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6 19:56:34| 人氣82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品】夜讀大師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零零八年九月十四日中秋節,颱風天,看不見月亮。

晚上一直自我按摩,思考體會為何按摩能紓解肌肉中的壓力。一直想到汽球如果被手指戳其中一點時,其他各點的氣壓都會增加一些。這好像是我大學時期看氣功書中說的解釋。但這不足以完全解釋按摩如何影響氣的運行。

按摩之後覺得全身多處紓壓了。之後,我開始想看文學書。


一、夜讀高行健

我先翻出高行健的短篇小說集,看了他致諾貝爾委員會的感謝詞以及「文學的理由」一文。這恐怕是我第三次讀此文了。再加上今年曾聽過他的演講,本來就對他的觀點並不陌生了。

以前看他強調「文學也只能是個人的聲音」這觀點,我只有「理解」,卻無「感受」與「認同」。

但這次閱讀卻不同。這次看他的觀點,卻有了「感受與認同」,儘管我對此的觀點仍與他不太相同,但卻已經可以從他那樣的立場角度來思考這觀點、感受、甚至認同這觀點。

我認為,高行健的觀點,受到二十世紀發生在中國大地的意識型態瘋狂影響很大,這使他下意識中,對所有的意識型態均不能給予高度信任,一直要去逃避各種意識型態對文學的干擾。可以說,除了文學本身,他已經沒有什麼別的信仰了。

之後,我再閱讀他寫的短篇小說「朋友」一文。內容是關於一對久別13年而重逢的朋友之間的對話。這13年間,歷經文革迫害與天安門事件,兩人相會,對於自己身處的時代,不免有滄涼唏噓之感。

讀完這部短篇,我忽然體會到,諾貝爾大師與一般擅長寫作的高手相比,究竟有何最大的不同?原來這當中的不同,主要並非在於寫作技巧上的,而是生命體驗上的。

如果要說高行健在這部短短的小說中有何華麗的寫作技巧,恐怕並沒有。然而,這部小說中流露的最重要的技巧,恰恰也是一般擅長寫作的高手所欠缺的,是那種活生生見證過文革與六四的大時代生命經歷,與歷經瘋狂時代後,對生命的唏噓與滄桑之感。

假如不是親身歷經過文革那樣的時代,則即使寫作技巧再好,寫出的作品,終究不是那種能表現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巨大悲愴的格局。這就好像出生於太平盛世的杜甫,終究寫不出「春望」,而不是我們今天眼中的杜甫。

諾貝爾獎不是人人可以企求的歷史桂冠,更不是世界寫作比賽冠軍的獎盃。諾貝爾獎是頒給一對能寫出真實而深刻的生命體驗與具有非凡心靈洞見的清澈雙眼。這雙眼睛之所以得獎,並非由於其長得特別美,而是由於其看得特別深,特別遠。

高行健的寫作技巧人人可以模仿,但他那歷經文革瘋狂歲月的生命經歷,與對文學終生不渝、不帶功利計較的寫作態度,卻是模仿不來的。




二、與卡夫卡的距離

看完高行健,趁著有感覺,我又看了卡夫卡。這次跳著重新翻閱「判決」這部小說。但對於最後主角聽從父親的判決而跳河的結局,仍然只有「理解」而無「認同與感受」。即使看了前面導讀仍是如此。

但翻看後面的極短篇與短文,卻大多能有些感受。

是否我的文學心靈體會程度,終究在最深刻處與卡夫卡隔了一層?




三、夜讀向陽

看完卡夫卡,我又看了「向陽詩選」的一些詩,對詩又恢復了些感覺。

一開始先看幾首小詩,有些是情詩和別的題材的詩,其中「楚漢」較有印象。

之後再度看向陽自己寫的序,這可能也是第二或第三次看了,再度佩服於向陽寫散文的詞藻功力。

而這次再度完整重看「霧社」一詩,這恐怕是我第三或第四次以上看了,對於整首詩的理解與整體把握,更勝以往。這次看,終於可以幾乎快要僅讀詩就完整地理解整個詩中表達的情節。

我深深佩服向陽寫史詩的功力。這首詩恐怕是我至今讀過的中文現代詩當中,最能表現那種磅礡氣勢與歷史感、英雄感的一首悲壯之作了。

本詩能表現如此磅礡氣勢,但卻兼顧華麗意象,不愧為天才早慧的大作。

我越來越清楚,向陽在現代詩的成就,已經註定會青史留名。這當中,「霧社」是至今為止,向陽最有資格站上歷史中一席重要地位的詩篇了。

寫本文的同時,我想到日前聽廣播說到拍攝「海角七號」的導演,準備下一部要拍霧社事件。一想到此,我就感到振奮。


後記一:

九月十六日星期一,中午我聽到教育電台廣播的台語節目「台灣鹹酸甜」,正好向陽用台語朗誦自己的詩。由於前一天才剛夜讀過向陽的詩,因此那時聽起廣播來特別有感覺。
 


後記二:
 
霧社事件是台灣人共同的歷史記憶。這首詩是屬於原住民的史詩,也是屬於台灣人的史詩。

「明知反抗無望,所有人都不免一死,卻仍堅持要反抗。」這就是霧社反抗者內心深沉的吶喊。

有人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因此不主張反抗。然而,苟且活著,沒有尊嚴地活著,是否真能比轟轟烈烈戰死來得更痛快?

