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21 20:59:09| 人氣2,49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觀點】經濟新思維:工作與興趣,不必再拔河!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楔子:手創工作坊正流行

 

某一位網友在談及其創作手創物的心態時,曾說過兩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

 

沒有目的的做
一種淋漓盡致的興趣

---------

我認為,這兩句話就是「樂在其中」的展現。

人對所有的興趣、工作、活動,只要能樂在其中,就不至於會有學不好的。

 

 

二、現代人最大悲哀之一:工作vs.興趣,兩難的抉擇


現代人最普遍、也最深沉的悲哀,其中之一在於:「多數無法樂在工作中,而能樂在其中的事情往往不是能賺錢的工作」

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經濟體系、不完美的職業環境。

有些人向現實低頭,逼自己去接受原本不喜歡的工作,甚至有的人還逼自己放棄掉原本能夠樂在其中的興趣。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勇氣。可惜,這種勇氣是以犧牲自己的樂趣作為代價,長期下來,很少人能不因此而扭曲心靈的。

心靈扭曲之後,看一切人事物,就不容易單純、不容易美好、也不容易喜悅,並且多少都帶著功利與權謀利害等考量,很辛苦。

 

 

 

三、若能兼顧興趣與荷包,何樂而不為?

 

現代人就是這樣,對任何事只要有興趣,就不愁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現代人之所以瞻前顧後不想完全投入,原因是顧慮到荷包,怕全心投入成為職業之後,會犧牲掉原本其他更容易賺錢的機會。

假如,在不犧牲現有賺錢職業的前提下,利用業餘時間,做一點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還能偶爾賺點小錢回來貼補家用,那不是很有樂趣的事情嗎?

很多人喜歡做一些手創物品。這是一種發揮興趣的方式,又有機會能挹注荷包,算是個好的兼差方式。

網路上賣手創物品,不必期望能賺很多錢。但這是個可以在發揮興趣之餘還能賺一點外快的兩全其美方式。

考慮到運費問題,可以規定要一次買多少數量以上才免運費。

競爭者很多,但要維持基本格調,千萬別走低價競爭路線。


此種模式操作重點在於:

1.
副業不會凌駕主業變成最主要的賺錢工具。(除非副業已經成長到比主業還好賺)

2.
副業是自己真正有興趣、能感受到樂趣、能樂此不疲的事情。(如此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去一直做)

 

 

 

四、深思「個人」在「現代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當中的存在意義

 

真正深入明白經濟現象的根源之後,會對於現代人的「生長學習工作生活休閒傷病醫保老死」這套生命模式大大感到不以為然。

工作之目的為何?最主要是為了賺錢。賺錢之目的為何?為了獲得幸福。

(獲得幸福之目的為何?人為何天生就注定要追求幸福?這是題外話,但值得思考。)

然而,人一旦把自己的生命長期處於「正在追求」幸福的狀態,那就表示認定心目中的幸福「還沒獲得」,所以正在追求。

根據《秘密》這類書籍的【吸引力法則】原理,這樣的認定之心念,將導致自己的生命一直增強「還沒獲得」幸福的狀態。

然而,人一旦每天上下班規律工作,工作這個行為本身的象徵意義,必然趨使人不斷強化「自己正在賺錢」的認知;也因此必定不斷強化「自己正在追求幸福」的認知,所以也就等於一直在增強「自己還沒獲得幸福」的認知,然後整個生命模式就會變成「因為自己不論賺多少錢也都還沒獲得幸福,所以也都不快樂。」

反過來說,絕大多數失業者為何感到痛苦?因為認為自己沒錢。為何認為自己沒錢就會痛苦?因為沒錢就不等買想買的東西,不能擁有想擁有的東西。這就是痛苦的來源,和前述工作而來的苦相比,又更嚴重了,前者的苦是緩慢的溫水煮青蛙,後者卻是讓人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對急著找工作的人來說確實如此)...然而,人一旦認定自己缺錢,就會導致自己更加缺錢,更有可能因失業而痛苦、憂鬱、自殺、犯罪、暴飲暴食...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但為何不能擁有想擁有的東西就會痛苦?...這問題可說和「為何擁有了想擁有的東西就會快樂?」..是一體兩面的問題。但是人的現實行為卻遠比前述兩個問題更複雜。不能擁有想擁有的東西的人,未必會痛苦,有時卻更快樂。擁有了想擁有的東西的人,也未必就會快樂,有時卻更痛苦。

