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時代的人類,必須明白業與因果】
「業」的字面意思是「造作」。此概念的真實意義,在古印度哲學、宗教,並非完全精確。但共通承認的意思是「因(身心的)行為,而累積的一種量」。這種量會影響整個時空世界,也會影響個人與集體的命運。
佛法起源在古印度的文化環境中,很自然採用了「業」的概念來解釋諸多現象。有點像今日世界的心靈大師很自然會採用「波動、量子、引力」...這些現代科學名詞來解釋世界一樣。
佛法將業的概念發揚光大,並明確指出其性質與解決之道。因此,所有探討「業與因果」觀念的學問,幾乎都被佛法給統一了。現今世界談到「業與因果」時,採用的不是古印度六師外道的業論思想,而是佛法所闡述的業論思想,被其他宗教哲學所大量採用。
這些觀點流傳到東方與西方,成為東方儒教、道教、西洋哲學、科學、部份天主基督與伊斯蘭教派、以及後期印度教、現代社會科學與人文學說的重要思想元素。
即便如此,當代世界每個人、每個思想家、每個宗教團體在引用「業」的概念來解釋時,卻都未能說清楚以讓世人很明確了解某些根本性質。使此學問終究具有難以言說清楚的神秘性。
此種神秘性,不是因為神秘能有什麼傳教上的好處,而是此學問牽涉到極高的智性要求,仰賴強大的直觀感受,因此難以完全用言語表達讓每個人都明白。這情況很像「詩」或「藝術」的學習,牽涉到極高的直覺審美能力要求,往往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當代宗教界在解釋「業」的規律時,通常用「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語帶過業的運作原理。但絕大多宗教徒會發現,當你想解釋或預測某個具體現象或事件時,很難直接用「業」來推論出精準的答案。
當你無法準確預言時,一般宗教界,尤其是正信佛教界的觀念是:因為你沒有禪修到擁有「宿命通」的程度,所以尚不能知過去未來。
然而,一般宗教徒也都會有個觀念:不應該追求神通,否則容易誤入歧途。因此,對於攸關生命意義重大的宿命通,也不敢追求,以免不小心修成了滿腦子幻想前世與來生,成天夢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成天拿超自然說嘴騙人的神棍。這樣的顧慮當然是正確的。
不過,筆者認為,「宿命通」和其他神通比較不同。其實不必想得太可怕、太玄奇。若是出於菩提心與慈悲心,有志探求生命來處以及去處,以解無明眾生困惑者,擁有神通也並不是壞事。這話意思不是鼓勵人們以追求神通作為修行目標,而是說如果發現自己擁有宿命通,也不必害怕,平常心看待此能力,以正心,用於正途即可。
探討過「神通」原理的人,就會知道,神通其實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能力。所有的有情生命,都具備程度不一的六根能力,因此都具有開發出更強神通能力的潛能。這本來不應該被認為是什麼稀奇之事。
儘管佛教徒大多琅琅上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但因為沒有宿命通,所以無法知道何時會報、是否已報、將如何報。
如果說,一定要修到具備宿命通,才能明白過去未來、生前死後,而且不應該以追求神通作為修行目標,這樣的話,佛教界大力宣揚「業」的概念,除了提醒世人去惡向善的道德勸說作用外,對佛弟子還有任何積極意義嗎?難道積極學習「業」的道理智慧者,無法憑著簡單的「業的常識」來進行最基本的果報成因解釋與未來預測嗎?
對此,筆者樂觀地認為,即使沒有宿命通,只要積極學習「業論」的智慧,仍然可以在日常生活大小事項,產生正面而有意義的基本未來預測力及果報成因解釋力。
這就好像,並非人人都能精通大氣科學,更非人人都能操作精密的氣象觀測儀器、分析大數據,但每一個中小學生,只要具備最基本的氣象與地科常識,就能看懂天氣預報,知道明天的降雨機率、早午晚夜氣溫、紫外線指數、空污指數,從而知道是否該穿厚外套、攜帶雨具與防曬乳、是否要戴口罩...等等。
現代人,未必都要是佛教徒或熟讀西洋哲學者,也不必都知曉量子力學或測不準原理,只要你願意認真學習「因果原理」,你的人生從此就會多了一項好用的解釋與預測工具,你的生活也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智慧,更趨向圓滿境界。
那麼,「業與因果的原理」該如何學習呢?
以下提供幾個建議:
1.網路上與電視上正信佛教的法師講解因果原理的影片。可以聽看看,思考看看。聽了之後,更不明白或充滿疑惑,有時是好事。
2.正信佛教道場所提供的善書結緣品,當中有很多因果報應的故事之類的出版品。可以去閱讀,然後仔細用「心」(而非只用腦)體會看看,這故事傳達出來的精神是什麼。
3.修行非常好的正信佛弟子,無論在家人或出家人,只要具備正見,能清楚表達佛法智慧者,可以與這樣的人討論。
4.不建議從「佛學學術觀點」的書籍或論文去學習,因為容易落入「所知障」,反而障礙了「心」的本然強大學習力。這些佛學知識有其發揮作用的功能貢獻領域,但不屬於能作為學習因果原理的基礎教材。
5.不建議從「外道」或西洋哲學之類,非正信佛法的場合來學習因果原理。因為這些思想之所以不被正信佛教界認可,往往就是因為其見解有背離真實因果原理之處。到底哪裡背離?除非你已經是初果羅漢,不然也不見得能完全發現。
6.不建議自己憑空思考,自行解釋。假如你自認有一定的體悟,建議還是先找大善知識印證過,確認體悟之境界之後,再來傳播你所體悟到的智慧。因為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不能有絲毫偏差的。否則「未證言證」,是無間地獄惡業。
7.建議有問題就要勇於提出來詢問善知識,不要自己悶著頭瞎搞。也不要不好意思。因為,「有因緣問,才有因緣答」。菩薩欲令眾生開智慧,「善問」的重要性不亞於「善答」。佛經中,往往都是先有重要弟子或菩薩的「經典之問」,之後佛陀才有「經典之答」。
8.建議用「參禪」的心力(類似參公案那樣,不是用腦筋想),認真專注觀察、體會日常生活每一次大大小小的因果事件。無論是自身、自心、想法、感受、環境、他人、事物、所有一切,全都是「參禪」的道場。「參」不等於思考,而是用整個身心的直覺力量去體會。一開始「參」時似乎很模糊,但抓到「參」的感覺時,就像找到槓桿施力點,力量就可以摧下去了。然後你整個身心世界,全都會不一樣。離於學、思,卻自然而然破無明、生智慧。
9.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種種不可思議的感應或夢境,都屬於正常現象。可以和善知識討論,但不建議到處講、或用來炫耀。即使忽然看見自己的前世或來生,都應該處變不驚,平常心看待。有些人甚至出現預言能力或其他神通。這些,一樣都只是過程,不等於修行成就。繼續認真學習下去就對了,其他都不用管。
10.有些人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自己罪業深重,流淚不止,甚至又哭又笑,或忽然說些充滿感情的奇怪的話,這也都屬於正常現象。此時唯一該做的,是發大懺悔心。從此明白業果真實不虛,也知道未來人生的意義與方向。如此,去做就對了,不需要再猶豫。行動是懺悔罪業真正積極有效的方式。以前犯過的錯,現在就彌補,未來就會改變。道理非常簡單,無可懷疑,即知即行,劍及履及,這就是真修行。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