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該再讀書】 文/吳淡如
誰該再讀書?
書給我的東西超乎想像,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這是我一位好友的親身經歷。
他在一所明星高中當老師,班上有個學生在高一下學期決定休學。他問學生,是不是家裡的經濟出了什麼困難?
學生撇了撇嘴笑了笑,坦白說:「老師,不是你想的那樣。我只是不想念書了,我最近和幾個同學一起做生意,賣大補帖(包含多種盜拷軟體的光碟),賺了些錢,我打算專心做生意,比較起來,我對讀書沒興趣。」
老師第一次聽到這種休學的理由,不知怎麼勸學生,苦口婆心地跟他說:「可是你現在不多讀點書,將來一定會後悔的,現在大學生已經到處都是了,你連高中文憑都沒有,將來不怕被人家笑?」
「老師,你一個月賺多少錢?」學生忽然岔開話題,「應該是五、六萬吧,你念到碩士,還不是為了賺五、六萬元,每天那麼辛苦,我才不想為那麼一點錢苦哈哈的讀書呢?我現在賺的都不只這個數目。」
這位老師氣個半死,他對我說:「我更生氣的是,對他的嘲笑,我一時竟提不出反駁。我難道能告訴他書中自有顏如玉,或書中自有黃金屋嗎?我也知道,沒有。我自己也不相信『讀書是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這種老話——是的,我明明知道讀書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滿足,但我也明白,對e世代(.com世代)而言,這麼說他們根本不會心領神會,我到底該怎麼告訴他們,讀書有什麼好處?」
我相信,我的朋友不是唯一要同學們讀書時碰了大釘子的老師。
自從大家知道微軟的董事長比爾‧蓋茲只在哈佛念了一年就開了公司,從此鴻圖大展之後,老師們在知識上的「勸進」成了八股說教。
如果我是老師,要針對利來談的話,我會告訴學生,有成就感的錢和沒成就感的錢感覺不一樣,請他好好體會。
其實,優等生比爾.蓋茲只是離開了學校,他從未放棄過自己在知識上的冒險與慾望,也不是為了「短視近利」;還有,不是每個休學的學生,就可以成為比爾‧蓋茲,如果只有統計數字才能使這個世代信服,大可以數給他們看看,許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有更多人是電機博士。
我們現在要談的不是學歷,而是讀書;喜歡求功名和喜歡求知未必相關。這個社會上也充滿著象牙塔中的博士,對於研究項目之外的東西全然無知,他們不是我眼中的讀書人。
還是先把學歷和讀書分成兩件事吧。科舉制度或升學主義像被如來佛詛咒的巨石,把我們像孫悟空一樣鎮住了不只五百年;如果不先將升學制度和讀書當成兩件事;書,恐怕會一直蒙受不白之冤。
因為曾經被升學主義壓迫過,很多人心中對書懷有莫名的恐懼感。就好像是表哥殺了人,卻一直讓有點血緣關係的表弟頂罪一樣。
在一年一度的台灣國際書展為讀者簽名時,有好幾個朋友希望我幫他們寫上和「開卷有益」相關的話,鼓勵他們多讀書。我問他們,「你買了書,不就是因為你覺得開卷有益才買的嗎?」每個人的答案都很妙,其中一位坦白說:「我知道看書會有益處,但我總是看三頁就睡著了。」另一位不太好意思地搔搔頭說:「平常實在很忙啊,幾年也看不完一本。」
有個女孩也很誠實:「人家說多看書氣質才會變好,看起來比較優雅,所以我希望自己多加油囉。」
還有人很驕傲地強調:「這可是我第一次買書哦。」我抬頭一看,這位女士的孩子應該很大了吧。
她確實很賞臉,可是不知怎的,我沒有任何被特別重視的虛榮感,反而有一種悲涼,我心裡想的是:這麼多年來,她一定錯失了許多可以放進心靈的美好收藏。
還有成年人問:「我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作家,請問我要從何開始?」面對此種大哉問,我說:「套句老話,多讀書吧。」「啊?作家要讀書啊?讀哪些書?」(寫書的都不讀書,那還有誰該讀書?)又是一個大哉問。我索性開他玩笑:「先把四書五經朗誦一遍,再把莎士比亞原文全部看懂,然後再讀諸子百家…。」
這個社會的成人普遍不看書,如何讓孩子喜歡看書?