日本傳統上,重視「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尊嚴地死亡,勝過屈辱地苟活」。

不論是切腹自殺,或是在決鬥中敗給對手而請對手砍下自己的腦袋,這都是武士精神的極致展現。

也因此,霧社事件,更顯得可歌可泣。他們以落後的人數、裝備、知識,明知勝利無望卻仍求戰死,要挑戰一個以歌頌武士精神而建立起的太陽帝國。

誰能說像莫那魯道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武士」?  
 
2008-10-02 17:38:03新增
 

台長: 天光
人氣(829) | 回應(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小品 |
此分類下一篇:【小品】為妳
此分類上一篇:【小品】顏色如人生,美就是和諧

映彤
一位偉大的藝術家,包括詩人、演員、繪畫、戲劇、舞蹈...等工作者,並不在於它的技術多精湛,作品多有創意,或是才華洋溢,而是他
是否敢於真實的做自已,坦露自己人性中最真實的感受,是否把他內在精神的矛盾衝突,與外在的現實連結起來,並使其一致,而散放出深刻動人的心靈之光;

也許一個藝術家本身就是一幅作品,但他在生活中,平易踏實,與一般人並無二政,只是它的作品卻能滋潤,洗滌人類靈魂的眼睛!
高行健的幾部文學著作,我在讀書會都研讀過,除了一顆發著
智慧之光的心靈外,還有人性中的種種省思;而他的畫論也有獨到的見解,但他的畫卻有待時間的考驗,至少當今畫壇,領先於他的畫作,
多不勝舉,我且不做論斷!

夜讀是一大享受,不過一口氣讀三本書,豈不要到雞鳴時分?
心靈是飽足了,可是身體卻受到虧損,夜讀還是不宜太晚~

向陽的詩,下次再回應~~~
2008-09-30 00:15:37
版主回應
夜讀三本書,卻並不是將三本書都從頭到尾看過。只是各選其中一小部分來讀。所以並未到雞鳴時分。

高行健的畫,我看過,感覺還不差。但他的風格偏向於不走精雕細琢的技巧路線,不免被認為技巧含量偏低,與傳統中國文人畫的審美觀差距甚大。

不過,據高行健自述,他作畫時往往投入比寫作更多心力。寫作對他而言輕而易舉,但他要作畫,則往往一個月只能畫出一幅,而且會因為作畫感到疲倦。
2008-10-02 16:44:38
映彤
向陽的<霧社>,詩長340行,為一首故事詩,但具現代詩的精密,
全詩以地支分段,首尾章各50行,中間四章各60行,在形式上很有氣勢!
同時他的詩語言,無論長,短句,都能掌握得清晰準確;
情節的架構,氣氛的醞釀,別有匠心!
以霧社事件為主軸,所呈現的史實,有一種悲壯之美,
透過詩歌,人們更容易了解,為子孫的生存權利與自由
而犧牲小我的生命,多麼令人肅然起敬!

向陽的詩寫題材,對時空很敏銳,例如他的廿四節氣詩,
以及以<歲月>為詩集命名,時空的交錯,累積,與人生的定位;
似乎也是詩人所思考自期提昇感懷的!

也許人對時空有所領悟時,格局,胸襟自然就會開闊寬大,
讀向陽的詩,我感到生命是莊嚴的,人生的綠意永遠盎然!
2008-10-02 00:42:52
版主回應
霧社事件是台灣人共同的歷史記憶。這首詩是屬於原住民的史詩,也是屬於台灣人的史詩。

「明知反抗無望,所有人都不免一死,卻仍堅持要反抗。」這就是霧社反抗者內心深沉的吶喊。

有人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因此不主張反抗。然而,苟且活著,沒有尊嚴地活著,是否真能比轟轟烈烈戰死來得更痛快?

日本傳統上,重視「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尊嚴地死亡,勝過屈辱地苟活」。

不論是切腹自殺,或是在決鬥中敗給對手而請對手砍下自己的腦袋,這都是武士精神的極致展現。

也因此,霧社事件,更顯得可歌可泣。他們以落後的人數、裝備、知識,明知勝利無望卻仍求戰死,要挑戰一個以歌頌武士精神而建立起的太陽帝國。

誰能說像莫那魯道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武士」?
2008-10-02 17:38: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