給他過父親節!
之後,每年他們兄弟倆都會為他慶祝生日、也會幫他過父親節!漸漸地老爺子和公公的距離似乎是愈來愈近了!
至於老爺子和孩子的關係?
他絕不是新品種的父親,多多少少還是存有舊品種的基因在裡面!
有時我會提醒他,不要複製你年幼的親子關係,不要讓孩子覺得你離她很遠!
還好小詠出生後,他改善很多了!(小詠,你真是讓爺爺和爸爸開心的大功臣)
倒是我,覺得自己好像比較像新品種的父親!
孩子在爬行時,在地上當馬讓孩子騎的人,是我,不是老爺子!
孩子從書本看到什麼新鮮實驗,找媽媽,不是找爸爸!
孩子要玩遊戲,找媽媽!
孩子想出去玩,也是找媽媽!
孩子想聽故事,也是找媽媽!
孩子做錯事,也是怕媽媽知道!
只有肚子餓,想吃點心,再找爸爸,因為爸爸會立刻起身出去買!
當然想吃水果,也是找爸爸!
我們二個是不是角色該交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