我們是這樣長大的,一直到現在也並未改變太多:很多媽媽希望孩子考第一名,但她們從沒為自己買過一本書;也不喜歡孩子看「閒書」——所謂閒書,就是教科書以外的書。
我看過許多時髦女子,買起名牌服飾一刷數萬元面不改色,要她買一本書卻嫌浪費錢。絕大多數女子,一年買的新衣服比看完的書多。喝下午茶喝了三個小時,講的是哪家餐廳好吃、抱怨老公婆婆孩子、哪家沙拉油便宜五塊錢,咖啡廳裝潢很有書香氣質,裡頭只有不想謀求昇華的瑣碎話題窮兜圈子。
有人以為看報紙就是看書。「知識使你更有魅力」這個報紙的slogan打得實在響,但報紙上傳遞的其實不是知識,是資訊,資訊數日即死,不會使你更有魅力。
也還有一些爸爸打麻將輸了錢,竟然怪孩子在一邊看「輸」。
我從小愛書,會在書中找到改變想法的箴言,在我踏入所謂現實世界的時候,並不了解,為什麼有人不愛看書。因而,面對以下問題,我曾經一頭霧水:
有個記者曾如此問我:「你這麼忙,還會看書嗎?」(這個問題使我深感受辱,但看看問的那人一本正經,她應該沒有這個意思。)
有位廚師朋友看我在等主菜時看書,問道:「你不是已經有很高的學歷嗎?還要看書做什麼?」
錄影空檔時,我也會帶著一本書靜靜地看;有一次有位男主持人忍不住過來對我說:「書有這麼好看嗎?」在節目中,他也嘲笑我:「書念那麼多,還不是跟我們一樣來拿麥克風。」
有人知道我不曾打麻將殺時間,驚訝的表情好像遇到了恐龍。我想,如果我告訴他,看書比打麻將有趣,他也一定以為我自視清高吧。
我慢慢才明白,對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人來說,讀書只為應付考試,在他們的生命經驗中算是苦差事。
本地看書的風氣確實會讓大多數作者傷心。以我來說,能夠清楚說出我主持的節目名稱的人,總比知道我寫書的人多十倍。
有人嘲笑過英國人的勢利:「在法國,所有的作家都會被尊敬;在美國,有錢的作家會被尊敬;在英國,所有的作家都不被尊敬。」台灣呢?我不知道,但小孩若立志當作家,家長一定還是會很沮喪吧。
為什麼要讀書?
把學歷因素清除之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好處。
讀書可以擺脫平庸:余秋雨說得好:「閱讀的最大理由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何謂平庸?平庸是一種被動又功利的謀生態度。」不讀書的人所失去的,就是一個人在他有限一生中沒辦法獲得的所有東西。
讀書使你容易快樂:有一次和侯文詠聊天,他笑道,不管怎樣,他都可以安貧樂道,老婆逛街買一隻鞋,最少也要花三千元,也許只穿一次;而他花三千元,就可以買三公斤書,可以逍遙很久。物質慾望不貪的價值觀、人生觀都不易隨波逐流。
讀書給你真正自由:美國作家Roger Holmes說:「讀書,像是乘著作者的翅膀飛翔,讓你看到從沒看過的風景,體驗從未有過的自由。」
「什麼書才是好書呢?」對我來說,沒有書該被列管,但請不要偏於一隅,你愛看漫畫,可以,但只看漫畫的人,會變成無厘頭思考者;愛看言情小說,可以,但只看言情小說,你會以為感情就是那個樣子;只看投資獲利,錢未必能賺到,但只能一味俗氣。
沒有人能說什麼書是好書,你是自己的主人,就算是千萬人讀過的名著,你讀不下,暫時放下吧,如果你繼續讀書,總有一天你會感覺,就是現在,我想讀它。
書給我的東西超乎想像,最美妙的是,它隨時為我開一扇門,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即使寂寞,未曾孤獨;即使在窮困窘迫時,也能看見生命樂趣;傷心時,我知道如何寬慰自己;憤怒時,也能不繼續讓情緒暴風圈加大;因為書,我沒有變成一個盲從於「平庸大隊」的人,書以最不讓我尷尬的方式指出我的錯誤,使我看見智慧的光芒比鑽石明亮,久而久之,我就像一枝鑽石檢驗器,碰到靈光閃動的鑽石,便會見獵心喜地作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