何以會這樣?因為「轉念」之故。一念之間,人的認知改變了;所以所遇見的一切人事物,對自己的意義和價值,也都改變了,命運也因此就變了,你的世界也因此就變了。

 

在一個社會福利體制完善的國家,失業者不至於因為失業而立刻餓死。

不過,目前我國關於這部分的社福體系,基本上很糟糕。政府對失業者的補貼,流於形式,為了給錢而給錢,對於真正缺錢的失業者卻照顧不到。這也是我國貧富差距一直擴大的原因之一,因為社福資源分配不當,該領錢的人領不到,不該領的人拚命領。

(
例如失業給付以勞基法投保薪資為依據,領六成,六個月,這政策根本是在鼓勵人不要工作或搞假投保資料騙政府錢。此外也沒有排富條款概念,越有錢的人領越多)

許多年輕的宅男宅女,在失業期間還有父母可做為依靠,算是很幸福的。現今年輕人失業率超高,御宅族越來越多,很容易淪為下流社會的一員;這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危機。我國政府對此也欠缺因應。這部分有賴政府加把勁!

 

 

 

五、失業者也能很快樂


失業本來好像很苦,(所以才會那麼多人因失業壓力而自殺、犯罪、酗酒、身材變形、或罹患精神疾病)

但「轉念」一想,失業之後,原本的工作時的種種業績精神壓力、時間被毫無興趣與樂趣的任務給綁死、同儕之間的競爭與鬥爭傷害人性信任、被上司刁難羞辱顏面盡失、職災傷害風險...等等「苦」,卻瞬間獲得解脫。

失去工作的人,如果能明白「這是一個真正活出自己本色」的機會,他會開始往自己真正有興趣、真心想做的事情去發揮。這樣的人,卻是深得箇中精髓,可謂「深明失業三昧」!

譬如,利用失業的時間去進行自助旅行,看看這個天地世界,增長國際視野、體會異國文化差異,如此對人類普世皆然的特性,會有更深刻的了解。(信宗教的人不妨趁此機會去聖地朝聖,當成是一場靈魂的昇華之旅)

自助旅行需要一點技巧,但也不是多困難的事情。女生去的話,很多人會結伴同行一起過去,會更有安全保障;但如果旅行經驗豐富,自己一個人上路基本上是不成問題的。一些國家會有騙子或小偷,但提高警覺的話,基本上不容易遇到多危險的事情。


又譬如,利用失業的時間,重新去職訓,學習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技能,未來這些新學會的技能,可能會成為另一種收入的來源。

又例如,大膽去放空自己,去寫小說(像海明威沒錢時那樣)、或畫圖、或籌錢拍電影(相魏德聖、李安、侯孝賢)、或做一些沒錢的人所不敢做的事,要做到很徹底、很卓越,這樣就永遠不必擔心沒飯吃,因為現代世界的錢會自動追著卓越者跑,只要你夠卓越、且讓錢找得到你就好。

所以這樣的「失業三昧者」等於是在「用少賺的錢來買回」當初他為了保住飯碗委曲求全,所喪失的生活的自由度、快樂度、自尊心、自信心、休閒娛樂、和健康。對很多人來說,這些東西值得他用很龐大的金錢去換取,甚至願意用所有的錢來換取。

 

 

 

六、結論:解放靈魂的文化大革命即將興起

 


記得有個礦工家屬曾說,早知先生會死於礦難,就不會讓他為了每個月多賺那幾萬元去當礦工了。對這位家屬而言,丈夫的命是用幾十年的薪水也買不回的。

換言之,現代人普遍的「苦」之一,就是被「用時間、健康、壓力交換貨幣以支撐消費」這回事給綁死,囚禁了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人應該勇於從「競爭,不然就等死」這套模式中解放出來。

compete, or die!
這句話是電影三個傻瓜所批判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文化,電影提出的藥方則是:「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到來。」(這也符合吸引力法則。)


我想,文化上的新靈魂革命是有必要的。

 

 

(2011-07-21 PM 20:50左右 根據日前留言改寫而成)

 

 

台長: 天光

4
謝謝,我受益良多。
2013-05-15 18:06:01
版主回應
不客氣。
2013-05-16 13:57: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